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大熵原理在P-Ⅲ型分布参数估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最大熵原理在P-Ⅲ型分布参数估计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矩的新的熵估计方法(POMELM),并对三种不同熵参数估计方法提出了考虑历史洪水信息的计算公式。统计试验结果表明,熵估计方法明显优于两种传统熵估计方法,考虑历史洪水的计算公式是有效可行的,从而拓宽了熵估计方法应用范围。通过对POM ELM法与传统估计方法包括矩法、线性矩法、适线法、权函数法的比较,新的熵估计法优于传统方法,与线性矩法相当。  相似文献   

2.
张明  柏绍光 《水电能源科学》2012,30(9):20-22,29
基于Mellin变换在概率权重矩法中的应用,建立了Mellin变换与概率权重矩、概率权重对数矩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概率权重混合矩法,以P-Ⅲ型分布参数估计为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P-Ⅲ型分布参数估计的线性混合矩法。通过对云南省西南诸河10个水文站的年径流量观测资料拟合,表明概率权重混合矩法计算结果与概率权重矩法相当。  相似文献   

3.
钻井液赫-巴模式参数估计的新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线性回归法估算钻井液赫-巴流变模式的流变参数不具有无偏性和方差最小等不足.提出了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的新算法。该算法不需要人工给定迭代初始值,迭代过程稳定收敛到最小点,不会陷入极小点陷阱,收敛速度很快,所得到的流变参数估计具有拟合残差无偏性和方差最小的优良统计特征。大量的实际钻井液算例表明,新方法具有比线性回归方法更小的拟合方差和相近的均值,拟合残差统计特性优于线性回归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到钻井液赫-巴流变模式中流变参数的确定、钻井液流变模式优选、钻井液性能调整和评价等许多问题中。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指数分布线性矩及其参数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考虑历史洪水线性矩公式,通过统计试验分析了线性矩法的统计性能及历史洪水公式的适用性,并与两种不同准则适线法、矩法作了比较.统计试验结果表明,线性矩法的参数及设计值合理有效、比矩法更稳定,是一种统计特性优良的参数估计法.  相似文献   

5.
以山东省大汶河流域为例,采用M-K检验法对6、12、24 h和3 d的年极值降雨资料进行一致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地区线性矩法推求站点暴雨设计值,将区域设计值结果与单站线性矩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绘制了大汶河流域50年一遇暴雨设计值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可将大汶河流域划分为3个水文气象一致区,最优分布线型以广义极值分布(GEV)为主;单站线性矩法与地区线性矩法结果的差距(平均绝对相对误差)随样本系列长度的增加而减小,且重现期越大差距越大;大汶河流域暴雨设计值的空间分布不均,但各时段分布态势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6.
考虑历史洪水时Gumbel分布线性矩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Gumbel分布线性矩及其参数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考虑历史洪水的线性矩公式.通过统计试验分析了线性矩法在该分布中的统计性能及历史洪水公式的适用性,并与绝对值准则和平方和准则两种不同适线法、矩法作了比较.统计试验结果表明,线性矩法不仅参数及设计值不偏性能最好,而且具有较好的有效性,线性矩法是四种方法中最好的一种.针对历史洪水取值及其重现期存在着一定误差,利用统计试验方法对不同参数估计方法的误差影响作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线性矩法最为稳定,历史洪水误差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概率权重混合矩法在三参数对数正态分布、广义极值分布、广义帕雷托分布和广义逻辑斯特分布等参数估计中的应用,建立了概率权重混合矩与分布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并以三参数对数正态分布为水文频率线型为例,对云南省西南诸河15个水文站年平均流量系列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概率权重混合矩法估算精度与概率权重矩法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8.
针对较低Reynolds数下的射流火焰,使用直接数值模拟(DNS)数据,研究单条件矩和双条件矩封闭模型应用于此类火焰计算的特点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单条件矩封闭模型在较小标量耗散率下能够较好地预测火焰结构,但在较大标量耗散率下则过高估计了火焰温度.双条件矩封闭模型可以改善预测精度,其模型系数α0、β0和γ0具有稳态特点.  相似文献   

9.
水平浓缩煤粉燃烧流动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平浓缩煤粉燃烧具有能同时满足高效稳定防结渣和低NOx排放的特点。利用百叶窗可将一次风分成浓度差异适当的浓度两股。双射流的衰减比单射流强烈并且扩展迅速;随着喷口间距的增加,双射流的衰减和扩展趋于单射流;V型钝体使双射流混合推迟,WR型钝体使双射流近场混合加快。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60~2008年江西省77个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采用地区线性矩法研究了该省极值降水频率及时空特征,包括数据的统计检验、水文气象一致区划分、最优分布线型确定、频率估计值计算、单站分析和地区分析法比较、设计值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等。结果表明,皮尔逊Ⅲ型分布(PE3)和广义正态分布(GNO)是大多数一致区的最优分布;地区分析法获得的频率估计值相较于单站分析法具有很好的稳健性;不同时间段极值降水的空间分布,东北部大于西南部,大值区多位于丘陵山地,小值区多位于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11.
蚁群算法在P-Ⅲ型分布曲线参数估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蚁群算法具有正反馈、并行计算、较强的鲁棒性,通过对标准蚁群算法的修改,提出一种可用于P-Ⅲ型分布曲线参数估值的连续蚁群算法.以黄河循化站实测资料为例,结果表明,基于离差平方和最小准则的蚁群算法所得的P-Ⅲ型曲线参数精度优于矩法、线性矩法和适线法,收敛速度快.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起动过程,建立了动态阻力矩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发动机缸内压力试验,基于泵气阻力矩和往复惯性力矩公式,结合试验参数和数据,通过Matlab/Simulink对泵气阻力矩和往复惯性力矩进行了仿真计算。在30℃水温条件下开展了摩擦阻力矩试验,获取了静摩擦与动摩擦阻力矩数据。为研究节气门开度、初始曲轴转角和发动机水温对起动过程阻力矩的影响,开展了各转速下不同节气门开度缸内压力试验、不同初始曲轴转角静摩擦阻力矩试验和不同发动机水温动摩擦阻力矩试验,通过不同初始曲轴转角发动机拖转试验对动态阻力矩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对混合动力发动机起动过程阻力矩进行理论建模与试验,可以准确模拟混合动力发动机起动过程中的动态阻力矩特性。  相似文献   

13.
王亚伟 《内燃机学报》1995,13(3):224-230
本通过对直喷式增压柴油机燃烧过程的研究,提出了基于脉冲喷雾空气混合,不同几何尺寸的单油滴蒸发,以及着火滞后期的时域跟踪法等子模型建立的直喷式增压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双区计算模型,章讨论了模型的主要假设,给出了计算公式和离散方法,中给出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比较,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梳理了单渣法、双渣法和双联转炉冶炼工艺的特点,比较了不同工艺的优缺点。单渣法冶炼周期段、工艺简单,但是脱磷效果一般;双渣法可以防止喷溅、脱磷效果好,有利于提高前期脱磷、脱硫以及转炉热效率,保护炉衬降低石灰消耗。但是双渣法倒渣困难,前期温度控制不好,可能会带铁出炉,降低金属收得率。双联工艺脱磷效果好,渣铁分离更容易,降低石灰消耗,在控制合理时,可以缩短整个的生产周期。但是目前国内钢铁企业尚未完全发挥出双联工艺的优势,石灰消耗、脱磷水平以及冶炼周期还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新型的可有效求解碳烟颗粒群体平衡模型的数值算法:混合分组矩量投影法。该方法结合传统分组法及矩方法的技术,通过在每个分组区间内引入权重粒子来拟合原始的颗粒群尺寸分布函数,解决群体平衡模型中方程的封闭性问题。该方法具有结构简单、计算量小、精确度高等优点。分别在层流预混火焰及柴油机模拟中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可高效地应用于不同燃烧条件下碳烟颗粒群体平衡模型的求解,模拟结果能较好复现测量结果,并为深入研究不同的碳烟反应机制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Duhamel积分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数值积分算法,这种算法将描述电力系统暂态过程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表示为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通过合理地选取线性部分的系统矩阵,并用一个线性可积函数去逼近非线性部分,得到了一种二阶显式单步的暂态稳定数值积分算法。该算法的局部截断误差与改进欧拉法和隐式梯形积分相当,而计算量只有改进欧拉法的二分之一、不到隐式梯形积分的三分之一。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和IEEE 145节点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应用于大规模电力系统的预想事故筛选。  相似文献   

17.
在非结构网格中,发展有限体积法和Monte Carlo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来模拟湍流燃烧,求解相互耦合并且相容的平均密度、动量、能量方程组和脉动速度-标量-频率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方程,采用稳态层流火焰面模型计算半详细的化学反应机理.对轴对称钝体火焰驻定器后的扩散燃烧进行模拟,比较了速度和标量的平均量和二阶矩的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并研究了速度的扭率(三阶矩)、扁平因子(四阶矩)及边缘概率密度函数的分布.计算表明,高阶统计矩包含的统计误差比低阶统计矩的大,扭率和扁平系数的峰值则集中在剪切层处.  相似文献   

18.
旋转机械整机固有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一种分析旋转机械固有特性的方法-整体传递矩阵法,该方法视定子零转速转子,将旋转机械化为一双转了或多转子系统,利用整体传递矩阵法进行分析,该方法为开发通用软件提供了有效的算法,思路简单,清晰,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19.
贺强 《水电能源科学》2017,35(9):110-112
为分析粘土临界坡降的影响因素,以合肥某基坑土样为例,首先开展单一粒径级土体的渗透破坏试验,分析临界坡降随干密度和均值粒径的变化规律;其次,开展多粒径混合粘性土的渗透破坏试验,讨论在干密度一定时,不均匀系数、曲率系数对临界坡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干密度对土体临界坡降影响最为显著,均值粒径次之,临界坡降随干密度三次方的增加而线性增加,随均值粒径的增加而线性减小,随孔隙率的增大而减小;不均匀系数对土体临界坡降影响较为显著,曲率系数次之,临界坡降随不均匀系数、曲率系数的增加而线性减小。  相似文献   

20.
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排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生物柴油来自于动植物油脂的单酯衍生物,是一种可再生的替代能源。脂肪酸单酯作为发动机燃料的可行性来自于其分子结构和较高的能量密度。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与0^#柴油具有几乎一致的热效率。在同一稳定工况下,随着生物柴油加入比例的增加,生物柴油与0^#柴油混合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物中CO和HC比排放呈现线性下降,NOx比排放有所增加,而CO2比排放维持在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