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潮安区人民医院普外科住院部小儿腹股沟斜疝200例,全部研究对象均根据患儿家属的治疗意愿分组,观察组采用患儿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切口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切口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镇痛药物应用率,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显著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2.
两孔法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手术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两孔法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优缺点。方法:随机将9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行两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45例用传统术式。比较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天数、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两孔法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具有患儿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是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9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在氯胺酮静脉麻醉下实施皮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找到疝囊时间3.0~5.0 min,手术时间10.0~15 min。术后未发生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均于术后2~3 d出院。对全部患儿行1~2 a随访,切口瘢痕小而隐蔽在腹横纹内。未出现医源性隐睾和复发病例。结论经皮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腹壁无明显切口瘢痕,效果满意。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横纹小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体会。方法对3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行腹横纹小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侧发现疝囊时间1.0~3.0 min,手术时间7.0~14.5 min。术后全部患儿获1周~2年随访,术后1周有18例阴囊轻度水肿,均自行恢复,无阴囊血肿及医源性隐睾,无明显手术瘢痕。本组无1例术后复发。结论腹横纹小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切口隐藏于皮肤横纹处,无明显瘢痕,外形美观,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2015-01—2017-01间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82例,随机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行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组行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2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疼痛评分(VAS)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体会。方法对5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在氯胺酮静脉全麻下,沿患侧腹横纹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切皮至找到疝囊时间1.5~4.0 min,手术时间8.5~15.4 min。手术均成功完成,住院1~2 d全部顺利康复出院。术后对51例患儿行6~12个月随访,未发现医源性隐睾及术后复发病例。几乎看不到隐蔽在腹横纹内的细小切口瘢痕。结论在氯胺酮静脉全麻下,对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取患侧腹横纹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切口处无明显瘢痕,疗效满意,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2月对5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行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儿均在单孔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一侧手术时间8~12min,平均10min;两侧16~25min,平均20min。手术当日即可下床和进食,次日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4h。随访2年,无复发病例,脐部小切口处无明显可见瘢痕。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创伤小、愈合后几乎无可见瘢痕、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同时可发现和处理对侧隐匿性疝,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总结改良单孔法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方法、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10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行改良单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斜疝95例,双侧斜疝5例。手术特点主要通过一个改良的腹壁穿刺针进行穿刺、疝囊高位结扎,完成手术。结果〓100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单侧疝10~35 min,双侧疝25~45 min,术后平均1~2 d出院,无明显并发症和复发病例。结论〓改良单孔法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同期处理对侧隐匿性腹股沟斜疝。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脐部切口腹腔镜手术与腹横纹下微创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例单侧小儿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实验组(n=104)与对照组(n=96),实验组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采用腹横纹下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对侧隐匿性疝发现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门诊随访12~18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术后疝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术中失血量、对侧隐匿性疝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但住院总费用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横纹下小切口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具有损伤小、术后康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且便于术中发现存在的对侧隐匿性疝,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孔与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福建省石狮市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12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单孔组(38例)与二孔组(88例),比较2组患儿下床时间、切口大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发生阴囊水肿及复发率。 结果研究组的下床时间、切口大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阴囊水肿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二孔法比较,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联合脐正中襞覆盖内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太和县人民医院就诊的74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依据患儿所行手术的不同进行分组,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者为对照组(36例),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脐正中襞覆盖内环手术治疗,2组均于术后定期随访3个月。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记录术后随访期间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联合脐正中襞覆盖内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术后患儿康复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输尿管镜在儿童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河北省滦县人民医院应用输尿管镜经脐单孔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20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单侧疝手术时间5-15 min,平均10 min;双侧疝手术时间10-20 min,平均15 min。术中出血2-4 ml,切口无需缝合。术中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31例(15.0)%。术后1-2 d出院。结论输尿管镜下经脐单孔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安全,切口小,疼痛轻微,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缝合过程中疝囊可获得输尿管镜钳的夹持固定,疝囊高位完全腹膜外结扎确切,输尿管镜对于儿童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小儿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并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进行对比分析。方法: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126例单侧腹股沟疝患儿,61例行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改良组),65例行传统手术(传统组),改良组应用普通外科缝针于腹腔镜下荷包缝合内环口2圈。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少于传统组(P<0.01),住院费用高于传统组(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备一定腹腔镜操作经验的术者行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有效,无需特殊的手术器械,患儿创伤小,美容效果好,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可同时发现并处理对侧隐性疝,是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及手术方法、优缺点。方法:对比分析843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组)与519例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开放组)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隐匿疝的发现、麻醉安全性、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均治愈。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隐匿疝的发现、麻醉安全性及术后并发症明显优于开放组,住院费用略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复发1例,复发率0.1%;开放组复发11例,复发率2.1%。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操作简单、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麻醉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等明显优势,术中可及时发现并同时处理对侧隐匿疝、双侧疝。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小儿腹股沟疝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00例(腹腔镜手术组)运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另100例(传统开放手术组)使用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二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较传统开放手术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均明显减少,但住院费用高于传统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切口小,微创,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较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应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为257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经脐单孔腹腔镜下,于体表应用普通针持持大圆针(1/2弧,11×34)刺入腹腔行疝囊高位结扎。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单侧疝手术时间815 min,平均(10.25±2.12)min,双侧疝手术时间1815 min,平均(10.25±2.12)min,双侧疝手术时间1832 min,平均(25.47±5.62)min;术后232 min,平均(25.47±5.62)min;术后23 d出院。术后随访33 d出院。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1.34±7.98)个月,248例(96.5%)患儿获得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单孔腹腔镜下应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患儿创伤小、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与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的优缺点。方法 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中山市中医院240例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开放性疝修补术(开腹疝修补组)148例,腹腔镜疝修补术(腔镜疝修补组)9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复发、术后慢性疼痛、术后阴囊积液及术后感染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 结果 开腹疝修补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少于腔镜疝修补(P均<0.01);开腹疝修补组术后复发(3例)、术后慢性疼痛(11例)、术后阴囊积液(2例)及术后感染(1例)等总并发症高于腔镜疝修补组(P<0.05);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腔镜组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较少的术后并发症,但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没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制穿刺带线针辅助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中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47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资料,其中23例行自制穿刺带线针辅助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组),采用全身麻醉;24例行传统开放性疝囊高位结扎术(开放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与开放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缩短(8.26 min vs.36.54 min),术中出血量降低(0.63 m L vs.4.15 m L)、术后住院时间减少(1.39 d vs.3.75 d),但住院费用增加(6 682.18元vs.4 385.9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无术后并发症,开放组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阴囊血肿3例,皮下血肿2例,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vs.20.8%,P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无复发病例。结论:自制穿刺带线针辅助下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安全有效、具有微创、无明显瘢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腹腔镜下单孔法及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探讨腹腔镜下单孔法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优势。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8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分别采用腹腔镜下双孔法及单孔法缝扎腹股沟斜疝单侧疝囊内环治疗,每组各收治40例,年龄在6个月到5岁范围。结果 在缝合正常大小内环口的病例中,腹腔镜下单孔法缝扎单侧内环口操作时间平均为11.8 min(手术用时范围10~13 min),双孔法操作平均时间为12.3 min(手术用时范围11~14 min);而在缝合较大内环口的用时时间上,单孔法手术用时明显较双孔法手术时间短(11.3 min,14.23 min)。术后随访平均6个月(3个月~1年),手术患儿均无腹股沟斜疝复发。结论 相比较腹腔镜下双孔法高位结扎腹股沟疝疝囊,采用腹腔镜下单孔法高位缝扎腹股沟斜疝疝囊,不仅具有美观、创伤小的优势,同时操作时间较短,更适合治疗较大内环口的腹股沟斜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