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靶向药物载体-磁流体的制备及表面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得以Fe3O4为母核的磁流体,并用葡聚糖.70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同时对用葡聚糖改性后的磁流体在强碱条件下链接6个碳的有机物链.考察其化学和物理稳定性.并利用现代分析手段如激光粒度仪、FT—IR、XRD、TEM等对其进行表征。经过处理后的磁流体具有很强的耐酸碱能力,外观、稳定性和母核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表面葡聚糖的存在大大增加了磁流体的稳定性,适合在苛刻条件下用作药物载体或者进一步与具有相应活性基团的药物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纳米氧化锌(nmZnO)在不同条件下改性珊瑚羟基磷灰石(CHA)的工艺研究。  方法  在弱酸环境内,温度70 ℃条件下,采用硝酸锌溶胶-凝胶法改性珊瑚羟基磷灰石,通过超声、旋转搅拌、干燥、煅烧获得白色颗粒状多孔复合材料,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改性后材料表面特征。  结果  在不同原料配比条件下,nmZnO颗粒在CHA表面的分布及粒径大小存在差异。热处理过程中,保温温度及保温时间的改变会导致材料的除碳效果及结构完整性发生变化。  结论  利用硝酸锌溶胶-凝胶法可以对珊瑚羟基磷灰石进行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锌粒径小于100纳米,纳米粒子的团聚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聚酰胺胺对钛表面改性,构建抗菌涂层并初步评估其性能。方法 通过聚酰胺胺在钛表面构建抗菌涂层,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接触角分析仪等分析表征,模拟体液浸泡检测体外生物活性,观察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早期和长期抗菌性能。结果 聚酰胺胺成功对钛表面改性且改性钛片有良好的体外生物活性,改性钛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良好的早期和长期抗菌性能。结论 聚酰胺胺可以在钛表面构建良好的抗菌涂层。  相似文献   

4.
在超声和引发剂的共同作用下,采用乳液聚合法引发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炭黑表面原位包覆聚合,常温下1 h内即实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包覆,并对其表面化学组成和分散状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炭黑表面PMMA的包覆率为5.7%,O、C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由改性前的4.2%增加至改性后的7.5%;在超声破碎作用下,炭黑的平均粒径大大减小,在溶剂中的分散稳定性显著提高。将炭黑与环氧树脂复合并表征其性能,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炭黑相比,改性后的炭黑在环氧树脂中的团聚倾向减弱,甚至当添加10 phr(phr:每100 g树脂添加1 g)改性炭黑时团聚现象仍不严重;此外,改性炭黑/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316L不锈钢冠脉支架为模型,在经过表面处理的316L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药物涂层,采用戊二醛为交联剂对涂层表面进行交联改性,并对交联前后涂层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同时以紫杉醇为模型药物,研究了交联前后涂层药物的释放速率。结果表明:真空条件下制备的涂层表面平滑致密,交联后涂层力学强度增加,溶胀度及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释放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6.
龚雁  王正才  陆樟献  袁建树  王育文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1):1211-1212,1320,1321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硅油基Fe3O4磁流体的玻璃体填充物,探讨其作为填充物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颗粒,经过月桂酸钠包覆后均匀地分散在透明的硅油中得到硅油基磁流体。用透射电镜TEM观测Fe3O4磁性颗粒的大小形状,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定了磁流体的饱和磁化强度约为30emu/g,并将硅油基Fe3O4磁流体填充物在猪眼玻璃体腔内进行了实验,观察了硅油基Fe3O4磁流体在磁场作用下在玻璃体腔内表面运动及受力的特性。结果在猪眼玻璃体腔内注入硅油基Fe3O4磁流体,巩膜壁内可随磁力线方向移动并聚集。结论该硅油基Fe3O4磁流体基本上符合玻璃体填充物的要求,并有独特的运动及定位优点。硅油基Fe3O4磁流体作为玻璃体填充物具有潜在研究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二茂铁基聚合物/碳纳米管用于亚硝酸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乙烯基二茂铁(VF)作为功能单体成功合成了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双亲聚合物,将聚合物用于非共价键改性碳纳米管(CNTs),通过共组装实现了CNTs的水相分散,且分散效果良好。将改性CNTs修饰到电极表面制备复合传感涂层,用于亚硝酸盐检测。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改性CNTs的形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涂层的表面形貌及传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双亲聚合物以胶体粒子形式稳定CNTs;复合传感涂层表面存在微结构,有利于比表面积的提升;二茂铁基元可以起到电化学催化作用,加速电子传输;在优化条件下,该传感涂层可以在浓度为1~2 000 μmol/L时实现对亚硝酸盐的线性检测,检测下限为0.29 μmol/L,且涂层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及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在无溶剂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氨基硅油改性聚氨酯,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疏水性及微观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聚氨酯具有更优良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及表面疏水性,且材料呈微观相分离形态。  相似文献   

9.
利用氨气低温等离子体对壳聚糖-聚丙烯腈复合膜进行表面改性,制成了在低压、弱酸条件下,带正电荷的壳聚糖 聚丙烯腈复合纳滤膜。探讨了等离子处理时间、放电功率对膜亲水性改善效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等离子体处理条件。通过扫描探针显微镜、接触角测试、表面光电子能谱检测等手段对膜表面进行了表征。经过等离体改性后,复合膜的亲水性及纳滤性能均大幅提高。改性后,在0.05 MPa、pH≈6.7条件下,壳聚糖 聚丙烯腈复合膜对0.1 mol/L的γ 氨基丁酸溶液的通量为3.19 L/(m2·h),截留率为78%。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层层自组装修饰磁性二硫化钨(magnetic WS2, mWS2)构建生理条件下稳定的药物负载平台,靶向输送药物并考察光热化疗协同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 利用溶剂热法制备mWS2,并在水体系中逐层包裹带正电的壳聚糖(chitosan, CS)和带负电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 CMC),制备mWS2-CS/CMC复合材料。对所合成材料进行系列结构表征,并研究材料的光热性能以及药物的负载、释放行为。设计体外细胞光热化疗联合治疗方案,同时考察其细胞摄取和细胞毒性。结果: 合成的 mWS2-CS/CMC具有超顺磁性且稳定性好,载药量高,药物释放表现出对pH和近红外激光的双响应释放曲线。此外,毒性低且可以被充分摄取,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的光热化疗表现出优异的治疗效果。结论: 制备的 mWS2-CS/CMC为一种优异的药物载体,在光热治疗以及光热化疗协同治疗领域有望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超顺磁Fe3O4纳米粒子,并采用油酸和油酸钠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制备了可稳定分散于水中的磁流体。以该磁流体为种子,通过一步乳液聚合制备了表面带有功能化羧基的Fe3O4-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纳米微球(Fe3O4-PMMA)。利用动态光散射、透射电镜观察、傅里叶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等手段表征了复合微球的尺寸、形态、结构、组成和磁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微球的平均直径约120 nm,表面带有羧基功能基团,在室温下具有超顺磁性和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NH2基修饰SiO2包覆的Fe3O4纳米管药物载体并研究其载药性能。方法使用水热法制备Fe2O3纳米管,然后用SiO2对其表面进行包覆,再使用H2还原制备SiO2包覆的Fe3O4纳米管,接着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其表面进行—NH2修饰,以水杨酸为模型药物研究所制备载体的载药性能。结果成功制备出NH2基修饰SiO2包覆的Fe3O4纳米管药物载体,载药实验显示:以水为溶剂时,所制备的载体的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54.7%和55.8%;以体积分数50%乙醇为溶剂时,所制备的载体的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22.4%和49.1%。结论成功制备得到形状新颖的载药率高的纳米Fe3O4磁性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3.
通过马来酸酐和正十八醇的单酯化反应合成了马来酸单十八酯,将其用作可聚合表面活性剂修饰于Fe3O4纳米粒子表面。利用超声波将表面修饰过的Fe3O4纳米粒子直接分散在苯乙烯中形成可聚合磁流体,通过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了PSt-Fe3O4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利用FT-IR、XRD和TEM分别研究了Fe3O4纳米粒子用马来酸单十八酯表面修饰前后官能团变化、结晶形态以及在不同介质中的形貌和分散状况。结果表明,经马来酸单十八酯表面修饰后的Fe3O4纳米粒子保持了其原有的立方晶型,粒径在8~12 nm,在苯乙烯和聚苯乙烯基质中分散均匀。TGA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析结果表明,和相似聚合条件下制得的聚苯乙烯相比,制备的PSt-Fe3O4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常温下表现为超顺磁性。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compared a new type of polysaccharide-coat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in which the polysaccharide is derived from Angelica sinensis) with the dextran magnetic nanoparticles in terms of preparation, biocompatibility and tissue distribution in vivo and in vitro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Angelica polysaccharide as a novel carrier in magnetic drug targeting (MDT).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Thei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laser particle size analyzer (DLS) and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VSM), and their purity and structure by using X-ray diffractometer (XRD)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Th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 was performed for quantification of the iron content in different tissues. Histological sections were stained by Prussian blue staining to observe the disposition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in the liver and kidne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kinds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possessed small particle size, good dispersion and good magnetic properties. XRD showed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two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as Fe3O4 crystals, and FTIR proved Fe3O4 was successfully coated by each polysaccharide, respectively. In vivo, Fe3O4-dextran accumulated in the liver, spleen and lung and Fe3O4-Angelica polysaccharide only in the spleen and lung. It was concluded that Angelica polysaccharide may be applied as a novel carrier in the preparation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中和沉淀法对球磨法制备的Fe3O4/C初级复合磁性载体进行了表面改性,并经过固相高温还原得到了铁炭复合磁性载体。制备的载体分别用TEM、XRD、TG及TPM-7 BH仪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磁靶向药物载体的热稳定性,并对其在空气中磁性能的变化规律及其在类似人体的环境中磁性能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磁性载体能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的研制   总被引:47,自引:8,他引:39  
目的:制作具有稳定磁性、能够携带化疗药物的白蛋白纳米粒,并对白蛋白纳米粒的磁性,药物含量进行检测。方法:将市售用Fe3O4粉末,经化学方法处理,制成纳米大小的Fe3O4泥糊,将Fe3O4泥糊、纯盐酸阿霉素、人体血清白蛋白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在棉仔油中超声乳化,加热变性、乙醚洗涤等工艺制作出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用乙醇提取法提取磁性纳米粒中的阿霉素,并用荧光光度计测定含量。将纳米粒溶于生理盐水中,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在磁场作用下磁性纳米粒的运动情况,通过检测溶液中的游离药物,观察在不同的加热温度下,磁性纳米粒的稳定性,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内部结构。结果:磁性白蛋白纳米粒阿霉素含量为57.5μg/g,阿霉素包含率为98.3%,磁性白蛋白纳米溶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在磁场的作用下,纳米粒迅速向磁铁的方向移动并发生聚集,当磁铁与纳米粒的距离加大时,纳米粒运动速度减慢,并沿磁力线的方向形成串珠状聚集。电子显微镜下观察,Fe3O4颗粒均匀分布在白蛋白纳米粒中,结论:磁性白蛋白纳米粒具有磁性稳定、靶向性强、药物包含率高、释药速率可控制的特点,为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载药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新型磁性纳米微球SiO2@Fe3O4,并考察其对盐酸表柔比星的载药性能。方法: 以水热法制备的Fe3O4作为核,无水乙醇和水为共溶剂,一定浓度的氨水为催化剂,通过正硅酸四乙酯(tetraethyl orthosilicate,TEOS)的水解与缩合制备SiO2@Fe3O4复合纳米微球,通过X射线衍射(XRD)法、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吸收光谱(FT-IR)等测试样品的物相与结构,通过外加磁场测试其磁响应性,并通过药物吸附和缓释实验检测该纳米微球对表柔比星的载药性能。结果: 当V(TEOS)=0.8 mL,V(氨水)=1.25 mL,V(水) ∶V(无水乙醇)=1 ∶5时,SiO2在Fe3O4微球表面包覆均匀完整,厚度约为60 nm。药物吸附实验显示,制备的SiO2@Fe3O4复合纳米微球对表柔比星的吸附率为51.9%,磁响应性、体外稳定性和缓释效果均较好。 结论: 新型磁性纳米微球SiO2@Fe3O4能有效吸附和缓释表柔比星,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可作为靶向纳米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以Fe3O4磁性纳米颗粒(Fe3O4,MNP)/胞嘧啶脱氨酶(CD)/5-氟胞嘧啶(5-FC)系统为基础的神经系统胶质瘤治疗方法.方法:利用高温分解铁有机物法以2-吡咯烷酮和乙酰丙酮铁为原料制备出Fe3O4 MNP,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磁性材料进行表面修饰.以Fe3O4 MNP为载体将CD基因转染U251胶质瘤细胞,检测Fe3O4 MNP对质粒pCMVCD的结合与保护能力.通过RT-PCR,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CD基因在U251细胞的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5-FC化疗后U251-CD细胞生长曲线的变化.结果:制备出粒径为(10±2)nm的Fe3O4 MNP;使用Fe3O4 MNP作为载体将CD基因成功转染U251细胞;脂质体转染组转染率为(39.23±12.12)%,而示Fe3O4 MNP转染组转染率为(67.35±11.19)%,2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Fe3O4 MNP作为载体转染的U251-CD细胞CD基因稳定表达,并呈时间相关性增强表达模式;U251-CD细胞加入5-FC后能显著抑制U251细胞生长.结论:Fe3O4 MNP可作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Fe3O4 MNP/CD/5-FC系统可作为脑胶质瘤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备一种稳定的水基磁流体.方法 采用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磁性粒子包裹剂的方法制备水基磁流体.采用常用的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纳米粒,加入表面活性剂PVP包裹粒子,超声,减少粒子粒径,防止粒子的增大,纯化后即得水基磁流体.结果 获得粒径小而分布较窄的磁性纳米粒和磁流体,在水中分散性好,磁性性能较高.结论 PVP可以作为一种稳定磁流体的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