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工智能会产生意识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工智能技术能做什么,或将来能做什么,还取决于意识到底是什么。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将取得什么样的突破性进展呢?我们也许可以想象一下未来各种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类型,有能够感知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机器人,也有能够实时接收和处理大量数据的机器人,还有能够进入太空执  相似文献   

2.
电脑“深蓝”战胜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给社会带来的冲击波还未完全平息,由电脑控制的机器人又组队进行了世界杯足球赛。由于它表明机器人在模仿人的行动中已达到多么高的水平,而且它需要人工智能解决的问题也远比对弈时复杂,因此它引起了行家的更大关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比“深蓝”战胜棋王更大。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专家认为,人的感觉是最难模仿的,人类在感觉方面所达到的"超"能程度,目前连机器人也望尘莫及——能"听"的手机器人虽然凭借电流控制能"握住"杯子等物体,但人的手却要比它更高明。以触觉为例,人的指尖能感知只有5μm高的突起,而这个数字仅仅是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50。至于舌头和嘴唇的敏感度就更高了。当你试着把一根头发放到嘴里  相似文献   

4.
新知短信     
能独立思考的机器人一项新成就对制造有意识、而且能独立思考的机器人的想法是个鼓舞。美国科学家们最近研制出一台有四条腿、外形类似海星的机器人。这台聪明的机器人能够检测自己身体遭到的损伤,并独立思考出修复方法。这台机器人通过嵌入关节处的传感器来观察自己的行动,然后在内置电脑中形成关于自身或至少自身身体结构的概念。它能利用这个内部自身模型来想出如何用4条腿和8个机动关节行走。研究人员测试机器人应对伤势的能力,因此改短了它的一条腿。它能够感觉到异样。并能独立形成自身结构的新概念,准确检测出自己变了样,然后想出一…  相似文献   

5.
由英国Icogno人工智能公司的专家罗洛&#183;卡彭发明的一种会说40种语言,能同时与2000人聊天的最聪明机器人乔治,最近在英国获得“勒布纳”奖,这个科学奖项是专门颁发给与人类对话的最可乱真的机器人的。  相似文献   

6.
机器人时代     
相关链接机器人:能模仿人的某些活动的一种自动机械。一般能实现自动行走和操作生产工具等动作。可用在人所不能适应的环境下代替人工作。现代的机器人都配装电子计算机,有一定程度的人工智能,如识别语言和图像,并作出适当反应等。  相似文献   

7.
在匹兹堡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机器人研究所,机嚣人专家拉尔夫·霍利斯(PalphHollis)正在设计新一代的机器人,其大小不超过咖啡杯,它们能在空气垫上浮动,并且可以在几乎小到可以安装在一张桌面上的生产流水线中操作自如。每个机器人集中做一顶单一的工作,而且多达40个的一队机器人配合起来,以闻所未闻的高精度装配电子产品。由于电子设备有一种特点,即它们更新的周期以周而不是以年计。因此,霍利斯正在设计他的机器人.以使未来的桌上工厂能在几小时内重新改装成生产另一种新产品的流水线。惯用的机器人虽然是一种给人深刻印象的机…  相似文献   

8.
<正>听着:机器人并不是冲着你的工作而来的!在这里,希望大家能够非常清楚:在当前这个特定的时间节点上,机器人还不是有感知能力的行动主体,它们不能寻找和申请某个工作岗位,无法靠自身的相对优势找到工作。目前,机器人还没有通过某种算法去浏览领英网(Linked In)和在线招聘Monster网站,不会有意地利用自身的人工智能来取代人类。此外,机器人也没有聚集在仓库后面的某个地方去密谋全面取代人类工作的事宜。机器人不是冲你的工作而来  相似文献   

9.
正人工智能研究几经跌宕起伏,已经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见本刊2018年01期《人工智能新纪元(上)》)。今天,人工智能正以飞快的速度进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照此下去,这个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巨变?我们难以预测。人类创造之物是否能让它的造物主都感到吃惊?它是否能做出自己的选择?在神秘的犹太传说中,巫师们将灵符插入土制魔像口中,就能赋予魔像生命。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我,机器人》被拍摄成电影后,激起了全社会对机器人是  相似文献   

10.
14 000英镑造出"机器人妻子" 现年33岁的李忠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布兰普敦市的一名前软件程序师,由于工作忙碌,他压根没有时间约会谈恋爱,所以尽管李忠年过三十,但仍然形单影只.两年前,李忠彻底厌倦了这种"孤家寡人"式的生活,为了能有一个伴侣和自己朝夕相处,精通电脑稃序和人工智能的李忠决定亲手为自己打造一个"机器人女友"或"机器人妻子"!制造机器人在李忠眼中可说"小菜一碟",因为李忠年轻时就是一个"神童",他在8岁时就曾为自己造出过第一个机器人.  相似文献   

11.
<正>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是最近几年常常能在新闻里读到的名词,许多媒体也早已在讨论哪些职业会在未来被机器人或人工智能取代。在国内外,早已有用程序自动写新闻报道的实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闹出过一些乌龙。但假若有一天,绘画、写作、音乐这些领域真的被机器或神经网络生成的产品占据,事情也许真的会像以下这篇小说里一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在日常生活中,谈及人工智能,大家首先容易把它和机器人,以及科幻电影中描述的相关情节连在一起。当然,电影桥段是虚构的,角色也是虚构的,因此总会让人觉得人工智能缺乏真实感,认为它离我们还很遥远。其实,人工智能有着非常多的应用场景,可以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接触或者使用人工智能:从手机、计算机到各种硬设备和软服务设施等,无所不在地丰富着我们的"智慧城市"和"智  相似文献   

13.
腾月 《科学24小时》2013,(12):55-56,F0003
<正>正如宇宙学上存在着一个让所有物理定律都失效的"奇点"一样,信息技术正朝着"超人类智能"的奇点迈进。计算机科学家雷蒙德·库兹韦尔相信,这个信息奇点即将到来,那时,人工智能将超越人脑。这是真的吗?有不少人在记忆知识的时候或许会想,我的大脑要是台电脑就好了,可以一直记住那么多知识且永远都不会忘记。但是,如果真的把你的大脑变成电脑,你会同意吗?或许没有一个人愿意,  相似文献   

14.
在2001年的太空计划中,飞往木星的“发现号”宇宙飞船将由一个被称为HAL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控制。这个HAL人工智能机器人原定在1992年1月12日投入运行。但是,到了那一天,HAL人工智能机器人并没有完成。于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罗德尼·布鲁克斯教授决心创造一个更新一代的机器人,将类人的智力放进机器人的身体中。 这种代替HAL的新一代类人机器叫做Cog,它是集计算机芯片、电机、关节、杠杆、电缆、电线和摄像机于一体的组合体,装在一个黑色阳极化的铝制框架中。Cog现在已安装在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中的一个灰色的钢座上。 目前的Cog类人机器人还仅仅只有头、颈、肩、胸和腕,但它已经比其他机器人更接近于科学幻想中的类人机器人。一般,当我们想像机器人时,大多数人往往将机器人想像成一种机械动物,但Cog的创造者们将赋予Cog接近人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人工智能的忧虑之见值得关注。美国图片新闻(PDN)杂志科技编辑格雷格·斯科勃列特(Greg Scoblete)认为,高度发达的智能是创造性的力量,而非工具。它的力量越强大,就越能重塑周遭的世界。想象你是以下这类人,你们担忧未来机器人将变得智慧过人,足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存在。多年以来,你都被当成怪人打发走,与那些胡扯说见到猫王潜藏于某处的人归为同类。  相似文献   

16.
新知短信     
蛇形机器人征服障碍物密歇根大学宣布一种能在复杂地形活动的蛇形机器人诞生了。该机器人能翻过高度超过自身高度两倍多的障碍物,跨过宽度相当于自身长度一半的沟渠。从整体上看,这个售价26英镑的蛇形机器人分为5节,节之间由中间的驱动轴连接,连接处的风箱通过充气或放气来促使某一节做出不同动作,通过协调每节的动作,机器人就能在障碍物上自由攀爬。操作者通过控制操纵杆向机器人发出各种指令,如:像圆柱体那样滚动,像尺蠖那样“肌肉收缩”前进等。蛇形机器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表面覆盖着占总面积80%的轮胎面,这能防止机器人在粗糙地面上停…  相似文献   

17.
关毅 《自然杂志》2018,40(3):224-231
国 际电信联盟第二届 “ 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 201 8年5月 1 5日 在瑞士日 内瓦开幕。 会议探讨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加速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 标, 并着重在卫生医疗、 智 慧城市、 消 除贫困 等方面推动落实一批人工智 能应用项目 。 目 前, 人工智 能正走出 实验室进入人们 的 日 常生活, 而大数据是推动力 之一。 这场“ 数据革命” 可以 帮 助 解决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 但同时也对隐私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加剧了人们对就业等问题的担忧。 对于中国在人工智 能领域的现状, 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表示, 中国如今已经处于全球人工智能开发第一梯队, 假以时日 定能在这一领域独领风骚。 虽然中国在高端芯片制造等核心技术上与世界顶级水平还有不小差距,但在人工智能的研发进展、 市场规模、 应用范围以及推广力度等方面都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以中国在无人机、 机器人、 无人驾驶方面的产业研发和市场占有率为例,中国完全具备领跑全球的实力, 可以做出 一些别 人从未实现的 成绩。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人工智能已经经历了60年的风雨路程。未来,人工智能到底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人工智能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需要,机器也不再是人们眼中冰冷的工具,而是拥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作为科幻作品中很大的母题,人工智能经常在科幻电影中出现,比如《我,机器人》《黑客帝国》《机械姬》,其中人工智能往往扮演反叛者的角色,对人类造成伤害。结合现实来说,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机器人吸尘器:俄罗斯发明了一种机器人吸尘器,这是一个同吸尘器一样大小的圆形吸尘器。它可以在房间里自行移动,由于有一个超声波传感器,机器人不会碰到障碍物,它能按微处理器的命令绕过障碍物。其吸尘能力能随着地面的尘型自动确定吸力的大小。不用电机的电扇:美国研制的一种电扇是用交流电驱动振动,来代替风叶送风,就像人们  相似文献   

20.
正几乎从人类幻想出"人工智能"这一概念的时刻起,关于"人工智能是天使还是魔鬼"的争论便从未停止。人们期望人工智能将自己从劳动中解放出来,又恐惧人工智能一旦拥有智慧,将取代自己"万物之长"的地位。不过,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安检员、机器人同事……这些可能性虽让人恐惧,但不可否认,它们也很美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