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长庆油田为低渗、特低渗油田,注入水及地层水化学成份复杂,注入水与地层水、地层水与地层水,地层水自身,由于不配伍、不稳定而导致注水地层、近井地带、油井、集输系统结垢十分严重。通过多年技术攻关,长庆油田形成了油田结垢化学治理立体配套技术体系,极大程度地减弱、抑制结垢对生产的影响。结合室内实验对矿场防垢剂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矿场工艺特点,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华庆油田结垢的实际,分析了其结垢机理和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按行业标准筛选出防垢剂CDS-1,在浓度为70mg/L时对硫酸钡锶垢的防垢率达到93.76%。从2009年6月11日起,在该区块按70mg/L的浓度在注水站连续投加,注水压力下降并趋于平稳,注水量上升并趋于平稳,可为类似油田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油田开发中的化学防垢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随着原油含水率的上升,地面集输系统、油井及注水地层常常会出现结垢问题,使管道和地层堵塞,严重影响原油生产,大量增加生产成本。本文在大量调查和试验研究以及多年实践的基础上,介绍了长庆油田在化学防垢方面的经验和取得的效益,并提出为了预防结垢,应进一步开展油田生产系统结垢倾向预测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高频电磁感应清防垢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水是油田稳产、增产的重要环节.伴随地下原油采出的污水经处理后,通常又回注到地层中.由于地层水矿化度高、机械杂质含量高,使注水管网腐蚀结垢,导致注水系统能耗增大、生产效率降低,甚至影响正常生产.注水管网的清防垢技术有多种,化学清防垢技术目前仍然是油田常用技术,但成本高、环境负荷大.近年来,超声波、电场、磁场、电磁场等物理处理技术也得到了应用,高效物理场结合化学处理是未来油田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文章探讨了一种新型的频率扫描式高频电磁清防垢装置的机理、参数设计及应用效果,该装置阻垢、清垢和辅助杀菌效果明显,对于油田降低生产运行成本、节能降耗、防腐杀菌、减轻储层垢类污染损害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油田注水地层结垢机理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油田水化学特征与结垢的关系等方面论证了油田注水地层存在着硫酸盐结垢的问题,从理论分析和油井取心实例讨论了地层结垢机理与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注水开发油田结垢分析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华 《试采技术》2007,28(1):34-36
濮城油田自注水开发以来,油水井及其配套系统结垢严重,针对垢物特点,从结垢原因出发,提出了不同的清防垢工艺技术,通过现场大量油水井的应用,达到了防垢、除垢的目的,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选取中东M油田Asmari和Mishrif灰岩储层高矿化度地层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水质分析和结垢趋势预测,考察了该油田高矿化度地层水结垢特性。通过室内防垢实验,开展了化学防垢剂优选和金属防垢器防垢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将优选的硫酸钙防垢剂ZT-16与碳酸钙防垢剂ZT-00按照不同比例复配后形成的复合防垢剂HSI适合于M油田高矿化度地层水防垢,这种复合防垢剂与金属防垢器联合使用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防垢效果,而且能够有效降低化学防垢剂用量,从而达到控制注入成本的目标。上述研究成果对高矿化度油田地层水结垢预测与防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纯2块注入水结垢理论预测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注入水无机垢结垢趋势预测是油田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之一。针对胜利纯化油田纯2块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压力升高的问题,对纯2块注入水结垢问题进行了理论预测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纯2块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较差,注入水中钙、镁离子被地层岩心吸附或在地层中结垢现象严重,是造成注水压力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油田注水下过程中,由于水的不相容性及热力学等条件的变化,造成注水地层结垢,由此提出一种计算机模型,来预测油田硫酸盐的结垢趋势,通过与国外最新文献报道结果进行对比,并结合油田应用实例,对其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0.
秦皇岛33-1油田注水系统采用了电子防垢器,以防止由于温度和压力变化引起管道系统结垢。本文阐述了电子防垢器的原理、结构、工作方式及其在油田注水系统中的应用,论证了电子防垢器在油田注水管线防垢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海上油田采油规模的扩大,生产需求增加,生产水系统中,返排液进入CEP流程,处理难度增大,含油污水进入缓冲罐后顶部聚集浮油、底部沉积污泥,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就会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注水水质。恩曼技术(北京)有限公司通过多年海上油田现场情况调研,自主研发出一套收油排泥装置系统。该装置采用浮油收集技术、新型水力喷射排泥技术,可随时自动罐顶收油、罐底自动排泥,通过几年先陆地后海洋的现场应用证明,该系统可缓解缓冲罐出水水质,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工作人员远离高风险作业,提高注水水质。  相似文献   

12.
针对边底水油藏水平井由于跟端趾端效应和水平段地层非均质性造成含水率快速升高的情况,在分析油水物性和调流控水筛管应用工艺的基础上,利用层流与紊流的流动特性,研制了一种能够根据产出流体的情况自动调节附加阻力的"主动式"自适应调流控水装置。流体动力学流场模拟及室内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油水流经自适应调流控水装置时,油相的摩阻低、水相的摩阻高,最大水油压降比可达10.0以上,具有自动调节油水附加阻力的功能。自适应调流控水装置在塔河油田底水油藏水平井A井进行了现场试验,与未应用调流控水装置的邻井相比,低含水采油期延长3个月以上。研究与试验表明,自适应调流控水装置可以根据产出流体的情况,自动对产出水进行节流,解决了边底水油藏水平井底水锥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井底压力波动对稠油产量影响机理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一些稠油油田生产过程中将抽油泵更换成螺杆泵后产水减少,产油量增加,而该方法在稀油油藏应用,其产量变化不明显。为此,用实验模拟方法研究了井底压力波动对稠油生产的影响。在恒压条件下,将稠油和地层水同时注入饱和油的人造岩心中,模拟近井地带油藏在泵抽吸作用下油水两相流动特征,利用出口端的电磁阀产生和不产生周期性波动来分别模拟抽油泵和螺杆泵的生产过程。由产油、产水情况发现,波动状态下产水量高于不波动情况,而前者产油量小于后者,且随波动周期的增加,产水率增加而产油率减少。即抽油泵生产过程中压力波动增加了水的产出量;而螺杆泵连续地抽吸减少了水的产出量,增加了稠油产量。稠油开发中使用螺杆泵的效果优于抽油泵。  相似文献   

14.
陆梁油田薄层底水油藏控制水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不重新射孔建立底水隔板封堵底水层的新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水基堵剂的选择性封堵作用和由工作液与原油的密度差而形成的重力分异作用,通过在油水交界面附近形成底水隔板来控制水锥发展。该方法主要使用了高密度盐水、隔板液和过顶替液3种工作液。对不同工作液的使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确定了施工工艺。采用这种新方法在陆梁油田薄层底水油藏试验了8口井,有效率达到100%,截至2005年8月底,累积增油2 622t,降水4 968m3,含水率下降幅度为11.3%~38.4%。直接投入产出比为1:2.350 8。现场试验结果说明,该方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针对薄层底水油藏的注入水沿水平高渗透孔道易窜至油井和沿垂直高渗透部位进入底水层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薄层底水油藏注入水存水率的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沿高渗透层建立层内隔板和沿油层与底水层界面建立底水隔板.为了建立层内隔板和底水隔板,研究了清洗液、密度调整液、隔板液和过顶替液4种工作液.并设计了清洗隔板液通道、局部提高底水密度、注入隔板液、过顶替和关井侯凝等施工工艺.通过合理选择工作液和建立施工工艺,可使层内隔板和底水隔板在一次施工中同时完成.隔板的建立由可视化物理模拟形象证实.  相似文献   

16.
热采水平井整体开发草13块砂砾岩薄层特稠油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热采水平井技术是科学有效开发稠油油藏的重要手段。以胜利油田草13块为例,系统论述了利用热采水平井整体开发具有边底水的砂砾岩薄层特稠油油藏的开发程序和研究方法。在油蒇精细描述的基础上,通过热采筛选、产能评价、直井和水平井数值模拟、开发方式优化及指标预测等油藏工程研究技术方法,综合论证了利用热采水平井整体开发草13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总结了砂砾岩薄层特稠油油藏水平井油藏工程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并在生产实践中见到明显效果,为胜利油田其它区块和类似油田的开发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北部湾油田群规模的扩大及老油田的含水上升,需处理的生产水越来越多。为此,从油藏方面对生产水回注进行探讨,为海上油田生产水回注已开发油藏提供可行性依据,通过对物质平衡方程的推导,建立了回注目的储层累积亏空量(累积回注量)与地层压力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WZ-A油田南块涠洲组在废弃后进行生产水回注可以满足北部湾油田群生产水回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小气顶底水驱薄层油藏开发过程中,受气顶与底水的同时作用,油气水互窜,采油井生产气油比高、含水上升快,开发难度较大。文中借助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此类油藏的机理模型,探究其生产规律与最优开发方式,并对气顶指数、底水倍数、油柱高度、垂向布井位置等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认为:小气顶底水薄层油藏在开发过程中气窜是无法避免的,其日产油量变化曲线表现出三段式特征,反映了气窜、油气互侵、底水侵入3个过程;此类油藏的最优开发方式为油气同采,在小气顶布井可以缩短油气互侵的时间,并在原油侵入气顶后采油;在较小气顶和较强底水的情况下,排气采油方式开发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青海花土沟油田浅层油藏连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藏流体连通性分析已成为石油开发地质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油藏流体连通性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生产井位的部署和射孔的层段,而且关系到注水井的部署及注水效果等。主要用原油气相色谱指纹相关性和紫外光谱技术来阐述油藏流体在纵、横向上的连通性。S1 - 2 6- 1井在浅层射孔( 30 5 m)发现工业油流。以前浅层的试油结果表明仅有油显示,但没有工业油流,因此怀疑该井所产原油因油管泄漏而来自中深部。通过对该井油样及邻近油井的中浅层油样进行气相色谱指纹分析和紫外光谱分析,表明S1 - 2 6- 1井的原油来自浅层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轮台凝析气田的底水沿高渗透带突进后,液相占据主要通道形成水封气,从而造成气井停喷。这种情况下.一般没有很好的治理手段,使用前期堵水、上提避水等治理措施也都基本无效。基于多年的探索研究,提出了"由堵改疏"的治理思路,即通过注氮气与地层剩余气沟通形成气体连续相,以达到恢复气井产能的目的。为此,开展了注氮气压锥机理、选井标准和注气参数优选设计等试验研究,注入膨胀性好、经济安全的氮气从水脊顶部薄弱处突破水锥屏障,使被液相占据的渗流通道重新开启,并与地层凝析气形成连续相,恢复自喷;根据压力变化将作用过程分为注入氮气压缩井底水脊、突破水锥屏障、稳定注气与地层凝析气形成连续相、焖井压锥降低水锁效应4个阶段。在S3-1井进行现场应用,日增油12.3 t,日增气2.8×10~4m~3,累计增油820 t,累计增气211×10~4m~3,增产效果显著。该工艺对类似凝析气井治理有一定指导意义,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凝析气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