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裂纹宽度对使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检测根管治疗后隐匿性牙根纵裂(vertical root fracture,VRF)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9年3月期间26例根管治疗后怀疑隐匿性牙根纵裂患牙,所有患牙均行CBCT扫描并进行术前CBCT评价裂纹有无,所有患牙均因折裂或明显骨吸收拔除,拔除后的离体牙在显微镜下确认裂纹有无,并将拔除后的VRF患牙立即进行micro-CT扫描,使用ImageJ对micro-CT图像检测出的裂纹进行宽度测量。将VRF患牙中CBCT裂纹阳性组和阴性组的裂纹宽度使用t检验比较裂纹宽度的差异。结果:26个患牙拔除后确认24个为VRF患牙,24个患牙共有49条裂纹,CBCT术前诊断VRF患牙11颗,CBCT评价VRF牙的灵敏度为45.83%,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50%,micro-CT扫描VRF牙检出的准确率为100%,裂纹检出的准确率为95.92%。对micro-CT图像上检测出的裂纹使用ImageJ测量CBCT阴性组的裂纹宽度在15~99μm之间,阳性组的裂纹宽度在62~288μm之间,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的裂纹宽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管治疗后隐匿性牙根纵裂牙在体CBCT检测的准确率相对较低,裂纹宽度是影响CBCT检测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管电压、管电流和不同数目相邻钛种植体对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评估根管治疗后牙根纵裂(vertical root fracture, VRF)的影响。方法:将20颗单根管下颌前磨牙体外完成根管预备后随机选择10颗模拟VRF。每颗牙根管内放入牙胶尖并放置在人下颌骨标本的右下第一前磨牙牙槽窝内,在不同管电压(60 kV、80 kV)、不同管电流(3 mA、6 mA和10 mA)和不同数目相邻钛种植体(对照组、1颗相邻钛种植体和2颗相邻钛种植体)的条件下,共采集360例CBCT图像数据,5名观察者均采用5分评分量表判读所有图像。使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和Turkey事后检验比较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AUC)。结果:根管治疗后VRF诊断的特异度受管电压和管电流的影响,当管电流一定,管电压从60 kV增至80 kV时,特异度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管电压一定时,管电流从3 mA增至6 mA或10 mA时,特异度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3.
林梓桐  朱敏  刘淑  王铁梅 《口腔医学研究》2013,(10):929-931,935
目的:探讨非外伤根折后牙的临床特点及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上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经CBCT明确诊断的47名患者的60颗非外伤根折后牙的下列临床资料:患者性别、年龄、根管治疗情况。同时对CBCT图像上根折的部位、方向、根折移位情况,伴发的其它病变进行分析研究,使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段及男、女性根折牙发生比例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根管治疗与非根管治疗根折牙数目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根折最常见于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36.2%),其次为上颌第一磨牙腭根(29.3%)。51.7%的根折表现为牙根全长根折。牙根颊舌向根折是最常见的根折方向(41.7%)。51.7%的根折牙伴发根尖周骨质吸收。结论: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影响根折的重要因素。CBCT可以对根折牙的根折部位、方向,根折移位情况及伴发病变进行精确的定位和评价,是一种可以明确诊断根折牙的诊断方法并为我们探讨非外伤根折后牙的临床特点提供了很好的影像学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数字化X线牙片与CBCT对牙根纵裂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济南市口腔医院口腔内科的50例牙根纵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数字化X线牙片检查,观察组行CBCT检查。分别根据x线片诊断标准和CT诊断标准对影像学检查结果做出独立判断。再根据牙根纵裂临床诊断金标准分别对x线根尖片的诊断结果和CBCT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两组真阳性(TP)、假阳性(FP)、真阴性(TN)、假阴性(FN),计算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牙根纵裂临床诊断金标准判断结果显示:本组50例患者中,牙齿纵裂确定46例,排除4例。X线根尖片检查诊断牙根纵裂的敏感度为77%,特异性为75%,阳性检出率为96.88%,阴性检出率为16.67%;CBCT诊断牙根纵裂的敏感度为95.65%,特异性为100%,阳性检出率为100%,阴性检出率为66.67%。CBCT扫描诊断牙根纵裂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检出率明显大于X线根尖检查(P〈0.01)。CBCT扫描诊断牙根纵裂的阳性检出率大于x线根尖片检查(P〈0.05)。结论:在牙根纵裂的临床诊断中,CB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检出率、阴性检出率均高于x线牙片,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牙根纵裂(vertical root fractures, VRFs)是发生在牙根部的完全或不完全纵形裂开。近年来,口腔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由于其极高的空间分辨率被广泛应用于VRFs的诊断。但是,在CBCT图像上可能存在着各类伪影,这些伪影的存在大大影响了CBCT诊断VRF的准确性。该文对CBCT诊断VRFs中的常见伪影进行总结,并结合临床工作对如何在扫描中尽可能减少伪影及如何对伪影和折裂纹进行鉴别诊断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锥形束CT对牙根纵裂(简称根裂)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3颗临床检查可疑为根裂且通过X线根尖片不能确诊的患牙,拍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是否存在根裂影像,分别记录为明确根裂、可疑或非根裂。根裂的CT诊断标准为:至少连续2个牙根断面上可见明显的低密度裂隙影或折断片明显移位。结果:CBCT显示23颗患牙中明确根裂17颗,可疑4颗,非根裂2颗。17颗明确根裂患牙均经拔除证实;4颗可疑患牙经4~6月观察后亦拔除并确诊为根裂;CT图像未见根裂表现的2颗患牙经临床证实无根裂。经拔除后确诊根裂的21颗患牙中,活髓牙10颗,已牙髓治疗的无髓牙11颗。CBCT的诊断敏感度为81%。结论:锥形束CT有助于牙根纵裂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牙周内窥镜与锥形束CT(CBCT)用于牙根纵裂(VRF)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邯郸市口腔医院牙周病科于2019年5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疑似存在VRF的患者97例(患牙101颗),均行牙周内窥镜、CBCT检查,再行外科手术治疗最终确诊。对上述2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97例患者101颗患牙中,行外科手术治疗最终诊断为VRF的患牙共计85颗,其中72颗为颊舌向VRF(占84.71%),13颗为近远中向VRF(占15.29%)。牙周内窥镜与CBCT对VRF的诊断结果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均较高(κ值分别为0.703和0.691,均P < 0.05)。牙周内窥镜对VRF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76%、87.50%、91.09%,CBCT对VRF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9.41%、93.75%、90.10%;牙周内窥镜对VRF的诊断效能与CBCT接近。结论    牙周内窥镜用于VRF的诊断效能较高,与CBCT检查基本一致,适用于VRF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牙科锥形束CT(CBCT)与普通根尖X线片在牙根纵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9-11—2010-10在我科经临床检查疑似牙根纵裂的69例病人(84个患牙)的根尖X线片及CBCT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由2位有经验的牙体牙髓科主治医生独立阅片,商讨达成一致后,与根尖切除、牙周翻瓣、拔除术等外科手术所见结果进行比较。并将CBCT与根尖X线片对牙根纵裂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BCT诊断根裂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准确度分别为82.1%、87.3%、88.1%,而根尖X线则为39.3%、41.8%、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CT与根尖X线片相比可更准确的诊断牙根纵裂,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2种锥形束CT(CBCT)诊断牙根纵裂的准确性,评估根充物、观察面、牙根观察位置对CBCT诊断的影响.方法 纳入20例单根恒下颌前磨牙作为研究对象,牙根置于人下颌骨标本第一前磨牙牙槽窝内,根据先后不同处理步骤依次拍摄4次大视野及小视野CBCT,记录下列4种情况:无根纵裂+无根充物、无根纵裂+热牙胶根充、有根纵裂+无根充物、有根纵裂+热牙胶根充.2名牙体牙髓科主治医师对结果进行判读.结果 1)无论根管内是否存在根充物,小视野CBCT诊断牙根纵裂的灵敏度均明显高于大视野CBCT(P<0.05).2)根管内存在根充物时,小视野CBCT及大视野CBCT正确诊断根纵裂的部位均是在轴位根尖1/3区.结论 不论根管内是否存在根充物,小视野CBCT均是诊断牙根纵裂的最佳选择.根管内存在根充物时,CBCT根尖1/3受伪影影响最小,诊断牙根纵裂的灵敏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
周广超  张栋华  陈武  孙超 《口腔医学》2013,(12):810-812,841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对牙根纵裂(VRF)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患者的67颗临床检查怀疑为VRF的患牙拍摄根尖X线片和CBCT,然后对所有患牙进行根尖切除、牙周翻瓣或拔除等外科手术,以确诊VRF是否存在。将根尖X线片和CBCT影像对VRF的诊断结果与外科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外科手术证实62颗患牙VRF明确存在。CBCT诊断VRF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3.6%、90.3%和91.0%,而根尖X线片为31.3%、33.9%和38.8%(P<0.01)。CBCT诊断颊舌向和近远中向VRF的灵敏度分别为93.2%和62.5%,高于根尖X线牙片的69.6%和12.8%(P<0.05)。结论 CBCT比根尖X线片更准确地诊断VRF。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比较锥形束CT与数字化牙片诊断人离体牙牙根纵裂的准确度。方法人类头颅标本1个,完整拔出其27颗牙,去冠后用摸球法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4颗牙,以锥子插入根管内劈开制牙根纵裂模型,对照组13颗牙不劈开。所有牙重新复位至牙槽窝内行CBCT扫描和拍摄数字化牙片。两组医生分别对图像进行独立评片,做出是否折裂的诊断。以是否劈裂为金标准,对两种方法及评片员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 CBCT诊断牙根纵裂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和100%,数字化牙片分别为60.72%和84.62%,CBCT的可靠性(κ=0.743)较高,而数字化牙片(κ=0.449)一般。两组评片员使用CBCT诊断牙根纵裂的总体一致性高(κ=0.922),使用数字化牙片诊断牙根纵裂的总体一致性一般(κ=0.611)。结论与数字化牙片比,CBCT诊断牙根纵裂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可靠性均较高。评片员使用CBCT比使用数字化牙片得出牙根纵裂诊断结论的一致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临床上非外伤性隐裂牙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方法: 对105名患者的105颗明确冠隐裂牙的临床特征及CBCT影像学特征进行统计,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牙位,同时对其CBCT上牙根折裂情况,牙槽骨及根尖周骨质吸收情况进行评价和统计。结果: 105例患者中,男性49.52%,女性50.48%;在50岁之前,随着年龄增加,隐裂牙发生比例增加,其中41~50岁发生率最高(34.29%),之后下降。105例隐裂牙中有5例发生在前磨牙区,其余均发生在磨牙区,其中第一磨牙发生率最高(59.05%)。105颗隐裂牙,CBCT检查有16颗(15.24%)可观察到牙根存在不完全折裂,仅4颗(3.81%)可见牙根完全折裂。其余85颗(80.95%)隐裂牙牙根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隐裂牙好发于上下颌第一磨牙,CBCT检测下大多数的冠隐裂牙并没有发生牙根折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根管封闭剂和锥形束CT(CBCT)拍摄参数对牙根纵裂(vertical root fractures,VRF)诊断的影响。方法 收集人前磨牙40颗,去冠,随机均分为4组:iRoot SP、AH Plus、载银锌介孔钙硅纳米粒子(Ag-Zn-MCSNs)和对照组。根管充填后制备VRF模型,然后将牙根置入人上颌前磨牙牙槽窝内,拍摄CBCT,视野(field of view,FOV)和体素分别为:12 cm×8 cm、0.30 mm;12 cm×8 cm、0.15 mm;8 cm×8 cm、0.15 mm;8 cm×8 cm、0.30 mm。由2名观察者对CBCT图像进行判读。结果 各实验组之间的准确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医师正确诊断根纵裂的部位均是在轴面冠1/3区。结论 不同根管封闭剂和CBCT拍摄参数诊断VRF的准确性无显著影响,建议应用CBCT诊断根充牙齿的VRF时,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前提下,选择较小FOV及较大的体素,以尽量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牙根纵裂最常发生于根管治疗之后且临床症状不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常常症状不明显,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常出现漏诊和误诊。本文从病因学的角度出发,针对根管治疗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就牙根纵裂的影响因素作一综述,以供临床操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牙根纵裂的临床观察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黎远皋 《口腔医学》2006,26(1):39-40
目的分析牙根纵裂的致病因素。方法对27例牙根纵裂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牙根纵裂好发于40岁以上年龄,以磨牙及前磨牙较为多见,均伴有牙周损害。结论创伤性牙合力、牙髓无活力、某些医源性因素及牙周疾病是导致牙根纵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骨性Ⅱ类高角及均角患者上颌中切牙长度与以往数据的差异,分析垂直骨面型对牙根长度及位置的影响以及牙根长度与位置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02名患者,依头颅侧位片结果分为高角组和均角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r tomography, CBCT)测量上中切牙根长及位置,根长与既往文献对比,分析数据间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 高角组根长(10.41±1.78)mm,均角组根长(10.50±1.70)mm,高角组中切牙根长短于均角组;高角组唇倾度(101.97±9.26)°,均角组唇倾度(106.98±9.05)°,高角组唇倾度小于均角组;上中切牙根长与颊、舌侧牙槽骨高度及舌侧牙槽骨厚度呈正相关,与牙根牙槽骨交角呈负相关。结论 骨性Ⅱ类高角及均角患者上颌中切牙长度短于以往大部分数据,高角组唇倾度小于均角组,垂直骨面型及唇倾度均对牙根长度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牙根纵裂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对牙根纵裂的治疗方法。方法:对牙根纵裂的裂隙清理、冲洗、消毒,用稀薄的玻璃离子粘合,随机采用结扎丝、带环、临时冠固定,再常规根管治疗,烤瓷冠或金属冠修复。对牙根上1/3纵裂的活动牙组织瓣的去、留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保留活动牙组织瓣,按上述方法修复;对照组:拔除活动牙组织瓣,常规根管治疗,桩钉固位,烤瓷冠或金属冠修复。结果:裂隙临时采用结扎丝、带环、临时冠固定后治疗和修复的成功率分别是69.44%、88.57%、93.88%,临时冠固定与结扎丝同定的差异有显著性,与带环固定的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和埘照组修复的成功率分别是93.75%和33.33%,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尽量保存活动的牙组织瓣,用临时冠临时固定后再治疗修复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多根牙不同植入深度即刻种植手术后受植区的牙槽骨形态的变化.方法:选取过往即刻种植的病例38例,共44颗牙,根据种植体颈部颈缘高度分为骨下0、1、2、3 mm共4组,均从根间隔以不同的种植体植入深度植入并植骨.调取术后即刻和术后6月的锥形束CT数据,重建受植区的三维影像,测量受植区牙槽骨宽度(5个平面)、植体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使用锥形束CT扫描评估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解剖形态.方法 收集354例患者双侧下颌第二恒磨牙的锥形束CT图像,统计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数目、根管数目和构型,以及C形根管的发生率.结果 下颌第二恒磨牙以双根最多,发生率为57.34%,C形根的发生率为38.28%;双根者近中根多为2-2型(80.54%),远中根多为1-1型(96.06%);C形根管的发生率为25.99%,左、右下颌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解剖形态复杂多样,锥形束CT能为根管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