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用国产发色底物131150测定了40例正常人和90例肝病患者的凝血因子X活性(FX:CA),同时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蝰蛇毒磷脂时间(RVVCT)。结果表明,CPS法测定FX:CA与血浆凝固法的结果基本一致。肝病时FX:CA明显降低,并与病情严重性相关。故本试验可作为诊断肝病出血和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凝血因子X(Factor X)是一种维生素K 依赖的丝氨酸蛋白酶原。其基因位于第13号染色体(13q~(34)),含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8个外显子分别编码FX 的7个结构功能区。FX 活化为FXa 时,重链N 端Arg_(52)和Ile_(53)之间的肽键被切断,掉下一52氨基酸肽。FⅨa、FⅧa、Ca~(2-)和磷脂复合物,FⅦa、组织因子,Ca~(2+)复合物可激活FX。此外,Russell's 蛇毒(RVV),锯鳞蝰蛇毒(SSVV),肿瘤坏死因子等也可激活FX。FXa 的生理抑制剂主要是抗凝血酶Ⅲ(AT-Ⅲ)、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和α_2-巨球蛋白(α-MG)。FX 活性的检测方法除常用的一期法外,新进展有发色底物法,荧光法、酶联凝固分析法及放免法。FX 活性缺乏或减少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缺乏症,FX 活性增高主要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栓塞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遗传性凝血因子X(FX)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对在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X(FX)缺陷症家系中发现的两种FX基因新突变剪接位点突变IVS1+1G〉A和错义突变Arg347His,分别进行异位转录和体外表达的研究,通过逆转录反应结合巢式PCR扩增的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的FX异位转录产物。针对Arg347His突变,将野生型FXcDNA克隆至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定点突变构建Arg347His突变质粒。然后将野生型质粒和突变体质粒分别转染HEK293细胞,采用一期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FX活性;采用ELISA检测分别细胞裂解液和细胞培养液中的FX抗原含量。结果对于IVS1+1G〉A突变,逆转录结合巢式PCR的产物经克隆后测序只检测到了正常的转录本,而没有发现异常转录本,原因可能是由于IVS1+1G〉A导致了终止密码的提前出现,从而致使异常转录的mRNA在体内很快被降解。对于Arg347His错义突变,真核细胞表达结果发现,Arg347His突变并没有影响FX蛋白的合成分泌,但突变质粒转染的细胞所分泌的FX蛋白促凝活性明显下降。结论异位转录和体外表达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IVS1+1G〉A和Arg347His是导致本家系先证者表现为FX缺陷症的原因。IVS1+1G〉A突变导致了异常转录的mRNA在体内被很快降解;Arg347His突变显著降低了FX的促凝活性。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是目前常用的抗凝药物之一,主要用于预防血栓形成,治疗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监测低分子肝素抗凝疗效,避免血栓形成及出血风险是临床治疗面临的一大难题,且一些特殊人群及高凝状态的疾病有着不可预测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有效的监测手段被临床所需。目前抗Ⅹa活性是低分子肝素疗效监测的推荐指标。该文主要对抗Ⅹa活性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中的监测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抗Ⅹa活性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草乌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生化方法分离并提取草乌中的有效成分单体,力求有效地提取活性成分;进而研究这种化合物的抑菌效果。方法:用水煎煮法和乙醇提取法,提取草乌中的活性成份。用NCCLS(美国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药物敏感试验方法,检测草乌中活性成份对临床常见致病细菌和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草乌中的活性成分对临床常见的三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抑制作用,但不能抑制真菌的生长。结论:草乌中的活性成份对细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取决于其化学结构及活性基团,有效地提取草乌中的活性成份对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3个遗传性FX缺陷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研究,并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对3例先证者进行止凝血筛查,检测APTT和PT;利用凝固法和ELISA检测FX∶C和FX∶Ag.采用交叉纠正试验排除血浆中FX抑制物的存在,采用凝血酶生成试验检测3例先证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浆中凝血酶的生成.采用蛋白印迹半定量方法检测血浆中FX抗原浓度和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对FX基因采用直接测序进行基因诊断.构建突变型表达质粒,瞬时转染293T细胞,分别测定转染细胞裂解液及培养上清液中FX∶Ag,测定上清液中FX∶C,实验重复3次.结果 先证者1的APTT和PT均明显延长,分别为113.4 s和62.3 s,交叉纠正试验被纠正,血浆中几乎没有凝血酶的生成.先证者2的APTT和PT分别为56.5 s和28.7 s,交叉纠正试验也被纠正,血浆中凝血酶生成为1 101.5 nmol·min.先证者3的APTT和PT分别为117.3 s和44.3 s,交叉纠正试验被纠正,凝血酶生成为782.5 nmol·min.先证者1的FX∶C和FX∶Ag分别为1.4%和3.6%,基因诊断结果显示,FX基因存在纯合突变Ser425→Pro,该突变体外表达显示能够在细胞中正常合成,但分泌障碍;先证者2的FX∶C和FX∶Ag分别为2.2%和5.5%,FX基因存在双杂合突变Ala-29→Pro和Phe324→Leu,Ala-29→Pro突变导致FX表达量在细胞裂解液和培养上清液中均明显减少,分别为野生型质粒的(41.32±5.21)%和(6.30±1.84)%,而Phe324→Leu突变在细胞中几乎不影响FX的合成;先证者3的FX∶C和FX∶Ag分别为2.2%和35%,FX基因存在双杂合突变Ala235→Thr和Arg347→Cys,这2种突变使FX在细胞裂解液中与野生型蛋白表达量相似,而细胞上清液中较野生型蛋白明显减低,分别为野生型的(23.03±1.92)%和(42.51±2.07)%.结论 本研究发现了5种新的FX基因突变;其中Ser425Pro、Phe324Leu、Ala235 Thr和Arg347Cys突变不影响FX突变蛋白的合成,而Ala-29Pro突变则导致FX突变蛋白合成减少,伴分泌障碍.  相似文献   

7.
胃癌的发生与演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分子生物学事件的发生推动着这个过程的发展。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可以评估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有助于研究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近年来被广泛用于肿瘤增殖活性研究。本研究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黏膜中PCNA阳性表达率,研究慢性胃黏膜病变和胃癌患者胃黏膜组织细胞的细胞增殖活性,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转移的判断提供了临床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心房利钠肽(The atrial natfiuretic peptide,ANP)利钠肽族中的一种,是心血管源激素,又称心钠素、利钠素、利尿素、血管舒张素。ANP的大部分生物学活性是通过它的鸟苷酰环化酶偶连A受体介导产生的。由于ANP和它的受体在免疫系统中表达被发现,进一步的研究证实ANP能抑制iNOS和TNF—α的功能,这提示了ANP的免疫调节能力(immunomodulatory)。下面就心房利钠肽的免疫调节功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的抗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了条纹拟海牛中提取的1种齐墩果烷型三萜皂甙类新化合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研究了1种新的海洋生物活性成分Philinopside E(V)对7种临床常见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Philinopside E(V)对试验的7种真菌均表现出了抗菌活性,尤其对临床常见深部感染菌—白色念珠菌显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MIC值为16μg/ml。结论Philinopside E(V)具有抗真菌活性,并与现在研究的抗真菌药有不同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0.
干细胞因子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细胞因子(SCF)是一种新型多功能细胞因子,它以可溶型和膜结合型两种形式存在,通过与其受体C-Kit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现就SCF的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乳腺癌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细胞毒活性。方法 采用生物技术提取乳腺癌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经过一定时间诱导培养.在7天、14天、21天、28天和35天分别检测TIL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TIL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4—5周时细胞毒活性最强。结论 临床可在乳腺癌TIL诱导培养4—5周时进行临床应用,可取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遗传性凝血因子V(FV)、X(FX)和XI(FXI)缺陷及FV和凝血因子VⅢ(FVⅢ)联合缺陷(F5F8D)患者的血浆凝血因子活性、凝血酶生成曲线各参数和临床出血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集遗传性FV(n=24)、FX(n=14)和FXI(n=18)缺陷及F5F8D(n=8)患者及携带者的外周血进行常规出凝血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血浆凝血因子V、Ⅶ、Ⅷ、Ⅸ、X活性(FV:c,FⅦ:c,FⅧ:c,FⅨ:c和FX:c)的变化。方法 采用COAG—MATE—XM型血凝自动分析仪测定36例AL患者(ANLL28例,ALL8例)五种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①AL患者FV:c,FⅦ:c,Ⅷ:c和FX:c大多降低,ANLL较ALL更显著;②组间比较:高危组FⅧ:c、FX:c降低;出血组FV:c、FⅦ:c、FⅧ:c和FX:c降低;缓解组FV:c、FⅦ:c、FⅧ:c和FX:c升高,前三项已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检测上述凝血因子水平对AL病情和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是近年来才被发现而且在实验研究中被证明有确定生物学活性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已经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结构特点显示GDNF为TGF-β家族中的一个新的亚家族,但其在促进神经细胞的功能维持和损伤修复方面有其他神经营养因子不能比拟的强效作用。其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相对特异性营养作用已为众多学者所认可,且在美国已进入临床验证阶段。有关GDNF的许多研究正在进行,虽然目前大多限于基础研究,但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可以预见GDNF将会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与因子X(FX)联合缺陷患者进行基因分析和家系调查,鉴定导致FⅦ与FX联合缺陷症的基因突变.方法 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Ⅶ促凝活性(FⅦ:C)、FX:C及FⅦ抗原(FⅦ:Ag)、FX:Ag等进行表型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Ⅶ、FX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选择106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先证者PT、APTT延长,分别为84.5 s和63.4 s,FⅦ:C、FⅦ:Ag和FX:C、FX:Ag分别为6%、7%和4%、30%;先证者父亲、母亲、姐姐的PT稍延长,FⅦ:C分别为72%、47%、42%,FX:C分别为76%、54%、47%,FX:Ag分别为100%、69%、58%,其APTT、FⅦ:Ag均无明显异常.先证者FⅦ基因外显子8的g.11267C→T纯合突变导致Arg277Cys,FX基因外显子8的g.28139G→T纯合突变导致Val384Phe;其父亲、母亲、姐姐均存在FⅦ基因g.11267C→T和FX基因g.28139G→T杂合子.结论 FⅦ和FX基因分别存在的Arg277Cys、VM384Phe纯合突变是导致先证者FⅦ与FX联合缺陷的分子机制;Val384Phe突变为国际首次报道,推测可能影响FX蛋白合成或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6.
干细胞因子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细胞因子(SCF)是一种新型多功能细胞因子,它以可溶型和膜结合型两种形式存在,通过与其受体C-Kit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现就SCF的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降钙素与骨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降钙素是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它是维持体内钙磷代谢的重要激素,降钙素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和数量,促进成骨细胞的形成而参与骨代谢。现就其结构、功能及临床用途作一综述。1降钙素生物学降钙素是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肽,分子量为3500u,是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家...  相似文献   

18.
李倩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4):3003-3003,3024
目的对比研究应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配合规范刷牙和单纯规范刷牙两种不同方式对固定正畸治疗中牙龈炎症的影响,为临床口腔正畸治疗中控制牙龈炎症提供参考。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受试者60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反映患者牙龈炎程度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进行检测。结果通过临床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使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含漱能有效、方便地降低反映患者牙龈炎程度的三项指数。结论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含漱配合规范刷牙是控制固定正畸患者牙龈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奥美拉唑是一对活性旋光对映体消旋混合物,它能降低胃酸的分泌,是胃壁细胞中酸泵的特殊抑制剂。它是一种弱碱性物质,在胃壁细胞内小管这一高酸性环境中被浓缩转化为活性物质,抑制H+、K+-ATP酶(质子泵),高度抑制胃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系统药理学方法探究中药生脉饮活性成分、靶点及疾病之间的复杂关系。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人参和五味子OB≥60%,麦冬OB≥45%)和类药性(DL)≥0.1筛选生脉饮的活性成分、预测作用靶点,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结果 筛选出活性成分17个,其中人参11个成分,麦冬2个成分,五味子4个成分。共获得靶点79个,靶点作用的疾病13种。网络图中活性成分和靶点共有176条边相连,即平均每个活性成分对应约10.3个靶点,平均每个靶点与4.6个活性成分相关联。靶点和疾病共235条边相连。结论 本研究直观地构建了生脉饮活性成分、靶点蛋白和疾病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生脉饮在多种临床疾病中的功效,为进一步研究生脉饮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