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针对橡胶装置PP1209溶剂泵所用机械密封在使用过程中频繁泄漏失效、导致机械密封寿命短的问 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机械密封失效的具体情况,找出了导致机械密封泄漏失效的主要原因,而且进行了理论计算 验证。通过对具体使用环境的研究,提出了改造措施。实践证明,改进后的机械密封装机运行,其泄漏量比原密封 明显减小,使用寿命也相应增加,从而有效地保证设备长周期运行,节约了维修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动态测试了斜轴泵配流副的油膜间隙。在综合考虑配流副泄漏量、功率损失和抗污染磨损能力的基础上,对描述配流副工作状态的参数进行了优化。根据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对配流盘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增强了配流副的抗污染磨损能力,从而延长了泵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泵的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对HR630 型活塞推料离心机进油接头机械动密封装置的磨损与泄漏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经过对有关参数的验算,确定了失效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改进后的机械密封装置结构紧凑,性能可靠、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4.
深海高压舱密封性能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确保基于O形橡胶密封圈的深海高压舱实现可靠密封,避免因经验设计带来的密封失效,提出了通过计算O形橡胶密封圈密封工作时的最大接触应力来判断密封可靠性和安全裕度的评价方法.采用超弹性单元HYPER56建立了O形密封圈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了高压舱O形密封圈在承受内压时的应力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当O形圈的预压缩量小于1 mm 时,增大O形圈的预压缩量,可以显著提高O形圈的最大接触应力;当O形圈的预压缩量大于1 mm 时,增大O形圈的预压缩量对提高O形圈的最大接触应力贡献不大;当O形圈的预压缩量大于0.6 mm时,O形圈的最大接触应力始终大于密封压力,高压舱能可靠实现60 MPa的密封.对上述结论进行了高压密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O形圈的预压缩量为0.8 、1 和1.2 mm时,高压舱能可靠实现60 MPa的密封;通过计算当O形橡胶密封圈密封工作时的最大接触应力,可以对高压密封舱的密封性能做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5.
高速动压密封的气液两相性能对比分析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气相介质和液相介质分别对高速流体动压密封性能的影响,进行两种相态的密封性能对比分析与试验研究.分别建立动压密封端面流体域的气相和液相数值分析模型,分析转速、压差、槽深、槽数、槽坝比等操作参数和端面结构参数对动压密封气相和液相的泄漏量、开启力等性能的影响.自主研制动压密封试验装置,进行变转速、变压差和密封端面磨损试验,得出了转速、压差等操作参数对密封气相泄漏率、液相泄漏率和端面磨损率的影响.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的转速和压力时,液相密封开启力和泄漏量都比气相密封更大;不同结构参数下,气相和液相密封开启力均有极大值,气相密封和液相密封开启力达到极大值的最优结构参数有所不同,液相密封的最优槽坝比、最优槽数较气相密封小,液相密封开启转速较气相密封低,说明液相动压密封比气相动压密封更容易开启;低速时密封端面磨损较严重,高速时密封端面几乎无磨损,动压密封更适合在高速工况下运行.  相似文献   

6.
钻孔的流体密封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流体力学、密封材料学和渗流力学等为基础,探讨了钻孔密封段的密封机理,得出了密封介质泄漏量的理论计算公式及其影响因素,并论述了密封圈的材料选择原则。在此基础上,设计加工了可变形弹性密封圈,并和普通胶圈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可变形弹性密封圈有利于提高钻孔的密封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密封胶圈。  相似文献   

7.
在液压传动中,柱塞与缸体的配合一般采用(D4/Dc4)H8/F9的间隙配合。但对大直径的液压缸来讲,其产生的间隙便会增加,导致严重泄漏,即影响硫化机的性能,又浪费液压油。本工作结合生产实际从理论上讨论了液压介质泄漏量Q与间隙δ以及压力p之间的关系;分析了V型密封圈在应用上的缺点,找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机械密封由于其使用周期长,不易泄漏在化工泵类产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本文介绍了机械密封泄漏现象及原因,探析了泵用机封材料的应用,提高化工机泵机械密封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9.
对HR630型活塞推料离心机进油接头机械动密封装置的磨损与泄漏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经过对有关参数的验算,确定了失效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改进后的机械密封装置结构紧凑,性能可靠、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0.
往复运动密封的泄漏有三种:间隙泄漏多孔隙泄漏和粘附泄漏.本文按不同的泄漏类型对比分析了 O 形圈密封和组合密封的密封机理,对组合密封的密封机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得出了在往复运动密封处用组合密封优于用 O 形圈密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由于黄河水流的特性,使水电站混流式水轮机磨蚀严重的部位依次是叶片背面出口边靠近下环处、叶片之间的上冠流道、下环内外表面等.根据磨蚀规律,论述了水轮机磨蚀防护一般采用的效果较好的防护措施,如涂层防护、优化转轮设计、减少过机泥沙等,可为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2.
The sealing rings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as the sealing devices in the wet clutch unit of a heavy vehicle. The sealing ring, made from PTFE composites, was subjected to serious wear on the sealing surface, but the mating metal surface only had slight abrasion. A specialized test rig was designed for wear research and failure analysis of the sealing ring. The composition analyses of the ring material, working conditions and wear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by visual inspection an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as well as microscopic analysis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wear mechanism and failure causes.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wear of PTFE composites was characterized by abrasion and adhesion after a certain duration testing, and the wear mechanism changed to thermal fatigue and abrasive wear in the stage of intense wear. The thermal deformation and fatigue were primarily responsible for the rapid wear of the PTFE composites for the sealing rings.  相似文献   

1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condary carbide precipi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3Cr15Mo1V1.5 white iron and abrasion resistance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optical microscope (O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X-ray diffrac- tion (XR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erties of secondary carbides precipitated at holding stag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brasion resistance. After certain holding time at 833 K subcritical treatment, the grainy (Fe, Cr)23C6 carbide precipitated and the fresh martensite transformed at the holding stage for 3Cr15Mo1V1.5 white iron improve the bulk hardness and abrasion resistance of the alloy. Prolonging holding time, MoC and (Cr, V)2C precipitations cause the secondary hardening peak and the corresponding better abrasion resistance. Finally, granular (Fe, Cr)23C6 carbide in situ transforms into laminar M3C carbide and the matrix structure transforms into pearlitic matrix. These changes weaken hardness and abrasion resistance of the alloy sharply.  相似文献   

14.
带有凹槽结构活塞裙部的正交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发动机活塞失效形式,结合活塞工作过程中所受应力的非均匀分布,以XL-2V型发动机为试验对象,将均匀排布的减阻耐磨型凹槽、凹坑结构优化变形为非均匀排布形式应用于活塞裙部.为了保证凹槽和通孔卸载活塞环槽集中应力作用的实现,同时使凹槽和通孔不影响活塞裙刚度以加大活塞裙底部变形,在发动机活塞裙部表面以环形形式逐行加工出变深度、变宽度、变间距的宏观凹槽及通孔形态,且槽深、槽宽、槽间距距离活塞顶部越近尺寸越大.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制定了9种试验方案,选取3因素分别为孔槽分布类型、凹槽深度和凹槽宽度.搭建发动机冷试验台架,对9种凹槽形活塞和标准活塞进行对比试验,以磨损量和功率损耗率为试验结果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凹槽形活塞磨损量平均减少35%、功率最大提高1%;凹槽形分布较其他2种分布类型减阻、耐磨效果更佳;较小的凹槽深宽设计更有助于保证活塞刚度、延长活塞寿命.  相似文献   

15.
以目前国内外火力发电厂普遍使用的渣浆闸阀为研究对象,对其工作环境、运行条件和方式、内部结构、密封性能、磨损情况以及其他失效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该类阀门在使用过程中表现的不足之处(如漏流、磨损、腐蚀都比较严重),以及其产生的原因.研制出一种新兴的渣浆闸阀,克服了常规阀门抗磨损耐腐蚀能力差、密封不严、无补偿密封、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低成本、高性能耐磨钢的需求增长及其开发都在进行中.本研究根据对耐磨钢性能的要求,试制了三种不同合金化方式的低合金耐磨钢,利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洛氏硬度计、万能材料试验机、夏氏冲击试验机和磨粒磨损实验机研究了其组织和性能,讨论了它们问的关系.结果表明:0.25C钢经不同工艺热处理后均获得了马氏体组织,并发生不同程度的自回火现象,硬度均大于45HRC,屈服强度大于1000MPa,抗拉强度大于1500MPa,并具有一定的塑性和韧性;在860℃淬火或920℃淬火并250℃回火后,实验钢的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有最佳的配合,耐磨性最佳;V微合金化对钢的组织和性能没有明显影响.0.33C钢860℃或920℃奥氏体化后以等于或大于2.0%/s的冷速连续冷却或风冷至室温,回火或不回火即可得到由贝氏体与马氏体组成的混合组织,硬度超过50HRC,屈服强度大于900MPa,抗拉强度大于1500MPa,有一定的塑性和韧性,耐磨性良好,与商用淬火一回火耐磨钢类似;但由于具有高的加工硬化能力和良好的冲击韧性,在冲击条件下的耐磨性会优于商用钢.不同工艺热处理后的试验钢的磨损率随砂纸粒度和载荷增大而增大,载荷的影响较大,而磨粒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结合200 MW及相近汽轮机组EH油系统改造,在油温、油压控制,系统设备内油的漏泄,部件磨损和工作油的再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两种90nm 1VCMOS工艺下电压触发的静电放电检测电路.电压触发的静电检测电路避免了纳米级工艺中的MOS电容栅极漏电问题.该检测电路包含一个反馈回路,提高了检测电路的触发效率,同时增加了反馈关断机制,在芯片工作时检测电路由于某些特殊因素误触发后,仍然可以自行关断,而不会进入闩锁状态.在3V静电放电仿真时,该电路能产生28mA触发电流,以开启箝位器件来泄放静电电荷.在25℃正常电压下工作时,漏电流仅为42(45)nA.仿真结果表明,该检测电路可成功用于纳米级CMOS工艺的集成电路静电保护.  相似文献   

19.
渗水病害对公路隧道的正常运营有极大的危害,关于隧道渗水的病害类型、产生原因和治理方法的研究也较多.对甘肃某在建隧道进口浅埋段二衬严重渗水检测和勘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其产生原因为周边地形地质水文环境、隧道的设计和施工中的不重视与不规范.针对施工缝渗水采取了凿槽引排和注浆的治理措施,用凿槽引排治理线状渗水;凿洞堵漏的方法治理点状渗水.通过对渗水治理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治理效果较好,对于今后的类似隧道渗水病害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合理地选用离心压缩机主轴密封,以防止有害气体沿轴向泄漏到大气中,本文对离心压缩机主轴常见的迷宫密封、浮环密封、接触式机械密封、干气密封进行了对比分析。迷宫密封泄漏量较大,且只能适应压力较低的场合,一般不单独使用;浮环密封和接触式机械密封需要密封油及油液控制系统,其控制系统复杂、维护费用高、污染严重、能耗较大、稳定性较低;干气密封是一种气体润滑非接触式端面密封,泄漏量少,运行成本低,对介质和环境污染少,寿命长。因此,干气密封是目前离心压缩机主轴密封的最佳密封形式。通过使用干气密封,可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对介质气体和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