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冠脉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纵隔、心包引流管(心纵引流管)放置的时间与术后疼痛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2—2003年125例CABG术后患者,均为正中劈开胸骨直视下进行,随机分为早拔管组61例和晚拔管组64例。晚拔管组引流放置时间较长,为在术后第2天或者第3天心纵引流完全消失后拔除心纵引流管。早拔管组引流放置时间较短,拔管方案为术后6h内心脏引流〈200ml即于术后第1天拔除心脏引流管。比较2组患者的纵隔感染情况及疼痛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早拔管组患者主诉疼痛发生率稍低于晚拔管组。且2组病例均未出现需要拔管后再次置入心纵引流或进行心包或胸腔穿刺引流,2组术后第2天和第3天的疼痛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CABG术后早拔除心纵引流可以减少患者疼痛的发生。因此,为减少患者疼痛发生,在适宜条件下,术后早拔除心脏引流管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冠脉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纵隔、心包引流管(心纵引流管)放置的时间与术后疼痛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2-2003年125例CABG术后患者,均为正中劈开胸骨直视下进行,随机分为早拔管组61例和晚拔管组64例.晚拔管组引流放置时间较长,为在术后第2天或者第3天心纵引流完全消失后拔除心纵引流管.早拔管组引流放置时间较短,拔管方案为术后6 h内心脏引流<200 ml即于术后第1天拔除心脏引流管.比较2组患者的纵隔感染情况及疼痛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早拔管组患者主诉疼痛发生率稍低于晚拔管组.且2组病例均未出现需要拔管后再次置人心纵引流或进行心包或胸腔穿刺引流,2组术后第2天和第3天的疼痛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CABG术后早拔除心纵引流可以减少患者疼痛的发生.因此,为减少患者疼痛发生,在适宜条件下,术后早拔除心脏引流管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后期感染难愈创面治疗方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后期创面感染难愈的大面积烧伤患者17例,扩创+刃厚自体邮票皮移植或常规换药治疗1周后效果不佳,采用扩创植皮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修复创面,治疗第3天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观察皮片成活率,治疗第6天停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观察并记录创面愈合率,此后进行常规换药至创面全部愈合,观察治疗期间的换药痛感,并记录创面完全愈合的时间。结果:扩创植皮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后3 d,创面分泌物培养4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皮片的成活率平均为83.9%;治疗后6 d,创面愈合率平均为85.7%。治疗期间换药时患者疼痛程度较前明显减轻。17例患者创面均于入院后36~49 d完全愈合。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是大面积烧伤后期合并感染难愈合创面的有效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移植皮片成活率,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10例心内直视术后胸骨前纵隔化脓感染的外科治疗。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6~37岁。治疗包括伤口引流、局部使用抗生素及包扎固定3例;晚期彻底清创2例;早期彻底清创5例。全组死亡3例。本组资料表明:早期彻底清创是治疗胸骨前纵隔化脓感染的最好措施,成功的关键是:(1)牢固的胸骨缝合固定;(2)通畅的灌洗通道,术毕立即开始持续灌洗;(3)创面中不留线头骨蜡等异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补片法控制心脏直视手术中难治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我院共发生心脏直视手术中难以控制的活动性出血7例,采用新鲜自体心包片(6例)或涤纶片(1例)作为修补材料,用5-0 Prolene线连续缝合进行控制,对止血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7例术后24 h心包纵隔引流量均不超过500 ml,未再发生活动性出血,无胸骨和纵隔感染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 补片法可以有效控制心脏直视手术中难治性出血.自体心包片有很多优点,应尽量采用心包片作为补片材料,如果心包组织有水肿或感染等,涤纶片可以作为次选材料.  相似文献   

6.
冠脉旁路移植术 ( CABG)后病人的体弱无力与其康复密切相关。作者选择了影响CABG病人康复的 4种主要因素 ,即 :( 1 )术后疼痛等级 ;( 2 )术后第 3天、 4天、 5天步行距离 ;( 3)平均住院时间 ( LOS) ;( 4 )术后并发症进行了调查研究。病人和方法 参与调查的 CABG病人共 40名 ,年龄在 39~ 85岁 (平均 6 3岁 ) ,2 /3为男性 ,均能讲英语 ,全麻行 CABG。术后第 3天发给病人调查问卷 ,要求病人在术后第 4天、第 5天填完问卷。病人出院后 ,从他们的病历中获取有关资料 ,其中包括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术后第 3天、 4天、 5天用止痛药的…  相似文献   

7.
谢自欣  杜爱萍 《华西医学》1999,14(4):453-453
本文对 2 4例心脏直视手术后纵隔感染的病人采用伤口引流法 (3例 ) ,后期清创灌洗法 (3例 )和早期清创灌洗法 (18例 )治疗进行了比较 :前两种疗效均不满意 ,临床实践已证明 :早期清创灌洗法疗效好 ,伤口一期愈合率高 ,值行推荐。同时也介绍了封闭式胸骨后灌洗方法及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460例心脏直视手术经胸腔引流替代纵隔及心包引流的体会。全组无纵隔感染及急性心包填塞并发症。作者认为经胸腔引流对预防心脏直视术后纵隔感染及急性心包填塞有重要意义,对于大心脏和瓣膜替换病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纠治、体外循环时间长、肝功能差的病例可常规采用。  相似文献   

9.
纵隔内畸胎瘤长入颈部形成巨大包块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纵隔内畸胎瘤比较常见 ,但瘤体于前纵隔内向上生长穿过胸廓入口在颈部形成巨大包块者很少见 ,我们发现 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 ,35岁 ,两月前发现颈部包块 ,且逐渐增大 ,并自觉有胸闷不适 ,于 2 0 0 1年 6月 12日来我院就诊。查体 :颈前区胸骨上窝可触及一约 5cm× 6cm大小 ,不规则圆形包块 ,不随吞咽上下活动 ,质地较软 ,无明显压痛。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示左肺门区自纵隔旁向肺野突出高密度块影 ,提示纵隔内占位性疾患。CT检查于胸骨后偏左、前纵隔内自左房平面向上至甲状腺下缘处可见不均质软组织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食管胸腔内吻合术后持续纵隔食管床低负压引流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87例胃-食管胸腔内吻合术后持续纵隔食管床低负压引流患者进行精心观察和针对性护理。结果:187例患者恢复良好,经观察纵隔食管床负压引流液性质改变发现吻合口瘘5例,均通过纵隔食管床负压引流管充分引流,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于术后14~31 d治愈出院。结论:胃-食管胸腔内吻合术后放置纵隔食管床低负压引流球,可促进尽快拔除常规胸腔闭式引流管,利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细致的观察及针对性护理可明显减轻吻合口瘘引发的胸腔感染,减轻患者负担和痛苦,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正常成人胸部侧位片上胸骨后间隙和心脏后间隙的透光度 ,结合CT研究影响胸骨后间隙透光度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12 0 0例正常胸部侧位片 ,测定胸骨后间隙的透光度 ,并对其中 13 8例结合CT扫描对照研究胸骨后间隙透光度与胸壁厚度和前纵隔脂肪体积等的关系。结果  5 3 .5 8%的正常胸部侧位片上胸骨后间隙透光度小于心脏后间隙。 65 .2 1%的女性和 45 .19%的男性胸骨后间隙透光度小于心脏后间隙 ,性别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正常成人胸骨后间隙透光度可以低于心脏后间隙 ,女性胸骨后间隙透光度较低 ,胸骨后间隙透光度与胸壁厚度和前纵隔脂肪体积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长期留置导尿管引流尿液,往往不可避免地要引起泌尿系感染,临床上对尿失禁的病人可采用避孕套代替导尿管引流尿液。将避孕套套于阴茎根部,套口橡皮圈拉紧后用胶布固定,再在避孕套顶端小囊开一小口,接无菌引流袋引流尿液。现报道分析1例病人因采用此法不当而发生阴茎血运障碍的教训。 病例介绍 王某某,男,75岁,因骑自行车摔伤左下肢不能活动一天,于1990年11月17日入院,入院诊断为左股骨颈骨折。既往病人有脑动脉硬化、冠心病及尿失禁史。入院后采用了避孕套引流尿液,引流后尿液通畅,尿色清亮,病人未感不适及疼痛,于第五天查房发现阴茎从套口橡皮圈以远高度肿胀、皮肤青紫、皮温低,局部感觉迟钝。考虑为避孕套口橡皮圈过紧,致阴茎血运障碍,立即将避孕套松解,用硫酸镁湿敷肿胀部位,并应用抗生素及血管扩  相似文献   

13.
代富勇 《华西医学》2006,21(4):785-786
目的:探讨扩髓、不扩髓带锁髓内钉在胫骨干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5例胫骨干骨折患者,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的应用情况,其中扩髓25例,不扩髓20例。术中C臂X线监视下闭合装钉及切开复位装钉。术后X线片观察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时间。分析发生的并发症,探讨适应症。结果:术后X线片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无神经血管损伤。扩髓组闭合性骨折愈合时间5~8月,平均6·4月;不扩髓组骨折愈合时间4·5~7月,平均6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扩髓组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时间为术后4~7天,平均5·5天。不扩髓组患者为术后7~10天,平均8·2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开放性骨折扩髓组术后有2例发生感染;而非扩髓组术后均未发生感染。结论:扩髓的带锁髓内钉治疗闭合性胫骨骨折有很好的疗效,并且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于开放的胫骨骨折,可采用不扩髓的带锁髓内钉治疗。  相似文献   

14.
乳癌根治术后,为防止皮下积液(血),提高创口愈合率,应用创面持续低负压吸引引流,在创面的胸骨旁和腋中线各放一根有多处侧孔的软橡皮管。此两管从创面上另戳孔引出,接胃肠减压引流器,持续低负压吸引。本组发现皮下积液4例,皮下积气一例,同时与引流有密切关系的皮片下感染3例,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5.
例1:男28岁。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幽门梗阻,行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术中于右上腹置烟卷式引流。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物,第7天切口拆线,一期愈合。术后第8天,从原引流口处流出乳白色液体,置乳胶管引流。连续3天每日从腹内引出上述性状液体400ml左右,将液体送检,乳縻试验强阳性。诊为腹内淋巴瘘。经补液、抗感染及加强局部引流等治疗10天,瘘愈。  相似文献   

16.
胸骨正中切口感染(sternal wound infection, SWI)是指胸骨正中切口术后引起胸骨、肋骨、肋软骨、胸骨后及纵隔等手术部位的感染。SWI可导致胸骨不愈合、脓毒血症甚至出现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就深部SWI的诊断、分型、相关影响因素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20岁,因左胸及胸骨后持续性隐痛,胸闷一个月,发热10天入院。既往无心脏病史。体检:颈静脉无怒张,气管无明显移位,口唇无发绀。心浊音界明显向左扩大,胸骨左缘二、三肋间可闻及Ⅱ级收缩期粗糙喷射性杂音,向上腹部及左颈部等部位传导,心律齐。左肺呼吸音减弱。x线胸片:左侧心缘旁见一巨大密度增高团块影,基底部宽和心影重叠;左侧位片显示该影在前纵隔。X线诊断:纵隔占位性病变。超声心动图:右  相似文献   

18.
护士长今天护理查房,讨论的内容是外伤性右主支气管断裂的护理,下面请主讲护士报告病情。主讲护士患者,女,22岁。车祸致使头部、右胸部外伤,感胸闷,气促,胸痛4小时入科治疗。入院后检查:急性病容,鼻翼扇动,呼吸急促,气管及纵隔向右侧稍偏移,听诊右肺呼吸音低,胸部X片示:右侧气胸,右2-4肋骨骨折。入科后给予镇静,胸腔闭式引流术及抗感染处理,术后呼吸音无明显恢复,引流液内持续有大量气泡;术后第3天右侧颈部出现皮下气肿,胸腔闭式引流液中有40-50毫升血液,胸片示气胸仍存,右肺压缩80%,肺尘坠落在膈上,故考虑为右主支气管断裂,经术前准备于伤后第4天在全麻加双腔管插管下作支纤管镜检查,证实为右主支气管五隆凸处完全断裂,紧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87年1月~1993年10月间Wada手术治疗成人漏斗胸10例(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18岁(14~32岁).术前胸廓指数为0.28±0.09,肺功能平均1秒用力呼气量(?V_1)为71.6%,最大呼气中间流量(MMF)为2.3L/S,最大肺活量(%FVC)为67.8%.胸廓指数越大,肺功能越好.4例胸廓指数>0.30,其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胸廓指数<0.30的6例病人.术后并发症:1例胸骨后感染,与纵隔引流不畅及组织坏死较多有关.1例术后左侧肺不张,经吸痰等治疗后好转.2例病人术后3周内低热.胸骨翻转术应注意减少组织坏死及胸骨后感染,故应尽可能保留胸廓内动脉、清除胸骨上多余的软组织、胸骨翻转后肋软骨应尽量用骨膜包裹、放置有效引流管等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460例心脏直视手术经胸腔引流替代纵隔及心包引流的体会。全组无纵隔感染及急性心包填塞并发症。作者认为经胸腔引流对预防心脏直视术后给隔感染及急性心包填塞有重要意义,对于心脏和瓣膜替换病人,复杂先天性心病纠治,体外循环时间长,肝功能差的病例呆常规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