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据链武器协同作战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据链的武器协同作战应用是指利用先进的数据链技术,解决作战人员与武器装备之间以及武器装备相互之间的战术协同应用问题。在分析和总结数据链武器协同作战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给出了几种典型的数据链武器协同作战样式,并提出武器协同应用数据链系统的技术特点主要包括低时延信息传输、无中心智能组网、时空统一、快速精确的目标跟踪定位、任务交互性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武器协同数据链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赤联  宋明  王晓明 《导航》2008,44(1):11-17
本文从外军数据链发展入手,根据网络中心战对数据链的要求,重点分析了武器协同数据链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给出武器协同数据链的作战使用需求和特性。  相似文献   

3.
亓子龙  党玲  韩春雷  鹿瑶  孙晓龙 《现代导航》2022,13(6):438-441,452
陆空人机协同是未来有人/无人作战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陆基防空武器与无人机协同防空作战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扩大协同效应。针对陆基防空武器存在目标发现距离近, 拦截反应时间少;预警机防空探测成本较高,存在人员伤亡风险等问题,提出陆基防空武器与无人机进行人机协同作战的概念,设计一体化陆—空协同防空作战样式,利用数据链将无人机雷达提供的目指信息共享到陆基防空武器,开展超视距拦截来袭目标,实现“尽远发现,尽远拦截” 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美军有人直升机与无人机协同的相关项目的发展概况,分析了协同数据链、协同控制系统等装备的基本能力和实现方式,探讨了协同数据链、数据融合、决策辅助等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启示,以期为我国相关技术发展和装备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林 《无线互联科技》2018,(17):149-150
文章研究了弹载数据链技术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弹载数据链技术的应用范围,主要是在导弹武器打击精度方面使用得较多。为了保证导弹武器在应用的同时,能够极快有效地锁定对敌目标,在武器的精准度方面,要保证能够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而弹载数据链技术能够有效地帮助导弹武器在飞行的过程中,实现重瞄和目标选择等诸多功能,促进导弹武器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徐敏 《通讯世界》2017,(19):272-273
作为一种网络系统技术,军用数据链技术应用了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以及应用协议,从而实现了陆基军用数据系统与航空武器平台间的信息共享,并使军用系统的效能最大化.本文对数据链技术的发展史、概念、特色、功能加以介绍,研究了军用数据链技术及其应用的实际情况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针对武器协同作战中相控阵天线追踪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武器协同作战的自适应天线跟踪算法。自适应天线跟踪系统通过通信数据链获取目标的位置和姿态信息,结合系统自身的位置和姿态信息,通过自适应天线跟踪算法计算出相控阵天线指向的方位角和俯仰角。自适应跟踪算法引入位置姿态预测模型,在通信短暂中断的情况下仍可根据当前位置和姿态进行预测,实现自适应稳定跟踪。最后将自适应跟踪算法处理结果同应用场景结果比较,结果表明,仅在两极存在误差且误差不超过1°,系统跟踪精度满足战术武器协同数据链对天线跟踪指向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曾涛  王雷  巩克非 《现代导航》2013,4(4):285-289
战术数据链已经成为现代数字化战场上链接指挥中心、各级指挥所、各参战部队和武器平台以及各种数据终端的神经,一种战术数据链不可能满足所有的作战需求,因此形成了这种多种战术数据链并存的局面。多战术数据链信息协同处理模块屏蔽不同类型数据链物理传输介质的差异,实时接收数据链数据、监测载机与各数据链的通讯状态、将载机平台数据下传至各数据链,实现多种数据链的数据信息协同处理。  相似文献   

9.
陈明德  王群 《通信技术》2022,(9):1171-1177
数据链系统在战场复杂电磁环境下,易受敌方电子干扰压制和无线网络攻击,因此要求数据链系统具备较强的抗扰抗毁能力。在分析指挥控制数据链、武器协同数据链和宽带数据链3类数据链在不同战场空间内的抗扰抗毁需求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抗扰抗毁技术发展趋势和影响数据链系统抗干扰抗毁技术路线选择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时间域、频率域、功率域、空间域、速率域、网络域和认知域等多个功能域,并设计了未来数据链抗扰抗毁能力多域联合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王洲 《电光与控制》2001,(Z1):70-73
提出了一种协同攻击机间互联数据链(IDL)的设计方法,对机间数据链的传输方式、传输周期、传输内容、传输时序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李光辉 《现代导航》2015,6(6):540-543
复杂战场环境下数据链生存能力是提升体系化联合作战能力的关键,本文在对联合作战任务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获取最大作战效能为目的,对数据链电子防御能力的提升进行了探讨分析,重点对抗干扰波形、干扰抑制、信号增强和新概念技术等电子技术手段,以及分布式无中心组网、智能化自组织网络等网络化协同方式进行了研究介绍。  相似文献   

12.
周磊 《电子科技》2015,28(5):161
随着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国内导弹武器数据链近几年受到广泛关注并开始起步发展,美军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将武器数据链纳入其整个数据链体系中,大幅提升了作战打击的杀伤力。本文对国外导弹武器数据链的发展情况,尤其是美军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吸取美军发展的经验,对国内导弹武器数据链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3.
周虎 《现代导航》2020,11(1):36-40
数据链系统与指控系统及传感器、武器平台的集成应用是发挥数据链作战应用功能的基础和关键.分析了数据链集成的概念和范畴,介绍了外军数据链集成应用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进展,提出了一种基于核心、选项、适配三层的数据链集成功能框架,并对指控数据链与武协数据链的集成应用进行了初步设计,最后给出了数据链集成的下一步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综合信息感知及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美国军事变革的动因,分析了美国空军转型飞行计划的6个作战概念、转型能力计划和信息优势的需求。针对我国军队信息化建设对综合信息感知的需求,主要研究了以"持久监视"为核心目标的一体化综合信息感知系统研究思路及关键技术。并针对基于战术数据链网络支撑环境下的协同战场态势感知系统,围绕着系统的协同运行机制、协同应用建模、协同信息资源和网络支撑环境建设等关键技术及协同引擎开展研究,为综合态势感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外军数据链与武器平台一体化设计的进展与发展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外数据链与武器平台一体化设计的主要措施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讨论了数据链与武器平台一体化设计的关键技术,最后,总结了外军数据链与武器平台一体化设计的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16.
数据链装备是作战平台共享战场态势和协同完成作战任务的重要手段。通过介绍美军数据链的建设现状,本文分析了美军不同数据链装备在空间感知、指挥控制等方面的组织运用情况和能力水平,最后探讨了在新兴技术和新型作战概念等的推动下美军数据链装备的发展趋势, 为数据链装备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现代电子技术》2016,(21):47-49
战术数据链系统,凭借统一的通信协议实现了传感器平台、武器平台、指控平台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显著提高了信息分发效率,提高了作战系统的整体效能,已成为作战行动的有力支撑。然而,由于数据链系统作战运用涉及的人员多、装备多、覆盖地域广,从而导致数据链系统的实装演练难以开展,作战训练难以组织。基于此背景,对数据链网络与作战环境的关系进行剖析,对数据链网络支撑作战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对数据链网络支撑环境模型的基本结构以及建模基本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无人机侦察/打击一体化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无人机是现代和未来战争的有力武器,世界各国都纷纷积极发展它的性能和作战能力.涉及无人机性能和作战能力的关键是实现侦察/打击的一体化,其中的关键技术有:侦察/打击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和构建,目标(特别是弱小时敏目标)的快速、准确检测,识别与跟踪,无人机指挥与控制的数据链技术,无人机的自主飞行控制技术,基于数据链的协同攻防一体...  相似文献   

19.
现代战争中大量信息在不同平台间传送,需要开发宽带数据链。首先对外军装备和在研的通用宽带数据链进行了介绍,并重点分析了以协同作战能力(CEC)、监视控制数据链网络(SCDLN)、战术瞄准网络技术(TTNT)等为代表的网络化宽带数据链,最后提出了未来宽带数据链向综合化、网络化、高速化、互联互通发展的基本趋势,对国内数据链的发展与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面向多无人机协同作战应用需求,在分析国内外一站多机技术体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多波束天线的一站多机数据链系统。系统中地面站作为地基无线路由器,单个波束构成的链路可以装载不同的波形及协议,实现多无人机协同工作,显著提高无人机的使用效能。分析了一站多机数据链系统军事需求并给出了系统的设备组成,重点从测控通信链路的角度分析了数字多波束天线、动态随机接入、链路动态重构、多无人机协同实时任务规划、网络协议体系等关键技术。相关内容可供无人机一站多机数据链系统顶层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