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量子分子动力学(QMD)模型研究了中能重离子碰撞中的K+介子流. 计算结果显出, 实验数据只能与计入由手征拉格朗日导出的K+平均场势的结果相符合.这表明, K+介子边流的形式是对在核介质中K+位势的一个有效的探针.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参加者-旁观者模型,用Monte Carlo方法分析了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中各种次级碰撞对K++比值上升的影响.结果表明,公认仅考虑次级碰撞不足以解释实验观测的K++比值上升.  相似文献   

3.
用RBUU方法研究了中高能重离子碰撞中K介子产额及谱的情况.我们发现K+/K产额比是与核系统大小相关的,这种相关性与K介子在核介质中所受的吸收效应有关.还研究了在三种不同核系统中的K平均吸收路程,发现K平均吸收路程在轻核系统中与在中、重核系统中存在较大的差别,从而定量地解释了这种K+/K比与核系统的相关性.研究结果给出了核介质对K介子的吸收程度还与不同反应道的贡献有关,这是导致Bπ→KX道在核系统,特别是在轻、中量核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高能重离子碰撞中K++比例的显著升高被认为是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形成的一个可能信号.基于参加者核子模型和次级粒子形成时间的概念,本文对Si(14.5A GeV/c)与Au的中心碰撞进行了Monte Carlo模拟计算.在计算中考虑了如下次级碰撞过程:πN→K+Y、ππ→KK以及πN的单电荷交换反应.本文的计算结果表明:由这些次级碰撞过程导致的末态的K++比例的升高不足以解释BNL的E802组观测到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5.
阮同泽  陈时 《物理学报》1965,21(4):779-786
本文利用色散关系方法,假设普适V-A弱相互作用和奇异矢量流不守恒,从而对形状因子f0,f1的色散关系进行一次减去,计算了Kμ3+、Ke3+衰变中的π0能谱,Kμ3+衰变中的μ+能谱和μ+的纵向极化。计算中只考虑了K1*(m*=888MeV)中间态对色散积分的贡献。参数σ取为+2.1的结果和实验在误差范围内相符合。放弃奇异矢量流部分守恒假设与实验符合的程度比保持这一假设要好一些。  相似文献   

6.
周宝森  贺泽君 《中国物理 C》1991,15(11):1049-1052
基于相对论重离子碰撞所产生膨胀的热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火球模型,在考虑了火球内部的粒子数分布后,运用相对论流体力学方程,研究了s夸克和K介子的产生率,结果表明对总的s夸克和K介子产生率有很大地增强.  相似文献   

7.
许晓明 《中国物理 C》1993,17(10):929-933
本文在3S1模型基础上,采用相对论跃迁势和夸克(反夸克)旋量波函数,计算了pp→π+π和K+K的反应截面和角分布.  相似文献   

8.
章迺森 《物理学报》1965,21(1):121-131
在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同步稳相加速器上,研究了高能π+、K+介子和原子核的相互作用。利用角度式气体契连科夫速度选择器,选择出纯度约达99%的K+介子束。测量了C,Al,Cu,Sn,Pb等原子核对动量为2.72,3.70,4.75Бэв/с的π+介子的吸收截面;C,Al,Cu等原子核对动量为4.75Бэв/с的K+介子的吸收截面;C,Sn,Pb等原子核对动量为2.72Бэв/с的质子的吸收截面。利用光学模型,对所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根据π+介子数据得到的原子核半径公式,与T.Bowen根据π-介子的测量数据所得结果不同,而和由低能中子散射工作所得结果(R=1.37A1/3×10-13厘米)相符。根据K+介子数据得到,高能K+介子与核子相互作用全截面的平均值应为σKN=16.5毫巴。  相似文献   

9.
在两个耦合的势能面12A′和22A′上对N+ND反应进行了非绝热量子动力学研究. 计算了N+ND→N2+D反应和N′+ND→N′D+N反应在5 meV~1.0 eV碰撞能的反应几率和积分截面. 结果发现N+ND→N2+D反应是N+ND反应的主要反应通道.另外,计算了N+ND→N2+D 反应的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最新的Cs2分子中间态A1+u -b3Πu全局解微扰获得的能级数据, 归属了通过微扰增强红外-红外光学双共振中间态A1+u 到上态231g的140条碰撞线, 包含之前实验观测到的221条231g←A1+u← X1+g 双共振跃迁[J. Chem. Phys. 128, 204313 (2008)], 重新计算了231g态的分子常数和势能曲线(排除54个微扰能级). 本次拟合得到的离心畸变常数和从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值相符合. 在亚多普勒激发光谱中,没有分辨出231g态的超精细结构. 对231g态的超精细结构进行初步计算,比较实验结果给出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