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粮食中长期供需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ARMA模型、指数平滑、灰色预测和组合预测等方法,在预测人均粮食需求和粮食收益率的基础上,基于联合国人口司中等人口增速假设,预测了2015-2030年我国粮食供需趋势.结果表明:(1)我国粮食需求总量持续增加但增速减慢;小麦和大豆需求增速放慢,玉米需求增速加快,稻米需求增速稳定;(2)饲料粮和工业用粮将取代口粮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用途,玉米将取代稻谷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品种;(3)我国粮食产量预期上升,2015-2020年增产0.5亿吨较为乐观,2020-2030年增产1.1亿吨是个极大的挑战;(4)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可能造成一半以上的粮食缺口;小麦缺口基本能被稻米盈余所覆盖;通过贸易途径平抑国内饲料和工业用粮缺口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跳出粮田话粮食新华社记者杨善清刘小娟中国正经历着粮食的严峻考验:到200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必须再增加500亿公斤,实现年产粮食5000亿公斤以上的目标。在这五年期间,我国现有耕地面积的下降趋势将不会改变,而全国人口也将达到近13亿,严峻的现实需要我...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粮食供需总体平衡部分地区存在不安全隐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8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由5.12亿吨(10246亿斤),减少到2002年的4.57亿吨(9142亿斤),减少10.8%。2003年受粮食播种面积调减等因素的影响,预计粮食产量将继续减少,产需缺口进一步扩大,考虑到目前我国的库存水平,总的判断是:我国粮食供需总体平衡,但部分地区存在不安全隐患,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末,中国的粮食总产必须达到5000亿公斤。 花了十年时间,中国才把粮食总产从4000亿公斤提高到4500亿公斤。进入90年代以后一直在4500亿公斤上下徘徊,而人口却以每年1500万的速度增长。能否在六年的时间里再跨一个500亿公斤的大台阶,不仅直接关系着下个世纪中国人能否养活自己,而且已成为国际上关注的焦点。 经济学家们指出,问题的关键:一是要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二是要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 据分析,近年中国粮食生产徘徊不前的深层原因,是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尤其是种粮的比较效益太低。1990年农民收入增长1.8%,1991年是2%,1993年是5.9%,1994年是32.2%。1994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是2.63比1,是1978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扶持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政策层面利好因素较多,农业与农村经济呈现出开局良好,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一、基本特点 (一)全年粮食生产形势好转 1,夏粮增产4.8%。据夏粮主产区实割实测和非主产区统计,2004年全国夏粮单产达到268公斤/亩,比上年提高18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夏粮总产量达到10104万吨(2021亿斤),比上年增加467万吨(93亿斤),增长4.8%,扭转了连续四年减产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文/王秀兰吴立平9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持续快速增长,进入了大规模的商品生产阶段。粮食总产量先后登上了200亿公斤、250亿公斤、300亿公斤三个大的台阶。1996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30465亿公斤,商品率达...  相似文献   

7.
《小康生活》2005,(1):5-5
2004年,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使国内粮食供求偏紧的状况很快趋于稳定,粮食丰收的基础扎实。今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l5.2亿亩,粮食总产量预计将达到9389亿斤,比上年增产775亿斤左右。粮食增产,净进口大幅增加,有效地增加了国内粮食供给,减少了年度产需缺口,初步奠定了明年粮价稳定运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农业大引资世纪末的抉择文/张晓明在我国制定的“九五”计划中,农业的发展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到2000年,将新增产粮食500亿公斤,新增产肉类和水产品各100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元,解决6500万人口脱贫问题。蓝图令人兴奋,现实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
似乎有意让惯于发表“醒世呼唤”的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先生丢脸,1996年,中国粮食生产大灾之年大丰收,粮食总产再创新高,达到4.8亿吨的历史最好收成,比丰收的95年再增产1000万吨。中国人从满囤的粮食中找到了布朗提出的关于“谁将养活中国人”问题的现实答案,找回了解决12亿人“肚子”问题的自信。可是一些有识之士指出,如果丰收带给中国人的仅仅是盲目乐观的话,一旦遇到天灾,那就难保不会重演全国人记忆犹新的饥饿历史。事实上,在新世纪的历程中,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沉重的“口粮袋”将始终背负在十几亿中国人的身上。 丰收之后话喜忧 粮食是国际公认的战略资源。粮食丰收,意味着中国政府解决中  相似文献   

10.
近10年来河北省粮食生产总产量从1966.6万吨一跃而达到1994年的2523.5万吨,10年中连续创5个历史最好水平,尤其是1994年,在粮食市场全面放开,1993年总产量比上年增加194万吨的基础上,又获得全面丰收,总产量又比上年增加143万吨,并首次突破500亿斤大关。从表面上看,河北省粮食生产确实形势喜人,但能否持乐观态度?能否可说粮食已经多了?已经过关了?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时期我国粮食需求总量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受新增人口和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提高的影响,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目前全球每年粮食的正常贸易量为2.2亿至2.3亿吨,即使全部购买下来也只能满足中国粮食需求的45%。实际上, 如果中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的购买量达到10%,对国际粮食市场冲击巨大。从长远看,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倾  相似文献   

12.
事情似乎在一天早上发生了变化。1995年的某一天过去之後,“中国”的名字突然挂在了许多国际粮商的嘴巴上。粮商们一说起“中国”就两眼放光,仿佛是说起了金山银山。据说,中国将会使他们堆积如山的粮山变成金山;据说,中国将会使法国农民的土豆不再烂在巴黎街头而会在国际粮市上卖个好价钱;据说,美国农民和法国农民自此不必有那么多的休耕地了,他们再也不用为粮食卖不出去而发愁了。因为中国人就要来了!这是一个全球最大的采购大军。这支来自东方的采购大军每年需进口3亿多吨粮食──至少到2030年以前是这样。它的到来将会把世界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要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对此,我们不仅要高度重视,还要统一认识。 今后15年乃至若干年,什么问题最大?还是那句老话。吃饭问题最大,我国现在已经有12亿人口,到2000年,每年大约要增加1400万人。按目前的生活标准计算,到本世纪末,每年至少需要粮食4900亿至5000亿公斤。也就是说,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350亿到450亿公斤,平均每年要增加70~90亿公斤粮食。如果农业不加强,粮食生产不能按时达到既定的指标,势必要影响人民  相似文献   

14.
(一)世界粮食生产形势严峻。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1993年—1994年度世界粮食产销比1992年—1993年分别下降了4.5%和7.5%,而到2010年世界粮食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估计也将从过去20年的2.3%下降到1.8%。报告指出,1993—1994年度世界粮食总产量将从1992—1993度的19.64亿吨下降到18.79亿吨。其中,以玉米为主的租粮,从8.71亿吨减产到7.91亿吨。减幅达9.2%。稻谷产量也从5.26亿吨下降到5.2亿吨,减幅达1.1%。小麦则从5.66亿吨上升为5.67亿吨,增产100万吨。(二)我国香油等土特产品在韩国受欢迎。去年以来,我国精装香油、豆  相似文献   

15.
未来的五年至十年,云南经济能否获得持续增长和协调发展,关键还在农业。而粮食生产如何,不仅关系到农业这一国民经济基础部门本身是否稳固,它还直接关系到经济作物的规模和轻工业的发展,从而决定着资金积累和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在1995年使粮食总产量达到130亿公斤,这是符合省情的也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不同观点的讨论和对粮食生产发展的忧虑,还是存在的。这有两种意见,一是难于实现,并列举若干理由说明实现上述目标所遇到的困难;二是可以实现。笔者赞成第二种意见。问题在于,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提高农业部门的综合生产能力,用较小的代价来实现粮食生产的预期目标。 当然,到1995年实现130亿公斤的总产量目标任务是艰巨的。它要求在“八五”期间每  相似文献   

16.
农业的发展问题,在我国始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一九七九年以来,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农业生产坚持“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方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九八四年,我国农业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40731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为241公斤,均创建国以来历史最高水平。然而在这以后,我国农业又陷入徘徊局面,特别是粮食产量连续四年停滞不前,人均占有粮食也由一九八四年的394公斤降到一九八八年的359公斤。进入“七五”计划时期后,农业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中国人能吃饱吗?陈锡康发展粮食生产面临的三大矛盾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经济将获得高速增长,预计2030年国民生产总量将等于1990年的19倍,人口数量将达到15.6亿,人均粮食需求量将达到930—1000斤,对粮食需求量将达到72500—780...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陈吉元一、在近几年农业特别是粮食丰收的形势下绝不能盲目乐观近年来,中国粮食连年丰收,1996年更达到49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这是中国上到各级政府下至广大农民群众重视和支持农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9.
无锡县在一九八二年底全面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食生产曾一度飞跃发展。八三年粮食总产超560,000吨,八四年更创新纪录,单产达768公斤,总产达611,811吨,向国家提供商品粮计231,830吨。与八一年相比,单产和总产都增加了三成多,商品粮增加了一倍半。然而,进入八五年后,粮食生产不仅没有新的突破,而且出现下降趋势。即使在年成较好的八六年,粮食总产也只达到529,345吨。而今年夏粮总产又比去年下降了17.9%。造成无锡县粮食生产停滞和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相似文献   

20.
产出缺口是评估通胀压力的先行指标,也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进行估算并对新常态情景下的潜在产出进行预测,研究发现:中国的产出缺口呈现古典的正负周期性波动;20世纪90年代起资本贡献的潜在产出增长率持续上升,至2009年才有所回落;劳动力贡献的潜在产出增长率低于资本贡献的潜在产出增长率;自2005年起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的潜在产出增长率持续下降;通货膨胀与产出缺口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通货膨胀的外生冲击对产出缺口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生产资料价格和产品物价在当期上涨会降低未来产品的供给量和居民的需求量,从而收窄了产出缺口;产出缺口的外生冲击对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出缺口的通胀效应在未来第1期达到最大,之后逐步衰减;在经济新常态情景下中国未来几年的潜在产出增长率将下降至6%左右,产出缺口的收窄有利于缓和通胀压力.政府应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