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舟  默漠 《文化交流》2011,(2):28-31
改“啸”为“小”趣闻多几乎每个刚接触胡小孩的人,都会对他的名字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刚出生时,胡小孩特别会哭号,父亲便给他取名胡啸孩。改名的由来,还得从他参加工作说起。  相似文献   

2.
黄琦 《职业圈》2014,(19):36-36
经历着从一个公司向五个公司分拆转型的阿里巴巴,是什么令其保持稳健发展?“ 外界看我们,是阿里巴巴网站,是淘宝。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的价值观。”马云曾在阿里巴巴2007年的年会上,对外界一直好奇的是什么支撑阿里巴巴不断发展壮大的问题作了阐述。他表示,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正是阿里巴巴保持快速稳健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父亲     
虽然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然而,父亲好象从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等上了初中,看到别人的父亲殷殷地关怀女儿,心里便有了比较,认为我这只知道春耕秋收的农民父亲不懂得什么叫“爱”。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象他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亦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学习和收成原本没有太大的联系。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个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母亲望着不太年轻的父亲幽幽地说“要不,别让妮子上了?”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生动地一跳,“哪能!儿子娶媳妇花钱比妮子上学花钱多多了,咱们不能太偏心。”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我的行李,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跟在父亲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成老茧的双肩,我在心里默默发誓: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  相似文献   

4.
继播音员声情并茂地朗诵了《母语的花环》之后,诗歌的作者朱海应浙江省直机关妇委会旗下三味书院的邀请,在众人的掌声中拱着双拳走进了浙江图书馆报告厅。他说写诗作词只是自己的副业,国家大型活动的创意、策划才是自己的主业。这是2014年10月21日在“创意的传奇”讲座上朱海为自己定义的身份。  相似文献   

5.
在浙江杭州举行的第15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上,70多岁的周根富和他的女儿被主持人请上了舞台。周根富的父亲、他自己和女儿一家三代都  相似文献   

6.
背景链接:1997年4月15日晚,正在湖北省广水二中读高二的杨德超,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室上晚自习。他的父亲突然来学校看他。在老师办公室,他意外地看到姐姐杨艳梅也来了,姐姐目光呆滞,蓬头垢面。为了供他读书,姐姐15岁就出去赚钱。3年前,姐姐又南下广东打工。父亲告诉杨德超,在1个多月前,杨艳梅在回家路上遇见3个歹徒,试图强奸她,杨艳梅坚决反抗逃走,3个人追上来,狠狠打了她一顿。精神上受到严重刺激的杨艳梅慌不择路地逃跑,一路惊吓,徒步走了40多天,来到河南信阳,经过一番辗转,消息才传到家里,于是父亲把她接了回来。姐姐遭遇生死劫难后归来,杨德超却因为忙于高考,无暇给杨艳梅太多的关心、杨艳梅由于受到惊吓患了精神分裂症,父亲把杨艳梅当做累赞,强迫她嫁给了一个陌生男子,她经常遭到丈夫的打骂。2001年7月,杨德超大学毕业决心考研。在考虑自己前途时,他却没有顾及姐姐的境遇。2002年,杨艳梅带着一颗绝望的心出走了!杨德超终于实现李心中的梦想,考上了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但他内心却并不宁静,对姐姐的愧疚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3年研究生期间,杨德超四处寻找姐姐的下落,却杳无音信。2005年9月初,杨德超以真名在天涯论坛上发表了一封忏悔信,在这封题为《给父亲的一封信:是什么泯灭了我们最起码的良心?》的忏悔信里,杨德超不但将自己灵魂的丑陋面展示在他人的道德眼光下,还毫不客气地批评父亲兄长。忏悔信中,杨德超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请求全国的网友帮助他寻找姐姐。  相似文献   

7.
树上那只鸟     
夜晚,父亲和他的儿子在院子里散步.儿子已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好不容易回一趟家. 父子俩坐在一棵大树下,父亲指着树枝上一只鸟问:"儿子,那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故事一在新泽西,有一位愚钝无比的小男孩,无论老师如何努力地教他,他仍然无法学会从1数到10。无奈之下,老师与同事商量后,决定请他的父亲来学校一趟,好好沟通一下孩子的教育问题。当父亲得知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竟然如此差劲时,老师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盛怒的父亲立刻把自己的孩子叫了出来,当着老师的面大声呵斥道:"你这么大了,连从1数到10都学不会,将来长大能有什么用?"这个学不会10个数字的孩子眼珠飞快地一转,笑嘻嘻地说:"我可以做一个拳王争霸赛上只需要数到9的裁判。"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叫布鲁斯·富兰克林。在今天的美国体育界,谁都知道布鲁斯·富兰克林是全美职业拳击运动史上最伟大的裁判![感悟]其实,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美好特质与潜能。而且有时候,不甘心往往是最好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竹内鲁迅”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其关于“鲁迅在本质上是个矛盾”的论说揭示出鲁迅与一切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共有的本质。“回心”是“竹内鲁迅”最重要的概念,可以作出多种解说。除了已有的成说外,也可以解说成鲁迅的自我心理解剖,他不断地向自我回归。“回心”体现出鲁迅的精神特质、人格魅力。“回心”的发现与发掘,成就了“竹内鲁迅”的高峰地位与不可替代性。“竹内鲁迅”对鲁迅作品的评价复杂而深刻。有些我们不能同意,但也有许多令我们感到耳目一新的深刻,促使我们自己对已有的论说重新思考。竹内好对鲁迅的亲和有着他本人方面的深因:同样在决不放弃自己的社会担当的同时,高度重视自己的人格自由与尊严,又都有着深刻的辩证思维,往往心有灵犀。  相似文献   

10.
该文聚焦于卡夫卡文学世界“儿子们”的群像塑造。通过童年经验分析卡夫卡心理长期处于恐惧状态的深层原因,并将其独特的“父子冲突”书写与奥匈帝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均衡转型相联系,提出卡夫卡笔下“自我矮化”的儿子群像正是他所置身其中的时代语境、族群境遇与家庭环境的文学呈现。作为表现主义德语文学运动边缘的作家,卡夫卡塑造的儿子群像具有特殊性,不是“儿子罢黜父亲”,而是“父亲罢黜儿子”。“儿子们”在水平社会流动与垂直社会流动层面取得的成就在父权之下毫无力量。这样的文学呈现也超越了个体体验上升为特定时代的群体体验。  相似文献   

11.
儿子的旋律     
儿子下班了,父亲紧张地数着儿子的脚步声.果然儿子"啪"地开了门.父亲默默地看着他.儿子没有看父亲,似乎点了个头,往自己卧室边走边脱外套.  相似文献   

12.
小幽默     
有父子俩和泥抹房,父在房上抹,儿子供泥。父嫌儿子供泥技术不好,唠叨个没完,最后告诉儿子:“扔泥是准头活儿,两眼得直盯着掌抹子的手,指哪扔哪,一点不能错。” 儿子听了,就两眼直盯着父亲的双手,父亲的手往哪指,他就往哪扔,父亲高兴地说:“行了,小子,这么干,准有出息。” 正说着话,一只苍蝇落在了父亲的眼皮上,父亲两  相似文献   

13.
《职业圈》2014,(25):47-47
我有很多粉丝,但我是褚时健的粉丝,他不仅是云南人的骄傲,更是我们这些企业家的骄傲。所以,我每次来都不能说是看望他,每次都是带着崇敬的心情来取经的。  相似文献   

14.
峻峰 《职业圈》2008,(16):62-65
成功是从说“能”开始的,这就是美国企业文化中的精髓。不管是否真能,首先必须说能,如果连能都不敢说,那还谈什么能,谈什么成功?所以只有说能,才能真能!至于不能,那是说能之后的事儿。《圣诞之夜》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有点烦余秋雨老师,他自己说过,什么都知道的,是怪物。但是,不能因为自己知道的比大赛里的青年歌手多,就瞧不起他们。余老师知识面宽,文字表达得也不错,加上有备而来,经常是侃侃而谈,口吐珠玑。但是我觉得,他有时讲得太多了,有卖弄之嫌,不要说下面与他一样感觉良好的评委会烦,甚至全国人民都在等他——"什么时候说完?"而与他坐在一起的徐沛东老师就比较言简意赅,偶尔表扬人的时候,也会多说了几句,比如哪个音乐家有慈善心,哪个作曲家怎么伟大……但是,我们听了很舒服,因为他是在赞美"别人的事迹",  相似文献   

16.
1936年郁达夫访日史实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社作家郁达夫于"七七"事变爆发的7个月前曾对日本和台湾进行过为时一个月的访问。关于这次访问的目的、邀请者以及演讲内容等问题,这次访问目的究竟何在?应何人之邀请?访日期间讲演内容是什么?这些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日关系史上必须弄清的问题,过去由于缺乏第一手资料而一直众说纷纭。仅就访日的直接目的而言,"国家秘密使命说"似乎成为一种定论,从而使得此次访日蒙上了神秘的面纱。然而据笔者新近考察,史实并非如此。事实上,此次访日是日本政府策划的一次"有助于日华亲善"的活动,包括社会考察和多场学术讲演。然而,日本政府对著名中国文人郁达夫访日所寄予的期待,却因他在东京对大批留学生进行露骨的"反日宣传煽动"而落空。  相似文献   

17.
谈好人主义     
马艳敏 《职业圈》2012,(24):77-77
好人主义既然能长期存在,就有其产生的根源和滋生的土壤。产生好人主义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错误地接受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误认为“党内斗争”、“改造思想”、“坚持原则”等,都是“左”的东西,都不能用了。谁要是再讲这些,就是“左”的影响没有肃清。另一个就是“多栽花少栽刺,留条后路给自己”的私心作怪。遇事“怕”字当头,怕坚持原则得罪人,怕丢朋友,丢选票、丢位置,甚至怕拔出萝卜带出泥,  相似文献   

18.
高勤 《生态文化》2008,(5):34-37
杨超就义诗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注释]①这首诗,是杨超烈士就义时高声朗诵的。②春秋时代,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没有一点罪而被楚平王杀死。伍子胥逃到吴国,取得了  相似文献   

19.
父亲是个赚钱的高手,儿子是个用钱的高手,父亲一笔生意进账上百万,儿子一挥手就能用掉上十万。父亲常常劝儿子:"学些本事,不要只顾着吃喝玩乐,万一有一天我破产了,你可怎么办?"儿子从来没有当回事,他如此能干的父亲怎么会破产呢?他想:就算他死了,也会留下一大笔遗产给我。然而造化弄人,父亲真的破产了。儿子的生活一落千丈,曾经的"好朋友"都消失了,儿子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呆在房里准备自杀。父亲破门而入,用力给了儿子一个耳光:"没出息,钱是我赚的,也是我赔的,与你不相干,我都没想死,你凭什么死!"儿子被打醒了,不知所措,问父亲:"现在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从家乡的县城来看我,我差点认不出他了。几年不见,头发已经白了一半。对他来说,这是沧桑生活的见证。他从贫苦的农村家庭走出来,中专毕业,娶了个多病的妻子,妻子病刚好,又要为随之而来的孩子操心。等家庭的一切都有了好转的迹象,自己却下岗了,一切又得从头开始。终于,同学想办法摆了一个地摊,卖儿童玩具、零食之类的小杂货,诚实和热情为他赢得了很好的生意。他很高兴,我们也替他高兴。可是现在?我猜不出他的生活究竟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同学苦笑了一下,才说出了原因。原来,不知不觉他儿子已到了入学的年龄,小学就在他摆摊的500米外。一开始倒没有什么,后来班里的同学都知道了儿子的父亲是个摆地摊的人,就开始嘲笑他。头几次,儿子忍住了,后几次,他就忍不住偷偷地哭。经多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