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许是DV普及的速度过快,也许是过多的DV大赛,使DV节目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一些电视台开始把DV节目列入播出的视线。去年以来,我连续收到几家电视台的委托约稿(约DV纪录片)。兴奋之余,推荐了30多部短片给了4家电视台。可是反馈回来的信息却不尽如人意:2个节目合格,7个节目可以考虑,但要"大动手术",其余的节目都被"枪毙"了。当我把电视台的改动要求通知作者的时候,只有一个作者回复, "抓紧时间改",其余的DV爱好者多以学习时间紧,没有设备,被摄者出差等理由推脱掉了。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人财物以及播出覆盖、节目资源等种种限制,近年来,在央视、凤凰卫视和省级电视台的包围和重压下,城市电视台在这种收视的零合博弈中明显处于劣势,民生新闻等本土新闻的出现,使城市电视台看到了冲出重围的希望。立足本地,快捷迅速,贴近群众的平民化新闻理念,使城市电视台在不增加较大投入  相似文献   

3.
引言 DV是数字视频的英文缩写,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本世纪前五年开始在中国普及,进而联姻电视,从此对电视产生影响。乘着民生新闻的东风,加上DV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契机,走"人海战术"的DV类节目,将民生新闻的各个特点彰显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4.
刘文莉 《新闻前哨》2009,(8):102-102
DV新闻是由普通百姓用手中的DV将发生在身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拍摄下来,再送交电视媒体编辑播发的新闻。DV新闻以其真实感、原生态、鲜活性、新奇性等特点受到了受众的欢迎:同时,DV新闻大大降低了电视新闻的运作成本.丰富了电视新闻的片源,解决了电视台尤其是基层电视台经费不足、人员不足、选题单一等问题,受到了电视台欢迎。但DV新闻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视听纵横》2003,24(6):9-10
城市电视台是否适合开办新闻评论节目、能否办好新闻评论节目,曾经引起业内的诸多争议?其中有一些成功的范例,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我们认为,只要找准定位,坚持发展与创新的思路,地方电视台是可以在新闻评论节目上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立台的今天,许多电视台都在不断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把对新闻信息综合性深度加工的评论节目打造成为全台收视的重点平台,在大兴评论节目的风潮下,出现了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述评节目,“新闻调查”式的深度报道节目以及“实话实说”式谈话节目,以此作为体现电视台节目质量和社  相似文献   

7.
面对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因各个电视台为增强竞争力扩展新闻种类,民生新闻应运而生,并为电视新闻节目带了很大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8.
岳坤莉 《新闻窗》2013,(4):59-60
随着电视新闻评论的蓬勃发展,其竞争目趋激烈,表现为在同一城市同时出现几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同一电视台同时出现几个新闻评论节目,甚至在同一频道内部不同时段也出现多个新闻评论节目。在此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评论从业者已认识到新闻选题的重要性。谁拥有高质量的新闻选题,谁就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受众的注意力,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那么,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呢?  相似文献   

9.
有人这样描述他们:他们不是记者,却往往比真正的记者抢先一步赶到现场;他们用的只是手持简单的家用DV摄像机,却也能够有模有样地拍出新闻画面;他们没有记者证,但是采制的节目能在电视台播出。  相似文献   

10.
给DV一点宽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许是摄像机(DV)普及的速度过快,也许是过多的DV大赛,使DV节目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一些电视台开始把DV节目列入播出的视线。去年.我连续收到几家电视台的委托约稿(约DV纪录片).兴奋之余.推荐了30多部短片给了4家电视台。可是反馈回来的信息却不尽如人意:2个节目合格,7个节目可以考虑,但要“大动手术”,其余的节目都被“枪毙”了。当我把电视台的改动要求通知作者的时候,只有一个作者回复“抓紧时间改”。其余的DV爱好者多以学习时间紧,没有设备.被摄者出差等理由推脱掉了。  相似文献   

11.
田珺 《采.写.编》2021,(11):66-67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电视台新闻播音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视台新闻播音员的形象是电视观众关注的焦点,电视台新闻播音员的形象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与效果,所以电视台新闻播音员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形象塑造能力.基于此,本文对电视台新闻播音员形象塑造进行了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辉 《记者摇篮》2004,(4):25-26
DV.即数字视频技术,习惯上常常将DV用来指小型的数码摄像机。DV作为媒介与受众、与市场直接沟通的平台,与新闻信息资源、新闻受众资源等方面紧紧相连。开发DV资源在电视新闻竞争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有关限制娱乐性节目政策的实施,2012年我国新闻媒体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不少新闻媒体在原有新闻节目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娱乐化的元素,从而使我国新闻呈现出娱乐化的倾向. 这种娱乐化不仅仅表现在新闻报道形式上,而且表现在新闻报道的内容上.一些电视台为了增加新闻的可视性,邀请一些长期主持娱乐类节目的嘉宾担任新闻播音员,甚至还有一些电视台直接将喜剧明星请进演播室,直接参与新闻节目的制作.许多电视台在制作新闻节目的时候,刻意地增加冲突性的元素,从而使节目呈现出戏剧化的效果.这种以说新闻、评新闻为表现形式的新闻节目,从表面上看,丰富了新闻的表述方式,但从本质上来说,则是在新闻类节目的包装之下继续制作娱乐性节目.  相似文献   

14.
杨涛 《今传媒》2007,(11):52-52
据媒体报道,近日,在大河论坛上,两名网友发出帖子,对一些DV爱好者上街拍摄、然后把录像拿到电视台以新闻形式播放的行为提出质疑.这种质疑引起了公众的争论,争论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这种市民用DV拍新闻是否侵犯隐私权;二是这种市民DV观察员有没有新闻采访权.  相似文献   

15.
周岩 《声屏世界》2006,(4):43-44
从1998年至今,国内对“说新闻”这一节目形态做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产生了一批有吸引力的节目。如北京电视台的《元元说话》《第七日》,江苏电视台的《晚间播报》《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中央电视台的《现在播报》等。这些节目的出现、发展乃至收视率的提高,证明了观众接受它、认可它、喜欢它。但是,随着“说新闻”在全国各个电台、电视台以铺天盖地之势统领新闻播报天下的时候,很多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形成了现在“说新闻”节目发展中的瓶颈。播报如何口语化“说新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解说词的口语化。“说”出的新闻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16.
张永 《新闻传播》2013,(12):181
新闻评论性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为代表,以追踪热点、焦点,大众话题评说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新闻评论节目逐步被广大电视观众所熟知和接受,许多地市电视台也相继开办了这类节目。而作为地市电视台,如何才能做好这类节目,这类节目的编导、记者,在做新闻评论节目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笔者在这里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新闻评论节目要本着"聚焦不散光、帮忙不添  相似文献   

17.
美国、日本等电视新闻节目发达的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早早地步入到“电视新闻报道时代”。在日本,早间、午间、傍晚、晚间各个时段都会有电视新闻节目,各家电视台为了争夺观众,不断汲取先进国家的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理念,结合本国情况制作出适合本国观众口味的“电视新闻大餐”。1985年朝日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段首次推出了大型电视新闻节目《新闻站》一举成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我国电视媒体中悄然兴起的新闻连线节目,从它一产生就以其形式新颖、信息量大、报道深度广、现场感强等优势受到观众欢迎。从20世纪末湖南卫视等南方电视台首先出现的股评连线节目,到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中的“时空连线”,新闻连线节目已具雏形;从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韩日世界杯连线报道,到最近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国际频道对伊拉克战争的连线报道,新闻连线节目很快从稚嫩走向成熟,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中一种新生的、充满活力的节目形式,受到业界的普遍青睐。一、新闻连线节目产生的背景新闻连线节目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的视音…  相似文献   

19.
许靖 《视听界》2014,(4):112-112
县级电视台要想在同一收视平台上吸引受众的目光,节目设置必须立足本土、亲民、服务,用足有限的节目资源。这是由其地域性特征和新闻传播价值决定的。县级电视台的节目,主要由自办节目、外来节目和影视剧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20.
一 新闻立台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县级广播电视台的重要发展战略.但近几年来,很多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队伍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困境,直接影响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新闻立台的根本.当前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力量偏弱,主要表现在采编队伍专业技能不高、专业人才流失严重、自办节目采编力量不足、采编业务交流学习偏少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