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燕 《电信快报》2023,(8):39-40+46
从5G分流比计算公式出发,将5G分流比拆分为5个子项,并分析每个子项,挖掘影响5G网络分流比的根本原因,指出5G分流比的提升需要网络侧和业务运营侧共同协作。网络侧聚焦网络覆盖和性能,特别是5G终端较多的区域的网络覆盖和互操作参数,提升5G开关“开”终端登网率;业务运营侧聚焦全生命周期市场运营,从终端拉新、激活、留存和价值4个维度抓住客户的每一个营销需求时间节点,提升5G终端渗透率、5G开关打开率和5G登网用户的5G DOU(户均月度流量),实现5G网络分流比提升。  相似文献   

2.
5G网络已初具规模,但5G流量占比仍较低。在数字化运营的背景下,如何提升5G网络效能和通过5G分流解决4G负荷是当前的重要课题。落实数字化运营要求,通过O+B联合分析,从终端、网络和用户等维度剖析影响5G终端渗透率、终端登网率和流量驻留比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提升举措,实现5G网络感知和效能双提升。  相似文献   

3.
随着5G网络正式商用,大量的5G终端涌入市场,目前5G终端占有量逐日递增,但5G终端非5G套餐的用户占比相对较高,精准预测5G套餐潜在用户对于运营商拓展5G业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O域信令数据、B域用户基础数据、MR位置数据等进行大数据分析,深入研究5G终端开通5G套餐前后的特征,结合人工智能算法搭建AI模型,精准预测全网5G终端非5G套餐用户中高概率更换为5G套餐的用户清单,助力5G套餐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5G网络商用的普及和发展,其终端和用户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一方面,对运营商而言,希望用户能在5G网络驻留更长时间;另一方面,用户也愿意使用5G网络以享受更高速、更高质量的网络服务.然而,网络侧和市场策略等原因会导致一些用户在部分区域无法有效驻留在5G网络,使得用户感知受到影响.针对网络侧对5G用户驻留的影响因素,通过创新的策略方法来追溯问题,结合覆盖、参数、故障等方面,提出了一种从无线网侧提升5G用户驻留时长的策略,有效提高了5G驻留比,提升了网络质量和用户感知.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联通5G网络建设进展迅速,运营商4G建设投资逐步降低,为保证用户网络体验需尽快将用户从4G迁移到5G,提升5G分流比已成为当前最重要工作之一,为提升5G分流比,从市场侧:开卡情况;终端侧:5G网络开启情况;网络侧:热点区域站点建设及网络覆盖优化;3个方面对影响5G分流比原因进行了分析解读,并结合内蒙古联通现状从这三个维度对该指标提升提出优化建议,结合现场实际拉网情况以及现网指标,夯实5G网络,切实提升用户感知体验。  相似文献   

6.
自5G商用以来,5G终端功耗过大的问题已经成为5G用户体验的一大痛点,用户往往会因为5G耗电过大而选择关闭SA网络,直接影响5G整体的业务推广及市场口碑。文章介绍R15和R16中5G终端能耗节省相关的功能特性原理,从时域、频域、空域分析端网协同配置的5G终端节电方案。同时在现网部署环境中,选取两家主流网络设备,组织国内Top5芯片厂家和终端厂家进行大规模SA终端功耗端网协同优化技术试验。根据实测数据,提出并验证R15阶段针对5G SA现网节电特性参数配置的优化建议。文章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运营商网络,有效降低SA终端功耗,极大地提振终端产业界对于中国5G SA规模化发展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5G网络建设步伐加快、5G应用发展走深向实、用户发展也将迎来快速的增长,但目前业务仍主要是满足客户eMBB场景需求,逐步提升的ToC客户价值,难以缓解大规模5G网络建设带来巨大的建设投资与运营成本压力。如何通过现有的业务分析与未来业务的预测,较为准确的把控网络建设进度,提升网络使用效能是当前较为迫切的一项工作。本项目研究旨在根据区域业务发展、5G终端、套餐用户及4G头部客户行为分析,总结一套5G网络建设覆盖精准分级体系,引导资源按节奏投放、确保有限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基于用户级数据,结合现有网络情况分析,分类精准识别价值群体,开展精准营销策略、加速5G用户迁转。  相似文献   

8.
为应对短期内4G网络因移动业务增长带来的承载压力以及5G基站建维成本带来的投资压力,根据5G业务发展情况,精准投放设备资源,提升5G网络效益是当前5G网络建设优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在搭建5G终端渗透率预测模型预测未来5G的市场发展;从规划、建设以及优化全流程分析了5G网络分流比提升的方法,为提升5G网络资源使用效率,实现资源精准投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升5G网络利用率,大力提升5G手机终端的网络流量驻留比,考虑在当前5G/LTE(长期演进)两网共存并存的基础上,调整覆盖与互操作参数,加大用户在5G网络的驻留时长和5G流量的占比,达到提升5G网络利用率和用户感知的最终目的。文章梳理影响驻留比的各个因素,包括机、卡、网等多个维度,提出5G驻留比和网络分流比的优化流程图。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做一些优化及参数的调整,对后续不同场景制定4G/5G互操作部署策略以及提升5G驻留比手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火电厂数据不出厂区、用户同时访问企业内网和公网的业务需求,文章提供相应的5G定制专网部署方案,并采用终端、基站和核心网等冗余备份技术,提升网络安全性;介绍智慧火电厂中使用的5G网络切片和5G LAN(5G局域网)两大关键技术;给出智慧火电厂中的典型应用场景,包括5G+高清视频监控、AGV(自动导航装置)智慧仓储、远程操控、海量采集、智能检测、智能巡检、UWB(超宽带)高精度人员定位等。  相似文献   

11.
在5G网络迅速发展的时期,5G网络规模不断增大、用户数量快速增加。贵州移动基于一个出发点“用户体验”,开展了5G流量驻留比专项提升,按照PDCA流程制定活动计划,深入进行症结分析,挖出影响5G流量驻留比的主要根因,通过精准规划开通5G站点、识别非5G套用户进行个性化定制、应用新技术进行干扰整治、互操作参数调优等对策方法落地实施,5G流量驻留比指标由34.35%提升至63.21%,全国排名中上游,移动业务满意度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从5G全方位赋能融合媒体体系的5G媒体应用场景出发,阐述了5G核心网信令面和用户面可能面临的多种安全风险,然后针对异常终端接入和信令风暴等风险,重点给出了5G核心网全流量安全检测与分析系统的设计要点,包括系统架构设计、5G核心网接口数据采集、5G核心网4大类协议解析、信息关联回填和系统部署,最后描述了系统的功能实现,包括终端异常或非法接入检测、信令风暴检测、异常信令分析、切片安全审计与分析和用户面UPF业务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5G网络规模建设的推进,主要城市核心城区正逐步实现基于NSA组网模式的5G连续覆盖.基于网优大数据系统,对MR数据,用户控制面、业务面数据,5G NR业务面IP信息进行接入整合,根据对NSA组网业务信令特征的研究,结合MR多数据源融合定位技术,实现5G组网特性在现有4G网络数据基础上,高效、准确识别5G终端用户及其业务数据,及时洞察5G用户及业务发展,寻找5G高价值区域,指导5G网络规划和建设,并实现精准的用户感知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5G边缘覆盖区域终端驻留策略不合理,以及NSA组网下终端双连接功耗高导致的5G驻网体验效果差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5G终端节电参数与驻留策略相关参数组合设置,寻求最佳参数组合配置,实现5G驻留体验上升的同时改善终端节电,为保障用户5G感知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运营商不断扩大5G试点,5G时代已到。5G将从单纯提升用户体验,扩展到使能数字社会,从而开启新商业模式,满足各类业务通信需求,同时也对承载网提出更高的需求。IPRAN承载网作为目前运营商4G网络的主流承载网络,设备规模巨大,预计5G与4G将长期并存,为了尽可能保护现有网络投资,提升网络利用率,从面向5G需求出发,对如何进行IPRAN承载网规划,从而满足5G承载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6.
5G驻留能力是反映5G用户感知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本文重点对影响5G SA网络时长驻留比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规划、建设、优化和市场营销4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提升思路,并从市场、终端和网络3个维度制定了不同的应对策略.从目前的策略实施和应用效果来看,5G SA时长驻留比提升比较明显,对打造5G精品网、促进5G业务分流和提升...  相似文献   

17.
中国联通苏州分公司针对NSA组网,从四个方面(5G网标显示策略优化减少"假5G"、参数优化提升5G网络驻留比、电信和联通QoS策略一致性研究实现电联用户感知一致性、SCG添加和变更成功率优化)入手,重点研究5G网络用户感知能力提升,并进行相关的经验总结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国联通苏州分公司针对NSA组网,从四个方面(5G网标显示策略优化减少"假5G"、参数优化提升5G网络驻留比、电信和联通QoS策略一致性研究实现电联用户感知一致性、SCG添加和变更成功率优化)入手,重点研究5G网络用户感知能力提升,并进行相关的经验总结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传统校园网络用户存在难以接入校园内网、访问校园内网数据资源易断开、需要频繁切换等问题,在5G SA网络能够灵活组网满足不同差异化需求的情况下,希望能够基于5G网络,在校园内外的任何地方使用移动终端通过5G网络安全方便地访问校园内外的网络。部署基于专用DNN的5G双域专网的校园网,只要校园用户完成在网络中的签约,就可以实现基于5G大带宽和低时延的安全高效校园内网资源访问,同时还可以根据应用场景访问公共网络,不影响内网的访问。经信令跟踪并分析验证,5G双域专网技术方案能实现高校用户的4G/5G融合场景下省内/省际漫游下内外网流量的无感切换。通过在某高校5G双域专网的部署验证成功,证明5G双域专网应用解决方案能够满足绝大多数5G专网内外网访问的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20.
李耀东 《信息通信》2022,(1):219-221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车联网的整体发展将以5G通信技术为基点,涵盖5G车载单元、5G移动终端、5G基站以及5G云服务器等多方位的传输设备,为满足不同类型的用户,有效降低车祸的发生率以及提升交通效率.文章将从车联网组网技术分析、车联网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5G网络架构对车联网发展影响与建议这几个方面对5G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