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uC/OS-Ⅱ操作系统向ARM7开发平台的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RM工程开发中,为了实现功能复杂的资源复用,提高软件功能设计效率,简化开发难度.需要采用高性能的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uC/OS-Ⅱ作为软件设计平台。因此,将uC/OS-Ⅱ移植到ARM开发平台是一项难度极高但十分必要的工作。通常移植工作对开发人员有非常高的要求,开发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  相似文献   

2.
首先对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和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ARM7处理器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基于对μC/OS-Ⅱ内核移植工作的理解,对ARM7处理器体系结构的相关部分进行深入分析。研究μC/OS-Ⅱ在Philips ARM7处理器LPC2210上的移植过程所要完成的工作,并给出μC/OS-Ⅱ移植到LPC2210上的详细步骤及相关代码。实验证明,系统工作稳定,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ARM体系结构特点和μC/OS-Ⅱ内核结构,讨论了支持μC/OS-Ⅱ移植的处理器所需的基本条件,并以广泛应用的ARM7体系结构为移植目标,分析了基于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多任务处理的移植。给出了多任务移植的实例,运行基于μC/OS-Ⅱ的范例程序,验证移植工作的正确性,为以后移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通过在ARM7系列微处理器TMS470R1A288上移植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开发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方案.对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在TMS470R1A288上的移植做了简要介绍,详细描述了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与传统的51单片机开发的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相比,使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及高性能的TMS470R1A288微控制器设计出的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其实时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大大提高,同时具有更低的成本.  相似文献   

5.
本设计在系统终端采用了ARM处理器和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作为开发平台,通过采用ARM处理器可达到最大为60MHz的CPU操作频率,使得数据处理能力大大加强,同时,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开发设计的软件具备了很强的扩展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μC/OS-Ⅱ在ARM系列单片机S3C44B0x上的移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给出在ARM系列单片机S3C44B0x上移植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的一种方法,介绍了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和S3C44B0x单片机的特点,讨论μC/OS-Ⅱ在S3C44B0x上移植的可能性,并成功地将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移植到S3C44B0x上.在移植过程中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对μC/OS-Ⅱ源代码中的三个主要文件进行重新配置和修改.在S3C44B0x开发板上成功实现该移植过程,通过测试验证了移植代码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在ARM工程开发中,为了实现功能复杂的资源复用,提高软件功能设计效率,简化开发难度,需要采用高性能的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mC/OS-II作为软件设计平台。因此,将mC/OS-II移植到ARM开发平台是一项难度极高但十分必要的工作。通常移植工作对开发人员有非常高的要求,开发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模式和方法,而且还要对操作系统、处理器和硬件系统的特性有深入的认识和研究。mC/OS-II移植工作已由作者独立完成,在实际应用后,证明mC/OS-II工作十分稳定。移植的硬件平台采用高性能ARM7TDMI内核的AT91m40800嵌入式处理器,开发…  相似文献   

8.
基于实时操作系统的嵌入式软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的特点,给出μC/OS-Ⅱ在韩国三星公司生产的S3C44B0X嵌入式微处理器上的移植过程,并详细介绍了基于ARM和μC/OS-Ⅱ的嵌入式软件的编写.  相似文献   

9.
μC/OS-Ⅱ是源代码公开的、可固化可裁剪的、高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抢占式多任务的实时操作系统。将μC/OS-Ⅱ移植到嵌入式系统中,可以实现多任务管理功能以及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本文详细描述了将μC/OS-Ⅱ移植到S3C44B0X(内核为ARM7TDMI)处理器上的全过程,并在嵌入式软件集成开发环境Embest IDE下对移植程序和应用程序进行了验证。本次移植工作主要包括几个内容:设置常量的值、声明数据类型、声明宏(OS_CPU.H)、用C语言编写相关的函数(OS_CPU_C.C),以及编写相关汇编语言函数(OS_CPU_A.ASM)。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实时多任务μC/OS-Ⅱ操作系统在GPRS终端中的移植及应用,以及GPRS终端的硬件组成和软件框架,详细说明了μC/OS-Ⅱ在ARM器件S3C44B0x芯片上的移植过程和GPRS终端的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1.
以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为例,介绍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的工作原理与结构,并介绍了三星公司生产的S3C451 0B芯片的结构和特点,提出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移植到S3C4510B上的方案,讲解了在系统移植过程中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实现了μC/OS-Ⅱ在S3C4510B上的移植.  相似文献   

12.
针对工业现场数据采集系统对可靠性和实时性不断增加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软核处理器MicroBlaze的μC/OS-Ⅱ移植方案。分析了采用μC/OS-Ⅱ与MicroBlaze结合的方法在设计实时数据采集系统中的优势,研究了μC/OS-Ⅱ在MicroBlaze上的移植过程。通过EDK搭建的MicroBlaze开发平台,进行了多任务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的发展,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进行射频功率校准系统的嵌入式软件开发,需要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移植到sharp lh79520微处理器上。分析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的代码结构,接着,对目前流行的嵌入式微处理器sharp lh79520的特点进行了说明,详细介绍了μC/OS-Ⅱ在sharp lh79520处理器上的移植过程,特别对OS_CPU_A.ASM文件的修改给出了详细的移植代码,最后对移植的代码进行了严格的测试,结果表明移植后的μC/OS-Ⅱ操作系统内核运行稳定可靠,验证了移植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以广泛应用的ARM7体系结构为移植目标,讨论了基于μ C/OS-Ⅱ实时操作系统多任务处理能力的移植.介绍了μ C/OS-Ⅱ系统和ARM7体系结构的主要特点,给出了移植条件及移植的实现过程,同时给出了多任务移植的实例.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在TMS320LF2407 DSP上的移植方法和主要步骤.基于μC/OS-Ⅱ开发了天线自动对准控制软件系统,通过消息邮箱通信机制和中断处理实现了该系统多任务的调度,建立了天线自动对准系统的RTOS.该软件平台提高了该系统的速度、精度和实时性,在工业控制领域中对无线通信技术或指向机构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ARM Cortex-M3微处理器体系结构,将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移植到微处理器LM3S8962。通过分析微处理器LM3S8962和μC/OS-Ⅱ内核结构,并且结合ARM Cortex-M3体系特点,利用ARMCortex-M3所固有的嵌套向量中断控制器(NVIC)和Thumb-2指令集体系结构(ISA),完成了移植μC/OS-Ⅱ所需要的函数的编写,宏的定义和任务堆栈的实现,特别是利用ARM Cortex-M3所提供的新型中断-可挂起系统调用(PendSV)作为实时系统完成任务切换的软中断。给出了部分移植函数的代码,未给出代码的函数也对函数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通过对移植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时钟频率为20 Hz的情况下系统运行正常,能够正常的完成任务切换,实现了移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使用ARM公司提供的ADs开发工具,进行移植μC/OS-Ⅱ的工作.结合基于StrongARM评估板的硬件结构,对移植工作中的若干要点做了详细分析.最后,给出了移植体会和程序技巧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的工作原理.并以AT91FR40162为例,重点讨论了μC/OS-Ⅱ在基于ARM架构的AT91系列中的移植。最后给出了移植结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ARM的嵌入式TCP/IP协议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嵌入式TCP/IP协议的选取原则,采用ARM芯片和网络接口控制芯片设计以太网接口,介绍ARM芯片对网络接口控制芯片的控制过程和TCP/IP协议栈处理数据包的流程,完成嵌入式TCP/IP系统的开发.该系统可以将数据按网络协议处理,实现数据的以太网传输.其是一套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嵌入式网络软件开发平台,即在μC/OS-Ⅱ的平台上,实现ARM微处理器的TCP/IP协议,在此平台之上,可以方便地进行嵌入式应用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μC/OS-II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和μC/GUI在ARM7处理器上的移植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嵌入式操作系统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管理各种任务。重点讨论了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的移植方法和μC/GUI的移植技术,并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去除触摸屏抖动的方法;最后通过应用实例对任务的划分和界面的操作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