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发育支持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8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住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2009年1月~2010年3月入院的41例为观察组,2008年1~12月入院的4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发育支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胎粪排尽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体格发育、呼吸暂停、院内感染、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胎粪排尽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头围、体重增长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身长增长及院内感染两组比较盖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育支持护理可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口服培菲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几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在常规静脉营养基础上于生后24h内开始微量喂养并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培菲康,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营养,患儿生后禁食,3d后开始经口或经导管喂养。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4例,发生率为11.1%;对照组喂养不耐受13例,发生率为36.1%,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在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生后第3天血总胆红素水平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口服培菲康能显著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喂养方式的改进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10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3组,第1组采用静脉营养;第2组在静脉营养的基础上加用早期微量喂养法;第3组在第2组的基础上联舍非营养性吸吮和腹部抚触。结果 第2组与第1组相比体重增加明显,胎粪排尽时间和黄疸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第3组与第2组相比体重增加明显,拔喂管时间和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明显缩短,喂养不耐受累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和腹部抚触,可使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加,胃排空加快,缩短肠道转运时间和黄疸持续时间,可更快的从静脉营养转为全量胃肠喂养,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10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3组,第1组采用静脉营养;第2组在静脉营养的基础上加用早期微量喂养法;第3组在第2组的基础上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和腹部抚触.结果第2组与第1组相比体重增加明显,胎粪排尽时间和黄疸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第3组与第2组相比体重增加明显,拔喂管时间和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明显缩短,喂养不耐受累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和腹部抚触,可使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加,胃排空加快,缩短肠道转运时间和黄疸持续时间,可更快的从静脉营养转为全量胃肠喂养,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微量泵持续泵奶喂养效果。[方法]将12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2例,予微量泵持续泵奶;对照组58例,常规3 h间歇自胃管注入奶液。[结果]实验组达到足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量泵持续泵奶,可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有效促进胃肠喂养的建立,缩短住院日。  相似文献   

6.
微量吸吮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量吸吮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2组患儿均实施部分静脉营养和胃管鼻饲喂养。对实验组患儿在每次鼻饲奶液前15 min加用微量奶液(1~3 ml)吸吮,对照组不予微量吸吮。观察2组患儿体质增长、喂养不耐受情况、留置胃管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体质量增长、喂养不耐用受发生率,留置胃管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早期微量吸吮,可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促进体质量的增加,缩短留置胃管的时间,有助于从静脉营养过度到全肠道营养,有利于从胃管喂养过度到经口喂养,从而缩短住院天数,减轻家属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爱莲  赵云  毕秀兰  陈蕾 《护理研究》2009,(5):1236-1238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对症处理和静脉营养;实验组30例,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同对照组,同时施加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温生理盐水灌肠及腹部按摩等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胎粪排尽时间、达到全量肠内营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体重增长情况、血清胆红素值和光疗时间。[结果]实验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减少,在胎粪排尽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全量肠内营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等方面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出生14d体重增长明显,生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血清胆红素值明显降低,光疗时间显著缩短。[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是早产儿胃肠道功能护理管理中行之有效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对症处理和静脉营养;实验组30例,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同对照组,同时施加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温生理盐水灌肠及腹部按摩等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胎粪排尽时间、达到全量肠内营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体重增长情况、血清胆红素值和光疗时间.[结果]实验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减少,在胎粪排尽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全量肠内营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等方面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出生14 d体重增长明显,生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血清胆红素值明显降低,光疗时间显著缩短.[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是早产儿胃肠道功能护理管理中行之有效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最适合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LBW)的鼻饲喂养方式。方法:将52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持续鼻饲输注喂养,观察组采用间歇持续鼻饲输注喂养,所有VLBW均同时进行部分外周静脉营养,逐渐过渡到完全肠道内营养。结果:两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喂养不耐受,达到完全肠道内喂养时间,黄疸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用间歇持续鼻饲输入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达到完全胃肠喂养时间短,有利于VLBw的生长发育和胃肠功能完善,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口服培菲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在常规静脉营养基础上于生后24 h内开始微量喂养并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培菲康,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营养,患儿生后禁食,3 d后开始经口或经导管喂养.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4例,发生率为11.1%;对照组喂养不耐受13例,发生率为36.1%,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在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生后第3天血总胆红素水平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口服培菲康能显著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对极低出生体重儿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对喂养不耐受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极低出生体重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二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疗程结束比较二者外周血免疫学指标和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外周血CD4+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和CD8+细胞比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IgG和IgM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可以促进其免疫功能的成熟和发展,有效预防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间歇重力鼻饲喂养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内极低体重儿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NICU内215例极低体重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例,对照组109例。观察组采用间歇重力管饲喂养方法,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管饲喂养方法。观察两种鼻饲方法客观指标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患儿完成研究。观察组极低体重儿转出NICU时体质量增长到(1397.0±22.10)g,高于对照组(1320.0±18.25)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 P<0.05)。观察组极低体重儿全胃肠营养所需时间、转出NICU时间为(4.94±0.70),(9.69±7.19)d,均低于对照组[(4.74±0.74),(11.63±4.0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2,4.85;P<0.01)。观察组患儿的腹胀、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结论应用间歇重力管饲喂养可以减少极低体重儿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儿的NICU入住时间,提高体重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质儿胃肠内合理喂养的方式。方法将265例早产低出生体质儿随机分为3组,实行胃肠内喂养(经口胃管喂养)A组:89例,应用温开水、5%葡萄糖水和1:1早产儿配方奶各喂养3次,每次间隔3h;B组:89例,应用温开水、5%葡萄糖水和1:1早产儿配方奶各喂养6次,每次间隔3h;C组:87例,应用温开水、5%葡萄糖水和1:1早产儿配方奶各喂养1d,每次间隔3h。观察出生至出院每组低出生体质儿每天腹胀、呕吐、胃出血、胃潴留情况及胎便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吸吮动作出现时间、体质增长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3组低出生体质儿喂养期间腹胀、呕吐、胃出血和胃潴留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B组和C组相比,A组低出生体质儿腹胀、呕吐、胃出血及胃潴留发生率较低(均P<0.01);3种喂养方式低出生体质儿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吸吮动作出现时间、体质增长及住院时间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B组和C组相比,A组低出生体质儿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短(均P<0.001),吸吮动作出现时间较早(P<0.001),出生后至出院体质增长速度较快(P<0.001)。结论应用温开水、5%葡萄糖水和1:1早产儿配方奶各喂养3次,每次间隔3h的喂养方式,降低早产低出生体质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促进生长发育,其是早产低出生体质儿胃肠内合理的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60例低出生体重儿,按是否辅以“鸟巢”式护理及非营养性吸吮,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两组患儿生长发育、出现喂养不耐受及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4.0±0.6)d,对照组为(7.2±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9,P〈0.01);观察组患儿入院后第7天及第14天的睡眠时间分别为(20.6±2.4),(20.4±1.8)h,对照组分别为(19.2±2.2),(19.1±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5,5.37;P〈0.01);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出现胃潴留、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及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41,P〈0.01)。结论鸟巢式护理结合非营养性吸吮能使低出生体重儿感到温暖及安全,提高经肠道喂养的耐受性,加快体格生长,促进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抚触法、非营养性吸吮法联合应用的“三合一”护理法对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同质胃肠外营养加微量配方奶肠内喂养,对照组同时给予抚触法、非营养性吸吮法辅助喂养;干预组给予“三合一”护理法辅助喂养,即按规定程序将音乐疗法、抚触法、非营养性吸吮法结合进行应用。比较两组喂养效果。结果干预组采用“三合一”护理法,极低出生体重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所用时间(2.9±2.1)d,体质量增长(17.8±7.9)g,胃肠外营养时间为(7.7±3.1)d,达足量肠内喂养时间(17.4±6.3)d,住院时间(19.6±5.9)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685,9.001,7.061,11.047,17.438,14.225;P<0.05)。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5,P<0.01)。结论“三合一”护理法可以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肠内喂养效果更为优质,有效提高常规抚触法、非营养性吸吮法的作用,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用于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内营养的效果,以期减少喂养不耐受等情况的发生。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1月至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37例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住院的47例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常规施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胃潴留、呕吐发生率较低,患儿过渡到全胃肠营养的天数(25d者占82.97%,且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和体质量达2000g日龄较早,平均体质量增长较快,患儿住院天数较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集束化管理在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内营养中具有优势,可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对患儿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抚触联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早产儿9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A组(31例)、B组(31例)、C组(31例)。A组早期给予微量喂养,同时给予抚触;B组早期给予微量喂养,C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24h以后开始喂养。观察三组早产儿的摄入奶量、体重、达足量肠内喂养时间及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较C组每日摄入更多奶量及热卡(均P0.01),A组较B组每日摄入更多奶量及热卡(均P0.01);A组较B组、C组更快恢复出生体重(均P0.01);A组每日体重增长较B组、C组快(均P0.01),A组、B组胃肠外营养时间与C组相比明显缩短(均P0.01),A组达足量肠内喂养时间较C组更早(P0.01),A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9.4%)较B组(51.6%)、C组(74.2%)低(均P0.01)。结论抚触配合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更快地发育与成熟,改善胃肠动力,提高早产儿胃肠道喂养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力喂养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抚触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疗效及其护理。方法选取84例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注射器胃管间歇注入喂养配方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力喂养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抚触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需奶量、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胃残留量、腹胀消失时间和肠道营养达418.4kJ/(kg·d)时间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69.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力喂养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抚触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临床效果较好,能显著改善患儿喂养不耐受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传统鼻饲喂养与重力鼻饲喂养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早产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6月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4周、体质量<2000 g、需鼻饲喂养的早产儿。根据住院号随机分为传统鼻饲喂养组(对照组)40例与重力鼻饲喂养(观察组)40例。比较两组患儿在达到全胃肠营养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喂养耐受性及相关并发症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在达到全胃肠营养所需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t分别为4.780,8.846;P<0.05),且观察组的喂养耐受性更高,发生呼吸暂停比例更低(χ2分别为3.19,9.69;P<0.05),而在腹胀、腹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11,0.21;P>0.05)。结论重力管饲喂养增强了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达到全胃肠营养所需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为生长发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为降低不耐受发生率提前采取措施。方法:对134例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对性别、孕产史、胎龄等19项因素与喂养耐受情况作回归分析,找出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47.8%;出生体重BW>2500g、2000g34周、32周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