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自杀未遂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及相关因素。方法:81位自杀未遂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家属为研究组,81位与患者家属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为对照组。研究组完成家属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FM),两组均完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的评估。比较两组SSRS、GSES和CD-RISC评分;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MUIS-FM总均分为(3.01±0.48)分;研究组SSRS中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GSE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D-RISC中坚韧、自强、乐观和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家属的受教育程度、SSRS、GSES和CD-RISC总分与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结论:自杀未遂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家属有明显的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是其影响因素。在临床中,医护人员应给予家属提供更多的专业帮助和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状况以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011年1月至3月间抽取95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量表及内在耻感问卷及病耻感经历问卷进行调查。同时以阳性症状量表(SAPS)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支持量表(SSRS)、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对其评定。结果 (1)内在耻感量表:疏离因子2.29(sd=0.49),刻板因子2.07(sd=0.44),歧视因子2.15(sd=0.45),退缩因子2.19(sd=0.46),总量表分2.17(sd=0.38);内在耻感量表中各因子分超过中点值2.5分的病例比例为:疏离因子44.2%,刻板因子14.7%,歧视因子25.3%,退缩因子32.6%,调整后的内在耻感量表总分20.0%,超过2.5者提示有较强内在病耻感;(2)病耻感经历量表:病耻感体验因子2.50(sd=0.59),介于"很少发生"与"有时发生"之间;歧视经历因子1.71(sd=0.39),介于"从不发生"到"很少发生"之间,总量表分2.08(sd=0.39)介于"很少发生"与"有时发生"之间;病耻感经历量表中各因子分超过中值3分的病例比例为:受试者病耻感经历各因子及总分超过中点值3分的百分比为:病耻感体验因子24.2%(n=23),歧视经历因子1.1%(n=1),病耻感经历总分1.1%(n=1),超过3分者提示病耻经历较多;(3)以内在耻感总分作为因变量回归分析,提示与内在耻感显著相关的因素为学历、病期、职业、社会支持中的对支持的利用度分量表及生活满意度量表中的心理领域等。结论 (1)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存在较高水平的病耻感;(2)患者文化、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是其内在耻感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儿童期创伤、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和门诊就诊的9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21例抑郁症患者为精神分裂症组和抑郁症组。同期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1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儿童期创伤问卷(CTQ)、心理弹性量表(CD-RlSC)及社会支持量表(SSRS)进行测评。采用Spearson相关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童年期创伤、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患者的PANSS评分为(90.70±12.36)分,CTQ总分为39(32,46)分,CD-RISC总分为31(24,37)分,SSRS评分为30(24,34)分。抑郁症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19.60±3.92)分,CTQ总分为37(33,45)分,CD-RISC总分为36(28,42)分,SSRS评分为31(27,35)分。对照组的CTQ总分为35(31,40)分,CD-RISC总分为4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对95例住院及152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住院患者的贬低-歧视感知量表评分与生活质量量表总分分别为(29.53±4.57)分、(26.02±14.16)分;社区患者分别为(28.03±3.48)分、(37.44±13.44)分;住院患者的贬低-歧视感知量表评分与生活质量总分(r=0.214)、动力与精力因子分(r=0.024)呈正相关(均P<0.05);社区患者贬低-歧视感知量表评分与生活质量总分(r=-0.255)、动力与精力因子分(r=-0.349)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生活质量越差,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越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越差,病耻感越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及持续性,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抽取深圳市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及南山区人民医院心理科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教育组(n=35)、常规教育组(n=35)和对照组(n=34),对联合教育组进行5个月的常规教育联合在线教育,对常规教育组进行5个月的常规教育,对照组不干预。于入组时、干预第5个月、干预结束后5个月采用病耻感量表(SO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对患者进行评定,比较其病耻感、临床症状、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结果健康教育结束后5个月,联合教育组BPRS焦虑抑郁因子、缺乏活力因子评分均低于常规教育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SRS评分高于常规教育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OS评分、BPRS敌对猜疑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社会支持、焦虑抑郁因子可预测病耻感(F=8.25,P0.01)。结论联合教育干预对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效果优于常规教育,可能有助于持续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社会支持、焦虑抑郁症状是影响患者病耻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心理状态与耻感、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为康复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1~12月在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的178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评分将其分为抑郁组(54例)和非抑郁组(124例),采用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各量表得分差异,以及抑郁评分和各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患者病耻感中社交因子、能力因子评分以总评分均明显高于非抑郁组;积极应对评分明显低于非抑郁组,而消极应对评分明显高于非抑郁组;抑郁组患者社会支持各方面评分以及总分均明显低于非抑郁组患者.相关性分析表明抑郁心理与患者病耻感评分呈正相关(P<0.05);消极应对与抑郁呈正相关(P<0.05),积极应对与抑郁呈负相关(P<0.05);社会支持各方面评分均与抑郁呈负相关(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抑郁心理状态与耻感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动力与病耻感的分析,为临床上改善患者病耻感,促进康复提供实践参考。方法 以方便取样的方式顺序入组,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辖区10个街镇在社区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患者各300名。研究采用问卷法,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动力特征及病耻感。结果 住院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首发年龄(P1=0.018)、住院次数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0.00)。住院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耻感总量表得分及分量表分(P1=0.000;P2=0.002;P3=0.001;P4=0.000),家庭动力总分及疾病观念因子(P5=0.012;P6=0.006)上都有显著差异。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所有因子均与家庭动力量表中家庭氛围、个性化因子呈中度正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减少住院次数,选择在社区康复,有利于减轻病耻感。临床实践中,引导改善患者的家庭氛围,提升家庭成员个性化程度也能够减轻病耻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歧视与病耻感量表(DISC)在中国精神障碍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引进Thornicroft团队研发的DISC,按初译、回译等步骤形成DISC中文版,以242例精神障碍患者作为受访对象,验证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DISC的Cronbach'α系数为0.70,分半信度为0.85,总分重测信度为0.83;DISC分量表1总分与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调查表(ISMI)歧视经历因子分呈正相关(r=0.417,P0.01),分量表2总分与ISMI社会退缩因子分呈正相关(r=0.332,P0.01);分量表2总分与自尊量表(SES)总分呈正相关(r=0.250,P0.01),分量表3总分与SES总分呈负相关(r=-0.187,P0.01);分量表4总分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客观支持分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分均呈正相关(r=0.177,0.170,P均0.01)。结论:DISC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评估精神障碍患者歧视与病耻感的临床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法将89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给予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及其护理干预)与对照组(采取常规工娱治疗),均干预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病耻感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各项因子评分、总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中持续错误数,病耻感中治疗因子、能力因子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阴性症状评分、持续错误数、总应答数、社交因子、能力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常规工娱治疗相比,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及其护理干预能更好的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减轻患者病耻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病耻抵抗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北京市1家精神专科医院就诊的和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406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采用病耻抵抗量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病耻感应对量表、病耻感应激量表、自尊量表、心理韧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病耻抵抗量表得分为(3.97±0.8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耻感应激(β=-0.165)、挑战(β=0.264)和心理弹性(β=0.430)进入回归方程,调整后R2为0.372。结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病耻抵抗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病耻感应激、挑战的应对方式及心理弹性是病耻抵抗的影响因素。提示干预措施应侧重改善患者对病耻感的认知评价和应对方式,并提高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脑卒中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纳入2018年11月—2019年2月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40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人口学资料调查问卷、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stigma scale for chronic illness,SSCI)、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项)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对40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价。结果:408例脑卒中患者的病耻感平均评分为21.80±7.95,处于中度水平;内在病耻感评分为15.14±6.67,外在病耻感评分为6.65±3.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职业(P=0.003)、婚姻状况(P=0.001)和脑卒中类型(P=0.025)与病耻感水平显著相关。病耻感水平与抑郁评分呈正相关(r=0.247,P0.001),与年龄(r=-0.140,P=0.005)、主观支持评分(r=-0.241,P0.001)和支持利用度评分(r=-0.286,P=0.012)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抑郁评分、主观支持评分和支持利用度评分与脑卒中患者病耻感水平显著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病耻感属于中度水平,年龄、抑郁评分、主观支持评分和支持利用度评分均为其影响因素。通过加强患者的个体化心理干预、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以及尽早执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对于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病耻感水平以及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网络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极其机制.方法 随机抽取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05例分为网络干预组(n=53)和对照组(n=52),对干预组进行5个月的网络干预,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两组患者社会支持、临床症状、自我效能感以及病耻感,并分析影响患者病耻感的因素.结果 经5个月的网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的缺乏活力因子、思维障碍因子、焦虑抑郁因子得分和病耻感量表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主观支持和焦虑抑郁因子分与患者的病耻感相关.结论 网络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社会支持并增强自我效能感,减轻临床症状和病耻感,自我效能感、主观支持和焦虑抑郁因子分是网络干预影响患者病耻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对在我院住院随访的120名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总平均分为(2.51±0.53)分,处于中度水平;病程、住院次数、有无家属照顾是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现状并不容乐观,需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家庭支持和照顾,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提高依从性,帮助患者提高应对病耻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双相障碍患者病耻感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5例患者根据配对设计分为研究组16例和对照组9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采用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ISMI)和药物依从性评价量表(MARS)测评病耻感和服药依从性.结果10次治疗后,两组患者病耻感组间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刻板印象的认可因子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研究组疏远因子、刻板印象的认可因子、歧视经历因子和病耻感总分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总分及各因子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研究组服药依从性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降低双相障碍患者的病耻感,提高服药依从性,对促进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情况,分析比较城镇与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特点.方法 对本院住院和门诊治疗的133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人口学特征、精神病简明评定量表(BPRS)、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严重度( CGI-SI)和病耻感量表进行测量和评估,分析68例城镇患者与65例农村患者的各量表的评定结果.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被歧视、自我感觉的病耻感及对疾病的掩饰性,但城镇患者对病耻感的掩饰性因子和积极效应因子高于农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积极的心理干预策略对减轻病耻感非常重要,对城镇患者个体化的心理干预、促进其及早回归社会,而对于农村的患者,应重在普及精神卫生知识的宣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希望水平、心理弹性、癌症复发恐惧与其抑郁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22例胃癌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抑郁情况分为抑郁组(56例)和非抑郁组(66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分、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癌症复发恐惧量表(FCRI)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患者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判断胃癌患者抑郁的发生与疾病应对方式、希望水平、心理弹性、癌症复发恐惧的关系。结果 抑郁组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疾病分期为Ⅲ+Ⅳ期、医疗支付方式为自费所占比例高于非抑郁组(P0.05),病程及屈服应对评分、FCRI评分高于非抑郁组(P0.05),HHI评分、CD-RISC评分低于非抑郁组(P0.05);两组年龄、受教育程度、吸烟史、高血压史、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OR=3.902,95%CI=1.362~11.179)、病程(OR=3.367,95%CI=2.164~5.239)、医疗支付方式(OR=5.862,95%CI=2.912~11.800)外,屈服应对评分(OR=2.450,95%CI=1.672~3.590)、HHI评分(OR=3.224,95%CI=1.706~6.093)、CD-RISC评分(OR=3.184,95%CI=1.014~9.998)、FCRI评分(OR=4.870,95%CI=1.082~21.920)是胃癌患者出现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胃癌患者抑郁的发生与疾病应对方式、希望水平、心理弹性、癌症复发恐惧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程度与血清神经功能指标水平、阴性症状及抑郁症 状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9月至2018年6月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2例, 参照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6 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研究组 患者接受社会支持干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持续1 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估。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社 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同时研究组根据干预后SSRS 评分中位数进一步被分为高SSRS 评分组、低 SSRS 评分组各23 例。对比对照组、研究组,研究组不同SSRS 评分组间血清神经递质[多巴胺(DA)、γ- 氨基丁酸(GABA)、乙酰胆碱(Ach)]、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 的含量,阴性症状量表(SANS)、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评分值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研 究组的SSRS 评分值高于对照组;DA、GABA 的含量高于对照组,Ach 的含量低于对照组;BDNF、NGF的 含量高于对照组;SANS、CDSS 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 0.05)。高SSRS 评分组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大 于低SSRS 评分组(P < 0.05)。结论 社会支持干预可有效优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社会支持程度 可能是影响患者病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调查表(internalized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 inventory,ISMI)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选择慢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91例,自行完成ISMI量表及病耻感总体评价,随机抽取42例患者于2周后复测ISMI。使用SPSS软件对量表的信度、效度进行分析。结果:被试者ISMI总分平均为(65.12±12.86)分;复测信度相关性系数为0.87;分半信度系数为0.85;所有29条目Cronbach α系数为0.94。平行效度相关系数为0.66;结构效度采用因子分析法,经方差最大旋转后结果揭示主成分累计贡献率57.80%。结论:ISMI量表对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奥氮平在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儿童青少年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患者80例,随机地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研究组的患者给予奥氮平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利培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和副反应量表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1、2、6、8周进行评定,并且比较两组的评定结果。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的第1、2周,研究组患者的PANSS评分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静坐不能和震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体重增加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氮平是一种起效快、疗效显著的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是奥氮平能够增加患者的体重,对于应用于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利培酮合并赛来昔布对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到利培酮+赛来昔布组(研究组,46例)或利培酮+空白剂组(对照组,44例),观察治疗时间均为12周.认知功能评定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BANS).结果 治疗第12周末,研究组PANSS总分及分量表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RBANS测验总分及部分分量表评分均较基线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WCST部分因子分均较基线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各量表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男性患者的延时记忆量表分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υ=1.0,38;P=0.03),且临床症状的改善与认知功能的提高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利培酮具有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赛来昔布对男性患者的延时记忆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