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与地位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第三空间”视角的出现,为解决当前公共图书馆面临的尴尬处境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思路.文章对“第三空间”的概念和特点进行探讨,分析了公共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必要性及功能,最后对构建作为“第三空间”的公共图书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第三文化空间"概念是在"第三空间"理论基础上的延伸与创新,并且更能表达公共图书馆的文化特质,营造公共图书馆"第三文化空间"很有必要。探讨了营造公共图书馆"第三文化空间"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作为第三空间的公共图书馆应是"知识共享、交流互动、休闲娱乐、创意展示、文化共同体"的场所,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的一些公共图书馆在营造第三空间上进行了实践探索。剖析并总结现有公共图书馆第三空间建设现状和经验,并对公共图书馆营造第三空间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公共图书馆的性质、服务功能和核心价值三个方面论述公共图书馆的"第三空间"属性,并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发挥好"第三空间"功能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沈瑗 《新世纪图书馆》2013,73(1):56-57,93
进入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面临生存困境,论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困境产生的原因,并探求解决对策.结论是“城市长尾”使提供有限主流服务产品的公共图书馆陷入困境,同时也揭示了应对挑战的出路,集学习、信息、娱乐和文化机会的一站式服务即“第三空间”是公共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从第三空间的概念着手,论述图书馆第三空间建设模式的现状及特点,并对今后公共图书馆第三空间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李浩 《图书馆建设》2011,(10):74-76
随着《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的发布,我国公共图书馆将逐步实现全面免费开放。实现全面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要顺应形势,转变观念,拓展功能,借鉴星巴克理念打造区分于家庭空间、工作空间以外的"第三空间"。图书馆"第三空间"的打造需要加强硬件建设,从物理上打造"第三空间"的新环境;丰富文化产品,从功能上打造"第三空间"的新体验;注重服务质量,从软件上打造"第三空间"的新氛围。同时,公共图书馆在打造"第三空间"时应树立正确的思想,注意教育引导,并对功能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区。  相似文献   

8.
作为第三空间的公共图书馆社会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第三空间的公共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发展和构建社会交流平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图书馆内外环境建设以及向社会提供创新舞台等方面,尝试分析如何营造公共图书馆的"第三空间"。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90年代,美国公共图书馆开始介入早期阅读,其发展路径从“关注儿童”逐渐转变为“聚焦家庭”,这一转变在“图书馆里每个孩子都做好了阅读准备”(EveryChildrenReadytoRead@YourLibrary)与“图书馆里的家庭空间”(FamilyPlaceLibraries)两个全国最佳服务实践的推动下完成。发展路径的转变相应带来了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空间、服务氛围的变化。以家庭为中心的“家庭参与”理论为这次转变提供了理论支撑,“阅读从出生开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也是最好的老师”等核心理念为这次转变提供了理念指引。“聚焦家庭”的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服务模式获得了图书馆员、家长与儿童三方的肯定,作为一种全国普及性的服务模板广泛地应用在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服务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大数据、空间技术、云计算等前沿科技对公共图书馆空间塑造带来了新变化,空间关系正在被重塑,公共图书馆由空间向场景转向,产生了“虚拟与实体”“过去与现在”“定点与区域”三类融合场景。融合场景的诞生深刻影响着用户群体的行为惯习,激活了以趣缘为主导的新社群,新社群的公共图书馆场景体验包含身体、社交与消费三个方面。而这则为公共图书馆的知识交流、生产创造与社会转化注入了新动能,使其进化为新型知识交流空间,并呈现出新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1.
公共图书馆要想不在历史的长河中湮没,就必须从自身开始改变,从"第三文化空间"的角度,努力打造出公共图书馆的自身特色和独有魅力。本文通过对老工业城市抚顺市的公共图书馆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打造"第三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2.
提及图书馆报道,见诸媒体的多以资讯类“豆腐块”为主,其中包括时效性强的信息发布、名家讲座预告及活动分享等。其实,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公共图书馆的属性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借书还书机构。按照时髦的说法,公共图书馆已经从“市民的第二起居室”转身为“城市生活的第三空间”,提供多种文化服务、开展多元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现实场所的多人角色扮演游戏“贫困模拟”广泛应用于美国公共图书馆界。文章通过网络调查法与文献研究法对其历史沿革及应用现状展开调查,以解构“贫困模拟”游戏的运行模式及游戏的设计、实施和反馈路径,总结美国公共图书馆开展“贫困模拟”游戏服务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五点启示:发挥“第三空间”场所价值,推广“贫困模拟”服务游戏;丰富图书馆游戏服务形式,因地制宜“嫁接”游戏内容;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游戏服务,规范游戏开发及实施过程;开展体验式馆员培训活动,扶贫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策略,提升图书馆社会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4.
以公共图书馆第三文化空间理论为基础,从福建省图书馆基础工作和主要服务项目着手,探讨福建省图书馆打造城市第三文化空间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国际图书馆界曾纠结于公共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近来,"第二起居室"和"第三空间"概念的提出,突破了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和信息中心的传统理念,将公共图书馆引向一个全新的空间概念,但为了对公共图书馆具有更明确的指导意义,也许"第三文化空间"的概念更为恰当。据此,未来的公共图书馆应秉承"平等、自由、多元"的价值理念,将学习与信息获取、娱乐与社会交流、表现与愿望实现打造成为其立足于社会并为公众所认同的三大中心使命。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理论和实践近年来在国外图书馆界受到普遍关注,美国等以"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理念而打造的社区图书馆全新服务模式,广受人们的欢迎。借鉴单向街图书馆"第三空间"的运营模式,探讨了公共图书馆"第三空间"的构建与服务。  相似文献   

17.
空间促进阅读是图书馆借助自身空间环境支持、激励和促进用户阅读,推动空间阅读服务发展的新研究主题。文章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空间促进阅读的研究背景、政策支撑与实践探索展开调查和分析,从图书馆、用户和政策三个维度提出“公共图书馆空间促进阅读”的建议:加强公共图书馆空间促进阅读的理论支撑,分析公共图书馆空间促进阅读的各项因素,关注公共图书馆特殊人群的空间促进阅读,重视公共图书馆空间促进阅读的标准规范。表1。参考文献47。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工作实际出发,结合长春图书馆服务案例,分析城市中心图书馆作为独特第三空间与城市文化的相融性,探讨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总体品质。提出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作为第三空间的城市中心图书馆在理念创新、体系创新、技术创新和内容及服务方式创新等方面的举措,从而确定城市中心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按照统筹城乡的思路,推进城乡公共图书馆“G-B-D”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公共图书馆的物理空间、虚拟空间和互动空间,形成“覆盖全域、普通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立公共图书馆投入与运行的网格模型,走出一条公共图书馆均衡发展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知识的普及和传承。建设乡村“复兴少年宫”是促进乡村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公共图书馆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文章提出公共图书馆赋能乡村“复兴少年宫”的观点,并从“聚合全要素,健全阵地机能”“打造全场景,丰富阵地技能”“贯通全周期,提升阵地潜能”三个层次,分析研究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的策略,以期进一步拓展和优化公共图书馆乡村未成年人阵地服务的空间及效能,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