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的危险因素。方法:将864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连续入组,分为肇事肇祸组(380例)和非肇事肇祸组(484例)。采用自制调查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表(PANSS)和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对两组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并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BPRS总分、敌对猜疑、激活性和思维障碍三个因子得分及PANSS总分上差异明显(P<0.05);在焦虑抑郁及缺乏活力两个因子得分及ADL总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RR=19.2)、自知力(RR=3.7)、疾病严重程度(RR=2.1)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的相对危险因素。结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高,应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易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严重精神障碍管理项目社区管理的75例易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另选取入院治疗的普通精神分裂症患者共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精神症状。结果观察组75例易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其阳性症状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易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其阳性症状为主,即幻听以及妄想等症状更加严重,并具有明显的外向性与攻击倾向,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改善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符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120例,分为音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结果:115例完成研究,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末,两组总体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音乐治疗组较对照组阴性症状得分及总分下降显著(P<0.05);两组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音乐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5)。结论:音乐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较单用药物治疗在改善阴性症状方面效果更显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6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与护理组(实施社区护理)两组,每组28例。护理前后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以及治疗态度与自知力问卷表(ITAQ)行康复效果评定。结果:护理组PANSS评分、SDSS评分、ITAQ评分、用药依从率、肇事肇祸发生率、复发率以及再住院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实施社区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服药依从率,减少复发率及肇事肇祸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尔新胶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医辨证为狂病,痰火扰神证的偏执型、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脑尔新胶囊观察组和利培酮对照组各32例,疗程6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的变化、临床疗效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8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尔新胶囊治疗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贾天成 《安徽医学》2014,(12):1721-1724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阿立哌唑治疗)和对照组(利培酮治疗),每组4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的2、4、8周末分别采用潘氏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分,并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NSS量表总分及SANS总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同一时期,两组患者间的PANSS量表总分及SAN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4、8周,研究组患者"思维贫乏"及"意志缺乏"的因子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患者"兴趣/社交缺乏"的评分则明显低于同期的研究组患者(P<0.05)。阿立哌唑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利培酮(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均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且总体疗效相似,但阿立哌唑更善于改善患者的情感与认知症状,而利培酮则对患者的情感与行为症状更有效。阿立哌唑的用药安全性总体上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7.
何俊鹏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3):2930-2931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合并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冲动和攻击行为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0例伴有冲动和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一组联合应用无抽搐电休克(研究组),另一组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照组),观察14d。于治疗前、治疗1 d、3 d、7 d、14 d末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量表总分、阳性症状、兴奋症状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同期研究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或P<0.01),T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冲动和攻击行为起效快、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高宏强  张建  陈冬  常余善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1):2628-2630
目的:探讨利培酮合并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36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利培酮合并米氮平治疗)和对照组(单用利培酮治疗),疗程10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和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第4、6、8、10周末,研究组的阴性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为轻至中度。结论:利培酮合并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具有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阿立哌唑片口服治疗,每日1020 mg;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rTMS真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rTMS伪刺激治疗,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采用STROOP色词干扰试验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结果治疗8周末2组患者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ROOP色词干扰试验评定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STROOP干扰命名成绩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安全性高,且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时间感知障碍及与精神病性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34例)和健康志愿者(对照组34例)600 ms、3 s、5 s的时距复制实验中的差异,及研究组的时距复制误差与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的关系。结果 (1)研究组在600 ms、3 s及5 s的时距复制实验中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600 ms时距复制实验中,延迟1 s和延迟5 s较对照组延长(均P<0.05);在3 s时距复制实验中,延迟1 s和延迟5 s较对照组缩短(均P<0.05);在5 s时距复制实验中,延迟1 s和延迟5 s较对照组缩短(均P<0.05)。研究组时距复制误差与PANSS中阴性症状分量表得分有较强的正相关(r≥0.398,均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毫秒时间感知存在延长现象,而对于中长时间的感知存在缩短现象,精神症状影响时间知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伴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用奥氮平治疗。疗程4周,分别于疗前及治疗后第1周末、第2周末、第4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及MO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0.01);治疗第2、4周末,研究组患者相同时间段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兴奋症状分及攻击因子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同时研究组患者的MOAS量表评分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患者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伴有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起效快,疗效好,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2.
齐拉西酮和氯氮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方法:将8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观察8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统计学处理采用2χ和t检验。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为低(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与氯氮平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少,对患者月经和体质量没有明显影响,可作为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绝经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雷洛昔芬对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省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门诊接诊的8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并长期服用氯氮平治疗的绝经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给予氯氮平治疗,研究组给予氯氮平联合雷洛昔芬治疗,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分、血清雌二醇(E2)水平、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SANS评分、PAN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E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即刻记忆、注意力、言语功能、延迟记忆、视觉广度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较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阿立哌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x~2=4.84,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总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x~2=7.85、7.02、6.94、6.32、7.36、6.98,P<0.05)。但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PANSS评分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嗜睡为主,其发生率(13.89%)明显高于对照组(2.78%)(x~2=4.04,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则以椎体外系不良反应,其发生率(22.22%)明显高于对照组(2.78%)(x~2=5.12,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3.94,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利培酮,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于利培酮,可作为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青少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17例青少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医院体检的117例女性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性激素[睾酮(T)、雌二醇(E_(2))、催乳素(PRL)]水平并对比。研究组单药治疗10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判定治疗前后研究组的精神症状,另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清T、E_(2)、PRL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青少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T、E_(2)、PRL水平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T和PRL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E_(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PRL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T和E_(2)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PANSS阳性、阴性、一般精神病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血清T变化值与阴性症状分变化值呈负相关(P<0.05),血清E_(2)变化值与PANSS总分变化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青少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异常,且其血清T、E_(2)水平变化与部分精神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以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变,研究组患者给予经左侧颞顶叶低频rTMS刺激;对照组患者给予伪刺激。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各有39例完成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各因子中幻听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两项明显下降(P<0.05,P<0.01)。阳性症状两组患者均无明显改善。阴性症状研究组患者下降明显(P<0.05),而对照组患者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后幻听、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症状研究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rTMS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症状。  相似文献   

17.
康复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2):1505+1517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价值。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医疗模式;入组前后采用简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两组PANSS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病理及总分较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训练后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训练可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促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社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个案管理后在症状、个人及社会表现和肇事肇祸方面的效果.方法 在社区中建立个案管理制度,对30例处于发病期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1年的个案监管治疗,使用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危险行为评估表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对患者的情况在入组时和以后的每个月进行1次评定;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的情况在入组时和以后的每6个月进行1次评定.结果 经过个案管理后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性症状均得以改善,病情得以缓解,发生冲动暴力行为的人数和次数较入组时明显下降,个人及社会总体表现有所好转,社会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社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建立精神疾病防治网络和实施个案管理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病情,进而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暴力行为的发生,并能有效阻止精神分裂症导致的社会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康复性技能训练对残留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5年以上的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6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研究组患者定期参加康复性技能训练;对照组患者未参加任何训练。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中文版(PSP)对两组患者进行精神病性症状和个体和社会功能的评估,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的阴性症状分均高于阳性症状分;两组患者均无社会功能低下;研究组患者的PSP总分为(80.78±7.81)分,高于对照组的(71.70±7.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5,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a、b、c、d 4个维度方面的受损程度均低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4.89,-4.64,-5.46,-2.73;P<0.05);研究组患者的PANSS总分、阳性总分、阴性总分、一般精神病理总分与PSP总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76,-0.32,-0.62,-0.52;P<0.05);对照组患者的PANSS总分、阴性总分、一般精神病理总分与PSP总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69,-0.65,-0.44;P<0.05);阳性总分与PSP总分无相关性(r=-0.14;P=0.22)。结论:康复性技能训练可以减轻残留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精神症状的同时有利于改善其个体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管理效果,以期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于2010年3月—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140例和对照组1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采用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服药依从性、复发率、肇事肇祸率进行管理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MRSS得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1);干预后,研究组的得分间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SDS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干预后,研究组的得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干预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复发6人(4.3%),对照组复发19人(13.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研究组无1例发生肇事肇祸,对照组发生肇事肇祸4人(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管理效果较好,医院社区协同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了患者的复发率和肇事肇祸率,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