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ZM61镁合金进行不同温度的锻造及锻后热处理,并对锻态、T6态ZM61镁合金进行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试验,探讨了锻造温度对镁合金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锻造温度为340℃工艺条件下,锻件在T6热处理状态下具有最优异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压铸工艺参数包括注射压力、铸型温度和冲头速度对AM50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在适宜的工艺参数下,压铸AM50镁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以及伸长率分别可以达到238 MPa、122 MPa和13.6%.  相似文献   

3.
多向锻造对变形镁合金AZ31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不同锻造工艺对电磁连铸变形镁合金AZ31铸锭进行了多向锻造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大变形的多向锻造后,变形镁合金AZ31可以得到有效细化,多向锻造有利于变形镁合金发生再结晶,锻造后变形镁合金AZ31最终得到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组织。工艺3得到最好的综合性能,锻造后变形镁合金AZ31硬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22.5%和33.5%,延伸率也有所提高。多向锻造后,室温拉伸试样的断口形貌出现大量的韧窝,表现为剪切断裂为主的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挤压工艺(挤压温度、冷却介质)及变形量对AZ31镁合金型材组织结构及性能(抗拉强度和电导率)的影响,探讨了最佳工艺生产条件.研究结果显示,在挤压变形过程中,孪晶以周期性的形式出现在晶体中,挤压温度低、变形量大及冷却强度大均有利于孪晶的生成.随挤压温度升高,挤压力降低;变形量增加及水冷有利于材料的强度提高;挤压工艺条件的改变对镁合金材料的电导率影响小.挤压温度为400 ℃,挤压比为14.5,经水冷却得到的镁合金型材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272.2 MPa)和电导率(10.07 MS/m).  相似文献   

5.
对Φ200 mm×80 mm Ti6246合金棒坯在985℃(β锻造)、935℃(近β锻造)、900℃(α+β锻造)3种温度下进行锻饼试验,考察锻造温度对饼坯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β锻造工艺,获得的显微组织为片层状α相+β转变组织;采用近β锻造工艺,可获得由球形α相+片层状α相+β转变组织构成的“三态组织”;采用α+β锻造工艺,可获得与原始组织相同的球状α相+β转变组织,但锻造后球状α相含量减少。随着锻造温度降低,Ti6246合金饼坯的室温和高温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伸长率无显著变化;高温蠕变性能无明显变化趋势;427℃下热暴露100 h后,室温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塑性指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以纯镁为基材,Sn和Pb为改性元素,制备了汽车减速器壳体用镁合金样品。研究了锻造工艺对镁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变形量为35%和锻造温度为300℃时,镁合金能够获得最佳的性能:抗拉强度为146.2 MPa,屈服强度为122.5 MPa,伸长率为6.12%。经过锻造后的镁合金样品,通过焊合气孔缺陷、细晶强化以及添加Sn、Pb元素后的弥散强化作用使得样品力学性能较铸态镁合金样品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应用于汽车轮毂的改性镁合金AZ80-0. 5V-0. 1Ti为例,通过模拟计算和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成形温度、模具工作速度、下模窗口处圆角半径等工艺参数对镁合金轮毂锻造的影响,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获得了优良的镁合金轮毂锻造工艺参数。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计算的有效性,其结果表明:坯料温度370℃时,锻造镁合金轮辋处产生开裂,坯料温度390℃时,窗口部位出现裂纹;模具工作速度为5~7 mm·s~(-1)时,镁合金轮毂锻造成形质量较好;下模窗口处圆角半径为20 mm时,镁合金轮毂质量较好。其方法和思路可为汽车轮毂及相似产品的工艺参数设计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洪峰  田光辉 《锻压技术》2006,31(3):11-12,25
在开发某瞄镜时,为了避免由于质量大而引起的振动失效现象,经充分论证后最终选用了MB2镁合金锻造毛坯,为此进行了MB2镁合金锻造工艺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将炉膛保温时间、锻床夹板温度、锻打时间等3个主要因素设计成3个水平,共进行了9次试验,并在低倍显微镜下对锻造毛坯进行了流线检查.结果表明,保持锻造时的毛坯温度是保证锻造质量的关键,可通过减少锻打时间、提高锻锤夹板温度等措施来实现.经后续的系列优化试验,最终得到了MB2镁合金在普通锻造设备上的最佳工艺参数,对MB2镁合金的锻造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等温锻造对Mg-9Gd-2Y-0.2Ti-0.1In汽车用镁合金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锻造温度有助于提高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与380℃锻造相比,420℃锻造时试样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提高了27、32MPa,断后伸长率降低了0.2%,磨损体积减小了36.94%。汽车用Mg-9Gd-2Y-0.2Ti-0.1In镁合金等温锻造温度优选为420℃。  相似文献   

10.
镁合金凭借与人骨相近的弹性模量、体内自发的可降解性及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用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镁合金室温塑性成形差及绝对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低,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热变形作为一种有效改善镁合金力学性能的方式,具有细化晶粒及破坏连续大尺寸第二相等特征,通过引入高密度位错进而显著提高材料强度和塑性。因此,从热变形医用镁合金组织演变特征出发,以变形方式为分类依据,综述了近年来医用镁合金热变形的研究动态。概述了轧制、锻造、挤压、高压扭转等4种典型热变形工艺的差异性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不同热变形工艺下医用镁合金的晶粒细化机制,动态再结晶过程和位错增殖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进一步归纳了热变形医用镁合金微观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本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