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索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及产生根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 对武汉理工大学254名大学生心理咨询个案追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自我价格取向单一化,心理求助方式片面化,心理支持系统缺乏是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主要根源。结论 高校应通过开展全人教育,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心理支持系统等途径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杨颢 《校园心理》2012,(5):354-355
<正>高校里的危机事件时有发生。从心理干预的层面有效化解危机,保障校园平安,是高校心理工作者的使命。此个案是因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而引发的危机个案,对未知的将来感到不安与现在并不轻松的学习、生活都让大学生个体体会着冲突和烦恼。咨询师以爱心、耐心和细心的态度,运用"后现代合作取向"心理治疗方法,成功干预,帮助其渡过危机。  相似文献   

3.
高飞 《校园心理》2017,(2):122-124
<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正经历从青少年到成年的人生过渡期和人格的再构期,心理上的不成熟让大学生在剧烈的社会变革背景下容易造成心理困扰。马加爵案、复旦投毒案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悲剧,时刻人向们提醒着大学生心理危机不容忽视。本研究在分析心理危机、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中的起重要作用,提出高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与辅导员协同互助是将来大学生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教育十分重视,并采取多种教育办法预防,如建立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寝室心理信息员——班级心理委员——院系辅导员——校级心理咨询师四级联络机制,对学生的心理危机信息及时准确掌握,每学期进行大学生心理素质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筛选危机预警的范围和对象,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以上途径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做出一定有效干预。但是,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仍时有发生。为此,专家学者一直在探索如何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本文试图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过程中"校医合作"模式进行探索研究,以期努力控制和减少大学生心理危  相似文献   

5.
高校里的危机事件时有发生。从心理干预的层面有效化解危机,保障校园平安,是高校心理工作者的使命。此个案是因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而引发的危机个案,对未知的将来感到不安与现在并不轻松的学习、生活都让大学生个体体会着冲突和烦恼。咨询师以爱心、耐心和细心的态度,运用“后现代合作取向”心理治疗方法,成功干预,帮助其渡过危机。  相似文献   

6.
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是各种内外因素连续的综合影响的结果。以个体成长的停止和偶在论为视角,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变异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可分为个体成长的外界环境中断问题和个体成长中特殊事件或危机影响的问题。因此,高校应创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环境;老师应探寻学生成长的中断点和分析学生特征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来疏导心理有问题的大学生;学生也应从自助与互助活动中自我调节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杨志华 《校园心理》2012,10(6):417-418
<正>心理危机一般由外部刺激引起,当个体面对强大而无法克服的外在刺激时,就会产生紧张焦虑,甚至思维、情绪和行为失控的状态,严重的会有轻生的意念。心理危机对个体的影响负面巨大,负担沉重且长久,要恢复健康有的甚至要重建部分心理结构。"授人以鱼"的工作不可或缺,而"授人以渔"更重要,要让心理危机大学生学会有效的心理调节手段和技巧,使他们无论是在处理类似危机时,还是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都能有效的自我调节,积极健康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机制指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是指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中的组织及其规律,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机制、预警机制、干预机制、预后机制。国内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研究是一个热点,但大多是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的体系、模式、对策、方法等的研究,而对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的研究却很少,缺少从机制建设的角度探讨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缺乏从机制形成的高度研究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构建。为此,本文从以下方面着力构建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大学生正处在心理的第二次"断乳期",心理问题出现频繁但是缺乏相对独立的处理能力,不少需要心理援助甚至处于心理危机状况下的大学生,并不愿意主动寻求帮助,为此,其心理健康状况一直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如何帮助大学生有效处理心理困惑、应对心理危机、增强心理健康素质,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急迫课题。心理求助是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心理求助是指个体在遇到心理和情绪方面的困难时,主动向外在  相似文献   

10.
高校新生心理档案与危机干预模式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高校新生心理档案和危机干预模式的建立.方法应用UPI、EPQ测量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结果 30.9%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值得关注,1.3%的学生具有自杀意念,而且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征有着显著的相关.结论运用EPQ、UPI来进行以心理档案建设和危机对象干预为主要内容的新生预防性心理教育模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正>学生心理委员制度弥补了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足,为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文章首先陈述了我国现行学生心理委员制度产生的原因,指出了制度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健全心理委员制度、保持心理委员工作长效性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互联网的出现,揭开了人类数字化生存的新时代。它所构建的虚拟世界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确切地了解大学生接触和利用网络的现状,分析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对研究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1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恋爱危机心理、人际交往危机心理、就业压力危机心理等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学习。作为班集体的主要领导者——班主任,要提供必要的指导策略,如:确立防范意识;建立危机管理制度;创建有效地危机信息渠道;确立重点调适对象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生命教育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有效性,为高校心理卫生服务和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网上招募及心理普查筛选出4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接受6次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处于常态,随后采用自杀态度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干预前后评估。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t=-3.05,P0.01)、对自杀者的态度(t=-2.56,P0.05)、积极应对(t=-2.61,P0.05)因子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有极端心理危机倾向的大学生有显著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姚聪燕 《校园心理》2009,7(4):251-253
<正>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存在负面心理情绪。大学生因心理疾病退学者达到退学总人数的50%以上,因心理疾病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且有上升趋势。心理危机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个体发展和学校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危机的关系。方法应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大学生危机人格测查问卷对823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①大学生在心理弹性总水平上,大四与大二、大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5,P0.05;t=-2.249,P0.05);②大学生心理弹性的5个方面及总水平存在普遍的内在相关性(0.122r0.870,P0.01),危机人格的5个方面及总水平存在普遍的内在相关性(0.339r0.844,P0.01);③大学生心理弹性除精神影响因素外,其他4因素及总水平与危机人格5因素及总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0.104r-0.518,P0.01),高、低心理弹性者在危机人格存在显著差异(t=12.203,P0.01)。结论心理弹性水平越高的个体危机人格水平越低,在挫折压力中越不易发生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大学生危机人格测查问卷、危机脆弱性问卷和自我压弹量表对823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1大学生在心理弹性总水平上,大四高于大二、大三(P0.05),自我压弹大四高于大二(P0.05)、城市高于农村(t=-2.372,P0.05);2除精神影响因素外,心理弹性其他因素及总分与危机人格各因素及总分、危机脆弱性存在显著负相关(r=-0.104~-0.518,P0.01),与自我压弹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118~0.558,P0.01),高、低心理弹性者在危机人格(t=12.203,P0.01)、危机脆弱性(t=12.134,P0.01)、自我压弹(t=-13.017,P0.01)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心理弹性、自我压弹分别与危机人格、危机脆弱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可以达到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危机干预往往是针对危机事件,比如地震等灾害发生之后,针对受影响人群开展心理危机干预。高校的心理危机干预不同于其他的危机干预,因为高校是对固定人群做的危机干预,有其特殊性,因为人群固定,所以就在预防上更加侧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医学院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韧性与危机脆弱性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文版韧性量表和危机脆弱性量表对河南某医学院校932名本科生进行了调查。结果:1医学院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危机脆弱性显著正相关(r=0.355,P0.01),与心理韧性显著负相关(r=-0.331,P0.01);2生活事件对危机脆弱性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坚韧性和力量性对危机脆弱性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心理韧性在生活事件与危机脆弱性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用的比例为51.8%。结论:医学院大学生危机脆弱性与生活事件和心理韧性显著相关,心理韧性在生活事件对应对方式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能力,探讨心理危机防控实施方法。方法:采用自制大学生心理危机意识调查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自我和谐量表,测查了315名学生,结合访谈、心理辅导情况,探讨干预目标和方法。结果:对于心理危机的主要表现,81%的学生认为不太清楚;对于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功能紊乱和失调,表示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学生占55.9%;持续的抑郁、焦虑、忧伤、孤僻、怕与人交往最可能属于什么心理状况,77.8%学生认为可能导致心理危机情况发生。该群体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因子分显著低于常模,并有显著性差异(t=2.4679,P0.05;t=6.0949,P0.001)。应对方式各维度与自我和谐之间相关不显著,在自我的刻板性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自我灵活性有显著负相关性(r=0.4488,-0.233;P0.01)。访谈及心理辅导评估结果,环境转折期、情绪与情感困扰、学业压力、人际冲突、家庭支持、身心障碍等方面是大学生心理危机感主要诱因。结论:依据大学生心理危机意识及应对调查结果,通过危机预防教育目标设置的调整改革,心理辅导功能有效实施,危机预警和干预网络创新工作机制,实现心理危机防控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