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拳击性眼外伤临床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拳击性眼外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眼外伤 ,其对眼部造成的损害常常是复杂而隐匿的 ,所以有时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现将我院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所诊治的 10 8例拳击性眼外伤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在 10 8例 117眼中 ,男 90例 ,女 18例。年龄 14~ 62岁 ,平均 3 2岁。工人 13例 ,农民 8例 ,司机 12例 ,学生 9例 ,个体及无业人员 60例 ,其它 6例。其中单眼伤 99例 (左眼 59例 ,右眼 40例 ) ;双眼 9例。2 眼部损伤情况 :眼睑皮下瘀血 10 2眼 (87 18% ) ,眼睑皮下气肿 12眼 (10 2 6% ) ,眼睑皮肤裂伤 10眼 (8 55% ) ,球结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视盘水肿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的眼底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16例急性期VK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视力检查、非接触性眼压、裂隙灯、眼底散瞳、B型超声、OCT、FFA等检查。结果 16例急性期VKH综合征患者(32只眼),男性7例(14只眼),女性9例(18只眼),年龄28~58岁,平均年龄(38.5±12.6)岁,初诊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1者8只眼,0.1~0.3者8只眼,大于0.3者16只眼,眼压高于20 mm Hg者3只眼。根据眼底表现分为3型,视盘充血水肿型6只眼(18.7%),FFA表现为视盘高荧光渗漏,无脉络膜皱褶、无针尖样点状高荧光;浆液性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型14只眼(43.8%),FFA表现为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脉络膜皱褶明显,造影早期针尖样点状高荧光及晚期多湖样荧光积存;两者之间混合型12只眼(37.5%)。结论急性期VKH综合征患者眼底表现为视盘水肿型、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型及混合型3种类型,尤其是正确的认识少见类型视盘水肿型,避免误诊,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挫伤性虹膜睫状体炎在眼外伤中比较常见,但由于眼外伤的其它合并症,此病往往不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延误治疗。我科自1998年1月~1999年12月治疗挫伤性虹膜睫状体炎1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共18例(18眼),男13例,女5例。年龄8~45岁,平均26岁。其中左眼11例,右眼7例。致伤原因:拳击伤8例,气枪子弹击伤2例,爆竹崩伤3例,劈柴崩伤2例,其它3例。视力:005以下者2眼,006~03者8眼,04~06者6眼,07以上者2眼。裂隙灯检查:角膜后壁沉着物(KP),房闪( ),纤维素性渗出。并发症:眼睑皮下瘀血12例,球结膜下出血8例,角膜上皮剥脱5例,角膜浑浊3例,前房出血5例…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拳击性眼外伤对眼部及视力的损害,统计了10年来305眼拳击性眼外伤的资料,就眼部损伤及视力影响进行分析。治疗后仍有虹膜根部离断14眼,瞳孔散大12眼,并发白内障6眼,视网膜病变42眼,脉络膜破裂5眼,青光眼2眼,眶壁骨折4眼。作者认为拳击性眼外伤对眼部及视力构成急性或隐匿性威胁,强调注意观察眼底改变,以免贻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脉络膜转移癌眼底表现的特点及原发癌的病理分型和预后。方法应用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方法。分析16例20眼脉络膜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前节、散瞳眼底、B型超声、彩色眼底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全身检查包括肿瘤标记物筛查,支气管活检,头部、胸部和腹部影像学检查及全身骨扫描等。结果 16例患者中男6例,女10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0.9岁;随诊1~60个月,平均12.6个月。双眼患者4例;单眼患者12例,其中右眼8例,左眼4例。首诊于眼科者9例,其中8例原发癌为肺癌,1例乳腺癌为原发癌。初诊视力:光感者2眼,手动/眼前~0.1者4眼,0.2~0.5者6眼,0.6~1.0者5眼,〉1.0者3眼。裂隙灯显微镜检查:15眼眼前节正常,5眼有继发性青光眼。散瞳眼底检查:19眼可见视网膜下黄白色、扁平隆起的实性肿物,12眼伴有不同程度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B型超声检查结果显示,20眼均为脉络膜实性占位性病变。FFA可见早期脉络膜肿物遮挡背景荧光,晚期可见融合成斑驳样的高荧光。原发癌为肺癌者10例,乳腺癌者4例,直肠腺癌者1例,子宫颈鳞癌者1例。结论脉络膜转移癌眼底表现的特点是视网膜下实性肿物,常伴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可继发青光眼。原发癌病理分型以肺腺癌为主,乳腺癌次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使用透明质酸进行面部微整形所致视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眼科诊治的因面部微整形行透明质酸注射所致视功能障碍患者13例13眼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病史、临床检查结果、治疗效果及危险因素等。结果 13例患者全是女性,年龄21~40岁,平均26.7岁。注射部位位于眉间者7例、鼻部者4例、额部者2例。13例全是单眼发病,突然发病者10眼;严重视功能障碍者9眼,包括无光感4眼,光感2眼,手动1眼,数指2眼;另外4眼视力0.1。经眼底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为眼动脉阻塞者3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者4眼、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者1眼、睫状后动脉阻塞者2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合并睫状后动脉阻塞者1眼和眼底动脉血管痉挛者2眼。6例患者合并眼球运动障碍或面部外观异常。经治疗后,视力从0.1恢复到0.3、0.5、0.6者各1眼,光感恢复到手动者1眼,其他9眼视力未见改善。结论 透明质酸面部微整形所致视功能障碍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多数突然发病,视功能障碍严重,主要是眼底动脉阻塞。治疗后多数患者视功能恢复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视觉诱发电位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谊  李上  邹倩  冯联兵 《眼科新进展》2006,26(3):175-175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通过一般检查方法很难确诊。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通过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检查60例患者,并与对侧健眼进行对比,得出结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8年3月~2005年3月共收治眼外伤312例312眼,其中诊断为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者60例(60眼),男48例,女12例。年龄5~78岁,平均34.5岁。视力以矫正视力为准:无光感者3例,光感~0.3者42例,大于0.3者15例。外伤原因:拳击或踢伤31例,机械伤20例,从高处意外摔伤9例。VEP检查时间距受伤时间12h~1月。1.2检查方法视力≥0.3(戴镜矫正)者行模式翻转刺…  相似文献   

8.
眼球挫伤常致眼后部的外伤 ,导致视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门诊及住院 5 1例眼球挫伤致眼底病变及其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所见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情况 :本组 5 1例 ,男 4 2例 ,女 9例。年龄最大 68岁 ,最小 13岁 ;2 0~ 4 0岁占 60 %。右眼 30例 ,左眼2 1例 ;视力低于 0 1者 2 4例 ,视力 0 1~ 0 2者 10例 ,0 3~ 0 6者 8例 ,0 7~ 0 8者 9例。2 致伤原因 :以生活中致伤为多见 ,如手掌或拳击伤 ,鞭炮炸伤 ,木块、剪刀、石头、玩具、球类、车祸 (汽车、摩托车 )致伤等。3 眼底情况 :视网膜震荡 9…  相似文献   

9.
李龙标;潘承恩;沈伟 报告150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发现Coats病17例20眼.其中男性13例(76.47%),单眼14例(82.35%),Ⅱ型15例(88.24%),合并黄斑损害13眼(65%),视力 ≤0.1者13眼(65%),年龄≤19岁者11例(64.76%).本组多为男性青少年,单眼发病,视网膜血管异常多表现为Ⅱ型,1/4病例视网膜脱离.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3,9:166-167)  相似文献   

10.
王坤元  袁铸 《眼科新进展》1993,13(3):27-27,29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严重时常可引起玻璃体积血,视力骤降,甚至失明,我科应用视网膜冷冻术进行治疗,效果较满意,特报导如下: 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 1、年龄与性别:年龄48~65岁,平均58岁。其中男8例,女4例,共12例。 2、病例选择: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9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Ⅳ期3例,其中7例为二次以上的反复性出血,均经3个月以上观察,仍不能窥清眼底。 3、术前视力:眼前手动者6例、0.02者2例、0.04者4例。 4、分支静脉阻塞部位的判定,5例是根据出血前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救治复杂性眼外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除术及联合手术治疗复杂眼外伤37例(37眼)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次手术治愈36眼,失败1眼,治愈率为97.30%。8周后再次行玻璃体手术并硅油填充术2眼,失败1眼。术后随访3~8月,视力提高31眼(83.78%),其中〈0.1者13眼(35.14%),0.1~0.3者12眼(32.43%),0.3以上者(16.22%);5眼视力无改变,占13.51%,1眼视力下降占2.70%。结论经过恰当的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相应的治疗措施,大多数复杂性眼外伤视功能可得到相当程度的挽救。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 1992~ 1996年对早期白内障 12 0例 162眼进行囊外摘出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经随访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 12 0例 162眼 ,男 5 6例、女 64例 ,年龄 10~ 75岁 ,平均 5 6岁 ,双眼 42例 ,单眼 78例 ,右 98眼、左 64眼 ,视力0 0 6~ 0 .2 10 8眼 ,0 3~ 0 .4  5 4眼。老年性白内障 10 9眼 ,早期Ⅱ型糖尿病 3 0眼 ,外伤性白内障 15眼 ,先天性白内障 8眼。全部散瞳检查 ,后囊浑浊 12 6眼 ,混合性浑浊 3 6眼 ,13 0眼眼底窥不见 ,有 3 2眼底模糊不清 ,对 3 0眼Ⅱ型糖尿病者其中有 18眼检查尿在 10项中才发现有糖尿病 …  相似文献   

13.
李斌  李琦  李林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4):748-749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合并白内障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39眼合并白内障的PDR患者行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根据眼底情况是否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视网膜病变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随访3mo~2a,视力<0.1者12眼,0.1~0.2者14眼,0.2~0.5者9眼,>0.5者4眼,与术前视力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术后2~3mo眼底荧光造影检查,27眼眼底激光斑清晰,新生血管萎缩,无明显荧光渗漏,12眼有不同程度的微血管瘤以及荧光渗漏,16眼存在不同程度的黄斑水肿。手术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医源性视网膜裂孔、高眼压、后囊膜混浊、玻璃体再出血。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荧光造影与视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荧光血管造影渗漏情况与视力关系.方法用Zeiss FF450眼底荧光造影摄像机对74例CSC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渗漏点位于黄斑中心区者16眼占20.51%,平均视力0.15;位于黄斑旁中心者53眼占67.95%,平均视力0.64;位于周围黄斑区者9眼占11.54%,平均为0.82.在同一眼内只有一个渗漏点者52眼占66.67%;有2个渗漏点者26眼占33.33%.圆点扩大型或墨渍弥散型29眼占37.18%,视力0.1~1.2,平均0.52;喷出型9眼占11.54%,视力0.1~0.5,平均0.21;窗样缺损型22眼占28.20%,视力0.3~1.2,平均0.62;混合型18眼占23.08%,视力0.2~1.2,平均0.64.渗漏面积大小,≤1/2 PD者42眼占53.85%,>1/2PD者36眼占46.15%.结论渗漏点部位与视力有密切关系;渗漏点多对局部的损害较大有关;渗漏点类型对视力影响,以喷出型的为重;渗漏面积越大,视力损害越大(P<0.05).  相似文献   

15.
眼挫伤致一过性近视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钝挫伤在眼外伤患者中比较常见,机械性钝力作用于眼球后,可以引起眼内各种组织结构的改变。挫伤后发生的近视就是其中常见改变之一,主要表现为以往较好的视力,伤后出现明显的视力下降。这种改变在临床工作中容易被忽视,因为只注意到伤后眼部的损害,而忽略了由此引发的屈光变化,这需要引起我们临床医师的注意。1临床资料挑选2007-05/2009-05眼挫伤后发生一过性近视的病例23例23眼。其中男19例,女4例。年龄19~52(平均30.2)岁。23眼伤前均无屈光不正病史,视力1.0(16眼),视力1.2(5眼),视力1.5(2眼)。其中拳击伤13例,踢伤5例,球类击伤3例,撞击伤2例。23眼均有眼睑皮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80年1月至1986年6月共收治前房异物16例,占同期住院眼异物伤之32.7%,住院眼外伤的5%。现报导如下: 临床资料 1、男15例,女1例,年龄3~50岁,其中3岁以下9人,21~40岁6人,50岁1人。均为单眼伤,右眼3例,左眼13例。 2、视力:入院时≤0.04:4例;0.05~0.1:3例;0.3~0.8:5例;≥1.02例;无记载者2例。经治疗后,视力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浆 ) ,是影响中心视力最常见的眼底病之一。近年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为临床提供了准确、可靠和客观的诊断依据。作者将我院 1989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月 ,2 15例临床诊断为中浆患者双眼进行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5例 ,2 5 5眼 ,其中男 181例 ,女 34例 ;年龄 13~ 5 2岁 ,其中 10~ 2 0岁 2例 ,2 1~ 30岁 17例 ,31~ 40岁 12 7例 ,41~ 5 0岁 5 1例 ,5 1~ 6 0岁 18例。发病时间 4天~ 8年 ,平均 2个月。眼别 :右眼 10 0例 ,占 46 5 1% ,左眼…  相似文献   

18.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曾蕊  宋钰  侯承花  隋超 《眼科新进展》2006,26(5):385-385
我院自2002年8月开始采用经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至今已完成手术2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25例(30眼),男8例,女17例;年龄52~81岁,平均67岁。其中临床前期7眼,先兆期6眼,急性发作期12眼,间歇期5眼。术前视力<0.1者9眼,0.1~0.25者11眼,0·3~0.4者6眼,0.5~0.7者2眼,0.8~1.2者2眼。术前眼压低于21mmHg(1kPa=7.5mmHg)者7眼,22~25mmHg者3眼,26~30mmHg者1眼,31~40mmHg者8眼,41~60mmHg者11眼。术前平均前房深度(2.38±0.…  相似文献   

19.
许霞 《眼科新进展》2006,26(4):282-282
难治性青光眼是眼科临床最为棘手的难题之一,我们对2005年1月~12月入院的12例14眼难治性青光眼采用810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例14眼,男4例4眼,女8例10眼,年龄43~78岁。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5例7眼,糖尿病患者3例5眼,眼外伤继发青光眼2例,滤过手术失败的原发性青光眼2例。术前眼压42~58mmHg(1kPa=7.5mmHg),术前视力2眼FC/0.7m,6眼微弱光感,4眼光感,2眼为0.1~0.2。1.2手术方法术前1%丁卡因表麻2次,常规球后阻滞麻醉。开睑器张开固定,采用波长810nm法国光大双子星半导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黄斑区视神经视网膜病(AMNR)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自2007年12月至2012年3月临床上诊断为AMNR的患者16例(25眼)。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51.1±12.7)岁。视力光感(LP)~1.2。观察其眼底彩照、OCT、FFA及ICGA的表现特征,分析其相关发病因素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及治疗预后。结果16例患者中9例双眼发病,7例单眼发病。16例(25眼)眼底均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深层灰黄色污秽样改变。FFA显示视盘不等程度的染色,部分病例黄斑区微小血管扩张渗漏,ICGA显示黄斑区低灌注性弱荧光。所有患者OCT均显示不同程度的黄斑区外层视网膜水肿、增厚,视细胞内节/外节-脉络膜毛细血管(IS/OS-CC)带的局灶性缺损,部分患者伴有局限神经上皮脱离。16例患者血清学检查均显示梅毒阳性,其中1例伴有HIV感染。10例患者(14眼)积极接受抗梅毒治疗,随访时间为2周~2年,除1例(2眼)随访时间只有2周视力无明显改善外,其余9例(12眼)视力均有明显好转,其中9眼视力恢复到1.0,眼底表现均明显改善。余6例(11眼)建议抗梅毒治疗后失访。结论AMNR病因很多,梅毒感染是其中之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外层视网膜及视细胞的IS/OS受到破坏。系统性的免疫学检查如梅毒螺旋体、HIV等相当重要。治疗主要是抗梅毒治疗,视力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