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2009-2013年沧州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流行病学特征和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以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方法将沧州市5年的AFP病例信息进行统计整理,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沧州市共报告AFP病例253例,15岁儿童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71/10万。其中以格林-巴利综合征和短暂性肢体麻痹者为多,分别占13.04%和12.65%。≤1岁的儿童114例,占45.06%。结论沧州市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特异性较多,对持续性监测脊髓灰质炎疫情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曹丽  周志峰  方琼  王永刚  林宝妮  蔡琳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820-2822
目的为进一步做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方法对深圳市福田区2007—2009年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及统计分析。结果福田区2007—2009年报告AFP病例43例,年龄分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125,P〈0.01)。我区〈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3年分别为1.47/10万、1.33/10万、1.21/10万,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5.3%,分离到Ⅰ、Ⅱ、Ⅲ型脊灰病毒各一株,为疫苗株;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为4.6%。2007—2009年福田区OPV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9.5%、99.0%、100%。2008年3—9月开展以流动儿童为主的查漏补种活动,摸底调查应补服OPV2190人份,共补服2184人份。结论做好常规免疫和AFP病例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继续保持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是无脊灰证实阶段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永福县1997-2006年报告的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找出薄弱环节,指导消灭和继续维持无脊灰工作. 方法 分析AFP监测系统报告的17例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AFP监测指标. 结果 1997-2006年监测系统报告17例AFP病例,男性10例女性7例,发病时间无季节性,发病年龄最大为12岁,最小为1岁,免疫次数≥3次64.71%,免疫2次及免疫史不详35.29%;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89/10万,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100%,均未分离出脊灰病毒.AFP监测系统报告病例调查及时性和粪便标本采集及时性、随访及时性均达100%. 结论 1997-2006年永福县无脊灰病例发生,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要求,监测系统运转正常,但在脊灰免疫管理存在漏洞,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4.
劳成涌  李齐芳  邓肖英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482-1483
目的进一步做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监测工作,巩固无脊髓灰质炎成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灵山县2008—2010年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灵山县2008—2010年分别报告AFP病例9、8和12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58/10万、2.59/10万、和3.94/10万,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要求,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6.42%(27/28),分离出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6例,占20.68%;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1例,占3.45%,经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鉴定后排除。结论灵山县儿童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良好。做好常规免疫、强化免疫、查漏补种和AFP病例合格标本的采集工作,提高首诊报告率,是有效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四川省遂宁市2005-201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评价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按全国AFP监测方案要求评价监测系统运转情况。结果 2005-2012年全市共报告AFP病例146例,均为非脊髓灰质炎病例,死亡4例,1例Ⅲ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es)病例。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平均报告发病率3.25/10万;病例分布在全市2区3县,大英县2008、2011年和安居区2009、2011年无AFP病例报告。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69.86%);男女性别比为2.11∶1;免疫史3次及以上者占79.45%;临床诊断以格林巴利综合征为主(22.60%)。2005-2012年,平均48 h内调查率100%、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91.10%、粪便标本7 d内送达率98.63%、随访表75 d内送达率96.58%。结论 2005-2012年遂宁市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及时性达到WHO和卫生部要求,及时发现了VDPV病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漳州市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及系统运转情况,提高监测水平。方法收集漳州市2004—2013年AFP个案资料和报表,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全市2004—2013年共报告AFP病例16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91/10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冬季较少;病例≤4岁占48.8%,5~9岁占32.7%,10~14岁占18.5%;服苗史≥3次的占87.7%;县级以下医院报告仅占34.0%。病例报告后48h内流调率、标本采集率、60d随访率均达100%,随防表75d内送达率为98.1%,粪便标本7d内送检率为92.6%,均达到要求。结论漳州市儿童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应提高部分县市的报告达标率,巩固并保持高水平免疫接种率,做好合格标本的采集,有效维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进一步做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保持无脊灰状态。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2000—2008年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通辽市共报告AFP病例114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31/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1.58%。根据病毒学分类标准,报告的AFP病例均为脊灰排除病例。结论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做好常规免疫和AFP病例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提高AFP病例首诊报告率,是保持无脊灰状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做好晋江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监测工作,维持无脊灰状态。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法对2012—2013年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监测系统运行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晋江市2012—2013年共报告AFP病例3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7.37/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7岁以下(94.9%),病例常规免疫接种率较高,脊灰疫苗免疫≥3剂次占97.4%。39例均未分离出脊灰病毒。AFP报告发病率、调查及时率、合格标本采集率、及时送检率和75d随访率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结论晋江市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良好。今后应重点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医疗机构AFP病例报告率。  相似文献   

9.
曾永松 《职业与健康》2015,(1):55-57,60
目的进一步做好宾阳县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巩固无脊髓灰质炎成果。方法运用χ2检验的统计方法对宾阳县2004—2013年AFP监测病例有关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并对监测系统进行评价。结果宾阳县2004—2013年共报告AFP病例55例,报告发病率在1.37/10万~4.84/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2.59/10万。0~7岁组45例,占81.82%;8~14岁10例,占18.18%;两年龄组别发病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28 5,P0.01),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国家监测方案的要求,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0.91%(50/55)。55例病例中均未分离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结论宾阳县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良好。做好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和AFP病例合格大便标本的采集工作,提高首诊报告率,继续保持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是有效维持无脊灰状态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4~2011年南宁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1年南宁市AFP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2004~2011年南宁市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286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在1.90~4.89/10万。4~6月份病例相对集中(占30.77%);大部分病例以4岁以下为主(占64.34%)。286例AFP报告病例中,未完成OPV基础免疫及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分别占7.0%和5.24%。结论南宁市AFP监测系统运转正常,各项监测指标完成良好,达到卫生部的指标要求。但薄弱地区AFP病例监测、适龄儿童的基础免疫及医疗单位业务人员的AFP培训仍需加强,以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昆明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发病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昆明市2007年共报告15岁以下AFP病例33例,报告发病率为2.55/10万,18.18%的儿童未全程免疫,零剂次儿童均为流动儿童.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87.88%.县、村级首诊报告率为14.29%.本市AFP病例首诊报告率75.76%,外地病例首诊报告率27.27%,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为保持无脊灰,应进一步提高我市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和常规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12.
张春道 《职业与健康》2007,23(21):1958-1959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找出薄弱环节,促进AFP监测工作的开展。方法对该市1996—2005年报告的AFF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6—2005年共报告AFP病例21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31/10万,发病以0~4岁年龄组和散住儿童较多,发病时间和地区有明显聚集趋势。结论今后应继续做好免疫工作,加强对流动儿童、散住儿童的监测和管理,同时加强对各级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监测系统的报告及时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孟津县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找出薄弱环节,巩固和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2-2011年AFP病例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11年共报告AFP病例33例,年报告发病率为1.39/10万~6.97/10万,病例主要是5岁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66.67%,发病无明显季节高峰。及时调查率100.00%,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96.97%,及时随访率100.00%。结论孟津县AFP病例监测敏感性强,监测质量较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剖析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AFP监测质量,巩固无脊髓灰质炎的防控成果。方法收集黔东南州2012—2013年AFP病例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黔东南州2012—2013年共报告AFP病例71例,〈15岁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76/10万、4.86/10万;病例以1-4岁为主,占59.15%;免疫史≤3剂次有1例,无免疫史不详和0剂次病例。报告后48 h调查率为97.18%,14 d内双份便采集率为92.96%,合格便采集率为90.14%;粪便标本7 d内送达率为98.59%;麻痹75 d内随访及时率为94.37%。结论黔东南州AFP监测系统运行正常,各项监测指标完成良好,达到卫生部的指标要求。但存在需改进的地方,首诊报告率低,不合格粪便时有发生。需进一步加强AFP监测技术培训、加大督导力度等措施,提高医疗单位AFP病例诊断能力和报告意识,提升AFP病例监测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铁岭市2005—2014年10年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情况,提高全市AFP监测系统质量。方法对铁岭市10年间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0年间共报告AFP病例76例,报告发病率在1.40/10万~3.24/10万之间。7—12月报告病例56例,占73.68%;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56.58%;服苗史≥3剂次63例,占82.89%;合格标本采集率为89.47%。从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1例2份Ⅰ型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株病毒,5例10份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结论铁岭市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较好,为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应进一步加强脊灰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提高监测系统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鄂尔多斯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发病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巩固和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及时发现输入病例。方法对鄂尔多斯市23例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鄂尔多斯市2000~2007年共报告15岁以下AFP病例23例,年报告发病率0.40~1.65/10万,病例0~4岁儿童占发病总数的52.2%;1~12月均有病例报告。东胜区、达拉特旗占发病总数的56.52%;完成全程免疫的占65.2%、免疫史不详的占26.09%,甚至出现免疫零剂次。结论AFP发病趋势小年龄组,易感人群依然存在,8年出现2个旗县无病例报告,初次就诊报告率78.26%,提示须加强监测系统管理,加强基层免疫规划管理工作,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工作。  相似文献   

17.
何绍青  江丽 《卫生软科学》2010,24(6):535-537
[目的]了解昆明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发病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巩固和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及时发现输入病例,指导消灭脊灰工作。[方法]对昆明市2004年~2008年AFP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昆明市2004年~2008年共报告15岁以下AFP病例188例,年报告发病率为1.85∕10万~2.57∕10万,病例大部分为0岁~5岁儿童,占总发病数的61.70%;发病时间和地区无明显的聚集趋势;有16.49%儿童未全程免疫或免疫史不详,甚至出现零剂次。[结论]AFP发病趋于小年龄组,易感人群依然存在;5年出现无病例报告10县次,初次就诊报告率低(57.45%),提示须加强监测系统的管理,加强基层计划免疫工作,提高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鞍山市2004—201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质量,保持无脊灰状态。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4—2013年鞍山市报告的AFP病例。结果全市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87例,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确诊病例,无高危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保持较高水平[1]。结论鞍山市2004—2013年AFP监测系统保持较高的运转质量,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汕头市金平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汕头市金平区2001~2005年AFP病例监测数据。结果2001~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12例,其中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11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病例1例,未发现本土或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2001~2005年<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是0.51/10万、1.60/10万、1.74/10万、2.34/10万、0.59/10万;5年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平均为91.7%。结论2001~2005年汕头市金平区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正常,但应提高该系统的敏感性,尤其应提高AFP病例的报告发病率、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率和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吉安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促进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工作.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吉安市2007-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吉安市2007-2011年AFP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74例,排除AFP病例2例,确认AFP病例72例,均为(番)脊灰AFP病例.2007年报告15例,2008年17例,2009年10例,2010年15例,2011年15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37/10万、1.55/10万、1.085/10万、1.61/10万、1.61/10万.结论 2007-2011年吉安市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连续5年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生部的指标要求(≥1/10万),保持了AFP病例监测系统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