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吉水县2010~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情况,探讨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及减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AEFI监测系统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吉水县2010~2012年报告AEFI共56例,发生率为10.76/10万,涉及疫苗13种,其中以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的AEFI报告居多.AEFI以一般反应为主,占94.64%(53/56),异常反应占3.57%(2/56),偶合症占1.79%(1/56).接种后1d内出现反应者47例,占83.93%.结论 吉水县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较低,疫苗接种是安全的;接种疫苗后1d内是监测重点;加强AEFI监测,可提高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0~2012年脑膜炎球菌疫苗(Meningococcal Vaccine, MenV)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特征,评价MenV上市后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通过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截至2010~2012年接种MenV发生的不良反应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中国共报告MenV接种后发生预防接种不良反应27046例,其中异常反应1724例,占6.38%;一般反应25322例,占93.62%。根据2010-2012年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接种监测数据估算,四种MenV疫苗的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在7.84/10万~54.37/10万之间;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在0.62/10万~1.93/10万之间。不良反应以首剂为主。常见的异常反应为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等过敏反应。结论:中国MenV上市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在可接受的预期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预防接种反应以反应发生的性质常分为:一般反应、加重反应、异常反应、偶合症四种类型[1].预防接种门诊最常见的是一般反应.许多家长因缺乏预防接种常识,对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在短期内教授的知识未能理解,又忽视了恰当的家庭护理,致使很多儿童上述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加重,既对儿童造成身心痛苦又耗费了家长的精力与时间[2].针对上述问题,加强健康教育,使预防接种一般反应人数大幅度减少,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 )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和事件[1]。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总结贵阳市某社区卫生服务站2002-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情况,正确评价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接种人员和家长正确认识免疫接种过程中AEFI的发生,以确保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了解佛冈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监测情况,分析AEFI发生的原因,为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佛冈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100例AEFI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报告的100例AEFI中,共接种疫苗810460剂次,发生率为12.34/10万,其中一般反应发生率为9.75/10万(占79.00%);异常反应发生率为1.97/10万(16.00%);偶合症发生率为0.62/10万(占5.00%);其中23价肺炎疫苗的AEFI发生率最高(52.26/10万);AEFI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0~1岁组,占报告病例的71.00%,报告以发热、红肿、硬结等一般反应为主,占总病例的76.00%。结论佛冈县的AEFI以一般反应为主,未发生严重异常反应,说明疫苗接种是安全的,但由于疫苗本身特性、环境和受种个体等因素的影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仍然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邢台市桥东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和疑似异常反应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桥东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84份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4例均为一般反应;涉及疫苗品种共17种;发病时间以9月份最多;男多于女,以<3岁发病最多;接种后24h内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72例(85.71%);一般反应中最常见的是发热,占总病例数的92.86%。结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工作,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操作,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邢台市桥东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和疑似异常反应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桥东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84份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4例均为一般反应;涉及疫苗品种共17种;发病时间以9月份最多;男多手女,以<3岁发病最多;接种后24h内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72例(85.71%);一般反应中最常见的是发热,占总病例数的92.86%.结论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工作,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操作,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菏泽市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菏泽市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情况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菏泽市2011年报告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菏泽市各疫苗总疑似异常反应发生率为3.52/10万剂次。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共383例。其中一般反应364例,异常反应17例,偶合症1例,待定1例;发生AEFI的疫苗共有27种,其中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发生数最多;全市8县1区均有AEFI报告,病例中0~1岁组239例(62.4%)、1~2岁组58例(15.1%)。临床症状以发热/红肿/硬结(316例)和过敏性皮疹(1例)为主。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在0~1 d的288例(75.2%)。结论菏泽市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在全国试点估算报告发生率范围内,AEFI监测的完整性和敏感性较高,应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门诊与操作,选用免疫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疫苗,加强疑似异常反应监测,从而减少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马集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7年4月报告的引起疑似异常反应的疫苗种类,以及关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好发年龄和发生率,选择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结果:引起疑似异常反应的病例有36例,其中偶合症1例,一般反应29例,异常反应6例。无群体性AEFI,同时无接种事故和心因性反应,以及疫苗质量事故;36例病例主要来源于2013、2014、2016年份,分别报告了7例、10例、13例,共计30例(83.33%),2012年报告数最少,且报告发生率为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0岁组和1岁组的AEFI报告病例的年龄较多,分别占18例(50.00%)和9例(25.00%),总27例,占总例数中的75.00%;所有的EFI报告病例中,在接种后2~3天发生的病例数有4例,而发生在接种疫苗后0~1天的占据29例;共有10类疫苗引起AEHI病例,其中白破、麻疹、百白破、23价肺炎、Hib疫苗高居报告发生率的前五位;引起疑似异常反应病例36例中,硬结、发热、红肿为主,占据27例(75.00%),而次之的是过敏反应占据5例(13.89%),除此之外还包含卡介苗淋巴结炎、无菌性脓肿等反应,但是均无较多病例数。结论: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马集镇的疫苗安全接种工作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0.
预防接种是降低传染病发病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根本措施,而生物制品对机体来说都是异种物质,接种后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和免疫反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生物制品的性质、使用方法以及受种者的个体体质有关。二年来,我院收治5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患儿,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5例住院患儿中男4例,女1例;月龄3~9月;足月顺产4例,剖宫产1例;均发育正常,无抽搐史;总住院天数为87天,平均住院17.4天。  相似文献   

11.
<正>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和事件。为了解我市AEFI监测系统的运转状况,及时发现和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和改善预防接种服务质量,现将我市2009-2012年AEFI监测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AEFI数据来源于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晋中市AEFI监测系统上报告的AEFI报告卡和个案数据;疫苗接种数据来  相似文献   

12.
预防接种中常见的不规范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措施。而预防接种的每一工作环节操作不规范,都将影响免疫效果,导致异常反应或事故的发生。低免疫人群的积累,将会引起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实施预防接种常见的一些不规范操作有以下几个方面。1 未询问儿童近期健康状况、既往病史、过敏史、接种疫苗副反应史、预防接种禁忌证 如极少数人注射第一针吸附百白破混合制剂后出现高热、惊厥等异常情况时,不应再注射第二针。如果未询问预防接种副反应史,间隔一个月后又注射第二针时就会引起严重反应。又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降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评价疫苗的安全性,使疫苗接种更趋科学化。方法收集我市2011年部分县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收集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年部分县区共接种24571剂次,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45例,发生率为0.59%,发生最多的是百白破,共64例次,占44.1%,其次是麻疹22例次,占15.2%,再次是23价肺炎11例次,占7.6%。其中以一般反应为多见,共125例次,占86.2%,异常反应14例次,占9.7%。无疫苗质量事故、预防接种事故发生。本组145例次中主要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本组有123例次,占84.8%,其次是过敏性皮疹9例次,占6.2%。结论引起预防接种反应发生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必须加强预防接种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责任心和业务能力,完善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上报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为疫苗安全监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2011年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上报的328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涉及疫苗前三位的为人用狂犬病疫苗80例(24.4%),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75例(22.9%),流行性感冒病毒疫苗38例(11.6%);异常反应类型分布为一般的异常反应291例(88.7%),严重的37例(11.3%),其中新的异常反应为13例;37例严重异常反应中有25例为发热或高热症状;不良反应预后为治愈212例(64.6%),好转113例(34.5%),有后遗症2例(0.6%),死亡1例(0.3%)。结论应重点关注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新的不良反应和人用狂犬病疫苗引起的过敏反应,并从多渠道加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以科学准确的评价疫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预防接种是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 ,使机体产生抵抗感染的有益的免疫反应 ,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但机体在受到外来抗原刺激后 ,除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外 ,有极少数小儿 ,由于个体体质等因素发生一些反应 ,尽管这些反应为数极少 ,但处理不当 ,将会给预防接种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应引起重视。常见预防接种反应及处理方法如下。1 发烧小儿接种疫苗后 2 4~ 48小时内 ,表现体温上升 ,体温在 37 1~ 37 5℃为弱反应 ;37 6~ 38 5℃为中反应 ;超过38 6℃为强反应。发烧一般持续 1~ 2天 ,很少有超过 3天的。部分小儿还可头痛、寒战、恶心、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下称"甲流疫苗")接种后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Excel 2003版软件,将2009年9月15—25日接种"甲流疫苗"的1173例各类人员的一般情况,ADR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发生率与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73例"甲流疫苗"接种者中62例出现ADR,发生率为5.28%,其中局部反应发生率为3.67%,全身反应发生率为1.62%。所有报告病例均为非严重性,全部病例均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无严重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甲流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反应轻微,安全性较高,可用于人群的大规模预防接种及疫情应急接种。  相似文献   

17.
安全注射是预防接种发展的硬道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兰芳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152-153
通过和家长们的座谈会,介绍本院预防接种情况,严把以下6个环节:规范的进苗渠道、适当的冷链保存、严格预检审核、认真计算机录入核对、接种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正确处理接种后异常反应,告诉家长本单位的预防接种宗旨是:安全注射是预防接种发展的硬道理,让家长对预防接种继续充满信任。  相似文献   

18.
<正>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是指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随着疫苗种类和使用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2007年国家实行扩大免疫规划后),AEFI的报告数量也逐年增多普遍引起公众、媒体的关注,对预防接种服务的开展产生较大影响。开展AEFI监测,对于评价疫苗的安全性,改善预防接种服务质量,从而增强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1,2])。为评价晋中市AEFI监测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接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安全性。方法:对我院349例接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者进行临床指标(局部反应、全身反应、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血生化、血常规)监测。结果:53例接种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共79例次,其中局部反应为20例次,全身反应为59例次,以1级反应为主(81.0%),未发现其他异常反应、偶合反应和任何有临床意义的严重不良事件。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接种d 1(67.9%)或d 2(24.5%);不良反应病程主要为1~2 d(77.4%),其中42例(79.2%)不良反应者为自行缓解,11例(20.8%)曾使用药物治疗,所有不良反应发生者均治愈。接种3 d后接种者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结论:接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可导致少数患者发生轻度的不良反应,一般很快自愈,该疫苗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孙丽  张振国  张富斌 《河北医药》2013,(23):3631-3634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eventsfollowingimmuniza.tion,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预防接种作为预防、控制免疫针对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认可。随着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疫苗使用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发生的AEFI也随之增多,由此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开展AEFI监测,对于评价疫苗的安全性,改善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增强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河北省2011年AEFI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