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苏棉16号的主要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棉 16号属早熟型棉花新品种 ,其高抗枯萎病 ,年产籽棉 3 3 0 4.8~ 3 4 96.5kg/hm2 ,皮棉 13 75 .65~ 15 67.0 5kg/hm2 比泗棉 3号增产5 .99%~ 7.91%和 11.49%~ 14 .5 1%。  相似文献   

2.
苏棉 17号系中早熟型新杂种棉 ,产籽棉 3 373.9~ 3 72 9.9kg/hm2 ,皮棉 14 92 .9~ 15 2 7.0kg/hm2 ,比泗棉 3号增产 11.10 %和 10 .6 9%~ 7.2 3%。高抗枯萎病。纤维品质符合纺织工业要求  相似文献   

3.
研究麦套春棉不同带宽的麦、棉产量及其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皮棉产量在1 125 kg/hm2以上,以180 cm的带宽为好;皮棉产量在1 125 kg/hm2以下,以160~170 cm的带宽为宜.在中上等土壤肥力条件下,每年施纯N、P2O5、K2O分别为375、210、150 kg/hm2时,可产皮棉1 125 kg/hm2、小麦4 500 kg/hm2,并能使土壤肥力不断提高.该研究结果为黄淮海地区推广麦套春棉发展高产高效农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不同密度麦后直播棉生育特性与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麦后直播棉不同密度试验及其与麦套棉经济效益的对比分析,初步探明麦后直播棉的生长发育规律,筛选出麦后直播棉适宜的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此密度下产量可达3 738.0 kg/hm2;麦后直播棉经济效益优于传统麦套棉.  相似文献   

5.
宁麦11在江苏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综合性状优良,近年在棉套麦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以来,表现为茎秆粗壮坚韧,耐肥抗倒性强;春性偏弱较抗(耐)寒;穗大粒多增产潜力较大和成熟期较早,因此,十分适于作棉麦套种栽培。该品种大面积种植产量多在7200~7800kg/hm^2,比郑麦9023等品种平均增产750~1050kg/hm^2;而高产示范方(50hm2左右),实收产量可达8580kg/hm^2,比相邻种植的郑麦9023等品种增产1050~1200kg/hm^2。宁麦11棉麦套种的高产栽培要点为:1.优化麦棉组合配制;2.推广高低垄种植;3.适期播种、降低播量;4.早施苗肥促苗早发;5.重施拔节肥,巧施孕肥穗肥,保花增粒提高粒重;6.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提高防治质量。  相似文献   

6.
以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组和中熟杂交组棉花品种(系)为材料进行丰产性和抗病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棉CG11(华644)籽棉总产和皮棉总产均居第1位,产量分别达3 385.8 kg/hm2和1 381.35kg/hm2,增产极显著,霜前籽棉总产和霜前皮棉总产表现也较好;CG3、CG13产量表现也较高。杂交棉中以ZJ3(岱杂2号)籽棉总产量最高,达3 622.8 kg/hm2,比对照增产4.2%,表现较好的有ZJ3、ZJ13、ZJ14、ZJ18、ZJ2;皮棉总产量ZJ13最高,达1 448.7 kg/hm2,比对照增产8.5%,增产显著,较好的有ZJ14、ZJ3、ZJ2、ZJ4等。调查显示,所有参试品种均高抗枯萎病,抗或耐黄萎病。  相似文献   

7.
研究麦套春棉不同带宽的麦、棉产量及其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皮棉产量在1125kg/hm2以上,以180cm的带宽为好;皮棉产量在1125kg/hm2以下,以160~170cm的带宽为宜。在中上等土壤肥力条件下,每年施纯N、P2O5、K2O分别为375、210、150kg/hm2时,可产皮棉1125kg/hm2、小麦4500kg/hm2,并能使土壤肥力不断提高。该研究结果为黄淮海地区推广麦套春棉发展高产高效农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棉花新品种郑杂棉4号的选育及其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杂棉4号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稳产转基因抗虫杂交棉,2009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抗棉铃虫、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品质较优等特点。2007-2008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平均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 342.5 kg/hm2、1 479.0 kg/hm21、397.5 kg/hm2,其中,皮棉增产极显著;果枝数13.3台,单株结铃22.4个,铃重6.0 g,衣分44.5%,霜前花率94.5%;枯萎病指8.0,黄萎病指30.0;二代棉铃虫蕾铃被害减退率60.3%,三代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84.8%;绒长28.1 mm,比强度28.8 cN/tex,马克隆值4.9,纺纱均匀性指数136.6。  相似文献   

9.
晚播冬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播冬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菏麦13产量7 675.0 kg/hm2,较对照(鲁麦15)增产9.18%,居参试品种第1位.032产量7 650.0 kg/hm2,较对照增产8.82%,居参试第2位.淄麦7号产量7 545.0 kg/hm2,较对照增产7.33%,居参试第3位.3品种均抗病、抗倒、抗干热风,熟相好,适宜在菏泽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菏泽市麦套棉氮磷钾肥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摸清在中等肥力、偏碱性沙壤土条件下麦套棉氮磷钾用量。[方法]各取氮磷钾3种肥料5个施用量,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调查各处理对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该地力水平下,当氮225 kg/hm2、磷180 kg/hm2、钾150 kg/hm2时产量最高。[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菏泽市及相关地区麦套棉氮磷钾肥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应用西北农业大学创建的棉枯萎抗性定向培育法,使所有供试感病高产优质品种经人工病床病圃的病原菌持续压力,严格淘汰与系统定向选择,抗性逐年提高,经3~5年即可转化成为高抗品种,这是寄主的遗传免疫功能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所产生的定向性渐进变异,和后天获得抗性遗传累加作用的显示。获得高抗性后,原品种丰产性和品质也有改善,从而抗性与精良农艺性状并存,不存在抗性丰产与品质间的必然遗传反相关关系。经20年努力,已应用此法育成高抗良种和材料30余个。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新品种苏棉29的选育过程及基本性状。该品种在江苏省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达到4185和1737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泗杂3号增产10.6%和8.5%;生产试验中平均籽棉产量达到4176kg/hm2,皮棉产量达1745kg/hm2。该品种纤维品质各项指标均达Ⅲ级以上标准,并具有高抗棉铃虫,兼抗枯黄萎病等特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同时,该高产转基因棉花新品种苏棉29已于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3.
新陆早42号(原代号垦62)是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育成的优良早熟棉花新品种。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5 190.6、2 196.2、2 133.6 kg/hm2,较对照新陆早13号分别增产6.82%、10.1%、9.3%;株型紧凑,茎秆较粗壮;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纤维品质优良,吐絮畅且集中,形态特征适宜机械采收;生育期123 d,早熟性好,适宜在北疆、南疆等早熟棉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新疆海岛棉主要育成品种性状特征与系谱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中国新疆海岛棉育成品种性状表现,研究其遗传基础,为资源利用提供支持。【方法】2013~2016年,对58份新疆海岛棉育成品种资源材料采用同一生态区连续集中种植的方法进行鉴定,研究其性状表现和系谱关系。【结果】枯萎病发病率品种间变异系变数大,达到89.2%,果枝类型次之,为48.6%;株高(13.0%)、始果枝节位(15.0%)、单株铃数(18.0%)、纤维强力(10.7%)、纤维黄度(11.0%)变异系数较高,其他性状变异较小(<10%)。除早期育成的4个品种外,不同时期育成品种均为零式果枝类型,平均株高、单铃重、子指、纤维长度、比强度呈逐年代增加的趋势,2010年后增长较为迅速,较2000年品种分别增加13.4%、9.7%、8.1%、5.5%、9.8%,枯萎病抗性显著提高,衣分增加较慢,絮色变白,近年来主栽品种铃期微增,单株铃数、铃重增加,抗病性变强。从系谱看,新疆海岛棉育成品种主要来源于中亚埃及型,其中8763И、5230Ф和2И3、9122И主要分别用于吐鲁番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品种的改良,不同时期突破性的中间材料的注入是新疆海岛棉纤维品质、抗性提升的基础。性状聚类结果与系谱分析一致。【结论】中国新疆海岛棉品种近10a育成品种在主要经济性状方面较之前品种提升迅速,特别是铃重、纤维品质与抗病性改良作用显著。育成品种骨干亲本主要来源于中亚国家,早期品种遗传基础狭窄,2010年品种遗传背景较为复杂。海岛棉育种应在优质、高效、可持续的前提下,寻求扩大资源来源途径,挖掘种质潜力,丰富品种类型,为新疆海岛棉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27个棉花育种材料的产量及部分纤维品质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调查方法,对27个棉花育种材料的产量与纤维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材料间籽棉、皮棉产量差异很大,籽棉产量最高的为3 509.7 kg/hm2,最低的为1 153.0 kg/hm2,皮棉产量最高的为1 410.8 kg/hm2,最低的为475.3 kg/hm2,材料间纤维品质存在明显差异.综合产量与品质指标,27个育种材料中6-3、6-20的纤维品质好,产量性状表现良好,可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16.
新疆陆地棉品种抗枯、黄萎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供试的20个新疆陆地棉品种在苗期、花蕾期、吐絮期和剖杆检查进行抗枯、黄萎病的鉴定。结果显示,在抗枯萎病鉴定中,没有发现对枯萎病免疫及高抗品种,其中抗病品种有1个,耐病品种有2个,感病品种有11个,特别高感的品种有6个;在非落叶型病圃抗黄萎病鉴定中,没有发现对黄萎病免疫材料,高抗品种有1个,抗病品种3个,耐病品种7个,特别高感的品种有9个;而在落叶型病圃鉴定中,也没有发现对黄萎病免疫和抗病的品种,其中耐病品种有2个,感病品种有8个,高感品种10个。  相似文献   

17.
就棉花—萝卜套作模式,以及作物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纤维品质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2”式,萝卜产量可达72060 kg/hm^2,籽棉产量2032.5 kg/hm^2;“2-2”式,萝卜产量50790 kg/hm^2,籽棉产量2620.2 kg/hm^2。“1-2”式萝卜产量高而棉花产量低,“2-2”式萝卜产量低而棉花产量相对较高。比单作棉单位净产值提高60%-80%。种植模式不同,棉花和萝卜产量存在很大差异,其中萝卜性状(长度、粗度、单重)无明显差异,而棉花生育性状变化较大,但纤维品质模式间差异不明显,套作模式与CK除整齐度外,差异亦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膜下滴灌棉花水氮效应对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水、氮用量对不同棉花品种籽棉产量的影响及其差异.[方法]采用三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三因素指品种(V)、氮(N)和水(W).[结果]随着氮肥用量和灌水量的增加,2个棉花品种籽棉产量均显著增加,但过大的灌水量会使产量有所下降,各处理中产量最大值出现在N2W2处理(N2:360 kg/hm2;W2:4 500 m3/hm2);品种间籽棉产量标杂A1显著高于新陆早33号,在低水低氮和高水低氮处理(N1W1、N1W3)2品种籽棉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他各处理品种间籽棉产量都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结论]针对不同棉花品种采用适宜的水肥调控措施,能够显著提高产量和水肥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旨在确定冀中南地区三个主栽品种适宜种植密度。试验设置3个种植密度:45000株/hm2、75000株/hm2与105000株/hm2,研究不同密度对三个棉花品种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茎粗、果枝台数、单株结铃数、蕾铃脱落数、烂铃数降低。单位面积总成铃数对种植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冀棉958的籽棉产量在密度75000株/hm2时最大,石抗126与冀863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与105000株/hm2时产量大于45000株/hm2密度下的产量,两个较高密度下的籽棉产量差异不显著。冀棉958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石抗126与冀863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105000株/hm2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