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救助困难家庭的老人、提升老人的养老质量,政府已为部分困难老人购买社会养老服务。然而受制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甚至部分城镇地区,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较低、服务人员和队伍不足,绝大多数家庭尚未享受到政府购买服务,困难老人仍然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基于与政府购买社会养老服务政策相匹配的理念,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家庭养老服务相关实践发现对提供服务的家庭予以部分经济补贴是可行之路,实际调研中也发现当下农村地区困难老人面临的养老责任扯皮推诿、服务水平低等问题多为经济不足诱发。针对农村地区为老人提供家庭养老服务的困难家庭,本文从目标、原则、管理体制等几个方面为其构建农村家庭养老服务津贴政策。  相似文献   

2.
受社会变迁与个体生命周期风险累积的影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脆弱性日益凸显,进而影响其养老策略的实施。关注农村空巢老人如何养老,是保障其福祉的关键所在。文章使用2015、2018和2021年“安徽省农村老年人福利状况”追踪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脆弱性与养老策略现状、动态变化趋势,并采用面板多项Logit模型检验了养老脆弱性变动对养老策略调整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养老脆弱性随着年龄增长缓慢提高,家庭养老仍是当前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要养老策略;随着年龄的推移和养老脆弱性的上升,农村空巢老人更倾向于选择家庭或平衡型养老策略。基于此,文章认为应推动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供给的多元化,着重强化家庭养老的基础性地位,同时要增强养老服务供给的多阶段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孙敏 《南方人口》2017,(1):48-57
调研发现,"养儿防老"的反馈式家庭养老在上海市近郊农村难以维系,"以工养老"为核心内容的"自主养老"模式应运而生.首先,东部地区近郊村快速就地工业化为当地低龄老人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其次,深度嵌入市场的近郊村家庭的家产快速货币化,父子分家而来的家庭财产个体化为老人自主分配提供了政治空间;最后,家庭结构核心化瓦解了传统家庭养老的代际伦理,理性化的新伦理为老人自我积累提供了内在动力.从而形成以低龄老人为养老主体的"以自己务工为基础、 以自主分配为原则、 以自我积累为目的"的养老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王东  秦伟 《西北人口》2003,(2):27-31
养老问题是工业化的产物,传统社会的老人是不存在当今老人面临的所谓“养老”问题的。本文从家庭、经济、价值观和人口等四个方面对养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研究我国农村老人养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文君 《西北人口》2007,28(1):14-16
当前空巢家庭在城市和农村的大量出现,在中国家庭发展史上尚属首次,而且可以说现在仅仅是才开始。空巢家庭是新出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相对于城市里的空巢家庭,农村空巢家庭的老人可以利用的养老资源极少,养老保障问题更为严重,也更容易被忽视。本文立足于我国农村空巢家庭日益增多的现状以及这类家庭的老人面临的问题,就如何实现其养老保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实地研究方法,通过在湖北仙桃某村收集李氏家族盛衰变迁的历史资料,对其家族三代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发展变迁,总结出几十年来农村地区家庭养老秩序经历了三次大的变迁,从这三种家庭养老秩序的变迁中,得出老年人家庭养老生活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要加大对老年人社会资源的培植,提高老年人在养老秩序中的资源和地位,国家对农村地区家庭养老的投入对于提高老人的资源和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人口》2005,22(5):39-41
我国农村至今仍主要实行的是家庭养老,如果没有男孩、多孩作保障农民养老就会面临危机。如今随着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实施,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老人每月都有了固定的生活来源,将可能真正告别“养儿防老”传统。  相似文献   

8.
家庭养老概念再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和荣 《西北人口》2002,4(4):45-47
研究我国家庭养老,必须正确理解家庭养老概念。家庭养老概念并不是以居住地点、老人获得养老来源以及是否具有完整性等方面去理解,而应当是指赡养老人的义务和责任主要来自于家庭中的子女、配偶或其他亲属。同时,决定养老方式变化的动因不只是经济因素,传统的敬老、养老文化观念也决定着人们养老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姚引妹 《人口研究》2006,30(6):38-46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浙江农村空巢家庭类型及成因的分析,比较了农村空巢家庭与传统同已婚子女一起生活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差异,认为空巢老人家庭生活质量不仅低于农村人口的平均生活水平,也低于传统同子女一起生活的老人,并对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养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作为农村养老保障支柱的地位正在逐渐减弱。文章利用"2002年农村计划生育夫妇养老问题与对策研究"的调查数据,从老年人的养老所需和土地收入的供给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土地养老的现状。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地区差异、老人及其子女的人口特征、家庭特征这三类因素对土地养老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地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老人及其同住子女的年龄、文化程度、从业类型不同,导致土地养老的可能性呈现显著差异;家庭规模越大、人均责任田越少,土地养老的可能性越小,而家庭总收入的影响则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江南三镇农村老人的养老状况及意愿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江南三镇农村老人的养老状况及意愿进行了比较,并且得出了社会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树立金融投资养老的社会风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提出金融投资养老的概念 ,认为金融投资养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投资养老在我国现阶段应该进行广泛的提倡。金融投资养老取代养儿防老有助于计划生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关于完善农村老年人口养老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泰洪 《西北人口》2001,(1):25-27,31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备受关注.本文分析了老年养老体系的分类及构成要素,以此考察了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养老体系的状况和所面临的挑战,同时提出了完善农村老年人口养老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第一、二代独生子女父母开始步入中老年,计划生育家庭面临养老难题,建立计划生育养老保障机制也呈现的日益重要。本文结合建立计划生育养老保障机制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建立养老机制的制约因素,同时就完善计划生育养老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当前 ,在养老机构尚不完善的情况下 ,不同状况的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条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尽管受到观念意识、经济条件、家庭情况的制约 ,但是走社会化养老的道路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从长计议应加强社会养老机构的建设 ,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入住需求  相似文献   

16.
选择“先老后富”的江苏省苏中沙沟、临泽两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两地农村家庭养老易产生纠纷但比例不高,农村家庭可以照顾老人但时间不能保证,两代人分居较明显,家庭养老潜在风险较大,但农民很少办理养老保险,当前两地物质供养成本低但医疗、丧葬等费用高。中国农村应当以家庭为养老载体,解决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完善养老保险方案,探索家庭养老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7.
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村养老保障改革思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中国的养老保障体制,是城乡有别的结构性养老体制,城乡养老保障在制度与水平上的差异,根源于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已远远落后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变动,要改变现状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快城市化进程,二是暂时维护家庭养老这一保障体系,"以时间换空间",三是发展市场取向的农村养老保障事业。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老年贫困人口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利用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于2000年12月组织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样调查”的原始数据,在得到中国老年贫困人口规模估计的基础上,将总体规模按照老年人的人口、社会、经济、健康等多种特征,对老年贫困问题进行描述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在中国的老年人口中,女性贫困人口大大多于男性;高龄老年人的贫困比例高于低龄老人贫困的比例。受教育程度低的老年人,遭受贫困的风险明显高于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农村老年人贫困的比例高于城市老年人贫困的比例。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养老社会化既是养老制度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事实上,我国农村养老社会化程度偏低,其原因在于我国农村存在着种种制约养老社会化发展的因素。加快农村养老社会化发展的措施主要是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健全社会养老法律制度,社会养老与农业政策紧密结合,加大国家经济支持力度,理顺社会养老管理体制,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完善农村社会养老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