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徐州老城历史文化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徐州老城山、水、古城、文化等特色的归纳,构建了徐州的历史文化体系.从历史文化体系梳理、历史文化片区特色保护、历史文化轨迹展示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徐州历史文化要素,最后将所有的历史文化要素通过相应的展示系统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近三十年中,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从关注建筑保护走向空间、环境、肌理等特色历史文化风貌的整体性保护,历史文化风貌特征的梳理和评定成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规划的关键内容。文章以肥西县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规划为例,重点研究和阐述历史文化风貌特征评定,为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易纯 《中外建筑》2013,(10):81-83
小城镇历史文化空间是小城镇民间或传统文化的重要集结地,通过对小城镇历史文化空间历史文化要素、现状特征的挖掘与梳理,从小城镇历史文化空间的整体空间格局、功能、空间组织脉络,以绥宁寨市历史古镇为例,对小城镇历史文化空间进行再现设计。  相似文献   

4.
资讯     
正广西公布第三批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单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了南宁市"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钦州市中山路骑楼街历史文化街区等8片街区为第三批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单。截至目前,广西共有20片历史文化街区。此次公布的8片街区分别为南宁市"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南宁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南宁市蒲庙老街历史文化街区、南宁市陈东村历史文化街区、南宁市宾州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南宁市雁江古镇历史文化街区、钦州市中山路骑楼街历史文化街区、钦州市占鳌巷历史文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历史风貌、传统格局、社会变迁、文化承载的历史见证与真实写照,在城市更新背景下的保护与更新应保持谨慎的态度。本文通过对城市更新体系的构建,并针对此体系下历史文化街区提出保护更新策略,从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遗产、文化环境,更新居住环境,提升产业业态,激活历史文化街区,使历史文化街区得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薛爽  李媚 《四川建筑》2013,(6):19-22
历史文化保护是天府新区规划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具有延续城市文脉、弘扬城市文化、保护城市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天府新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对天府新区范围内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历史文化特征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作了简要介绍,并就新区历史文化保护的意义、历史地段的界定和挖掘、基础资料的分析和整理等方面提出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活力特点与机制,对荔湾区不同类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人口活动、交通区位、空间形态、功能特性、历史文化资源分布进行定量分析,以人口活动作为空间活力的外在表征,探究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活力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活力主要与街道类型、功能密度、街道布局形态、交通区位、功能混合度密切相关,但与历史文化资源分布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提示仍需进一步发掘传统街巷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夏余丽 《城市建筑》2023,(17):71-74
宝鸡市凤翔县(现凤翔区)文昌巷—通文巷—毡匠巷历史文化街区和新庄巷历史文化街区是陕西省历史文化街区,街区内保留了周秦、汉魏、隋唐、宋元、明清至今的历史遗存,其历史脉络清晰、文化传承完整,伴随了历史的变迁。凤翔县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完好,原因是其保护措施及机制健全,对其他历史街区的保护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历史文化名村的由来为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建筑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决定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核定公布的历史文化村镇的基础上,评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名村是古村落中的精品与典范,是“建筑遗产、文物古迹和传统文化比较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民族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民族文化传承,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基础。目前福建省拥有12个国家级、5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3个、名村9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乡)20个、名村34个。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邵伯镇现状历史文化资源的梳理和特色挖掘,提出全镇域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合理利用以及功能更新和相关政策支撑等方面的保护策略,积极探索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特色保护的路径,引导历史文化保护与更新。  相似文献   

12.
以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解析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品牌特征,倡导依托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区来建设和发展成功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城市历史文化品牌,并从文化价值提升的角度,尝试提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和更新的品牌策略。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价值是历史城镇的文化精髓,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评估历史文化价值是编制历史城镇保护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海宁市盐官古镇海潮文化、营城文化、名人文化和海盐文化四个方面价值的研究和文化遗存的挖掘,系统地论述了盐官古镇的重要历史地位和格局风貌特色,并从维护自然历史环境、突出区域线性文化遗产、彰显古镇特色格局、延续传统风貌、保护文物古迹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六个方面制定了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的保护规划策略,以更好地保护盐官古镇,传承历史文脉。  相似文献   

14.
戚晓璇 《云南建筑》2014,(5):145-149
通过对巍山南诏王宫历史文化旅游景区概念设计,探讨在挖掘历史、研究历史、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再造、旅游创新,并用现代手法诠释和演绎南诏古国文化的精髓。在此基础上,寻求文化旅游的创新点,建设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旅游综合体,形成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促进巍山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并实现南诏古国历史文化的延续、保护和发扬。  相似文献   

15.
区域历史文化聚落是一种区域集合型历史文化遗产。针对区域历史文化聚落遗产这一文化现象,解析在内生与外介不同动力机制下形成的类型,分析流域、古道、地理、海防、边关及节事六种存有形式及其空间特征。基于历史城乡景观理论的视角,提出区域历史文化聚落的理论框架和保护范式。以宁波石浦区域历史文化聚落为例,提出其保护方法。最终,提出区域历史文化聚落的保护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征稿启事     
《城乡建设》2006,(8):1-1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独特魅力,是最为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被切实保护了才能永续利用,一个城市延续了历史文脉方能可持续发展。历史文化资源全方位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保护好景点,游人如织;整治好周边环境,投资者纷至;建设好历史街区,四方产业兴旺;彰显历史文化魅力,城市名扬天下。短视者把历史文化资源当成负担,或仅仅看作一己的生财之道。在城市土地供应偏紧的形势下,老城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将会受到新的压力和挑战,能否让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对城市管理者的执政理念和工作智慧将…  相似文献   

17.
《门窗》2016,(12)
随着我国对历史文化与传统街区保护的不断重视与意识提升,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也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的核心内容。本文以广州市荔湾区文化遗产普查为例,通过总结摸清范围内的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意义与方法,分析了当前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现状,并提出完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体系的过程与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活化历史文化存量、优化历史文化增量背景下,具有丰厚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名镇如何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和历史文化的保护更新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文化名镇的保护研究现状,运用时段理论,提出长时段结构网织补、中时段局势面修复和短时段事件点创新的保护更新策略,力求实现文化名镇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名镇的保护与更新。  相似文献   

19.
特色商业街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可以反映该地区的地域特征、历史文化、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剪影。“上城”是乌鲁木齐首个以城市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商业街区,其商业内街是以清代的乌鲁木齐建筑为参考,力争真实地反映清代社会、人文、生活的水平和状态。同时以不同的建筑语言介绍乌鲁木齐的各个历史的节点,将一些遗迹复原为美食、博物街区。研究特色商业街的历史文化嵌入,可以更好地了解新疆的历史文化,把新疆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播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乡记忆的物质留存,是城乡深厚历史底蕴和特色风貌的体现,具有不可再生的宝贵价值.在城乡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工作,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城镇风貌特色、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制度建设,加强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政策的颁布与创新,有利于解决在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中存在的产权结构复杂、政策法规不完善、资金缺乏等问题,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