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对自然分娩产妇的心理状态与分娩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分娩产妇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对照组予常规产前准备、健康宣教及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分娩后采用全程优质护理自评量表(SAS)评定产妇的全程优质护理状况,比较两组产妇产后42天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产妇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产后42天产妇的分娩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改善自然分娩产妇焦虑状况,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预见性护理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产科接诊的150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观察组予以预见性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后2 h出血平均量及产后12 h出血平均量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产妇阴道分娩之后的出血率及出血量,保证产妇安全,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优质化护理模式,观察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优质化护理服务可以明显改善产妇焦虑和抑郁状态,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娩球配合背景音乐导乐分娩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正常足月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分娩球配合背景音乐导乐分娩,对照组由助产师给予常规处理。对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疼痛感、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缩短,分娩疼痛程度降低,自然分娩率提高,剖宫产率降低,产后出血量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球配合背景音乐导乐分娩可缩短产程,减轻产妇心理因素和疼痛感对分娩的负面影响,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初产妇产程、产后2h出血量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2009年10月—2010年1月60例住院分娩的初产妇为对照组,选2010年2月—2010年5月印例住院分娩的初产妇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产后2h出血量、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的产后2h出血量及总产程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高,而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有利于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使产妇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分娩,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减少阴道手术助产及剖宫产,使产妇舒适,提高满意度,推动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周红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0):112-112
目的:探讨产前优质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影响的体会。方法:选择本院产科收治的住院分娩待产妇10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50例。基础护理组予产前基本护理,优质护理组进行全面评估,在基础护理方案的基础上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结果:优质护理组产妇自然分娩36例(72%),剖宫产14例(28%),母体并发症1例(2.0%),新生儿并发症0例(0%);基础护理组产妇自然分娩32例(64%),剖宫产18例(36%),母体并发症3例(6.0%),新生儿并发症1例(2.0%)。两组剖宫产率,母体并发症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及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产科分娩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及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产科进行分娩的8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分别对两组产妇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焦虑抑郁程度、分娩情况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产妇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及焦虑抑郁程度评分差异不明显,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更高、焦虑抑郁程度评分更低;观察组产妇的分娩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产妇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结论:产科分娩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帮助产妇提高护理知识掌握度并缓解焦虑抑郁,改善分娩结局,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式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08年5~7月分娩的128例产妇为观察组,以前1年同期分娩的126例产妇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为无产科合并症适龄足月初产妇;比较两组的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优质接生率和产妇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产程及第一、二产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的优质接生率和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导乐陪伴式分娩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保证母婴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孕妇及新生儿的影响,采用回顾性调查,将2008年3—6月在我院住院的72例导乐+电脑镇痛的产妇为观察组,将导乐人性化护理贯穿分娩全过程;80例产妇为对照组,只给予导乐全程陪伴分娩,观察两组的镇通效果、分娩方式、各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产后满意度。观察组手术产率、产后出血率低、第一产程活跃期短、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前护理教育对初产妇分娩认知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3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13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初产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初产妇在对照组产妇的护理基础上采用产前护理教育,对比两组初产妇的分娩认知和分娩结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初产妇的分娩认知评分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初产妇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明显降低,分娩结局显著改善(P0.05)。结论:产前护理教育能提高初产妇的分娩认知,且能改善其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妇分娩过程中心理护理对分娩方式、产程与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妇产科进行分娩的初产妇140例,将产妇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产妇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最终阴道自然分娩61例(87.14%)、剖宫产9例(12.86%),与对照组相比剖宫产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产妇总产程为(432.8±129.6)min、产后出血量为(185.2±58.1)ml,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P〈0.05)。讨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产妇对于疼痛的恐惧和敏感,能够提高产妇的依从性,改善肌肉紧张状况,加速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初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180例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9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90例采取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观察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分娩疼痛强度等。结果试验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产妇产后出血率、阴道撕裂率、新生儿窒息率比对照组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过程中给予产妇心理指导可以减轻产妇疼痛,降低剖腹产、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100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住院分娩的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行剖宫产分娩者5例(5%),对照组25例(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686,P<0.05).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500 ml)者1例(1%),对照组15例(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15,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产妇分娩不仅能够降低剖宫产率,而且能够减少由于心理因素所造成的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开展助产士陪伴分娩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医院分娩的6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助产士陪伴分娩,分别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选择、分娩情况、产妇产后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选择自然分娩的占比明显多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产妇的分娩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产妇产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产妇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开展助产士陪伴分娩,能明显改善产妇妊娠结局,提高分娩质量,降低产后产妇与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运用预见性护理预防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入本院进行自然分娩的105例产妇,将其分成对照、观察两组,对照组52例施行基础性的护理操作,观察组53例施行预见性的系统护理服务,经探究护理过程及有关情况,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具体出血量、对护理满意程度等指标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进行自然分娩的产妇施行预见性系统护理,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助产士连续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137例初产妇,按照收治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观察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会阴侧切率、疼痛及产后24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及自然分娩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及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能显著改善初产妇分娩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妇分娩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对产妇的影响。方法:50例自然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比较两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宫缩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可缩短产程时间,降低疼痛程度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确保产妇顺利分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娩室护理过失的因素及防范管理措施。方法:2012年2月~2013年4月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分娩110例产妇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013年2月~2014年4月在我院分娩的110例产妇为实验组,针对分娩室护理过失采取针对防范管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等产妇不良结局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不良结局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实验组新生儿不良结局较对照组新生儿明显下降(P<0.05)。结论:针对分娩室护理过失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防范管理措施,可明显改善产妇及新生儿的不良结局,对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对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1月收治的产妇8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44例为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进行中医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式对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疼痛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衰竭状况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各时间焦虑状况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产妇进行中医护理可改善分娩过程、降低疼痛、焦虑情绪,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式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08年5--7月分娩的128例产妇为观察组,以前1年同期分娩的126例产妇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为无产科合并症适龄足月初产妇;比较两组的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优质接生率和产妇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产程及第一、二产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的优质接生率和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导乐陪伴式分娩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保证母婴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