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痰证的分类和特点历代医家对痰证的分类极多。有以性质分类者,如风痰、郁痰、虚痰、燥痰等;有以部位分类者,如痰阻肺络、痰迷心窍、痰浊附骨等;有以症状分类者,如痰泻、痰哮、惊痰、痰厥等。此外,“痰”停留于人体的部位不同,又可出现各自特有的症状。如痰滞于肺,可见咳喘咯痰背冷;痰迷于心,则见胸闷心悸,神昏癫狂;痰停一、痰证的分类和特点历代医家对痰证的分类极多。有以性质分类者,如风痰、郁痰、虚痰、燥痰等;有以部位分类者,如痰阻肺络、痰迷心窍、痰浊附骨等;有以症状分类者,如痰泻、痰哮、惊痰、痰厥等。此外,“痰”停留于人体的部位不同,又可出现各自特有的症状。如痰滞于肺,可见咳喘咯痰背冷;  相似文献   

2.
历代医家对痰证论述颇多,到金元时期,朱丹溪取百家之长,承前贤之说,对于痰证的病因病机特点进行专篇论述,并将痰分为湿痰、风痰、寒痰、热痰、老痰、食积痰、郁痰、内伤挟痰等类,蕴育了广义“痰”的概念。所以痰证的治则总以健脾理气,燥湿化痰为大法,使气机流畅,水津四布,则痰化饮消。形成了“痰瘀并存,痰瘀同治”的理论,即治痰要活血,血活则痰化。  相似文献   

3.
辨痰与治痰     
诸邪侵体均可生痰,诸病均可伴生痰;痰生成的过程是"邪入水",本质是"浊水"。凡痰均有形,可见形质者称显形痰;形质被隐于内者称隐形痰比较恰当。痰的质地可以作为寒热辨证的参考依据,痰色与寒热无明显相关性。临床常见外感之痰、气郁之痰、宿根之痰、正虚之痰、胶固之痰、隐形之痰;扶正化痰是治痰总则。  相似文献   

4.
痰浊是与多种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致病因素.痰随气升,阻碍经脉气血运行,阻滞气机升降出入,可导致多种痰证发生,其证候复杂多变,痰证临床常见痰火、痰湿、痰气、痰淤、风痰5种类型.中医痰病学说是研究人体内痰浊致病的一门学说.必须了解痰浊致病的广泛性及其所致病证的特殊性、复杂性,掌握痰证的辨证要点,灵活地遣方用药.痰浊不仅能引起内外各科疾患,而且也能引起许多妇科病变,本文从痰证来探讨痰浊导致带下病机理.  相似文献   

5.
痰是津液代谢异常的重要病理产物,同时又是导致疑难怪证的重要病理因素。痰包括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既可引起咳喘、呕逆等,更可表现为头痛、眩晕、癫狂、痫证、厥脱及癥积、瘿瘤、瘰疬等。痰与多种病邪相兼,可表现为寒痰、热痰、燥痰、湿痰、风痰等,更可表现为气滞痰阻、痰瘀互结等,变化多端。针对不同性质的痰证,灵活选用治痰之法,可明显提高多种疑难怪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疑似肺结核患者不同时段和不同性状的2024份痰液标本行痰涂片检查结核杆菌的结果,以提高结核杆菌阳性检出率和对结核病的发现率。方法:选择近年来在我院肺结核病门诊就诊后被要求行痰涂片检查结核杆菌的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2024份痰液标本从取样时段上分为清晨痰、即时痰、夜间痰3类;从性状上分为血性样痰、干酪样痰、黏液痰、唾液痰4类。对痰涂片检查结核杆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类不同时段痰液结核杆菌检出率是清晨痰18.39%,夜间痰19.97%,即时痰1.78%;4类不同性状痰液结核杆菌检出率分别是血性样痰38.68%,干酪样痰28.14%,黏液痰7.82%,唾液痰1.08%。各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晨痰和夜间痰是合格的痰标本,即时痰检出率太低,难以达到痰标本的质量要求。选择产生于下呼吸道的血性样痰和干酪样痰有利于保证痰标本的质量,提高结核杆菌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痰液标本涂片镜检结核分支杆菌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疑似肺结核患者767例采集即时痰、夜间痰、清晨痰三份标本进行涂片染色镜检结核分支杆菌,痰液标本按性状分为唾液痰、粘液痰、干酪样痰、血痰,并对其镜检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上述4类痰液标本的结核分支杆菌镜检阳性率分别为:0.2%、1.2%、3.6%、0.2%。结论:粘液痰和干酪样痰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唾液痰和血痰。  相似文献   

8.
痰邪致病在男科临床的病机特点包括:外感六淫,邪聚为痰;嗜酒肥甘,湿聚成痰;七情内伤,气郁为痰;阴虚火旺,火结为痰;宿食不消,食积成痰;久病入络,痰瘀互结;肺脾肾三脏失调,内生痰浊。治疗上,审证求因,根据痰邪致病的病机不同,采用祛邪化痰、燥湿化痰、开郁化痰、滋阴化痰、消食化痰、活血化痰等法,同时重视宣肺、健脾、益肾,以求标本兼治。临证治痰,当根据痰邪多变的特点,四诊合参,治宜从变;区分痰、饮、湿之别,分而治之;掌握痰邪之深浅,治有进退,中病即止;治痰必理气,气顺则痰亦化;追溯痰之本源,勿见痰治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在综合ICU行有创机械通气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浅部吸痰组、深部吸痰组和浅部+深部吸痰组3组,观察比较3组患者每日吸痰次数、日吸痰量、吸痰间隔时间、痰鸣音改善、吸痰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结果]与浅部吸痰组和深部吸痰组比较,浅部+深部吸痰组在日吸痰次数、日吸痰量、吸痰间隔时间、吸痰后痰鸣音方面改善最显著(P0.01);在肺部感染、气道损伤和痰痂阻塞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气管插管患者行机械通气时,应用浅部+深部吸痰法有利于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延长吸痰间隔时间,减少吸痰次数,从而改善缺氧状况。  相似文献   

10.
许建中教授是我国知名的呼吸病专家,从医60余载,学验俱丰。许老认为痰之生成皆在于气。痰液既成又是造成多种呼吸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重要病因病机。许老将痰分为寒痰、热痰、燥痰、湿痰、风痰、顽痰、虚痰,治疗效如桴鼓,用药别具匠心。  相似文献   

11.
刘波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077-1078
张天文主任医师治疗小儿癫痫,临床将患者分为痰浊雍盛、痰火壅盛、风痰蒙窍、痰瘀互结、脾虚痰盛等证,从痰论治,以治痰为主、兼顾其他,疗效显著,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所谓祛痰药,即泛指有消除痰涎作用的一类药物,如夏枯草、细辛、厚朴、半夏……。痰之为病,按其病因可分为热痰、燥痰、湿痰、寒痰、风痰等。经久不愈者又称“顽痰”、“老痰”。可见痰病的证型较为复杂。现将祛痰药的十一种主要效用简析如下: 一、清热:用于热痰证。其主要病因是由于邪热在肺,煎熬津液所致,症见咳嗽痰黄稠而粘,不易咯出,舌质红,苔黄腻等。痰因火动,以清热为先,故常用贝母、瓜萎等清化热痰  相似文献   

13.
三、治"痰"要机动灵活 王氏治痰,重在清涤,盖"欲清气道之邪,必先去其邪所依附之痰"。所用清热蠲痰、肃肺涤痰、顺气蠲痰、通络蠲痰、开痰舒郁、展气开结、行水蠲痰、清涤伏痰、养液开痰、熄风化饮等,得力于枢机气化,清之、展之、泄之、降之,但与舒展气机,调其愆而使之不愆,俾一身治节之令,逆升之火,逗留之浊,郁遏之热,  相似文献   

14.
邢淑丽教授认为咳、痰、喘是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特征,其中痰又是其反复发作的主要病理产物和关键致病因素,其将痰分为风痰、寒痰、湿痰、燥痰、热痰,强调痰瘀同治,认为祛痰以治气为先,同时调理肺脾肾三脏功能,消除痰湿隐患。  相似文献   

15.
总结闫咏梅教授从风痰论治颤证临床经验。闫咏梅教授认为,风痰上扰当从肝、脾、肾三脏论治。根据颤证不同时期风与痰邪的偏重不同,总结出病初风重于痰、中期风痰并重、病久痰重于风的病机特点,制定祛风化痰、风痰并祛、涤痰息风治疗大法,从风痰立论出发,治疗颤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从痰论治中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景 《光明中医》2009,24(11):2188-2188
中医学中有“痰生百病”,“怪病责之痰”等论述,痰可以影响脏腑气机的升降和气血运行,导致气血凝滞。故在中风的形成、演变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痰”这一病理产物,从痰论证治中风为临证中需要遵循的一个主要原则。治疗中风当从痰入手,清痰、化痰、豁痰、涤痰、温痰、消痰以治其本。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从痰论证治中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从黏液类物质病理改变探讨痰证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痰”的涵义。“痰”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且富有特色的专业术语,由痰所导致的痰证常见:临床多种疾病中,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中医学认为:痰是津液形成的病理产物,其性黏滞,易阻滞气机;痰包括可见的经咳嗽、呕吐而出的有形之痰,及不可见的弥散于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无形之痰。痰证主要症状有:咳嗽咯痰、呕吐痰涎、胸脘痞闷、恶心纳呆、头晕目眩、喉中痰鸣、神志错乱、各种软性包块等,舌苔腻是痰证的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夹层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育平  张红霞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2):1487-1489,1496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中医证候特点及辨证分型规律。方法收集51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11.5软件统计证候分布特点,总结辨证分型规律,初步探讨证候分型与疾病的关系。结果AD主要分痰瘀互结证、气虚痰瘀证、阳虚痰瘀证三型,气虚痰瘀组、阳虚痰瘀组患者油腻饮食者比例高于痰瘀互结组;阳虚痰瘀组患者DeBakeyⅢ型占100%,高于痰瘀互结组、气虚痰瘀组;痰瘀互结组、气虚痰瘀组、阳虚痰瘀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比例逐渐升高,其中阳虚痰瘀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比例达88.33%;阳虚痰瘀组CRP明显高于痰瘀互结组,阳虚痰瘀组BNP高于气虚痰瘀组和痰瘀互结组。结论AD属中医痛证范畴,痰瘀互阻是病变的核心;如出现阳气不足,提示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刘克丽教授根据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认为痰是其发生、发展、转变的关键病因病机,故治疗以痰为主。将痰分为6种情况辨治。寒痰治以温肺化痰,热痰治以辛凉宣肺、清热化痰,痰湿以肺脾同治,痰瘀治以宣肺豁痰、活血化瘀,燥痰治以养阴清肺、化痰止咳,虚痰治以补肺健脾、益气化痰。总以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为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20.
郑玉玲教授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岐黄学者,国家级名老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筛选郑教授从痰论治恶性肿瘤的经典案例4则,发现其在治疗脑部、胃肠及肺部恶性肿瘤等方面注重痰与肺、脾、肾、大肠等脏腑之间的关系,总结分析其从痰论治的辨证思路及主病证治方药。郑教授认为,痰有寒痰、热痰、湿痰、风痰、顽痰、瘀痰、郁痰、虚痰等之分,辨证可分为痰湿内阻、脾虚痰阻、气滞痰阻、痰瘀互结、气虚痰阻、阳虚痰浊内饮等。她在此基础上提出健脾燥湿、理气解郁化痰、益气温阳祛痰、祛瘀消痰、软坚散结等治疗方法,在改善恶性肿瘤患者体质,抑制肿瘤生长、复发及转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等方面效果显著。郑教授在临床治疗恶性肿瘤过程中,从痰辨证论治,随症加减,收到了异病同治之功。她强调,在治疗恶性肿瘤时,不要见痰仅治痰,必须加以辨证运用,更注重“治痰求本”,重在固本培元,做到“痰去瘤消”而不伤正。郑教授从痰论治恶性肿瘤的经验为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临床借鉴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