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对于拉力型锚杆的锚固体应力分布,理论模型显示其轴向应力随锚索深度单调递减,而锚固体岩土体界面的粘结应力则具有单峰性,杆体张拉荷载的增加可使得峰值平移或增长。然而,通过对不同长度拉力型锚杆进行粘性土层中的多循环加卸载极限试验,并采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进行应力测量后发现,真实的粘结段锚固体应力分布和变化模式,与理论模型相差甚远。实测的锚固体轴向应力先升后降,这是由于工程中拉力型锚杆在一定程度上实为拉压复合型锚杆。实测的粘结应力如理论模型一样具有单峰性,但张拉荷载的增加主要使粘结应力的峰值增长,并使有效发挥粘结应力的范围扩大。同时,试验还发现拉力型锚杆的锚固长度与极限抗拔承载力成正比,并指出"临界锚固长度"这一概念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锚杆灌浆体与岩(土)体间的粘结强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岩土锚固的有关试验资料,分析了影响锚杆灌浆体与岩土体间粘结强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锚杆灌浆体与岩土体间粘结强度的建议值,并指出了锚杆受荷时,沿锚固段长度粘结应力分布的不均匀性,其不均匀程度随锚固段长度的增加而加剧。以往在计算锚杆抗拔力公式中对不同锚固长度的锚杆均采用单一的粘结强度值是不合理的,而应引入锚固长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系数。  相似文献   

3.
螺纹钢与圆钢锚杆工作机理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为深入研究以螺纹钢为杆体的全长粘结砂浆锚杆锚固机理,进行了螺纹钢锚杆与圆钢锚杆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拉拔条件下螺纹钢受力范围相对圆钢小且衰减快;螺纹钢周边浅部粘结物应力水平高于圆钢周边粘结物应力,且其变形破坏更显著:螺纹钢以屈服形式破坏而圆钢则整体拔出。通过试验分析了螺纹钢由于存在螺纹起伏使其与粘结物之间存在明显挤压、剪胀、剪断等作用从而较大地提高了锚固强度。  相似文献   

4.
锚杆锚固机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钢管岩石锚杆的锚固机理 ,模拟实际情况制作试验模型并进行了静载作用下模型的拉拔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研究与分析 ,得到沿锚杆的轴力与粘结应力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单孔复合锚固法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程良奎  韩军 《工业建筑》2001,31(5):35-38,17
论述了单孔复合锚固法的基本原理、工作机理和工程实践。与传统的锚固法相比 ,单孔复合锚固法能将荷载分散地传递给钻孔内的几个较短的固定段 ,不会发生粘结效应逐步弱化或“脱开”现象 ,能有效地调用天然地层强度 ,显著地提高锚杆承载力。并指出了传统锚杆设计中 ,将固定长度上杆体与注浆体 ,注浆体与地层之间的粘结应力视为均匀分布是不合理的。在计算锚杆承载力时 ,应引入固定长度有效因子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6.
根据模型试验所得锚杆体轴应变试验结果,在局部变形假定的基础上,通过简化假设,推导了全长粘结锚杆锚固段受力的理论解和锚杆体轴力和第一、第二界面剪应力分布解析公式。研究分析了不同强度类型介质中锚固类结构内锚固段应力、轴力及交界面的剪应力传递、衰减规律,探讨了介质强度对锚固段剪应力的影响,并将其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解析解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本文分析了以锚杆为代表的锚固类结构第一、第二界面剪应力分布,对工程实践具有指导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火灾高温的作用,使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发生较大改变。本文根据RC、PC构件中钢筋的受力特点及锚固特点,分析和讨论了由于粘结性能的变化使纵筋的平均应力增加并逐渐趋于一致,从而使构件的力学模型发生一定的改变,使纵筋的锚固问题变得更加重要。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防火设计中合理的锚固长度以及增加钢筋锚固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8.
锚固技术广泛应用于工程支护领域。文中通过建立粘结式锚杆系统有限元数值模型,探讨了粘结式锚固系统荷载传递机理、应力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表明,(1)锚固界面剪应力先增加后呈负指数递减;(2)轴向应力也呈现负指数递减规律;(3)锚固体界面剪应力主要分布在锚杆前端,并且呈现先增加再减小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刘林涛  罗志鑫  李刚 《山西建筑》2009,35(3):176-177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析了快硬水泥锚固剂的技术特性,详细介绍了快硬水泥锚固剂全长粘结型锚杆的施工方法,探讨了快硬水泥锚固剂全长粘结型锚杆应用的优点,从而推广快硬水泥锚固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煤巷锚杆支护技术在我国煤矿巷道支护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目前对树脂锚杆极限锚固承载力的无损检测仍没有找到一种非常准确、有效地方法,因此进行锚杆极限锚固承载力的无损动力检测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根据树脂锚杆的结构特点建立了锚杆的纵向振动力学模型,解析分析了锚杆非锚固端、锚固端的波动特征,得到锚固段锚固界面粘结刚度与锚固结束端的反射波能量的线性相关性,粘结刚度越高,锚固结束端的反射波子波数也越多,反射波能量越强;然后综合分析了锚杆锚固段的剪应力分布特征,得到了锚固段极限锚固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瞬态激振弹性波法进行锚固段极限锚固承载力无损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钢筋与再生混凝土粘结应力分布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再生混凝土拉拔试验实测的粘结段钢筋应变值,计算并绘制出粘结应力沿锚固长度的分布曲线,对粘结应力的分布规律进行总结。探讨化学胶着力、机械咬合力和摩擦力随拉拔力变化的规律,初步提出荷载传递单元及荷载传递模式理论,并分析给出粘结应力沿锚固长度分布的理论模型。分析表明,该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相一致。最后,定义了粘结应力不均匀系数,分析极限状态下各因素对粘结应力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地下建筑物的抗浮问题越来越突出,采用抗浮锚杆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压力分散型锚杆是一种单孔复合的新型锚固体系,本文分析了压力分散型抗浮锚杆粘接应力、轴力和承载力特性,建立了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轴力与粘结应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压力分散型抗浮锚杆轴向应力以及锚固段砂浆体与土体间的剪应力均比压力型锚杆得到了改善,其受力与载荷传递机制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关志鹏  雷用  胡明 《重庆建筑》2015,(10):41-44
结合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全粘结拉力型、自由段非粘结拉力型和压力型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进行数值计算,并基于强度折减法原理,计算了边坡加固前后的稳定安全系数,对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后,边坡的最大变形、最大竖向位移、最大塑性等效应变和最大等效应力均较小,边坡塑性区很小,并且有限元计算得到的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要求,达到了加固边坡的效果;压力型预应力锚索最大等效应力小于拉力型预应力锚索,且全粘结拉力型预应力锚索在滑带处产生应力集中,因此压力型预应力锚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以竖向高聚物注浆锚杆为对象,对高聚物锚固体与粉土间的黏结性能进行了大量试验,详细研究了锚固体直径、密度、长度对黏结强度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锚固体长度下黏结应力的分布情况,及其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钻孔孔径、锚固体密度、锚固体长度对黏结强度均有重要影响:黏结强度随锚固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小密度情况下增幅更为明显;黏结强度随锚固体长度的减小而增大,短锚固长度(2.5~ m)下土体的抗剪强度几乎能完全发挥,长锚固体(5 m)时仍具有较长的有效黏结长度;黏结强度基本随孔径的增加而减小。高聚物锚杆有较显著的黏结应力集中分布现象,主要黏结区域随着荷载增大逐渐向底部转移和扩大。  相似文献   

15.
刘伟  王亚斌  薛忠 《施工技术》2006,35(11):12-14
小湾水电站边坡开挖高陡,地质条件复杂,大部分边坡需用预应力锚索锚固来维持稳定。为保证锚固质量,优化锚固段长度,对设计轴力为1 800kN的普通拉力型、拉力分散型、自由式拉压复合型的预应力锚索锚固段应力分布进行现场试验研究,得到锚索锚固段应力分布规律,给出了适合小湾地质条件各类型锚索相对合理的锚固段长度,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这3种类型锚索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全螺纹GFRP筋与混凝土粘结应力分布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浩  袁勇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7(Z1):1353-1356,1363
对用于GFRP锚杆的几个粘结应力分布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其适用范围.并对实测全螺纹GFRP筋与混凝土粘结应力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包含滑移段和未滑移段的两段式的粘结应力简化分布模型.通过模型与试验的对比,模型应力分布与试验应力分布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疲劳荷载对植筋拉拔承载力、粘结应力的影响,设计植筋直径为16~25 mm、锚固深度为10d~25dd为植筋直径)的10组拉拔试件进行疲劳试验,试件经200万次荷载上限为0.45Pu的疲劳加载后均未破坏,施加静载至破坏。加载过程中测量植筋的应变、滑移和荷载。结果表明:疲劳荷载削弱了承载能力,试件经疲劳荷载作用后极限承载力下降,粘结应力的减小随循环加载次数增加呈对数发展趋势。分析了粘结应力与试件破坏形态的关系。对于拔出破坏的试件,达到一定植筋深度后,胶筋界面的粘结应力是控制试件破坏与否的主要因素。增加植筋直径和锚固深度,粘结应力峰值逐渐降低,沿锚固长度的应力分布曲线趋于平缓,提高了植筋整体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18.
GFRP与钢筋抗浮锚杆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GFRP锚杆的锚固特性,研究了GFRP抗浮锚杆代替传统钢筋锚杆用于地铁抗浮工程的可行性,以解决地铁抗浮中杂散电流对金属锚杆的锈蚀,满足永久性抗浮的要求。本课题组在前期对钢筋锚杆通过粘贴应变片进行杆体应力测试的基础上,又对植入光纤光栅传感器的GFRP锚杆进行现场拉拔试验,进一步研究GFRP锚杆的锚固机理与杆体应力分布。对比分析了钢筋锚杆与GFRP锚杆的破坏形态和杆体轴向应力与黏结应力分布规律的异同。分析认为:GFRP抗浮锚杆的破坏形态与钢筋锚杆有所不同,二者的轴力与剪应力的总体分布规律相似,但轴力和剪应力沿锚固深度的衰减速率和同级别荷载下相同深度处的应力水平有所差异;GFRP抗浮锚杆的锚固承载力可达到钢筋抗浮锚杆的水平且锚头位移可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9.
再生混凝土与锈蚀钢筋间的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再生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对5组不同钢筋锈蚀率(0~9%)的再生混凝土梁式试件进行加载试验。分析不同钢筋锈蚀率对再生混凝土梁式试件的钢筋应变、局部粘结应力、粘结滑移和极限粘结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筋锈蚀率大于3%时试件底部开始有细微锈胀裂缝出现;锈蚀率越大,荷载作用下钢筋应变沿锚固位置的变化曲线越平缓;局部粘结应力沿锚固段呈现出双峰分布,峰值主要集中在加载端和自由端附近;加载端附近位置滑移现象最先发生,远离加载端滑移现象延后;随着钢筋锈蚀率的增大,极限粘结强度先增加后降低,极限荷载下的滑移值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