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近来,翻译中应采用归化还是异化一直是国内外翻译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对英汉谚语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了这两种策略在谚语翻译中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论述了如倚根据英汉谚语的特征合理选择运用归化和异化策略,以较好地解决翻译中源语和译语之间的文化矛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翻译理论出发,通过对归化,意译,跨文化交流的理解,剖析跨文化翻译过程中各种各样无法避免的文化流失现象,提出减少文化流失之策。  相似文献   

3.
谢静 《中国科技博览》2012,(31):258-258
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异质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流要求译者正确运用归化、异化策略,而采取异化翻译策略是全球文化冲突中保持本土文化,吸收先进异质文化的内在要求。同时,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传播工具,目前我国翻译的重点应从外译中逐步转向中译外,这样才有助于中国文化在全球化时代保持其文化身份和特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美剧在中国日益流行,不仅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使得美剧字幕的翻译作为一个新兴的翻译领域逐渐受到重视。同时,由于中西方文化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美剧的字幕翻译必然受到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文章以文化翻译观为依据,以几部在中国热播的美剧字幕翻译为例来探讨美剧字幕翻译中文化信息的处理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电影片名,是电影主题思想的浓缩,犹如电影的品牌商标,有极强的“导视”作用。电影片名翻译时应充分认识语言文化的差异,正确把握译语文化中观众的接受能力,对影片中的文化意象作恰如其分的归化和异化。本文用实例论述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运用及其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6.
文学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简单回顾了归化、异化理论的生成及其演变。指出归化和异化都是重要的翻译策略,两者相辅相成,对文学翻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贾南南 《硅谷》2008,(11):119-119
长期以来,翻译一直被视为语言闻的转换活动.但是,量近二十多年来,翻译研究逐渐转向文化间的比较.一般而言,翻译的文化的转换有两个基本策略: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和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  相似文献   

8.
李颖 《中国科技博览》2011,(21):243-244
翻译作为一种语际交流活动,不是简单的从‘种语言形式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形式,而是把一种文化中的语言代码转换成另一种文化中对应的语言代码。因此,翻译是~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应该接受跨文化交流学的理论指导。长期以来,翻译经常被视为一种语言艺术,被人们用超越时间的语法规则加以描述和考察。而翻译研究也始终围绕着一个问题:怎样把原文的意思忠实而准确的表达出来,让译文读者达到和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来讨论:跨文化交流中翻译的地位和作用:恰到好处的音译传递给读者的心灵感受在翻译中的体现:不同文化思维模式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交际能力是关系到人类沟通与交流,甚至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技能,跨文化交际活动也一样,是人群生存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国际化交流越来越紧密的背景下,培养更多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此前提下,由李慧芳所编著的《多文化交融下大学英语教育的转型探究》(中国纺织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从跨国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出发,阐述文化与交际的表现以及作用,从多元文化起源  相似文献   

10.
夸张时间指示语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传统中国文化特色;其翻译的难度也比较大。许渊冲先生运用了大量的异化翻译技巧来翻译这些夸张时间指示语。达到了传播传统中国文化的目的。这是归化翻译无法比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金爽 《中国科技博览》2009,(26):207-207
跨文化交流指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或群体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作为文化载体和翻译主体的语言把二者紧密联系了起来。本文通过总结翻译实践中的种种文化现象,着重从历史文化差异,地理环境差异,宗教信仰差异和风俗习惯差异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跨文化交流对翻译所产生的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闫博 《中国科技博览》2008,(16):164-165
跨语言交际实际上就是跨文化交际。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民族及其社会成员社会交际的主要载体。本文旨在通过一些实例说明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语言在交际上既存在翻译语义的一致性又存在语义的失重。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应尽力弥补文化所造成的语义失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已经日益凸显。学生就业以及将来的工作生活需要已不仅仅局限于对于英语语法,词汇的简单掌握,他们将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活生生的英语,体会生动具体的英语文化,频繁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还要注重本土文化的融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刮痧》为切入点,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刮痧》中的矛盾冲突进行了分析。故事中中国移民和当地美国人的矛盾冲突正是中西两种文化的冲突。从两者由矛盾到理解,我们看到中西文化由碰撞到交流并融合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提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缓解文化差异造成的矛盾,如何从冲突走向融合,从而提高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质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社会信息化提高,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际。但是由于中西方在思维方式、社会文化、生活习惯上的诸多不同,导致了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因此也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学习要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进行,语言学习也是一种跨文化学习。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入手,针对我国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强调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外语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人们的全球意识日益增强,不同社会、文化和地区间人们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这一切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为这个全球化时代的一个突出特征益频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各种急需的人才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特别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引起了外语教学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就如何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姜媛 《中国科技博览》2014,(43):211-211
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对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面对如何跨越文化缺省的问题。以《安娜·卡列尼娜》汉译本为例,采取直译加注、意译、归化等策略,可以对原文中的文化缺省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正向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国际间的交往与合作日益密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当今教育者特别是外语教师的紧迫任务。笔者着力推出一套培养文化意识和文化导人的方法和技巧,使文化意识的培养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让学生能根据具体的语境讲出合适得体的话语,进而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比喻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是各种修辞中最常用的一种。它可以使说话或文字生动活泼、形象鲜明、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喻性词语则是达成比喻这一目的时所使用的词、词组或句子。汉语和英语都广泛地使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但因使用汉英两种语言的人民有着不用的民族历史和风俗习惯,对比喻性词语的使用也有所不同。本文拟对比喻和其分类及比喻性词语的翻译原则、方法加以分析和探讨,以期达到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理解、把握和运用比喻、促进中外文化融合和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