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阴道四维输卵管超声造影评估输卵管通畅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096名不孕症患者行输卵管四维超声造影,与腹腔镜检查比较其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准确度,记录造影剂静脉逆流情况,观察患者术中疼痛程度、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输卵管四维超声造影与腹腔镜检查相比,两者一致程度较高(Kappa=0.84,P0.05),经阴道四维输卵管超声造影诊断输卵管通畅的敏感度95.1%,特异度88.4%,阳性预测值89.6%,阴性预测值94.4%,假阳性率11.6%,假阴性率4.9%,总符合率91.8%。6096例不孕症患者中共2665条输卵管判断为输卵管阻塞,阳性率21.9%;9456条判断为输卵管通畅,阴性率78.0%;造影剂静脉逆流率为5.0%。术中患者无疼痛或轻度疼痛76.1%,中等疼痛17.3%,重度疼痛6.6%。出现人流综合征者占2.4%。检查后阴道有血性分泌物者32.1%。感染率为0.016‰。结论: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四维超声造影安全、准确、对生殖时间窗影响小,是目前除腹腔镜检查外评估输卵管通畅性诊断效能较高的方法,大样本研究表明该方法有一定假阳性率,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四维输卵管超声造影(4D-HyCoSy)对输卵管妊娠治疗后输卵管成像,评估患侧输卵管通畅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方法 将135例输卵管妊娠治疗后患者依据输卵管妊娠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药物保守治疗组(40例),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组(38例)、腹腔镜部分输卵管切除吻合术组(25例)及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组(32例),利用阴道四维超声造影观察各组间输卵管通畅性并进行对比。结果 药物保守治疗组患侧输卵管通畅4条(10.0%),通而不畅20条(50.0%),阻塞16条(40.0%);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组患侧输卵管通畅9条(23.7%),通而不畅20条(52.6%),阻塞9条(23.7%);腹腔镜部分输卵管切除吻合组患侧输卵管通畅2条(8.0%),通而不畅14 条(48.0%),阻塞9条(44.0%);对三组之间输卵管通畅率进行两两比较,药物保守治疗组与腹腔镜切开取胚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药物保守治疗组与腹腔镜部分输卵管切除吻合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切开取胚术组组与腹腔镜部分输卵管切除吻合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35例患者中有31例(62条)行输卵管X线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检查, 检查结果与4D-HyCoSy检查结果对比,4D-HyCoSy检查输卵管通畅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8%,93.3%,96.8%,97.8%,93.3%,4D-HyCoSy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与HSG检查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4D-HyCoSy能够对输卵管通畅性进行客观评价,对临床治疗提供了客观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机械指数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对输卵管性不孕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低机械指数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技术对24例临床疑为输卵管因素引起的不孕症患者(原发不孕7例,继发不孕17例)进行检查。实时观察造影剂在宫腔及输卵管腔内流动过程,判断输卵管的通畅性。其结果与腹腔镜下通染液检查对照。结果低机械指数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与腹腔镜下通染液检查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5,P=0.514)。低机械指数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在评价输卵管通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100%、100%、83%,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低机械指数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诊断输卵管通畅性准确、简便、无创、费用较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3D-Hy Co Sy)和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4D-Hy Co Sy)诊断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不孕症患者,其中20例进行3D-Hy Co Sy检查,20例进行4D-Hy Co Sy检查,分析图像质量,并分别与造影后腹腔镜下通染液检查结果对照,评价两种造影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3D-Hy Co Sy的图像有80.0%(16/20)适于诊断,4D-Hy Co Sy的图像有95.0%(19/20)适于诊断。3D-Hy Co Sy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准确率为85.0%,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77.8%,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87.5%;4D-Hy Co Sy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准确率为90.0%,敏感性为95.0%,特异性为85.0%,阳性预测值为86.4%,阴性预测值为94.4%。两种方法与腹腔镜通染液检查结果均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3D-Hy Co Sy和4D-Hy Co Sy诊断输卵管通畅性均准确可行,但3D-Hy Co Sy图像单一,信息较少,不易诊断,而4D-Hy Co Sy动态直观,信息丰富,易于诊断,因此4D-Hy Co Sy评价输卵管通畅性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阴道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TVS-4D-HyCoSy)评估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96例共184条输卵管(8例因宫外孕行单侧输卵管切除术),应用经阴道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技术,观察并分析输卵管的通畅性,造影检查后均行腹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以腹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的结果为“金标准”,通过Kappa检验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TVS-4D-HyCoSy对输卵管的通畅、通而不畅及不通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32%(109/112)、81.08%(30/37)、74.28%(26/35)。2种方法对于输卵管通畅性的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0.809,P<0.001)。结论 TVS-4D-HyCoSy能较准确地评估输卵管的通畅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输卵管三维超声造影对输卵管通畅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不孕症妇女113例,采用经阴道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三维重建技术评估输卵管通畅性,其中24例行腹腔镜下通染液检查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结果 113例患者221条输卵管超声造影显示输卵管通畅71条,输卵管通而不畅82条,输卵管阻塞68条。其中24例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与腹腔镜通液结果比较两种检查之间一致性高(κ=0.747,P=0.000)。经阴道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诊断输卵管通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93.3%、89.5%、87.5%。结论经阴道子宫输卵管三维超声造影能真实地反映输卵管的空间走行、形态结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声诺维(SonoVue)输卵管造影(sonosalpingography,SSG)对输卵管通畅性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不孕症女性40例行经阴道超声输卵管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剂对输卵管的显示情况,将其结果与腹腔镜下输卵管通染液术(lap and dye)和X线碘剂输卵管造影检查(hyst erosalpingography,HSG)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与lap and dye和HSG结果对照,超声造影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以及诊断符合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与HSG的不良反应之间对比,超声造影的疼痛等不适程度低于HSG,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经阴道超声输卵管造影检查,安全性好,准确率较高,无碘过敏及电离辐射,疼痛等不良反应较HSG小,可用于临床一线筛查女性不孕症患者的输卵管通畅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二维(2D)和实时三维(3D)超声造影诊断不同堵塞部位及堵塞程度输卵管的价值。方法:选择240例行输卵管超声造影和宫腹腔镜联合探查的不孕患者(469条输卵管),以后者为金标准,评估超声造影对不同堵塞部位、不同堵塞程度输卵管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造影诊断近端堵塞的敏感性91.0%、特异性93.0%,阳性预测值68.5%,阴性预测值98.4%;诊断远端堵塞的敏感性69.9%、特异性96.8%,阳性预测值84.4%,阴性预测值92.8%;诊断输卵管通畅的敏感性72.9%、特异性93.0%,阳性预测值81.3%,阴性预测值89.3%;诊断通而不畅的敏感性78.5%、特异性84.8%,阳性预测值75.0%,阴性预测值87.2%。结论:2D、实时3D超声造影在判断输卵管通畅性方面与宫腹腔镜均有较高的符合率,结合二者能增加超声医生的诊断信心,为临床及患者提供更加详尽、具体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四维超声造影(TVS 4D-HyCoSy)在评价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后输卵管通畅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行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的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采用TVS 4D-HyCoSy检查,分析所获得图像,评估其输卵管通畅性。其中64例患者均在TVS 4D-HyCoSy检查后2个月采用腹腔镜直视下输卵管通液术检查,并分析TVS 4D-HyCoSy检查与腹腔镜直视下输卵管通液术检查的通畅性符合率。结果200例患者中,双侧通畅20例,双侧通而不畅17例,双侧阻塞16例,一侧通畅一侧阻塞80例,一侧通畅一侧通而不畅53例,一侧通而不畅一侧阻塞14例。64例患者中,行128条输卵管检查,TVS 4D-HyCoSy显影的128条中与腹腔镜下通液术检查结果符合116条,不符合12条。TVS 4D-HyCoSy检查的输卵管通畅、通而不畅和阻塞与腹腔镜下通液术检查的符合率分别为92.00%(46/50)、81.82%(18/22)、92.86%(52/56)。结论 TVS 4D-HyCoSy可准确评价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后输卵管通畅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在不孕症女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不孕症女性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于月经后3-7d行实时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检查和X线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造影图像质量,并以腹腔镜下通染液试验作为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输卵管通畅性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实时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检查造影图像质量优良率及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X线造影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在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特异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显示:实时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检查与腹腔镜下通染液试验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40,P=0.000);X线造影检查与腹腔镜下通染液试验的一致性不佳(kappa值=0.345,P=0.001)。结论:实时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在女性不孕症检查中图像质量高,能够准确评估输卵管通畅程度,与腹腔镜下通染液试验一致性较高,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崔丽艳  张捷  胡晓舟 《检验医学》2010,25(7):539-542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心肌缺血标志物——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联合检测能否提高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效率。方法测定108例胸痛患者[包括82例ACS患者及26例非缺血性胸痛(NICP)患者]血清IMA及H-FABP水平。血清IMA检测采用白蛋白钴结合(ACB)法,H-FABP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结果ACS组ACB水平[64(61-67)U/mL]明显低于NICP组[75(71-78)U/mL](P〈0.05)。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CB水平的合适诊断界值为70.5 U/mL。ACB水平〈71.0 U/m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0%和80.8%,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6[95%可信区间(CI):0.783-0.97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6%和70.0%。H-FABP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9%[95%C:I 74.8%-91.0%]和80.8%[95%CI:65.7%-95.9%],诊断准确性为82.4%[95%CI:75.2%-89.6%]。IMA与H-FABP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6.3%[95%C:I 96.2%-100%]和80.8%[95%C:I 65.7%-95.9%],诊断的准确性为92.6%[95%C:I 87.7%-97.5%]。与IMA及H-FABP单独检测相比,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诊断的准确性明显提高(P〈0.05),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0%和87.5%。结论胸痛发生后联合检测IMA和H-FABP可能提高肌钙蛋白T未增高的ACS患者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2.
陈立  何理华  杨文波 《华西医学》2009,(6):1468-1470
目的:评价国产腺苷临床应用安全性及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分别静脉注射腺苷,注射3 min末,静脉注射核素显像剂99Tcm-MIBI 925 MBq,1~1.5 h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分析患者在腺苷注入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副作用发生情况。经半年以上随访排除或确诊冠心病,评价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腺苷输注后,86.3%(44/51)患者出现各种副作用,停药后均很快缓解。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90.9%,特异性71.4%,准确性88.2%,阳性预测值95.2%,阴性预测值55.6%。结论:国产腺苷可安全地应用于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敏感性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动态脉压(pulse pressure,PP)、脉压指数(pulse pressure index,PPI)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月—12月入选的1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PWV检测。测量并计算24 h收缩压(24 h SBP)、24 h舒张压(24 h DBP)、PP及PWV。结果:根据PWV,将198例患者分为:动脉僵硬度正常组(PWV20%预测值)、轻度动脉硬化组(20%预测值≤PWV30%预测值)、中度动脉硬化组(30%预测值≤PWV50%预测值)及重度动脉硬化组(PWV≥50%预测值)。4组患者的PP、PPI有明显差异(P0.05);随着动脉硬化程度加重,动态脉压(PP)、脉压指数(PPI)增大。结论:PP、PPI可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情况。动态血压检测获得的PP、PPI对于临床高血压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 D-二聚体对对疑似肺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自动化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统计分析血浆D-二聚体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及阳性预测值,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价其诊断价值并对D-二聚体阴性排除肺栓塞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在317例疑似肺栓塞患者中D-二聚体<500μg/L的患者73例,其中6例被诊断为肺栓塞。D-二聚体对肺栓塞的诊断的敏感性为95.86%(95%CI:91.27%~98.08%),特异性为38.95%(95%CI:31.98%~41.41%),阴性预测值为91.78%(95%CI:83.21%~96.18%),阳性预测值为56.97%(95%CI:50.69%~63.02%),诊断准确性为64.98%(95%CI:59.58%~70.03%)。ROC曲线下面积为0.674(95%CI:0.615~0.733)。结论 D-二聚体对肺栓塞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阴性排除肺栓塞的准确性较高,但仍可受患者年龄、测试方法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线粒体抗体(AMA)-M2亚型检测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liary cirrhosis,PB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0名健康对照者、139例其他非PBC疾病患者和42例PBC患者血清中的AMA-M2水平,并采用矩阵图决策法分析血清AMA-M2检测对PBC的诊断效率。结果:健康对照者平均血清AMA-M2水平为(16.51±1.38)RU/mL,非PBC患者的平均血清AMA-M2水平为(24.33±7.29)RU/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患者的平均AMA-M2水平为(211.51±126.68)RU/mL,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A-M2检测对PBC诊断的灵敏度为95.2%,特异度为97.4%,准确率达95.6%,阴性预测值为98.7%,阳性预测值为90.9%。结论:血清AMA-M2检测有较高的诊断效率,可作为PBC诊断的重要血清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图像评价乳腺癌骨转移的增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排除其他恶性肿瘤病史且行全身骨显像(whole-body bone scintigraphy,WBBS)及局部SPECT-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by-computed tomography)融合图像检查的53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综合表现诊断为肿瘤骨转移、无肿瘤骨转移和不能确定,以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为最终诊断标准.分别计算并比较WBBS、SPECT-CT融合图像对病例及病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诊断百分率、肿瘤骨转移诊断符合率和无肿瘤骨转移诊断符合率.结果:53例患者中确诊为肿瘤骨转移者27例,无肿瘤骨转移者26例;在共计177个病灶中,95个病灶确诊为肿瘤骨转移,82个病灶确诊为无肿瘤骨转移.WBBS对病例和病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6%和93.7%、61.5%和73.2%、71.4%和80.2%、88.9%和90.9%;正确诊断百分率、肿瘤骨转移诊断符合率、无肿瘤骨转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6.6%(30/53)和72.1%(111/177)、51.9%(14/27)和61.1%(58/95)、61.5%(16/26)和73.2%(60/82).SPECT-CT融合图像对病例和病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和98.9%、84.0%和95.1%、86.7%和95.9%、95.7%和98.7%;正确诊断百分率、肿瘤骨转移诊断符合率、无肿瘤骨转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6%(48/53)和97.2%(172/177)、96.3%(26/27)和98.9%(94/95)、88.5%(23/26)和95.1%(78/82),均高于WBBS(病例分析:x2分别为15.725、13.886和5.026,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25;病灶分析:x2分别为55.618、42.632和14.809,P值均为0.000).结论:评价乳腺癌骨转移时,SPECT-CT融合图像较WBBS更具有增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超声和X线平片对膝关节囊内骨折的诊断价值,并研究两种方法联合诊断价值。方法对132例临床疑诊膝关节囊内骨折患者同时进行X线平片检查和超声检查,并以CT(或MRI)检查作为金标准,全部影像检查均在8h内完成。X线平片包括前后位和仰卧水平投照片,制动10min以上摄片。超声检查患者采用仰卧位,探头频率7-12MHz,关节制动时间10min以上。分别统计X线平片和超声显示关节囊内骨折线、积脂血症、以积脂血症作为标准判定关节囊内骨折、以骨折线或积脂血症作为标准判定关节囊内骨折及超声和X线平片联合诊断关节囊内骨折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进行比较。结果CT(或MRI)显示骨折组104例,其中60例并存关节积脂血症。非骨折组28例。X线平片检查:骨折组87例见骨折线,17例未见骨折线(隐匿性骨折),48例见积脂血症;非骨折组25例未见骨折线,3例误为骨折(假阳性)。超声检查:骨折组32例见骨折线,72例未见骨折线,其中60例见积脂血症;非骨折组26例未见骨折线,2例误为骨折(假阳性),均未见积脂血症。在17例隐匿性骨折中,平片和超声分别显示积脂血症8例和13例。平片(和超声)显示骨折线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8%(43.9%)、83.7%(30.8%)、89.3%(92.9%)、96.7%(94.1%)、59.5%(26.5%);平片(和超声)显示积脂血症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00%)、80.0%(100%)、100%(100%)、100%(100%)、85.7%(100%);以积脂血症作为标准判定关节囊内骨折,x线平片(和超声)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6%(66.7%)、46.2%(57.7%)、100%(100%)、100%(100%)、33.3%(38.9%)。依据骨折线或积脂血症,X线平片(和超声)诊断膝关节囊内骨折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4%(74.2%)、91.3%(69.2%)、89.3%(92.9%)、96.9%(97.3%)、73.5%(44.8%)。超声和x线平片联合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7%、96.2%、89.3%、97.1%、86.2%。结论X线平片和超声检查均低廉、便捷、普及,它们各有优缺点,在膝关节囊内骨折诊断中,单独应用准确率均较低,有漏诊可能。联合应用能提高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对于部分隐匿性骨折,超声可作为X线平片的有效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64S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钙化积分对其检测的影响。方法:对72例疑似或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检查,同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ICA)。对两种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72例冠状动脉造影可评估率为97.3%。与ICA对照分析,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77%,93.74%,94.85%,85.60%和99.10%。钙化积分按节段分组低至高分组,敏感性分别为98.99%,98.61%,94.44%;特异性为95.51%,93.66%,90.78%。结论:64层螺旋CT成像可作为无创检查诊断的可靠方法,钙化积分越高则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越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部病变再次穿刺活检的价值。方法 47例因肺部病变住院诊疗的患者行CT引导下肺部病变细针穿刺活检术,首次穿刺病理结果不能明确良恶性或怀疑恶性但难以确定组织学分型,故再次行CT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并分析其再次穿刺的价值。结果 47例病例经穿刺、手术及临床治疗后随访证实恶性病例33例,良性病例14例。其中恶性33例病例中,穿刺明确恶性者27例,另有3例为可疑恶性病变,还有3例穿刺结果未见恶性证据。阳性预测值100.0%(30/30),敏感性90.9%(30/33),假阴性率9.1%(3/33)。良性病例14例中穿刺诊断良性8例,有1例疑癌。假阳性率7.1%(1,14)。穿刺活检对所有病灶的诊断正确率为80.9%(38/47)。结论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一次成功率及阳性率高,但仍有一定的假阴性存在。对于临床高度怀疑恶性病变患者,再次行肺穿刺活检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新设计穿刺靶部位和活检靶点可以进一步降低肺部恶性肿瘤的活检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131I-SPECT/CT对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经过甲状腺手术及131I成功清除甲状腺残留组织的5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在第2次131I治疗前1周内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并在给予剂量3.7~7.4GBq 131I后第3天行131I-SPECT/CT,对比分析两种显像结果,并统计分析影响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探测效率的因素。结果:131I-SPECT/CT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转移患者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21%(32/38),94.44%(17/18),87.5%(49/56),96.97%(32/33),73.91%(17/23)。131I-SPECT/CT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转移患者的灵敏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高于18F-FDG符合线路显像(χ2=16.114,14.175,6.285,P均<0.05)。18F-FDG符合线路显像阳性组与阴性组的转移病灶大小分别为(1.83±0.30)cm、(1.29±0.2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31I-SPECT/CT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转移患者的灵敏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高于18F-FDG符合线路显像;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是131I-SPECT/C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诊断中的重要补充,其探测效率与转移灶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