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玫  蔡鸿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9):780-78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topofthebasilararterysyndrome,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 ,由Caplan于 1980年首次提出并命名 ,TOBS是由于基底动脉尖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临床非常少见 ,且症状复杂 ,易被误诊。 1998~ 2 0 0 1年 ,我院收治TOBS患者 12例 ,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6 1~ 79岁 ,平均 6 9.2岁。既往有高血压史 8例 ,高脂血症 7例 ,心房纤颤 6例 ,糖尿病 4例 ,吸烟史 3例 ,卒中史 3例。所有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 ,其中 3例阴性者…  相似文献   

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基底动脉顶端及其分支血液循环障碍引发多处脑组织缺血性损伤的一组症候群,主要累及基底动脉尖周围2 cm内的5条血管,即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及基底动脉顶端[1-2],其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但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发现和诊断有一定困难。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2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tery syndrome,TOBS)是因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Caplma于1980年首先报告,国内自1991年以来陆续有报道。TOBS起病凶险,致残率及死亡率高,本文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4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总结如下,并讨论TOBS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1999~2005年收治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9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51~73(平均64.8)岁.既往高血压病史4例,心脏病史3例,活动中发病4例,安静中发病3例,睡眠中发病2例.均为急性起病.首发症状眩晕呕吐6例,视物模糊3例,意识障碍7例,其中嗜睡2例,昏睡1例,昏迷4例.  相似文献   

5.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系基底动脉尖血液循环障碍所致,以中脑、丘脑、枕颞叶及小脑出现不同程度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由Caplan于1980年首次提出,国内外陆续有报道。本文分析我院收治的14例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资料,并探讨TOBS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现将我院1999~2006年收治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10例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2例,年龄35~65(平均56.4)岁。  相似文献   

7.
高玉苹  谭秀革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2):1438-1439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足基底动脉系统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起病急,预后差。现将本院1998~2004年收治20例TOB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等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1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 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由Capland在1980年首先报道[1].由于基底动脉尖局部解剖的特点,此区血循环障碍常导致2个或2个以上的梗死灶,而且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识别及积极处理,能有效提高TOBS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topofthebasilararterysyndrome,TOB)是 1980年由Caplan首先报道[1] ,以后国内相继有病例报告。该综合征预后不良 ,现将我院诊治 2 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2例中男 15例 ,女 7例 ;年龄 4 8~ 82岁 ,平均 5 6岁 ,其中 5 0~ 70岁有 13例 ,约占6 0 %。既往高血压 11例 ,糖尿病 4例 ,高脂血症 10例 ,心律失常 6例 ,脑中风 6例 ,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例。1 2 症状与体征 眩晕呕吐 8例 ,复视 6例 ,幻视6例 ,黑朦 3例 ,意识障碍 17例 ,其中嗜睡 12例 ,昏迷 3例 ,一过性意识障碍 2例 ,行为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本院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TOBS的临床主要表现为一过性意识障碍、眩晕、眼动及瞳孔的变化、视觉障碍、共济失调及记忆功能损害.磁共振(MRI)显示梗死灶位于基底动脉尖在内的5根血管分布区,幕上与幕下均有病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为基底动脉及椎动脉闭塞或狭窄.[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病情进展快,预后差,临床医师应充分关注,在有效时间窗内积极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艳 《临床荟萃》2008,23(13):937-93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由Caplan[1]发现并命名,系由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直径2 cm范围的血液循环障碍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笔者收集TOBS患者2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因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国内外均有报道。据统计约占脑梗死的7.6%。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6年8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确诊的TOBS患者3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TOBS的主要病因为脑栓塞及脑血栓形成,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及肢体瘫痪,CT不能清楚显示TOBS早期梗死病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扫描(DWI)能准确显示TOBS梗死病灶部位及数目,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能直接反应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情况。结论:TOBS须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磁共振检查对于早期诊断基底动脉综合征作用明显优于CT,DWI为早期脑梗死发现的首选检查序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RI联合DSA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TOBS患者的MRI和DSA检查资料,观察MRI显示病变的分布范围和DSA显示椎基底动脉血管结构.结果 梗死灶分布于两侧丘脑、中脑、小脑、枕叶、颞叶.呈对称性病变13例,单侧分布8例.76.2%(16/21)的患者中存在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形态异常,23.8%(5/21)椎、基底动脉DSA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MRI联合DSA检查为临床提供较为完整的诊断信息,可以作为TOBS筛选和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TOBS)是因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常伴有中脑、丘脑、枕叶、颞叶内侧、小脑上部等处的缺血损害。自 1980年Caplan首先报道以来 ,已作为一特殊类型椎基底动脉系血管病。国内自 1991年以来陆续报道。现将所见的 14例TOBS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14例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和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男 8例 ,女 6例 ;年龄 45~ 64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8例 ,心脏病史 6例 ,伴房颤等心律失常 2例 ,糖尿病史 2例 ,卒中史 2例。1 2 临床表现1 2 1 意识行…  相似文献   

16.
周慧南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2):5508-550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系由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起病凶险,临床表现多样,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笔者收治1例,自2004—2008年发生3次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于1980年由Caplan提出,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两种:一种是中脑和丘脑受损的脑干首端梗死,另一种是颞叶内侧面、枕叶受损的大脑后动脉区梗死[1-2]。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MRI在临床广泛应用,确诊的TOBS病例越来越多。TOBS患者预后差,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3]。引起早期鉴别诊断对该病治疗及预后意义重大。现将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  相似文献   

18.
将我院1992-10~2002-10住院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36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诊断标准为急性发病、CT及MRI见基底动脉尖所属的五条血管供血区中有2个或2个以上区域同时出现病灶即可诊断.男28例,女8例,男女比例为3.5∶1,年龄37~76(平均59.2)岁.既往高血压21例,糖尿病9例,高血脂12例,心脏病10例,脑血管病15例,其中椎基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吸烟饮酒史5例.  相似文献   

19.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TOBS)为基底动脉顶端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于血管病,也是神经内科的急危重症之一。Caplan首先报道,国内自1991年以来陆续有报道,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加深以及影像学(特别16排和64排CT及MRI)的进展,确诊TOBS病例增多,现将我院收治的25例TOBS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我院2003-2005年收治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6例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33-74(平均54.3)岁。其中50-70岁4例。既往高血压病史4例,糖尿病5例,风心病1例,克山病1例,房颤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