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短好氧泥龄下A2/O和BAF联合工艺的脱氮除磷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小试装置,研究了短好氧污泥龄下A2/O和BAF联合工艺处理低C/N和C/P污水时的脱氮除磷特性.结果表明,通过提高A2/O工艺段的厌氧区有机负荷和缺氧区硝酸盐负荷对反硝化聚磷菌(DPAOs)进行选择和强化后,其在聚磷菌(PAOs)中的比例维持在28%左右,工艺具有部分反硝化除磷能力,能够减少脱氮除磷过程中对碳源的总需求量.但在联合工艺中,好氧除磷仍是主要的除磷方式.在A2/O工艺段内,好氧污泥龄在满足好氧PAOs存活的同时,还必须满足抑制硝化细菌生长的要求,且为了保证工艺对磷的整体去除效果,混合液在好氧区的接触时间须大于30 min.此外,以保证缺氧区出水中含有1~4 mg/L的硝态氮为原则来控制BAF出水的回流量,可达到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该联合工艺结合了活性污泥工艺和生物膜工艺的优点,运行稳定,出水水质优良,不仅适合于新建污水处理厂,也特别适合于不能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厂的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2.
小城镇污水具有水量较小,水质不稳定,可生化性好等特点。文章以张家港市塘桥片区污水处理厂设计为例,研究了改良型A~2/O污水处理工艺在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中的适用性,并计算了关键技术参数。改良型A~2/O工艺处理污水的效果良好,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A要求。研究结果可为5万m~3/d以下规模的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工艺选择和运行方面提供理论指导及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A2/O工艺处理低碳氮比值城市污水时存在的脱氮除磷效果差的问题,将中试规模A2/O工艺的缺氧区及好氧区80%的容积改为低氧区,而其厌氧区按缺氧区运行,该缺氧/低氧/好氧工艺称为ALO工艺.当水温为19 ~ 23℃、进水COD为148.4 mg/L、HRT为8h时,控制低氧区的DO为0.2~0.6 mg/L,在ALO工艺中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当进水C/N值为3.5左右时,ALO工艺对TN的去除率为73.8%,对TN和TP的去除率比A2/O工艺分别高出30%和20%以上,但其消耗的空气量仅为A2/O工艺的50%.ALO工艺的活性污泥存在轻微的非丝状菌膨胀.  相似文献   

4.
以西安市第五污水处理厂改良型A2/O工艺的实际运行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该工艺对城市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改良型A2/O工艺对COD、BOD5、TN、TP、NH+4-N和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6%、97.1%、74.6%、89.8%、97.5%和98.0%以上,且工艺运行稳定,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和稳定的出水水质。同时,分析了实际运行中总磷去除率不稳定的原因,提出了污水处理厂在今后运行中应及时调整工艺运行工况,合理控制回流污泥中NO-3-N浓度和好氧区DO浓度,这不仅能确保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而且可降低运行能耗,实现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MBR工艺在污水处理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常规A~2/O工艺相比,该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工程直接投资较高等特点。某城市近年来建设的两座20×10~4m~3/d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分别采用常规A~2/O工艺和MBR工艺,目前都已投入运行。介绍了这两座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实际进出水水质,并对两工艺的运行效果及运行经济指标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BR工艺占地小,布置紧凑、处理效果优,适合对尾水有回用要求的中小规模污水厂;A~2/O工艺运行稳定,处理成本低,适于各种规模的污水厂,若出水回用需增加或调整深度处理工艺。其结论可为同类工程设计的工艺选择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辽宁省某大型乙烯联合装置污水处理厂进水可生化性差,处理工艺中未设置脱氮除磷单元,多项出水指标严重超过设计标准的问题,采取增设橡胶废水预处理Fenton单元和改造生化段AO为A~2/O的方法,并进一步分析了A~2/O存在的问题。通过控制适宜的碳源、溶解氧、p H值和污泥龄四个关键因素,较好地解决了A~2/O工艺在生产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可为A~2/O工艺的改进优化设计和实际工程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某城镇污水处理厂的A系统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其出水的氮指标不能达到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鉴于此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将原工艺改造为两级A/O工艺模式,并控制在低溶解氧水平下运行,以期能够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量为2 000 m3/h左右、HRT约为6 h、MLSS为4 000 mg/L左右、污泥负荷为0.19 kgBOD5/(kgMLSS.d)、水温为28℃左右的条件下,将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的DO浓度分别控制在1、0.5和0.2mg/L左右,生化反应池内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果显著改善,二沉池出水氨氮和总氮浓度可稳定达到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另外,由于两级A/O工艺所需的HRT较短、气水比较小、构筑物简单,可节约直接投资费用及运行费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改良A~2/O工艺及多种优化工艺形式,包括主要的技术性能特点、原理与运行效果,并对比分析了多种改良A~2/O工艺的应用状况,以充分发挥其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A~2/O工艺中生物反应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以及二沉池中氮的组分及污泥硝化活性的测定,评价A~2/O工艺的脱氮性能。结果表明,二沉池作为A~2/O系统的分离单元,对总氮去除的贡献率高达13%~60%,脱氮机理主要是内源反硝化;污泥浓度对TN去除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当污泥浓度较高时,TN平均去除率为89%,当污泥浓度较低时,TN平均去除率为69%。二沉池中的内源反硝化脱氮可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高效生物脱氮工艺的设计、运行及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门窗》2014,(1)
本文论述了在A~2/O工艺好氧段所观测到的微生物(原生动物及少量后生动物)情况,以及活性污泥环境变化时,微生物相与污水处理效果的关系。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间接判断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的运行状况,并对今后的运行管理起到一定的辅助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武汉某污水处理厂因进水总氮浓度高、碳氮比值低而导致脱氮效果不稳定的问题,基于ASDM模型建立了该污水处理厂A/A/O工艺模型,并利用历史数据对脱氮效果进行了优化模拟。分别对硝化液回流比(0~600%)、好氧段DO(1~6 mg/L)、缺氧段DO(0.005~0.2 mg/L)、温度(16~29℃)等工艺运行参数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模型模拟筛选出的最优运行参数如下:硝化液回流比为100%,好氧段DO为1 mg/L,污泥回流比为65%,排泥量为550 m3/d,且缺氧段DO浓度越低越有利于脱氮。根据以上结论并结合该污水处理厂实际情况,确定如下优化实施方案:硝化液回流比为300%,好氧段DO为3 mg/L以下,同时关闭硝化液回流点前的曝气头以降低缺氧段DO,并按90kg/d投加碳源(以COD计)。该污水处理厂按照上述方案实际运行2个月,脱氮效果明显提高,出水总氮达标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2.
CASS工艺技术经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云萍 《山西建筑》2010,36(14):169-170
概述了CASS工艺的运行特点,作为SBR的一种变形,CASS工艺具有SBR的优点,且克服了SBR不能单池运行的缺点。在主反应池前增加预反应区,对活性污泥进行选择性培养,克服污泥膨胀,有利于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预反应区处于兼氧状态,主反应区好氧厌氧交替运行,通过污泥回流能有效去除氨氮。CASS的工艺特点决定了CASS工艺的建设费用低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  相似文献   

13.
改良氧化沟工艺节能降耗及脱氮除磷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某污水处理厂采用改良氧化沟工艺,在运行中存在脱氮除磷效果欠佳的问题.为了降低该厂的运行能耗,并提高对氮、磷的去除效率,采用低氧控制策略,对氧化沟好氧区的供气量进行了优化控制.通过削减氧化沟前端的曝气量,同时控制氧化沟出口的溶解氧为1~1.5mg/L,在氧化沟前端形成缺氧区,为反硝化除磷和同步硝化反硝化创造条件,并将原有的缺氧/厌氧/好氧运行方式更改为缺氧/厌氧/缺氧/好氧运行方式.稳定运行后,氧化沟出水水质得到大幅度提升,二沉池出水TN、TP平均浓度仅分别为9.0 mg/L和0.19 mg/L,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的要求;处理电耗平均为0.241 kW·h/m3,与调试前相比降低了2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上向流污泥过滤床USBF(Upflow Sludge Blanket Filtration)工艺是一种新型的一体化污水生物处理工艺。该工艺集缺氧选择池、好氧反应池和上向流污泥过滤池于一体,结构紧凑,运行灵活,便于模块化、系列化生产。沉淀区部分具有较高的泥水分离效率,可大幅度减少沉淀区容积,从而降低了工程基建费用。国外的研究及工程实践表明,上向流污泥过滤床工艺在污水集中收集困难的地区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污水比较分散的居民区、别墅区、度假村、疗养院、旅游景点、机场、铁路车站、小型经济开发区、宾馆等人群聚居地和独立工矿区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平凉市某污水处理厂原设计规模5.0×104m3/d,采用传统A2/O+深度处理工艺,本次扩建后规模达到8.5×104m3/d。针对厂区用地紧张、进水总氮浓度高等问题,缺氧区采用生物转盘强化系统的脱氮性能,好氧区改造为限氧曝气区,并新建初沉池以确保出水指标达标。实际运行数据显示,在低温、低碳氮比条件下,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该工程总投资为10793.17万元,直接运行成本为0.72元/m3。  相似文献   

16.
北方某卡鲁塞尔氧化沟污水厂采用MBBR进行提标改造,生化系统改造中保持厌氧区停留时间不变,缺氧区停留时间由3.07 h增加到11.34 h,好氧区投加SPR-Ⅱ型悬浮载体,系统末端增加连续流砂滤池。工艺改造后,在进水水质略有提高的情况下,出水COD、NH3-N、TN、TP和SS平均值分别为35、1.1、10.1、0.4和5.1 mg/L,基本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其中好氧段有显著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可去除2~5 mg/L的TN;缺氧段内存在明显的反硝化除磷现象,TP去除率达87%。改造后节能降耗明显,电费减少0.095元/m^3,药剂费减少0.299元/m^3,合计减少运行成本0.394元/m^3。  相似文献   

17.
生物工艺智能优化系统(BIOS)是一个前馈优化系统,通过获得A/O工艺实时的在线数据(如氨氮、硝酸盐氮、进水流量、混合液悬浮物浓度),BIOS系统不断进行模拟计算,然后按照生物反应器进水的污染物负荷状况来提供最佳的DO设定值;同时为达到最佳的TN去除率,BIOS系统还对好氧区回流至缺氧区的内回流比(IRQ)进行了优化。BIOS系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En-field污水厂的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该系统能提高脱氮效率36%,同时降低曝气量19%。  相似文献   

18.
反硝化除磷菌可以在碳源不足的条件下,通过"一碳两用"的方式同时实现反硝化脱氮和吸磷过程,有研究表明,A2/O工艺中存在反硝化除磷现象.为此以啤酒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缺氧区与好氧区容积比对A2/O工艺反硝化除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缺氧区与好氧区容积比分别为0.33、0.48、0.60的条件下,A2/O系统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8.04%、79.64%和85.70%,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38%、90.80%和96.84%,对COD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此外,如果继续增大缺氧区与好氧区容积比,应适当调整内循环比,否则会由于缺氧区硝酸盐浓度不够而发生二次释磷现象.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高浓度氨氮城市生活污水对UCT工艺的影响及相应对策。结果表明,采用UCT工艺处理高浓度氨氮城市生活污水,经过较长时间的污泥驯化和运行调节,系统能达到最佳运行状态,CODcrBOD5NH3-N、TN和TP去除率分别达到88.8%,97.2%,96.2%,85.7%和51.1%,TP需要进一步进行物化处理;UCT工艺的脱氮除磷效率较高,对高浓度氨氮城市生活污水基本可以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高浓度氨氮城市生活污水对活性污泥有明显的冲击,污泥驯化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为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可增加好氧区的曝气量,但会对活性污泥产生明显的影响,使出水CODcr和SS含量偏高;高浓度氨氮城市生活污水对UCT工艺脱氮除磷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好氧区停留时间、曝气量、硝化液回流比和碳源成为影响因素,可在这些方面加以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