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钢斜面切屑为对象,通过仿真实验研究了不同走刀方式及斜面倾角条件下的切屑形态。并对切屑与未变形切屑及实际切屑之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的刀具前角、走刀方式及切屑用量所带来的切屑变形差异较大,轮廓铣削与斜坡铣削相比,切屑卷曲更为明显,同时也发现在切屑顶端由于有效切削速度较大而产生大量切削热,形成了熔融后凝固的球状颗粒。  相似文献   

2.
数车加工对切屑是有严格要求的。要实现理想车削,就要解决断屑的问题。切屑是否容易折断,与切屑的变形有直接联系。合理利用材料变形进行断屑、利用工艺手段进行断屑、利用数控机床特有的数控编程功能进行断屑,提高车削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的正交切削有限元模型,采用Cockroft-Latham切屑断裂标准作为工件材料失效准则对45号钢高速加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崩碎状切屑的形成过程。并对切削过程中获得的切削力曲线及切削温度场分布进行了分析。加工过程中由于崩碎状切屑的不断产生导致切削力及切削温度产生较大的波动。数值模拟结果为进一步研究45号钢高速加工切削机理及切削参数优化、刀具几何尺寸的设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原子力显微镜(AFM)为加工工具进行了纳米级加工实验,对不同加工条件下的材料去除过程和切屑形态进行了研究.切屑形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观察,分析了不同垂直载荷、循环次数和针尖加工方向下铝铜被加工表面的切屑形成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低栽下切屑呈细小断屑,散布在加工区域周围;随着垂直载荷的增加,切屑逐渐变成连续的带状切屑.不同循环次数、针尖加工面时切屑形成都有很大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相同实验条件下,不同力学性能材料的切屑形成过程.最后,通过检测被加工表面得出被加工表面质量与切屑的数量和形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改善被加工表面质量的方法,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基于AFM的纳米级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高速切削过程中切屑形成以及刀具-切屑界面摩擦机理,对剪切区内剪切带及白层进行了微观观察和分析.利用光学显微镜,SEM,电子探针,TEM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高速切削淬硬钢锯齿状切屑剪切变形区内变质层的微细组织进行了观察,对变质层的微结构本质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锯齿状切屑锯齿之间的第一变形区存在绝热剪切带,由切屑基体到剪切带中心依次出现马氏体板条、沿剪切方向拉长并被位错分割的板条和等轴晶粒等不同的微结构特征;在切屑底部的第二变形区存在白层,其微结构显示了非晶组织特征.剪切带形成过程中没有相变发生,其形成是基于一种旋转式动态再结晶机制,白层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非晶转变和马氏体相变,形成机理属于相变机制.  相似文献   

6.
孙海猛  牛赢  焦锋  王壮飞 《材料导报》2023,(17):229-235
超细晶纯铜作为重要的基础材料和功能材料成为当前金属材料的研究热点,本工作在大应变挤压-切削法(Large strain extrusion machining, LSEM)的基础上提出超声复合切削法(Ultrasonic compound cutting, UCC)来制备超细晶纯铜。超声复合切削中刀具前角是影响切屑应变、晶粒尺寸、位错密度及性能的关键要素,为了研究刀具前角对纯铜切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基于ABAQUS软件建立超声复合切削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切削变形区等效应变、等效应变率和切削温度的变化;设计单因素试验,分析刀具前角和超声振动对切屑微观组织、位错密度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刀具前角的增加,等效应变和切削温度逐渐减小,等效应变率会先增大后减小。与LSEM切屑相比,加入超声振动后切屑晶粒细化程度和位错密度均提高,硬度增加5%。当刀具前角为30°时,切屑晶粒由粗晶细化至亚微米级拉长晶,宏观硬度从基体的92.5HV提高至131.8HV;当刀具前角为15°时,晶粒进一步细化为等轴细晶,位错密度为1.14×1013m-2,硬度提高至1...  相似文献   

7.
对TA15和TC4两种钛合金材料进行车削实验,运用公式量化材料的绝热剪切敏感特性.研究了两种材料绝热剪切敏感特性对切屑锯齿化程度和切削中刀具振动的影响.研究证明:两种材料在高速切削下产生了锯齿形切屑,而且切屑的锯齿化程度对刀具的振动有明显影响;绝热剪切敏感性大的材料,锯齿形切屑锯齿化程度和刀具振动加速度均较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简便的热压技术,对18vol%SiCw/6061Al复合材料切屑进行了可回收性研究。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热压参数(70C/200MPa)。回收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法到原始复合材料的85%,弹性模量与原始复合材料接近,切屑之间结合良好,已具备再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难加工材料铣削过程中的加工变形,改善表面加工质量,对加工过程中的铣削力进行预测是必须的。从难加工材料特性及实验现象出发,分别针对端铣刀和球头铣刀将现有铣削力预测方法及其进展进行解析。从现有的研究分析,对于端铣刀铣削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切屑形成、最小能量与斜角切削机理,而对于球头铣刀,主要研究微元切削力、刀具接触区域与切屑流动方向对预测结果的影响。从研究趋势上看,对端铣刀和球头铣刀铣削力预测模型理论的研究均有进展,但对铣削过程中状态参数的研究逐渐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所谓切削技术,就是指用切削工具(包括刀具、磨具和磨料)把坯料或工件上多余的材料层切去成为切屑,使工件获得规定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加工方法。高效切削技术复杂,涉及镀层工艺、高速主轴单元以及快速CNC控制系统等,是一项系统工程,将其引入机械制造领域,对于提高机械制造加工效率,实现加工过程中的节能降耗,最终实现高效加工、高额利润的目标意义重大。该文立足于机械齿轮加工角度,紧紧围绕机械齿轮加工中刀具与设备应用两方面,论述高效切削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对单相晶体结构和硬质合金的粘合特性的理论分析表明,对其进行延性超精密加工是可行的,并在普通加工中心上通过对切削力的监控,用立方氮化硼刀具实现了对硬质合金材料的延性超精密加工.研究结果显示,在用不同刀具进行的切削中,刀具的磨损都非常小;在对硬质合金的延性超精密加工中获得了纳米级表面粗糙度的平滑表面和层状切屑。  相似文献   

12.
D4超声在振动切削中的作用及切屑分离方式的研究阮世勋,余歆尤,肖继世(佛山大学广东佛山·528000)本文以显微电镜对超声振动切削和普通切削45#钢和1Cr18Ni9Ti不锈钢表面和所用的】质合金刀具磨损面进行拍摄研究。一系列显微照片所显示的规律为:...  相似文献   

13.
在切削过程中,由于切屑底面与前刀面间的剧烈摩擦,切屑底层的金属流动速度低于上层流动速度,形成滞流层,滞流层一部分金属在温度和压力适当时就粘结在刀刃附近而形成积屑瘤。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烹饪大国,烹饪文化源远流长,大家对《庖丁解牛》中的娴熟刀法叹为观止。生活中常用基本刀法有切、片、剁、劈、拍、剞,这些刀法中有哪些力学知识呢?下面根据不同的基本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上海包装》2000,(2):21-22
在计划凹版印刷时,从哪些方面来考虑来选择符合要求的油墨,必须保证哪些条件,这是每个印刷厂首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这些内容作些说明。 一、选择油墨的5个因素: 首先需要定以下5个因素: 1.被印刷体:在什么基材上进行印刷? 2.印刷条件:用什么样的机器印刷,印刷速度多少? 3.印刷效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效果? 4.加工条件:如何加工印刷后的印刷品? 5.用途:最终产品用于哪种用途? 在进行印刷前确认这几点,对选择合适的油墨,防止以后的各种故障等方面是比较重要的。 1.被印刷体 被印刷体的种类是决定使用油墨类型…  相似文献   

16.
数控车床是一种高效能自动化加工的设备,车刀在加工中是按照程序指令自动运行的。可是在加工不锈钢或者是合金成分较高的塑性材料时,切屑成带状从车刀的前刀面流出,经常缠绕在工件或刀体上,有时还会打刀,如果不及时停止运行清理切屑,这些带状切屑和崩刃的车刀就会和高速旋转的工件产生剧烈摩擦,严重时还会使工件表面产生加工硬化。给精加工造成难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生产效率,并且存在事故隐患。这就要求我们编制的程序在自动化加工过程中一定要断屑.  相似文献   

17.
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CFRP切削力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加工中基体相极易因切削力过大而破坏,并迅速扩展至加工表面以下而形成损伤。为了准确预测其切削力并加以控制,基于实验切削力数据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切削力模型,预测了不同纤维角度、切削深度和刀具角度下加工CFRP的切削力变化规律,并完成了不同刀具角度及切削参数下典型纤维角度CFRP单向板的直角切削实验,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其预测精度可达85%以上。结合成屑过程在线显微观测结果可知:纤维角度是影响CFRP切削力的主要因素, 0°~135°范围内,切屑形成方式为切断型和开裂后弯断型;切削力随纤维角度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135°时最大,随切削深度增加,切削力总体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针对金属切削原理和加工刀具的基础知识,从改善工件材料加工性、合理选用切削液、切屑的控制等方面分析,研究、提高机械加工质量和生产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绝缘零件一般材料为环氧酚醛玻璃布板牌号为3240,经常使用机械加工来保证,加工形状稍微复杂就会产生分层,或者掉块,使零件的合格率大大降低。为了消除分层、掉块、劈断现象,我们通过改变零件的加工方法,从而消除该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难加工材料在高速切削过程中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归纳总结现有的高速切削理论及现象。方法 主要从难加工材料的实验现象和仿真出发,分析高速加工机理,将现有高速铣削方法及其进展进行解析。结果 高速切削在宏观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切屑的形成与刀具磨损,而在微观加工领域,主要研究材料属性及微观结构对于加工的影响。结论 从研究趋势上看,对宏观加工模型和微观理论分析的研究均有进展,但对微观模型的研究逐渐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