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年痴呆症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其病理改变现象为大脑皮质萎缩、皮质神经减少、大脑皮质和海马中大量神经元纤维缠结(NFT)以及老年斑(SP)。临床以意识模糊、记忆缺损、人格障碍和语言障碍为其主要表现症状。该病会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严重时甚至会使其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随着我国迈入老龄社会,老年痴呆症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积极防治老年性痴呆已成为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按发病机制,老年性痴呆症可分为4类: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 er’s diease,AD)、血管性痴呆症(Vascular dem entia,VD)、混合型痴…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D)称为老年性痴呆,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常发于老年人中,且给生活带来巨大困扰。本文通过查阅近些年来国内外文献,对多靶点分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进行综述,为今后开发新型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老年性痴呆已经成为继心脏病、肿瘤、中风后人类第4大杀手,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负担。那么,患上老年性痴呆症后,除了药物控制和细心护理外,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呢?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平均寿命日益延长,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老年性痴呆症则是一个重要的老年人问题,其发病率可与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相比,成为现代社会死亡的一种主要原因。对该病的早期诊断,以便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诊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老年性痴呆(简称AD),多发生于老年人,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性痴呆患者也随之不断增多。据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65岁及以上人口为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1]。老年性痴呆是继心脏病、肿瘤和脑卒中之后的第4位死因,因此,对老年性痴呆的防治已引起医学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重视。现将我科收治的痴呆患者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大脑退行性变性疾病,多发生在65岁以上老年人。老年性痴呆是长期慢性疾病,可导致记忆力、认知功能逐渐减退,最终丧失生活能力。如何延缓老年性痴呆的病情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家庭保健和护理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安全护理、记忆认知功能训练等方面的护理  相似文献   

7.
神经系统用药市场前景看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市场有多方面,包括:抗抑郁症药物、抗老年性痴呆(AD)药物、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药物、失眠药物、抗癫痫药物、神经性疼痛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和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市场。其中以抗抑郁药物、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物和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市场为主,近年来人们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增多和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抗老年性痴呆药物和失眠药物的市场规模亦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8.
加兰他敏治疗老年性痴呆症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马广恩 《药学进展》1998,22(3):153-156
氢溴酸加兰他酶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其注射液和片剂已成功地用于小儿麻痹后遗症,重症肌无力,肠麻痹的治疗及作为抗箭毒类药物和手术麻醉后的催醒剂等。近年国外将其用于改善记忆障碍和治疗老年性痴呆症(AD型),这已引起广泛的兴趣,现将其有关药理和临床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老年性痴呆生活质量量表(QOL-AD)调查评价38例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自评总得分显著高于照料者代评总得分(P〈0.05)。患者自评分在心情、记忆力、个人及家庭经济情况、交友情况、个人体验与感觉、操持家务的能力与个人兴趣项目上得分显著高于照料者代评得分(P〈0.05或P〈0.01);患者自评分在家庭状况项目上得分显著低于照料者代评得分(P〈0.05)。患者自评得分的影响因素为精神行为症状发作(P〈0.01)与患者抑郁状况(P〈0.05);照料者代评的影响因素为亲属应激(P〈0.01)、日常生活能力(P〈0.01)与照料者抑郁状况(P〈0.05)。结论应通过科学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控制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影响因素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刘冬云 《黑龙江医药》2009,22(5):747-748
为初步探讨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性别、疾病、家庭、社会因素与其关系,为提出护理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根据上海精神医学中的标准,对150例老年人进行访谈及病史回顾分析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老年性痴呆患者发病率为14.7%,因此重视老年性痴呆的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建立保健网络是防治老年性痴呆极为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大多患有数种慢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骨关节疾病,或患有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中风后遗症(小脑萎缩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病变。老年人又多气血不足,肝肾亏损,脾胃虚损,外在表现多见瘦弱。活动过量会出现头晕眼花、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走路不稳等,稍有不慎往往容易跌倒。  相似文献   

12.
叶玉红 《北方药学》2016,(2):100-101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治疗老年性痴呆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老年性痴呆治疗效果,丰富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8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IM)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测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智力。结果:患者智力情况在治疗后显著改善,治疗后患者生活能力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当归芍药散能提高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智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沈爱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505-3506
老年性痴呆症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该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老年人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晚年精神健康和生活质量[1-2].本研究调查老年性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家属支持及对治疗的依从性情况,关注其临床价值,旨在为临床合理治疗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庆元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性痴呆患者850例.其中男501例,女349例,年龄(64.3±7.9)岁.入组标准:(1)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有关痴呆症的诊断标准.(2)患者及家属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病情不稳定者.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性痴呆(Alzhimer’sd isease,AD)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损害为主要表现;以神经元纤维缠结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据统计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我国老年性痴呆的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AD患病率为0.07%~0.46%,90年代上升为2.9%,2000年则达4.2%;患病率有每五年增长一倍的趋势,已经成为继心血管疾病、癌症和中风之后的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第四大疾病。  相似文献   

15.
报道克拉瑞啶治疗42例老年人脑白质疏松症(LA)。结果克拉瑞啶能改善LA患者的智能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并能显著降低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RBC刚性指数和聚集指数。  相似文献   

16.
安理申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性痴呆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安理申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性痴呆(AD)的疗效。方法:AD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进行安理申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服用脑复康,每次2片,每日3次,疗程均为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分别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13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用药后第12周MMSE评分明显升高(P〈0.01),ADL评分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安理申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性痴呆,在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明显疗效,患者的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D)是人类衰老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高发病、难治病,是以智力衰退和行为及人格变化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进展的衰退性疾病综合征。根据流行病学研究,6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5%患有痴呆,8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则高达40%以上,已经成为人类的第四号杀手。  相似文献   

18.
实施老年性痴呆患者陪护人员健康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使得老年性痴呆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老年性痴呆已成为老年人突出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因该病起病潜隐,病程长,需要长期的护理,对医疗服务的依赖性强。在我国医疗资源还处于相对贫乏的状态下,加强陪护人员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其照顾病人的能力,可减少病员家庭负担和对医疗服务的依赖。如何做好痴呆病人的护理为陪护人员提供支持,是当前社会应予关注的课题,也是提高痴呆老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提高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1500名唐山市社区老年人按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评测。结果 唐山市社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一般14.60%,不满意为2.93%;日常生活能力障碍者35.147%。其生活满意度与日常生活能力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工具性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利于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老年性痴呆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和持续性智能障碍综合症,有报道65岁以上老年性痴呆患病率约5%,并随年龄的增高而呈上升趋势。目前对老年痴呆症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该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高低、生存时间的长短,与护理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重视和提高护理质量将有助于老年痴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