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河断流成因及人文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峰 《灾害学》2003,18(2):91-96
日益严峻的黄河断流现象严重地影响了黄河流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制约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分析了黄河断流的危害、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工程措施之外,要从人口、法律制度、产业结构等人文因素方面入手缓解黄河断流。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堤防保护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娜  杨磊  刘树坤 《灾害学》2001,16(1):12-17
历史上,黄河山东段曾多次泛滥,为了解定黄河下游堤防的保护范围及保护范围内的洪水风险,本文利用二维不规则网格非恒定流洪水仿真模型,研究了黄河下游山东段堤防的保护范围,该研究对于黄河下游堤防建设及两岸地区的防洪灾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历史上黄河下游的决溢频率为泥沙灾害的代用指标,研究了人类活动,历史地震及地形因子对黄河下游历史泥沙灾害的影响,研究表最,人类活动是影响黄河下游泥沙灾害的重要因素,历史上人口的增加使下游决溢频率增大,人口低谷与决溢频率的低值时段相应,历史上农牧交错带的南移与下游决溢频率的减小相伴发生。北移则导致决溢频率的增大,历史地震对黄河下游历史泥沙灾害有一定的影响,黄河下游历史泥沙灾害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这种分异与平原地貌条件的沿程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黄河北流与华北平原地震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新近发现的古地震剖面入手,结合华北地区历史地震活动、黄河水患的规律性及现代地形变等资料的分析,发现黄河的决溢和改道与华北平原历史地震活动、地形变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黄河北干流与渭河相遇洪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芳  邢大韦 《灾害学》1995,10(1):57-62
黄河北干流与渭河位于黄土高原,暴雨是洪水的重要成因.本文分析了近2000年的历史资料,提出该地区的洪水具有周期性,19世纪洪水达到高峰,20世纪洪水规模有所降低,并分析了黄河北干流与渭河及其支流径、洛河洪水相遇问题:四河相遇的概率很小,多形成特大洪水,两河相遇是较常发生的事件,多形成中等以下洪水。三门峡水库的淤积使该地区洪水灾害加剧.同时还分析了该地区洪水对黄河下游洪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呻吟的黄河     
《防灾博览》2006,(6):11-12,37,38
2006年7—10月,黄河流域主要来水区来水167.5亿立方米,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少42%,其中,中下游地区偏少56%。另外,沿河生活和工业用水的污染使黄河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7.
以历史上黄河下游的决溢频率为泥沙灾害的代用指标,研究了黄河下游历史泥沙灾害的宏观特征。研究表明,气候因素对黄河下游决溢频率有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前,天然植被尚未遭到显著破坏,当湿润指标增大时,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故黄河下游决溢频率减小。10世纪以后,二者的关系与此相反,当湿润指标增大时,决溢频率也增大,反之亦然。每世纪大旱年频次与每世纪决溢频次之间呈明显正相关,说明目前受到各方面广泛关注的黄河下游“小水大灾”现象,在历史上已经存在。干旱时期中,河槽萎缩,一旦在大水来临,很容易发生决溢。以华山松树木年轮指数为气温的代用指标,研究了气温变化与决溢频率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50a的尺度上,当气温降低时,决溢频率增大,反之亦然,人类活动是影响黄河下游泥灾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以历史上黄河下游的决溢频率为泥沙灾害的代用指标;研究了黄河下游历史泥沙灾害的宏观特征.研 究表明,气候因素对黄河下游决溢频率有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前,天然植被尚未遭到显著破坏,当湿润指标 增大时,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故黄河下游决溢频率减小.10世纪以后,二者的关系与此相反,当湿润指标增 大时,决溢频率也增大,反之亦然.每世纪大旱年颁次与每世纪决溢频次之间呈明显正相关,说明目前受到 各方面广泛关注的黄河下游“小水大灾”现象,在历史上已经存在.干旱时期中,河槽萎缩,一旦大水来 临,很容易发生决溢.以华山松树木年轮指数为气温的代用指标,研究了气温变化与决溢频率变化的关系, 结果表明,在50a的尺度上,当气温降低时,决溢频率增大,反之亦然.人类活动是影响黄河下游泥沙灾害 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黄河研讨会1993年年会暨黄河水土保持研讨会,于1993年10月15日至19日在陕西临潼召开。会议由黄委会和陕西省水利厅筹办,参加会议的有黄河研究会的顾问、委员、部分论文作者、水利部、中国科协、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黄河流域各省区及兄弟流域机构等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共计113人。这次会议首先回顾了中国水利学会黄河研究会一年来的工作,重点交流研讨了黄河流域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为一条地上悬河,存在着严重的地震危险性,未来强震会引起大堤失稳开裂,造成特大水灾。本文研究了黄河下游菏泽和滨州地区断裂及地震活动特征,对比历史上地震发生对黄河大堤的影响,认为黄河东明——粱山段和滨州段将是黄河下游具潜在危险的地段,并提出了防御措施,这对减轻或避免黄河下游地区因地震活动而引起的水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TheYellowRiverisdearlycalled“thecradleoftheChinesecivilization”and“theMotherRivertotheChinesenation” ,forithasnurturedourancestorsandbreast fedtheiroffspring .Since 1972 ,however,theriverhasbeensufferingfromincreasinglyseriousdryingup .Infact,ithasgraduallyt…  相似文献   

12.
黄河断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导致了我国北方趋于干暖化 ,出现黄河断流现象 ,并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黄河断流在历史时期就已存在 ,并非现在才出现。由于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 ,整个黄河流域变得干暖 ,降水量减少并集中分布在夏季 ,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蒸发量因干旱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水土流失使河床淤高 ,增加了河水的下渗量和蒸发量 ,使中下游地区的水流无法汇入到黄河干流 ,最终造成断流。黄河断流是该河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是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必然结果。为了解决黄河断流问题 ,可以采取全流域人工降雨、下游低洼地区蓄水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地面沉降成灾临界水位的识别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伟民  张金平 《灾害学》2007,22(2):67-69
在分析以往研究不足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地面沉降成灾临界水位的概念及一般确定方法。以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区代表城市为例,给出了根据已发生地面沉降灾害城市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确定地面沉降成灾临界水位的具体方法,并确定了该地区地面沉降成灾临界水位。分析了地面沉降成灾临界水位对预防地面沉降灾害发生及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建立水资源管理体系、水资源管理法规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管理的现状,指出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存在水平落后、市场化程度低、体制和政策上存在弊端以及忽视节水方针的实施等问题,提出了,通过倡导新的生态经济管理思想、建立国家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和采用先进技术等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黄河口水动力作用的最显著特点是径流方向(WE)和潮流方向(SN)近于垂直。这一特点有利于三角洲的横向扩展[1],但另一方面,由于沿岸流异常发育,加快了河口沉积速度,促进了拦门沙的发育,使河口处的河床抬高,泄流不畅,不利于黄河口外水下河道的自然下切延伸,最终诱发改道。米草生态工程可以通过防止泥沙沿岸搬运,降低海水含沙量,从而降低拦门沙的发育速度,保护黄河水下河道,最终起到降低河口变动频率,防治黄河改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流域干旱损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提出旱限水位的概念,并开展水库抗旱调度,降低干旱影响程度。旱限水位是水库低水位运行的控制性水位,其合理设置对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率意义重大,而水文气象特征在年内的阶段性变化要求基于旱限水位的水库管理应适应其变化特征。此次研究提出水库抗旱调度分期的确定方法,采用核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指标的非线性特征,结合熵权法赋予指标权重后利用Fisher最优分割法对干旱的年内阶段性变化进行划分。以黄河流域刘家峡和小浪底水库为例,分期结果刘家峡水库分3期为:7月至9月,10月至3月,4月至6月;小浪底水库分3期为:7月至10月,11月至3月,4月至6月。  相似文献   

17.
海河流域水环境危机和适度恢复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越来越突出。河道断流,湿地萎缩,地下水大量超采,水污染和水土流失加剧,流域水环境已经恶化到十分危险的境地。回顾、总结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出,经济社会发展大大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是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本文认为,改善和恢复水环境,必须以供定需,以水定发展,根据流域水资源条件确定产业结构、经济规模和发展方向,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Inrecentyears,attentionhasbeenpaidtoglobalclimaticchange,andcertainresearchresultshavebeenmadeinvariousrelatedfields.Thechangein globalclimateismainlyrepresentedbythewarmingupofglobalairtemperature ,frequentoccurrenceofENSOandabnormalityinatmosphericcir…  相似文献   

19.
1Harmful impacts of the drain of the Yellow RiverAccording to existing hydrographic records,the drain of the Yellow River (hereinafter referred toas the Drain) has the following three features.(1 ) The annual starting date of the Drain has beenadvancing.(2 ) The drain season has been prolonging.(3) The drain section has been extendingtoward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In 1 997,the Yellow River suffered a drain of 2 2 6days atthe locality of L ijin County,Shandong Province and o…  相似文献   

20.
京津唐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目前每年缺水50—80亿m^3,预计到2030年将缺水80—100亿m^3,如发生大旱,可能导致严重水荒。近几十年过量开发利用水资源,导致地表水不断萎缩,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不仅引起大面积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海水入侵,而且加剧了气候干旱化和土地沙漠化。缓解水资源危机的根本出路是大力节水的同时,开辟新的水源,切实保护水资源,防治水环境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