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付稳  章明放  陈东 《生殖与避孕》2010,30(7):458-46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抑制子宫内膜增生的机制。方法:37例子宫内膜增生症(不伴非典型增生)患者,连续口服米非司酮(剂量10mg/d)治疗3个月,刮取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分别检测其ER和AR的表达进行自身对比;另取10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子宫内膜增生症治疗前ER表达、AR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R在腺体和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AR主要表达于间质细胞,腺体中几乎无表达。米非司酮治疗后腺体和间质ER表达比治疗前均下降(P<0.05),而间质和腺体中AR表达均比治疗前增加(P<0.05)。结论:米非司酮可通过下调ER和上调AR,从而抑制子宫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泌早期短程小剂量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中长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7例中重度痛经EMs患者,月经第14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6.25mg/d×4d,疗程至少1年以上。观察患者的痛经程度、月经量、月经周期、子宫大小及卵巢囊肿的变化。结果:37例中8例诉偶有月经推迟1~3个月,其余月经周期正常,4例(10.81%)1年后因效果不明显失联失访。33例(89.19%)中重度痛经有效。痛经减轻时,月经量亦有明显改善,月经前子宫内膜厚度亦有减轻,子宫大小及卵巢异位内膜囊肿大小变化不明显。结论:中长期应用"分泌早期短程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EMs痛经症状与短期应用疗效相似,尚未发现明显后期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可适合大部分月经周期规律者试用。  相似文献   

3.
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的子宫内膜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选择绝经过渡期功血患者50例,诊断性刮宫后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0mg,6个月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病理变化、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米非司酮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出现闭经,根据B超检查结果,米非司酮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为(8.58±1.77)mm,治疗后为(3.82±0.71)mm,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子宫内膜转化良好。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内膜组织中ER、PR及ki-67的表达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米非司酮能明显抑制子宫内膜增殖,降低子宫内膜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对细胞周期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发挥其对绝经过渡期功血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的调节机制。方法: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0例(增生期和分泌期各5例),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43例,同一患者口服3个月米非司酮(10 mg/d)治疗后的子宫内膜标本43例。采用链酶菌素-生物素(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测定bcl-2、bax的表达量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增生期子宫内膜bcl-2阳性信号明显高于分泌期(P<0.05),单纯性增生bcl-2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P<0.05)。与单纯性增生相比,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内膜bcl-2明显下降(P<0.05)。分泌期bax表达明显高于增生期(P<0.05),单纯性增生bax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P<0.05)。与单纯性增生相比,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内膜bax明显增高(P<0.05)。结论:RU486增加了子宫内膜bax的表达,减少了bcl-2的表达,可能是其促进细胞凋亡,抑制子宫内膜增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武捷  王龙生  王介东  程捷 《生殖与避孕》2002,22(6):346-350,T003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理论基础。方法:11名具正常生育能力的健康妇女随机分为两组:LH—2组(n=5)和LH+2组(n=6),于对照周期和实验周期分别在LH—2或LH+2一次性口服安慰剂和米非司酮10mg,在两个周期的LH+7各取一次子宫内膜,利用形态学、免疫组化、凝集素组化等手段,研究用药前后子宫内膜发育、孕酮受体(PR)着色及双花扁豆凝集素(DBA)结合的改变。结果:服用米非司酮未扰乱正常的月经节律,但明显抑制了子宫内膜的发育。腺上皮PR的着色于服药后显著加强,而DBA的结合则明显减弱。结论:单次小剂量来非司酮可影响子宫内膜的发育及分泌活性,这可能正是其有紧急避孕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探讨 Gn RHa长周期辅助超排卵对小鼠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和性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40只小鼠随机分成 4组 ,其中 2组给 Gn RHa+h MG+h CG为用药组 ,另 2组为对照组给等体积生理盐水 ,在促排卵和排卵后 2 4、48h利用多功能图象分析仪定量测定子宫内膜厚度、腺体和腺腔面积、周长、最大直径、腺上皮细胞总面积和平均高度 ;SP免疫组化法定量测定腺上皮细胞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结果 :( 1 )用药组在注 h CG后 2 4、48h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 ( 2 )用药组在注 h CG后此两时段腺体和腺腔面积、周长、最大直径以及腺上皮细胞总面积和平均直径均显著小于对照组 ( P均 <0 .0 5 )。同时用药组部分内膜间质和腺体发育不同步。( 3 )用药组在注 h CG后两时段内膜腺上皮细胞 ER、PR免疫组化阳性率和染色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值 ( P均 <0 .0 5 )。结论 :Gn RHa辅助超排卵对小鼠子宫内膜组织结构和 ER、PR表达有不利影响 ,提示该方案并不能完全促进生理状态的子宫内膜形成 ,可能为低妊娠率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人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内皮素-1免疫活性物质(ET-1-ir)主要分布在腺细胞及腺腔上皮中,间质中分布很少.放免法(RIA)测得离体培养的人子宫内膜腺细胞培液中含有大量ET-1-ir,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减少,并受雌、孕激素及RU486、dbcAMP、FK抑制,受佛波酯显著刺激而变化.间质细胞离体培养下几乎不分泌ET-1-ir.从而提示月经来潮、内膜脱卸及修复、增生可能与内膜腺体自分泌大量ET-1-ir有关.  相似文献   

8.
HOXA10基因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不孕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HOXA10基因在正常育龄妇女及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在着床过程中的作用及与不孕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检测 5 2例正常育龄妇女及 38例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HOXA10基因mRNA的表达。其中 ,正常育龄妇女子宫内膜周期为 10例增殖早期、10例增殖晚期、9例分泌早期、16例分泌中期、7例分泌晚期 ,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周期为增殖早期 7例、增殖晚期 8例、分泌早期 6例、分泌中期 11例、分泌晚期 6例。结果  (1)HOXA10基因mRNA在正常育龄妇女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中均有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 (以显色区灰度阳性单位表示 )显示 ,分泌中期腺体为 5 6 9± 0 5 7、间质为 7 48± 0 6 7,分泌晚期腺体为 5 99± 0 40、间质为 7 98± 1 0 8,显著高于增殖早期 (腺体 3 0 4± 0 30 ,间质3 2 5± 0 31)、晚期 (腺体 3 35± 0 2 0 ,间质 3 2 0± 0 37)和分泌早期 (腺体 3 0 7± 0 2 6 ,间质 3 18± 0 2 7)(P <0 0 1) ;分泌中、晚期间质表达高于腺体 (P <0 0 1)。RT PCR法检测显示 ,HOXA10基因mRNA表达 ,分泌中期为 (5 7 0± 3 4) %、晚期为 (5 6 2± 2 9) % ,显著高于增殖早期的 (31 8± 2 6 ) %、晚期的(32 2± 2 3) %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异位与在位内膜雌、孕激素受体(ER、PR)含量,及米非司酮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分析22例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细胞和其中12例患者的异位内膜细胞体外培养后的ER、PR含量,观察不同浓度米非司酮(1×10-6mol/L和1×10-4mol/L)作用后的变化,并以13例正常子宫内膜作对照。结果 内异症的在位内膜ER、PR含量呈明显周期性变化,分泌早期腺体PR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化学评分(下同)为2.77±0.32与2.20±0.26,P<0.05]。内异症的异位内膜,增殖期ER(腺体0.65~2.17,间质0.45~1.03)、PR含量(腺体0.55~1.77,间质0.40~1.27)显著低于在位内膜(ER腺体1.50~3.23,间质0.80~1.96;PR腺体1.55~3.34,间质0.98~2.50,P<0.05~0.01);分泌早期无差异;分泌晚期腺体ER含量(3.27±0.31)、PR含量(3.33±0.23)与间质ER含量(1.87±0.31)显著高于在位内膜(分别为0.28±0.11、0.36±0.23和0.26±0.15,P<0.01),而间质PR含量无差异。米非司酮可明显降低内异症的异位和在位内膜ER、PR含量(P<0.01),且米非司酮浓度越高,ER、PR含量降低越明显。结论 内异症的异位和在位内膜ER、PR含量明显不同,米非司酮可下调异位和在位内膜ER、PR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bcl-2蛋白在子宫腺肌病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bcl 2蛋白表达在子宫腺肌病发生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检测 16例正常子宫及 3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组织中bcl 2基因蛋白的组织定位和表达强度 ,对比其差异。结果 增殖期 ,bcl 2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在位、异位子宫内膜腺体中的表达强度分别为 (2 .0± 0 .3)、(2 .5± 0 .1)和 (3.0± 0 .1)分 ( x±s x,下同 ) (P <0 .0 5 ) ,在间质中的表达强度分别为 (0 .4± 0 .1)、(1.1± 0 .2 )和 (1.0± 0 .2 )分 (P <0 .0 5 ) ;分泌期 ,bcl 2在正常子宫及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异位子宫内膜腺体中的表达强度分别为 (0 .9± 0 .2 )、(1.3± 0 .2 )和 (1.7± 0 .2 )分 (P <0 .0 5 ) ,在间质中的表达强度分别为 (1.1± 0 .2 )、(0 .9± 0 .2 )和 (1.0± 0 .2 )分 (P >0 .0 5 )。在平滑肌中表达强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bcl 2基因在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中过度表达所致的细胞凋亡减弱 ,可能是子宫腺肌病发生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have provided an insight into the behavior of sutures in the environment of fluid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friction could both increase or decrease with lubrication, depending upon the nature of the application. In tests on straight sutures, lubricants have generally led to an increase in friction. This was found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as well as in another study which measured friction in sutures soaked in serum. These results are explained on the basis that higher friction is expected to arise if the lubricant formed a multilayer film between the sliding surfaces. In this instance, the resistance to shear flow by the lubricant becomes the governing factor. On the other hand, if only a small amount of lubricant, such as a monolayer film, is present between surfaces, as expected within the structure of a snugged surgical knot, the lubricant may play the role of decreasing adhesion and, thus, friction.  相似文献   

17.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Qian J  Shi Y  Chen X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11):667-669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患者和病量资料。结果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盆腔包块、腹胀、腹痛、异常阴道流血和流液。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癌14例,透明细胞癌2例,腺棘癌2例,浆液性腺癌1例,混合性卵巢上皮性癌6例,镜下均可见良性的异位子宫内膜向恶性移行的证据。临床分期为Ⅰ14例,Ⅱ期7例,Ⅲ期3例,Ⅳ期1例。治疗方法均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化学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达77.7%。结论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的确切发生率难以估计,该病的治疗以肿瘤细胞减灭术+化学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8.
Results of treatment of cancer of the breas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