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治疗方法及卒中与癫痫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40例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进行分析,均给予奥卡西平结合丙戌酸钠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卒中与癫痫的关系。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达97.5%;卒中后继发早发性癫痫的概率高于迟发性癫痫,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反复发作的概率最高。结论采用神经内科药物给予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2014年7月接收的33例脑卒中后早发性癫痫患者,同期选择10例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患者,分析患者卒中类型,卒中部位,临床疗效及预后,并分析癫痫与卒中类型,病灶部位间的关系。结果与迟发型患者作对比,早发型患者发病率相对偏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早发型入选患者有效率84.85%,迟发型6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早发型33例,28例症状得到控制,具有5例出现复发,经过服用1~3 W的抗癫痫药物后,发作停止并停药;迟发型10例,6例病情得到好转,并经过服用3~6个月抗癫痫药物后,发作停止并停药;3例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1例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发生死亡。结论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病变部位多在皮层,早发型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接收诊治的脑梗死患者13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观察发生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患者,计算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分析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发生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共有18例,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约为13.43%。比较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和非早发性癫痫发作的患者发现,两组的年龄、性别、脑梗死后出血量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患者的脑梗死部位和电解质情况发现,皮质梗死率(66.67%)高于皮质下梗死率(33.33%);电解质紊乱率(61.11%)高于电解质正常率(38.89%)。结论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较高,其主要与脑梗死部位和电解质情况有关,临床应重点监测皮质梗死和电解质紊乱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糠尿病并发脑卒中患者35例,均行颅脑CT,并测定空腹血糖、血压、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结果:缺血性卒中29例(其中多发性腔性腔梗24例,脑梗死4例,单发性腔梗1例)。病变部位:基底节区24例,其余放射冠、脑叶、后脑、脑干、小脑等部位。空腹血糖低于11.0 mmol/L者26例,高于11.0 mmol/L者9例,高血压26例,血脂高10例,血流变学异常25例。结论:糖尿病并发脑卒中以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多见,病变好发部位为基底节区。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血流变学异常可能是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与影像学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继发癫痫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523例脑卒中患者中,影像学显示缺血性脑卒中337例,继发癫痫25例;出血性卒中186例,继发癫痫13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8例继发性癫痫患者中,影像学显示病灶位于大脑皮层者23例,位于皮层下者15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显示大面积病灶者26例,小面积病灶12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继发癫痫与影像学显示的病灶部位、病灶大小有关,与卒中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345例出血性脑卒中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发病原因、临床特征及预后,为青年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6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345例青年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5例青年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41~45岁患者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冬春季发病患者比例高于夏秋季,活动状态下发病患者比例高于安静状态,上述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青年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出血部位为蛛网膜下腔(37.68%),其次为基底节区(20.87%);最主要发病原因为高血压(26.09%),其次为脑动静脉畸形(18.84%)。经积极治疗,345例青年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痊愈50例(14.49%),好转180例(52.17%),未愈30例(8.70%),死亡85例(24.64%)。导致青年出血性脑卒中病死率最高的病因为血液系统疾病,其次为瘤卒中;多灶性出血病死率最高,其次为小脑出血。结论青年出血性脑卒中以男性、41~45岁、冬春季和活动状态时发病多见,最常见出血部位为蛛网膜下腔,最主要发病原因为高血压。由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多灶性出血病死率最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9月收治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并且采用回顾分析法展开临床分析研究。结果早发型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比例要明显大于迟发型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比例,并且出血性脑卒中引发的癫痫所占比例要明显大于缺血性脑卒中引发的癫痫比例;脑卒中病灶位于皮层者,极易继发癫痫。结论癫痫常常在脑卒中早期发生,癫痫的发生率和脑卒中的病灶位置以及类型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继发性癫痫发作、神经功能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入院后即根据病情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护理,试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继发性癫痫发作,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继发性癫痫发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继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特征和社区人群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急性脑血管病在临床上又称为脑卒中或脑中风,分为2大类:(1)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2)缺血性卒中,包括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栓塞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等。脑卒中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首发脑梗死并发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病情与卒中部位关联性。方法选取首发脑梗死50例,依据抑郁自评量表,统计卒中后抑郁发生情况,并分析与脑卒中部位相关性。结果 50例患者中,6例PSD,占12%。前部、左侧、皮质卒中病发PSD率高于后部、右侧、皮质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与首发脑梗死的部位有密切关联,但卒中部位并非唯一引发PSD的因素,其属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需深入研究,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CT诊断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5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采用CT诊断及治疗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次经过CT检查表明,3例患者硬膜下血肿,3例患者硬膜外血肿,6例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患者颅内骨折,14例患者脑挫裂伤。35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中有21例患者受伤后24 h以内发生颅内血肿。其中有11例患者选择保守治疗(31.4%),而有24例患者选择手术治疗(68.6%)。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取得相对满意的治疗效果,24例手术治疗恢复良好患者中,6例患者中度残疾,1例患者重度残疾,2例患者死亡。结论 CT检查可早期诊断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以便临床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长期随访过程中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与脑卒中复发的关系。方法筛选2008年至2011年本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脑出血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脑出血后6个月内开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37例纳入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均为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或氯吡格雷75 mg/d),未在脑出血后6个月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101例纳入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所有患者均随访36个月,并记录随访期两组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以及缺血性脑卒中和脑出血的发生情况;有条件的患者在随访满36个月时进行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MRI-SWI)序列检查脑微出血情况,并采用MARS评分分级。结果随访完成时,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为8.1%(3/37),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16.8%(17/10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5);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为2.7%(1/37),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3.0%(3/1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78)。87例患者完成了MRI-SWI检查,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MARS评分2~3级(代表较严重微出血)的比例为12.0%(3/25),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为9.7%(6/6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83)。结论脑出血后整体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比例较低,脑出血后6个月开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不明显增加症状性脑出血复发以及严重脑微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结肠息肉患者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5例老年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情况,将入选患者分别纳入发生组和未发生组,计算患者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老年结肠息肉患者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505例患者中,37例患者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7.33%;患者迟发性出血发生时间为术后1~7(3.71±0.80)d。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息肉数量≥3枚、息肉直径≥1 cm、有蒂息肉、术中出血量≥50 ml及合并高脂血症均是影响老年结肠息肉患者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息肉特征、术中出血量、合并症等,充分评估患者迟发性出血风险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有望降低其迟发性出血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老年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汕头市中心医院2019年9月-2020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老年患者176例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单纯脑卒中老年患者80例为单纯脑卒中组,健康体检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91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91例患者中,54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3.81%;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占53.70%,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占22.2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白细胞计数≥10×10~9/L、白蛋白水平<13 g/L、有吸烟史、合并糖尿病、手术治疗及侵入性操作是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医院感染与患者基线资料、生活习惯、疾病史、治疗情况密切相关,据此评估患者医院感染发生风险并予以合理干预有望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醒脑静结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醒脑静治疗方法,研究组给予醒脑静结合高压氧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0.0%,研究组92.0%;对照组有3例(12%)出现不良反应,研究组有1例(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采用醒脑静结合高压氧方案进行治疗,不仅疗效显著,而且还能控制不良症状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一氧化碳中毒性迟发性脑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4例一氧化碳中毒性迟发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一氧化碳中毒性迟发性脑病患者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设定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在我院治疗脑卒中但未发生癫痫的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神经功能损伤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1.43%,低于对照组的90.48%(P0.05);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相对于对照组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差,并且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较重,临床需要及时给予抗癫痫治疗,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状态与基底节区急性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393例脑叶及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脑叶组(191例)和基底节组(202例),所有患者均完成淡漠状态评定量表(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完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T)评分,分析基底节区急性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特点。结果:与脑叶组比较,基底节组急性梗死后抑郁多为轻、中度抑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071,P=0.014);淡漠型抑郁基底节组与脑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3.015,P=0.000);双侧基底节与左侧基底节比较、双侧基底节与右侧基底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4.575、5.039,P=0.032、0.0250.05)。结论:基底节区急性梗死后抑郁多表现轻-中度抑郁,基底节区尤其双侧基底节区急性梗死后抑郁以淡漠型抑郁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小骨窗显微治疗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83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予以早期(脑出血发生后6~48 h)小骨窗显微治疗,观察组42例予以超早期(脑出血发生后6 h内)小骨窗显微治疗.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