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针对油田深抽结蜡井在采用杆式抽油泵时和使用的泵上、泵下型固体防蜡降凝器存在的矛盾,设计了适用于深抽井防蜡的杆式防蜡器,该装置直接连接在抽油杆上,既有效发挥了固体防蜡技术的防蜡降凝效果,又充分体现了杆式泵的技术特点,实现了杆式抽油泵和固体防蜡工艺两者优势共存。通过应用情况,阐述了该技术的高效、便捷、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等一系列技术优势。该产品值得在结蜡油井清防蜡工艺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杨建华 《试采技术》2006,27(4):45-48
濮城油田部分低渗透、高矿化度复杂断块油藏油井结盐严重,影响油井正常生产。分析了油井结盐机理和结盐过程,通过应用抑盐剂防盐、热洗防盐、掺水除盐等配套工艺,减少停井时间,避免结盐卡泵,提高了清防盐效果,延长检泵周期,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防盐抽油泵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文东盐间油井普遍含盐高结盐严重的现状,开展了室内和现场试验,摸索出了清水洗盐、混气水洗盐、化学清防盐、泡沫洗盐等多种清防盐工艺。2004年与石油机械制造相关技术人员经过探讨、研究,从改变泵内腔结构、球座结构及固定凡尔罩结构等方面入手。设计出一种新型防盐抽油泵,具体介绍了该泵的防盐原理、理论计算及在文留油田实际应用中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抽油泵泵简开孔制成中排气防气泵和长柱塞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打破传统的技术思路,在普通抽油泵泵筒上开孔,根据用途的不同,开孔的位置也不同,由此产生了中排气防气泵和长柱塞泄油泵。前者是在泵筒中部开孔,利用排气孔排气以提高泵效;后者则是在泵筒上部开孔,配以长柱塞,可用于泄油、防盐卡和正洗井。泵筒开孔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抽油泵的防砂卡、防盐卡和柱塞密封等技术难题。中排气防气泵在工作制度不变的情况下泵效达47.6%,系统效率提高13.5%;长柱塞泄油泵用于结盐严重的间歇采油井,停井后下放抽油杆柱至碰泵,使油管内泄油,结果结盐几率减小,油井连续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5.
调研了新疆某油田油井结蜡现状,分析了现有在用清防蜡技术的有效性。建议该油田结蜡严重抽机井采用空心抽油杆电加热技术防蜡,而电泵井大排量转抽防蜡技术则在该油田薄砂层油藏具有推广价值;并提出了满足大排量深抽生产需要的有杆泵型号、泵径、冲次、泵挂深度等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6.
濮城油田油井结盐机理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濮城油田产出液矿化度高 ,低含水井结盐严重 ,使部分井无法正常生产。本文通过油井结盐机理及影响结盐因素的分析 ,介绍了抑盐剂防盐、热洗除盐及洗井阀的推广应用、掺水除盐、找盐堵水等几种行之有效的工艺。这种工艺的实施 ,不仅极大地减少了结盐卡泵现象的发生 ,抽油井检泵周期明显提高 ,而且也较好地防止了油层污染 ,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文留油田自喷转抽井抽油作业过程中敏感性地层易受入井液污染,导致渗透率下降,采收率降低的问题,研制了新型可带压作业抽油泵。该泵主要由泵上接头、泵筒、柱塞总成和防喷装置总成等组成,是在普通泵的基础上增加了带压作业防喷装置,能够较好地防止下泵过程中出现的井喷及溢流。文留油田的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泵施工成功率100%,具备操作简单、施工省时省费用、减少洗井液对油井污染等特点,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打破传统的技术思路,在普通抽油泵泵筒上开孔,根据用途的不同,开孔的位置也不同,由此产生了中排气防气泵和长柱塞泄油泵。前者是在泵筒中部开孔,利用排气孔排气以提高泵效;后者则是在泵筒上部开孔,配以长柱塞,可用于泄油、防盐卡和正洗井。泵筒开孔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抽油泵的防砂卡、防盐卡和柱塞密封等技术难题。中排气防气泵在工作制度不变的情况下泵效达47.6%,系统效率提高13.5%;长柱塞泄油泵用于给盐严重的间歇采油井,停井后下放抽油杆柱至碰泵,使油管内泄油,结果结盐几率减小,油井连续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9.
固体防蜡块清防蜡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井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油含蜡量高、凝固点高及地层出泥砂等原因,结蜡十分严重。往往造成抽油杆、抽油管和抽油泵卡、堵和断脱。为维护油井正常生产,不得不定期对结蜡井采用清防蜡措施。清防蜡技术在油田现场应用效果明显,但每种技术均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应用新型固体防蜡块技术,弥补了化学加药施工和采油管理复杂等不...  相似文献   

10.
CS油田南断块油井结蜡严重,常规清防蜡技术效果不佳,油井频繁遇阻、停抽,降低生产时率,影响油井产量。为解决油井结蜡遇阻、延长油井检泵周期,应用轻便型油井自洗装置和空心杆油管内热洗工艺,经现场跟踪验证:清蜡效率高、成本低。  相似文献   

11.
在结蜡油井中使用固体化学防蜡剂,可有效抑制油井管、杆、泵等处结蜡,延长有杆泵的检泵周期,降低抽油机能耗。用动态结蜡率测试仪及流变仪分别测试防蜡率及析蜡点的变化,评价防蜡剂在室内的应用效果。通过室内理论计算检泵周期、溶解速度、防蜡率之间的关系,预测了防蜡剂在井底的有效性。用抽油机系统效率测试仪,测试抽油机电机运行的电能参数及安装在抽油机悬绳器上的传感器的油井载荷,对比结蜡井措施前后的数据,评价防蜡效果。测试表明,结蜡井使用化学固体防蜡剂可使油井载负荷平均下降9.73kN,系统效率提高6.92%,综合节电率22.23%。  相似文献   

12.
聚驱区块进入见聚高峰期开采阶段以后采出液见聚浓度不断上升,聚驱检泵率居高不下,砂卡问题已经成为影响聚驱检泵率的主要因素。针对大流道抽油泵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的治理思路,研制了防砂筛管、等径排砂泵。在抽油泵柱塞上均布排砂孔,改善活塞、凡尔球材质,提高耐磨性,增强排砂能力,使泵筒与活塞间的砂子进入泵活塞内,随油流排出;研制了泵上单流阀,防止抽油机井停机后采出液中的砂子沉积卡泵。防砂技术在聚驱抽油机井现场应用效果良好,使聚驱砂卡井检泵周期明显延长,适应不同出砂阶段防砂开采需求。  相似文献   

13.
特种泵采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归纳总结出6项现场应用的特种泵采油技术,即,防砂减磨技术、抽稠技术、防气技术、抗弯技术、斜井泵技术和加强表面处理工艺,并分别对其结构、原理及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现场实际使用证明了6项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高压区块油井射孔后溢流冒喷,若动用压井液采取压井下泵措施,易造成储层伤害、影响产能; 若动用带压作业整套设备,采取带压下泵措施,会造成工序繁琐、占井时长、作业费用高的问题; 以及厚油层采取油管传输式射孔起枪后再下泵,造成作业周期长。设计了一种可以避免射孔后炮渣卡堵泵阀及管柱进液通道的“防炮渣卡堵可带压下泵”的集成采油管柱,并配套研发了通用型炮弹式泵下堵塞器、炮渣拦截器等工具,形成了“射孔防卡堵带压下泵联作一体化”技术。实现了将油井射孔和下泵两趟管柱合二为一,射孔后可不动管柱带压防喷转机抽联作施工。应用表明,该工艺平均缩短单井起下换管占井时间26 h,平均减少单井作业费用¥1.8万元。可为同类型油井射孔后下泵作业提供联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抽油井井下设备磁化现象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直到目前仍有不少人不了解井下磁化现象及其给油井造成的危害 ,还有一些人对油井是否存在着磁化现象持怀疑态度。大量的现场检测证明 ,抽油井磁化现象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抽油井被磁化后 ,不仅能够导致泵漏 ,泵效低 ,严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 ,而且造成检泵频繁 ,使作业费居高不下。针对磁化现象给油井造成危害以及抽油井被磁化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 ,并得出了一些结论。对如何解决抽油井被磁化的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江苏油田的部分油井存在油管短路、地层高压低渗、漏失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造成压井作业困难,并且压井作业过程中的井控与环境污染风险较大。为了进行不压井检泵作业,同时缩短检泵之后的产量恢复周期,进行了不压井作业技术研究,并研制了不压井作业装置。为解决起下抽油杆过程中的防喷问题,改进了抽油泵底阀结构,该结构可实现起下抽油杆过程中油管不带压、无溢流,并保障起下油管过程中的井控安全。该技术在江苏油田现场应用9井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稠油蒸汽吞吐井有其独特的生产过程 ,井温的变化会引起原油粘度和产能的变化 ,现有单独的管式泵不能较好地适应这种变化。采用变排量抽油技术能消除因粘度升高造成的不利影响 ,提高泵效、延长油井生产周期、增加周期产油量。本文介绍了这种泵的结构装置和工作原理、变排量时机的选择及变为抽稠油泵时杆柱下行受力计算方法。用CYB44/70变排量抽油泵在单家寺和乐安油田的蒸汽吞吐井进行了现场试验 ,试验证实 ,该项技术延长了油井的抽油周期 ,增加了周期产油量。  相似文献   

18.
用于出砂井的水力喷射泵结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德泉  张辉  李杰 《石油机械》2003,31(7):15-16,19
油井出砂对地面设备和井下设备带来极大的危害。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地层砂在井筒内的流动和沉积状态,测定了不同粒径的砂粒沉降速度和一定液量下的极限携砂量。设计了应用在出砂井中的水力喷射泵采油装置,其特点是采用平行双管柱结构的水力喷射泵,合理设计泵内流道,尽可能保持液体匀速流动,适当提高液体流速,提高携砂能力。最后为防止液体停止流动导致砂堵排出管,设计了结构独特的沉砂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