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华  方卫华 《安徽医学》2006,27(6):525-526
目的提高对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认识。方法收治盆腔脂肪增多症2例,皆为男性。肛检仅查及盆腔内软组织块,未能触及前列腺体。静脉尿路造影示双肾积水,膀胱颈抬高,CT示膀胱周围有脂肪组织堆积。1例行手术治疗,1例等待观察。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诊治特点。结果1例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静脉尿路造影示双肾积水改善不明显,肾功能无变化。未手术1例1个月后查静脉尿路造影示双肾积水及肾功能也无变化。结论盆腔脂肪增多症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和体检,治疗本病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4例盆腔脂肪增多症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 4例治疗症状均有改善。结论 影像学诊断是诊断该病的关键措施,外科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盆腔脂肪增多症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盆腔脂肪增多症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治疗结果。结果 5例治疗后血压及临床症状均有改善。结论 常规X线及CT或MRI检查是诊断该病的关键措施,外科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盆腔脂肪增多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报道我院2003年和2006年收治的2例盆腔脂肪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就其诊疗问题予以讨论.结果 1例因双肾重度积水行盆腔脂肪清除、输尿管黏连松解、双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目前双肾恢复良好,肾功能正常.另1例于随访观察中.结论 盆腔脂肪增多症临床罕见,其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可帮助诊断;对严重肾积水患者行盆腔脂肪清除及输尿管粘连松解、输尿管膀胱再植是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例盆腔脂肪增多症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小结.结果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各器官表现与MRI表现相对照,基本一致.结论盆腔脂肪增多症的MRI检查有其特征性表现,MRI对盆腔脂肪增多症能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盆腔脂肪增多症诊治特点。结果术中可见盆腔脂肪组织明显增多,膀耽输尿管周围充满大量脂肪组织,与影像学表现一致。2例手术患者术后复查CTU示双肾、输尿管积水减轻。结论B超、X线、CT及MRI为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盆腔脂肪清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盆腔脂肪增多症误诊分析(附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盆腔脂肪增多症误诊原因,探讨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盆腔脂肪增多症误诊、误治的临床资料.结果肛门指诊提示前列腺抬高;X线平片示盆部透亮度增加,静脉肾盂造影示输尿管扩张移位、肾盂积水;B超检查示盆腔内大量强回声光团,膀胱变形,肾盂、输尿管扩张;MRI检查示盆腔内大量短T1、短T2信号,膀胱变形并肾盂、输尿管扩张;CT检查示盆腔内大量低密度影并膀胱变形,输尿管及肾盂扩张.结论患者具有排尿困难症状,合并双肾积水时应考虑本病,并进行相应检查;肛门指诊、膀胱镜检查及经静脉尿路造影术(IVU)、MRI等影像学检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盆腔脂肪增多症(pelviclipomatosis,PL)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回顾1例以双下肢水肿为首发症状PL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结合文献分析PL的,临床特征。结果:根据临床症状及B超(B—ulIrasound,B。US)、CT、磁共振尿路成像(magneticresonaceurography,MRU)等影像学检查,对PL进行诊断;采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3个月后复诊,患者症状消失,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PL临床罕见,病因未明,症状多变,其特异性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诊断,临床处理主要针对并发症,定期随访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盆腔脂肪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罕见的良性脂肪增多性疾病,大多数合并腺性膀胱炎.本院收治1例盆腔脂肪增多症合并腺性膀胱炎患者,现对其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1岁,因双侧腰部持续性疼痛伴尿频、尿急、尿痛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腰部持续性疼痛,可耐受,无放射性疼痛,恶心,无呕吐;伴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通畅,无肉眼脓血尿.既往体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盆腔脂肪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手段.方法: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盆腔脂肪增多症1例,男,50岁.影像学主要表现为:IVU示双肾中度积水,典型倒梨形膀胱、后尿道延长;CT示双肾功能减退,双肾积液,左肾萎缩,盆腔内均匀低密度脂肪堆积.采用剖腹探查清除盆腔及输尿管周围脂肪组织、松解输尿管下段方法治疗.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盆腔脂肪增多症诊治特点.结果:术中可见盆腔脏器脂肪组织明显增多,膀胱、直肠及乙状结肠周围充满大量脂肪组织,与影像学表现一致.手术剔除盆腔及输尿管周围脂肪加输尿管松解术,剔除脂肪组织约200 g,术后病理报告为脂肪组织瘤样增生.术后1周出院.门诊随诊观察.结论:盆腔脂肪增多症临床罕见报道,X线、CT及MRI为此病的主要诊断线索及依据;对肾积水及肾功能受损患者可行定期留置、更换D-J管,盆腔脂肪清除及输尿管粘连松解或输尿管膀胱再植是切实的治疗方法,若症状无改善最终应行尿流改道手术.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s of imaging study in the diagnosis and lapar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ectopic pelvic kidney.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clinical records of a 30-year-old male patient with poorly functioning ectopic pelvic kidney who underwent laparoscopic nephrectomy was conducted.And a brief review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was performed.[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刘璁  唐家龄 《海南医学》2007,18(4):63-65
目的 探讨女性盆腔腹膜结核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 对19例盆腔腹膜结核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女性盆腔腹膜结核常见症状为腹部胀痛,次为乏力盗汗、消瘦,少数有月经改变;5例有结核病史或伴发其他部位结核病;14例发现盆腔包块;16例CA125升高.16例行剖腹探查术,其中12例盆腹腔脏器及腹膜表面见广泛散在粟粒状结节、4例为包块型,病理确诊均为结核;3例行电视腹腔镜手术,镜下见输卵管肿胀变形,形成盆腔粘连,伴粟粒状结节、干酪样坏死,镜下改变符合盆腔结核诊断标准.19例确诊后均行抗结核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女性盆腔腹膜结核常见症状为腹胀腹痛,可伴有消瘦、不孕、月经改变等;术前诊断困难,剖腹探查或电视腹腔镜下探查活检是确诊的主要手段,治疗后少数可怀孕,但宫外孕的机会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3.
Tan BP  Ong CL 《Singapore medical journal》2008,49(6):511-5; quiz 516
Acute pelvic pain is a common presentation in women. There are a myriad of causes, both gynaecological and non-gynaecological in origin. Ultrasonography is well-established as the primary initial investigation of choice. Familiarity with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the commonly-associated conditions aids in the rapid diagnosis, and immediate management of the patient.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pictorial review of the common gynaecological causes of pelvic pa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积脓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38例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积脓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结果:术前确诊18例,术前诊断率为47.4%。子宫次全切加双侧附件切除8例,子宫次全切加双侧输卵管病灶切除6例,单纯输卵管病灶切除24例。结论: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积脓临床表现多样化,需详细询问病史、查体、结合B超提高诊断准确率,腹腔镜检查是确诊的一个有效方法。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对生育的要求决定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并发腹水和高水平糖类抗原125(CA125)的卵巢纤维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CA125水平升高的原因及其在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方面的意义。方法:收集1例并发腹水及高水平血清CA125的卵巢纤维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治过程及血清CA125水平在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意义。结果:患者因阴道流血4个月,检查发现盆腔包块1个月入院,结合术前彩超、增强CT、血清CA125水平及查体诊断为盆腹腔肿物,考虑为卵巢来源,高度怀疑为卵巢恶性肿瘤。给予手术治疗,术中快速病理和术后慢病理明确诊断为卵巢纤维卵泡膜细胞瘤,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恢复良好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血清CA125水平已降至正常范围。结论:对不同来源CA125糖基化修饰和特异性糖链结构的鉴定以及定量分析,可以明显提高CA125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盆腔结核的早期诊断。方法:对35例盆腔结核患者的临床分析。结果:盆腔结核易误诊为卵巢肿瘤。结论:甲胎蛋白、结核菌素试验、血清结核抗体、诊断性刮宫及腹腔镜等检查手段对盆腔结核的早期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探讨前列腺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临床病理特点并提高诊疗认识。通过报道3例B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疗经过,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BCC诊疗特点的认识。3例BCC患者年龄为57~83岁,其中1例因血尿就诊,2例因排尿困难就诊。3例患者均合并前列腺增生,其中2例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增高,1例PSA正常。病例1前列腺癌侵及膀胱、直肠前筋膜,伴淋巴结转移、骨转移、双肺多发转移,2014年11月2日行膀胱全切+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双侧闭孔及髂内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BCC,2015年1月8日复查盆腔增强MRI提示盆腔内复发,2015年7月11日复查腹部增强CT提示肝多发转移,胰腺转移,2015年10月因前列腺癌死亡。病例2于2015年3月27日行前列腺穿刺病理诊断为BCC,伴肺转移及骨转移,行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后行局部放射治疗,2016年1月11日复查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与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示患者肺转移瘤及骨转移瘤直径较前增大,数量增多,随访至2016年1月10日患者带瘤生存。病例3外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术后病理考虑BCC可能,行PET-CT提示残余前列腺恶性肿瘤,伴双侧盆腔淋巴结转移可能,2016年4月20日复查PET-CT提示盆腔可见巨大不规则混杂密度影,临床考虑肿瘤复发,遂予局部放射治疗,随访至2016年1月10日患者带瘤生存。BCC临床罕见,是一种侵袭能力强、恶性程度较高、易发生转移的肿瘤,需要给予积极的治疗和密切的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小肠及回盲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小肠和回盲部FDC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小肠及回盲部FDCS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女性,61岁,因下腹隐痛9 d、发现盆腔肿物5 d入院。子宫及附件彩超,盆腔偏右侧低回声包块,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腹部增强CT检查,右下腹部-盆腔新生物伴周围种植转移,淋巴结增大。子宫及附件增强MRI,右侧下腹部-盆腔肿块、回盲区结节,考虑恶性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物,术后病理诊断为小肠及回盲部FDCS。患者术后未接受放、化疗,好转出院。结论:FDCS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恶性肿瘤,无特异的影像学表现,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式,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FDCS患者术后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