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是指对单个细胞的全部RNA进行逆转录、扩增和测序,再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技术。自2009年Tang等基于高通量测序平台开始单细胞转录组测序之后,该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由于该技术能在单细胞水平诠释细胞的异质性,因此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各领域尤其是肿瘤等疾病研究。本文将主要综述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流程和技术发展,及其在肿瘤异质性、肿瘤转移、肿瘤微环境、肿瘤药物等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
肿瘤的靶向治疗是指在各种“先进导航技术”下。把药物、射线等各种能杀灭肿瘤细胞的物质或能量直接作用到肿瘤组织之上。以达到精确有效地消灭肿瘤的目的。肿瘤靶向治疗主要包括现代放射治疗技术、靶向热疗技术、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等手段。肿瘤靶向治疗将治疗作用或药物效应尽量限定在特定的靶细胞、组织或器官内,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功能。从而能够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医学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已在影像学、病理诊断、疾病管理、药物研发、手术导航等诸多方面崭露头角。肝脏肿瘤是我国常见疾病,人工智能技术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广阔。本文概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肝脏肿瘤的影像学和病理诊断、预后判断、治疗方案选择、手术辅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人工智能技术在肝脏肿瘤个体化、精准化诊治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靶向治疗是指在各种“先进导航技术”下.把药物、射线等各种能杀灭肿瘤细胞的物质或能量直接作用到肿瘤组织之上.以达到精确有效地消灭肿瘤的目的。肿瘤靶向治疗主要包括现代放射治疗技术、靶向热疗技术、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等手段。肿瘤靶向治疗将治疗作用或药物效应尽量限定在特定的靶细胞、组织或器官内.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功能。从而能够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肿瘤干细胞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肿瘤组织中存在一小部分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肿瘤耐药和复发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一部分细胞被称为肿瘤干细胞.目前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富集方法主要有:侧群细胞分选技术、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标记筛选技术、肿瘤微球培养技术、细胞滞留标记技术、ALDEFLUOR分析技术等.侧群细胞是一小群能够将核酸染料Hoechst 33342排出,经过流式细胞检测呈Hoechst 33342低染的细胞.侧群细胞中富含肿瘤干细胞,其分选技术已作为简单有效的富集肿瘤干细胞的方法应用在肿瘤干细胞研究中.  相似文献   

6.
血液系统肿瘤包括髓系和淋系两大类,最常见的髓系肿瘤有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 ,M PN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等。环境、年龄、机体本身等因素作用使得细胞的分化阻滞、异常增殖发生在机体造血的不同阶段,引起不同血液系统肿瘤亚型的产生。近年来,随着二代测序[1],单细胞分析技术[2],基因芯片,基因表达谱分析等基因分析技术及异种移植技术等动物实验技术[3]的成熟应用,肿瘤细胞的基因特征、基因表达变化过程和致病特征已经越来越清晰。关于肿瘤基因相关致病机制的研究主要有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 ,CSC)[4]和克隆演变理论[5],本文将重点阐述克隆演变理论在髓系肿瘤发病机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张洋 《重庆医学》2015,(8):1124-1126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项特殊的基因重组表达技术,亦是一种强大的筛选工具。1985年,Smith等成功地创立了噬菌体展示技术;1990年,Scott等在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并构建了噬菌体展示随机肽库。噬菌体肽库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药物发现工具[1],通过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获得的肽可以作为分子载体运载药物,起到生物导弹的功能。筛选的肽也可以直接与药物靶点分子特异性结合,起到生物治疗的作用。近年来,噬菌体肽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研究,如癌症的检测和诊断、肿瘤相关抗原的筛选、肿瘤药物的研制、肿瘤细胞信号转导及肿瘤的基因治疗研究等。现就近年来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在筛选肿瘤靶向短肽研究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肿瘤是基因组疾病,基因组变化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随着肿瘤基因组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许多肿瘤基因组在DNA、基因表达、遗传表观等不同水平的变化特征,为基因组水平肿瘤分子诊断和分型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于肿瘤临床标本的特殊性,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无法有效地分析肿瘤基因组变化。随着以基因芯片和第二代DNA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为代表的全基因组分析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容量和高精密度分析肿瘤基因组变化提供新的手段。本文综述目前国际上主要的基因组分析技术,重点介绍其在肿瘤分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展望全基因组技术在肿瘤诊断和个体化治疗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一种针对肿瘤局部的微创治疗方法,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安全、并发症少、定位准确的治疗恶性文体肿瘤的微创技术。近年来,此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特别是肝癌,并且扩展到肿癌、胰腺癌和骨癌等文体肿瘤。随着RFA治疗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RFA技术的不断改进,局部肿瘤治疗的疗效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肿瘤靶区的勾画在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勾画的准确性与病人的预后、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靶区的勾画离不开CT、MRI等影像学基础。目前影像学在放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受到肿瘤学和放疗学界的重视。本文就头颈部肿瘤发病背景、治疗相关的CT技术、MRI技术及CT-MRI融合技术在靶区勾画中的应用研究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11.
分析大数据时代公共卫生信息安全的必要性,指出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安全几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策略,包括做好顶层设计、明确信息安全分级、重要数据备份、健全公共卫生信息互通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在介绍基于云计算的居民健康服务平台基础上,阐述该平台的安全需求与安全机制,前者包括云安全需求、密钥管理需求、灾难备份需求等,后者包括接入安全机制、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虚拟化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战后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在战前就存在诸如恤救规则、救护法的救贫制度及健康保险、工人年金保险等社会保险,但作为比较成体系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则是在二战以后。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社会保障体制。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分为:生活保护、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公共卫生、环境政策等。而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占重要地位的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医疗、年金、雇佣、劳动灾害保险等各项内容。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对保障国民生活、稳定社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医院信息化建设风险与数据安全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大规模应用,系统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从系统级与应用级两个角度阐述如何增强信息的安全性,具体包括硬件设备安全、防病毒技术、客户机系统恢复、数据存储安全、数据库权限控制、数据加密及三级安全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分析我国中医医院网络安全建设现状,阐述中医医院网络安全建设与防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包括高度重视中医医院网络安全建设,开展等级保护定级测评;建立健全与贯彻执行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夯实网络安全防护基础等。  相似文献   

16.
结合南平市第一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的建设提升,从建立园区内容灾中心、划分VLAN网段、数据备份、桌面安全管理、数据审计系统建设等方面分析系统安全运行的保障措施,以及所带来的效果,阐明网络安全建设是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7.
以湖南省儿童医院为例,介绍医院移动业务平台中安全模式设计及应用,包括整体架构、安全接入设备实施方案、安全认证模式策略几方面,为安全部署远程办公、移动应用提供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医院信息安全内涵的深入研究,结合医院实际建设情况,分析医院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将医院安全体系划分为物理层安全、网络层安全、系统层安全、应用层安全和安全管理等五个不同的层次,对各个不同层次进行安全需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安全防护、安全临测、安全恢复三个层面对医院信息安全体系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重点介绍几种安全技术在医院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安全网闸技术在医院内网和外网上隔离的处理方式,数字签名技术在电子病历中的应用,时间戳技术在保障医疗信息时效性,安全性方面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9.
基于目前医疗大数据平台中数据安全存在的问题,首先从安全形势入手分析我国医疗大数据安全保障的重难点和常见保护措施,结合西南医院医疗大数据平台实践,提出目前医疗大数据平台数据安全保障策略,包括管理安全、脱密安全、存储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我国食品和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及实施情况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的食品和药品行业在长期的生产管理实践中,各自形成了具有本行业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笔者对我国食品和药品领域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实施情况进行研究和比较,发现药品的质量保障体系比食品覆盖更为全面,在实施方面比食品得到更好的落实。文章还根据保障食品安全的需要,提出了如何完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并以法律手段保障强制实施、加强监督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