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的治疗原则为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但手术切除的彻底与否与预后直接相关,本文探讨显微手术完全切除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3年3月至2005年6月共47例脑胶质瘤患者接受显微切除手术的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32例非功能区肿瘤达到全切,15例功能区肿瘤肉眼全切除,术后随访12~162个月,平均44.6个月,低级别(Ⅰ、Ⅱ级)星形细胞瘤5年生存率为(72%)13/18,最长14年,高级别(Ⅲ、Ⅳ级)星形细胞瘤5年生存率为(33.3%)4/12。结论: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应运显微技术完全切除肿瘤,可提高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脑胶质瘤生长部位、手术方式、病理分级和术后治疗对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对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00年7 月~2007年5 月间经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细胞瘤患者中56例进行随访,分析肿瘤生长部位、手术切除程度、病理分级和术后治疗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肿瘤位于大脑半球者48例,术后1 年生存率和3 年生存率分别为43.8% 和12.5% ,位于小脑半球者6 例,术后1 年生存率和3 年生存率分别为100% 和66.7% ,差异显著。肿瘤达肉眼全切的患者1 年和5 年生存率最高,分别为61.1% 和38.9% ,大部分切除者次之,分别为59.1% 和13.6% ,而部分切除或活检或活检者最短,分别为18.8% 和0。Ⅰ~Ⅱ星形胶质细胞瘤术后1 年和5 年生存率分别为68.8% 和28.1% ,而Ⅲ~Ⅳ级者分别为13.6% 和0。单纯手术、手术+ 放疗、手术+ 化疗、手术+ 放疗+ 化疗治疗的患者1 年生存率分别为16.7% 、63.6% 、71.4% 、78.6% ,5 年生存率分别为0、27.3% 、14.3% 、42.9% 。提示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短;小脑胶质细胞瘤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大脑半球和丘脑区肿瘤;而手术切除肿瘤的彻底性仍是影响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期最重要的因素,手术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和大部切除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优于部分切除或活检;术后放、化疗等综合治疗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结论:手术方式、病理分级及术后治疗均能影响脑胶质细胞瘤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其中手术显微镜下全切和有效的术后治疗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Mu YG  Chen MZ  Chen ZP  Zhou WN  Zhang XH  Sai K 《癌症》2004,23(11):1317-1321
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预后差,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措施、切除程度也顾后相关。本研究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对脑胶质瘤的切除程度、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183例脑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对显微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并分析肿瘤切除程度,术后患者身体机能状况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及生存情况。针对脑胶质瘤生长部位采用不同的显微手术方法。非功能区肿瘤沿周边水肿带分离,整块切除,用大功率双极电凝,功能区肿瘤沿皮层脑沟分离,先切除瘤中心部分,再切除周围部分,用小功率电凝,重要血管区肿瘤沿血管生长方向吸除肿瘤,昼避免电凝。结果:资料完整者共183例,其中非功能区肿瘤85例,功能区肿瘤47例,重要血管区肿瘤51例,本组显微手术全切及次全切除者89.1%(16.3/183);术后KPS评分平均74分,其中23例较术前平均下降10.2分,44例较术前平均提高8.6分,余116例同术前,随访时间12-216个月,平均47.8个月,随访率100%.生存期:以末次随访日期为终点,共有113例星形细胞瘤患者得到长期随访(≥5年),其中低分级星形细胞瘤5年生存率为75.4%(52/69),高分级星形细胞瘤5年生存率为18.2%(8/14).结论:根据脑胶质瘤生长部位不同,灵活运用不同的显微手术方法,可达到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荧光素钠引导下恶性胶质瘤切除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11例恶性胶质瘤的临床资料,术中使用小剂量(3~5 mg/kg)荧光素钠,术中根据荧光标识肿瘤,提高肿瘤边界可视性,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WHO分级Ⅲ级6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4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Ⅳ级胶质母细胞瘤5例.肿瘤全切4例,次全切7例,随访6~21个月,患者6个月生存率为90.9%、12个月生存率为53.0%、18个月生存率为26.5%,中位生存时间为(16.0±3.2)个月.结论:荧光素钠引导下恶性胶质瘤切除,术中能实时和可视下标识肿瘤,使用方便和安全,能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再手术治疗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行再手术治疗的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1年左右的随访,记录其生存情况。结果 80例脑胶质瘤患者再手术后1年生存率为71.25%(57/80),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再手术前KPS评分、病理Ⅰ~Ⅱ级和全切手术者占比均较高(P<0.05),经Cox回归分析发现再手术前KPS评分、病理分级和手术切除范围是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再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发现,再手术前KPS评分、病理分级和手术切除范围对预测患者再手术预后均具有一定价值,3项联合时预测效能最高。结论 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再手术治疗后的1年生存率受再手术切除范围、术前KPS评分和病理分级的影响,可将其作为预测患者再手术后预后的因子。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脊髓胶质瘤的治疗一直为临床难题,对分化良好的低级别髓内星形细胞瘤手术治疗依然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但分化差的高级别髓内星形细胞瘤或胶质母细胞瘤预后很差,放疗效果不确定。本文旨在探讨脊髓质瘤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本文总结了56例脊髓髓内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对其病理类型、性别比例、年龄构成、发生部位、影像特征、手术技术、术中电生理监护、术后并发症、疗效预后等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肿瘤近全切除及大部分切除为26例(46%),其余病例(54%)为部分切除或活检。55例患者行椎板切除减压,1例肿瘤边界清楚,镜下全切除肿瘤,术中行椎板复位。术后随访资料显示:星型细胞瘤Ⅰ~Ⅱ级,术中肿瘤边界相对清楚且近全切除的26例患者,术后3个月运动、感觉等功能有明显改善,其余肿瘤部分切除或活检的患者神经功能无显著改变。55例患者在术后3周至3个月内行普通放疗。脊髓圆锥部位的肿瘤,术后大小便困难发生率高达60%。结论:有相对边界的髓内星形细胞瘤手术治疗为最佳选择,术后辅助放疗,预后良好。恶性髓内胶质瘤手术以明确诊断,部分切除加脊髓减压为原则,手术难以改善神经功能状况,总的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化疗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对资料完整的48例脑恶性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6例手术全部切除,42例部分切除,星形细胞瘤III级32例、IV级16例。放疗肿瘤剂量(DT)(54.68±11.21)Gy,16例应用替尼泊甙(VM-26)、32例应用司莫司汀(Me-CCNU)。结果:近期总有效率(RR)58.3%,中位复发时间14个月。1、2、3年生存率为70.8%、45.8%、20.8%。结论: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化疗联合治疗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探讨评价影响放射治疗胶质瘤预后的因素。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的112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Ⅰ~Ⅱ级胶质瘤54例,Ⅲ~Ⅳ级58例。手术全切61例,次全切43例,单纯活检8例。术后等待放射治疗的中位时间为27.5 d,放射治疗的中位剂量为56 Gy。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低分级胶质瘤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88.9%和53.0%;高分级胶质瘤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68.9%和17.2%。年龄≤40岁、低分级胶质瘤、手术全切肿瘤、放疗前Karnofsky评分≥80分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年龄、病理分级、手术切除程度以及放疗前的功能状况是影响胶质瘤放射治疗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化疗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对资料完整的48例脑恶性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6例手术全部切除,42例部分切除,星形细胞瘤III级32例、IV级16例。放疗肿瘤剂量(DT)54.68GY±11.21GY,16例应用替尼泊甙(VM-26)、32例应用司莫司汀(Me-CCNU)。结果:近期总有效率(RR)58.3%,中位复发时间14个月。1、2、3年生存率为70.8%、45.8%、20.8%。结论: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化疗联合治疗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脊髓髓内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4月在手术治疗的53例脊髓髓内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结果 23例室管膜瘤患者中,13例患者行次全切除术,10例患者行全切除术,其中2例患者术后进行放疗治疗。30例星形细胞瘤患者中,12例患者行大部分切除术,18例患者全切除术,30例术后均接受放化疗治疗。53例患者Mccormck分级Ⅰ级10例、Ⅱ级19例、Ⅲ级3例和Ⅳ级3例。改善40例(79.2%),无变化10例(18.9%),加重3例(5.7%)。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其中1例星形细胞瘤大部分切除患者1年后临床表现症状加重,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显示无复发。结论脊髓髓内胶质瘤患者采取显微外科手术联合术后放疗,不仅可以切除肿瘤,还可保证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吴少雄  邓美玲  李巧巧  赵充  卢秦祥  李凤岩  崔念基 《癌症》2004,23(Z1):1561-1566
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是颅内常见肿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且术后常需补充放射治疗,本研究拟评价脑胶质瘤患者放射治疗的预后因素.方法:选择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放射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158例,其中星形细胞瘤(AC)123例,少突胶质瘤(OD)12例(其中1例为混合性少突-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23例;放疗前行肿瘤肉眼完全切除80例,次全切除77例,活检1例;放射治疗中位剂量58 Gy(30~75 Gy),术后等待放射治疗的中位时间为29天(12~261天),放疗前或后配合化疗共68例.采用Cox模型进行单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2~62个月),复发27例,死亡57例.2年和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5%和4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级(Ⅰ/Ⅱ级与Ⅲ/Ⅳ级)、病理类型(AC/OD与GBM)、放疗前功能状态(KPS≥80与<80)、手术切除范围(肿瘤全切与非全切)和年龄(≤40岁与>40岁)是影响胶质瘤患者总生存率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P=0.001)、年龄(P=0.006)、放疗前功能状态(P=0.009)和手术切除范围(P=0.037)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低分级(Ⅰ/Ⅱ级)胶质瘤、年龄≤40岁、放疗前KPS≥80和肿瘤全切是预后较好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显微手术治疗69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瘤体及创面周边送病理检查及头颅MRI复查,分析手术切除肿瘤的程度及疗效.结果 手术全切49例,次全切和大部分切除20例.无1例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显微手术可以在尽可能保护重要功能区、血管和脑神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提高脑胶质瘤的全切率,不失为治疗脑胶质瘤较好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脊髓髓内星形细胞瘤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本文旨在分析脊髓髓内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31例手术治疗的脊髓髓内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影像表现、病理类型、手术技巧、术后疗效等,采用McCormick分级和MRI影像学评估手术疗效。结果:肿瘤全切除3例,近全切除15例,部分切除11例,活检2例;术后近期临床神经功能改善1例,无变化23例,加重7例。术后随访3.24个月。20例I~Ⅱ级星形细胞瘤患者中,改善5例,无变化12例,恶化3例;11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患者中,好转1例,加重4例,无变化者3例.死亡3例。结论:有明确边界的低级别星形细胞瘤首选显微手术治疗,尽可能全切除肿瘤:对边界不清的高度恶性胶质瘤可在激光刀等辅助技术下充分减压后行放化疗等相关治疗.但预后不良。分子靶向治疗可能是今后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43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疗效观察,并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手术切除后经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其中肉眼全切11例(25.6%).大部分切除19例(44.2%).部分切除13例(30.2%).高能X线照射,肿瘤剂量DT40~60Gy,常规分次照射.数据经随访获得.结果43例总5年生存率为23.3%.其中低分级(Kernohen分级法工、Ⅱ级)胶质瘤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0%、58.89%、42.1%.高分级(Kemohen分级Ⅲ、Ⅳ级)胶质瘤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29.4%、12.5%.两组3、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理分级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年龄、性别等未见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神经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幕上脑胶质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2013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3例幕上脑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导航组22例,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行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21例,行传统的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全切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个月的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结果导航组患者的肿瘤全切除率和术后3个月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7.3%vs. 47.6%,(90.45±11.33)分vs.(80.95±14.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幕上脑胶质瘤能准确定位肿瘤,提高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改善患者术后3个月的KPS评分,且不增加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脑胶质瘤显微手术切除后植入缓释化疗药物联合增敏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脑胶质瘤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经济状况并结合患者自主意愿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手术方法相同,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化疗,术后两周给予普通放射、X刀、γ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肿瘤切除后,在瘤床上植入缓释化疗粒子并配合全脑增敏放疗。随访6个月~3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术后6个月及1年随访期间内,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年,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3年,观察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KPS评分与手术前相比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脑胶质瘤显微手术切除后植入缓释化疗药物联合增敏放疗,临床效果较好,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在大样本量深入研究确认其疗效后,可扩大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脑少突胶质细胞瘤的治疗效果,评价影响生存的因素.方法对109例病理诊断为少突胶质细胞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少突胶质细胞瘤Ⅱ级38例、Ⅲ级23例,少突-星型胶质细胞混合瘤Ⅱ级30例、Ⅲ级18例.13例行肉眼完全切除术,54例为部分切除术,余42例为单纯活检术.所有患者均在术后行6~15 MV X射线常规放射治疗.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 回归模型.结果 5、10年肿瘤无复发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7.2%、33.6%和53.8%、39.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病理分级低(Ⅱ级)、在CT或(和)MRI影像上病变无增强、行肿瘤完全切除术的患者预后较好,而病变在CT或(和)MRI影像增强情况在多因素分析中则不再有意义.结论年龄、病理分级和手术的切除程度是影响少突胶质细胞瘤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8.
徐晓婷  李莉  周菊英  俞志英  许昌韶 《肿瘤》2005,25(3):257-259
目的研究脊髓胶质瘤术后放疗的疗效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原发性脊髓胶质瘤术后放疗29例,统计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生存率以及各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患者的近期有效率、5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1%、60.7%和57.1%;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得出病理分级与预后显著相关,低分级的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预后明显好于间变性室管膜瘤和恶性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的预后最差;放射剂量≥52 Gy的患者预后好于剂量<52 Gy的;而年龄、性别、部位、手术和放疗的间隔时间、手术方式均与预后无关.结论手术无法切除的脊髓胶质瘤患者经术后放射治疗能缓解症状并达到满意的疗效,病理分级与放疗剂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科显微手术切除后瘤床内植入5-氟尿嘧啶(5-Fu)多聚缓释体局部化疗联合125I粒子局部增敏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5例脑胶质瘤患者行开颅显微手术切除,术中于瘤床周围植入5-Fu多聚缓释体和125I粒子,术后(3个月~1年)立体定向引导下再次植入1~2次。随访6~36个月,观察疗效、瘤周水肿情况和患者不良反应。并与同时期经随访的40例接受显微镜下全切后常规放化疗的脑胶质瘤患者相比较。结果 术后1周内患者头痛明显,脑脊液WBC不同程度升高,瘤周水肿较单纯手术明显,经治疗所有患者都顺利出院。44例患者获完全随访,生存期明显延长,半年内复发4例(9.1 %),无死亡;1年内复发14例(31.8 %),无死亡;2年内复发20例(45.5 %),死亡12例(27.6 %);3年内复发29例(65.9 %),死亡20例(45.5 %)。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显微镜下手术全切肿瘤是治疗的关键,术后于瘤床内植入5-Fu多聚缓释体局部化疗联合125I局部增敏放疗,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人类脑恶性胶质瘤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联合显微镜下荧光素钠引导显微手术治疗成人胶质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 2016年 3月至 2020年 9月收治的 45例成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中采用Brainlab神经导航联合使用低剂量(1.5~2 mg/kg)荧光素钠荧光引导辅助技术,术后患者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肿瘤是否复发、生存时间及死亡原因。对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临床因素进行预后分析。结果:45例患者的肿瘤全切除33例,非全切除12例。本组病例WHOⅡ级10例(星形细胞瘤 5例和少突胶质细胞瘤5例),WHOⅢ级14例(间变星形细胞瘤9例和间变少突胶质细胞瘤5例),WHO Ⅳ级胶质母细胞瘤21例。随访时间为 6~5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7.9±13.5)个月。本组术后复发22例,死亡20例,患者1年生存率为 84.1%,2年生存率为72.8%,3年生存率为47.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治疗方式、术后有无并发症、Ki-67指标大小、病理WHO分级、肿瘤的切除程度、肿瘤的部位、术前有无癫痫及术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治疗方式(P=0.020,RR=0.269)、术后有无并发症(P=0.017,RR=0.102)和肿瘤是否位于功能区部位(P=0.016,RR=3.353)是影响成人胶质瘤患者生存时间的主要临床因素,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导航联合荧光素钠引导术中辅助技术,术中能实时和可视下辨识肿瘤,能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肿瘤的治疗方式、术后有无并发症和肿瘤是否位于功能区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