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弧菌病是对虾育苗期间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来,作者等在进口亲虾(斑节对虾)、虾苗的检疫中发现许多对虾育苗场发生弧菌病。由于虾母、虾卵和虾苗各阶段幼体发生本病,引起虾母、虾苗死亡,虾卵无法孵出,导致育苗失败,严重地影响了育苗生产。为弄清亲虾是否为育苗期弧菌病的主要  相似文献   

2.
1992年以来,福建省海水养殖虾类发病十分严重,同样的在育苗期内也出现虾病多,育苗成功率低的问题。为弄清此问题,现将我们近几年来对进境斑节对虾亲虾及育苗期内幼苗的疫病检疫、防治以及今后的防治对策分述如下,以供同仁参考。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随机抽取近三年来捕自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地深海区并经新加坡空运至厦门空港进境的斑节对虾亲虾、亲虾粪便和水体。1.1.2取自闽南地区育苗场内亲虾、育苗期内不同发育期的虾苗、病虾及水样。1.2方法1.2.五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的检测方法:1.2.1.l粪便中MB…  相似文献   

3.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Penaeus monodon bae ulovirus简称MBV)为一种侵害组织细胞的病毒,可感染对虾的全部生活期,对虾苗、幼虾危害性较大,为“名录”内二类传染病。1992年2—7月,汕头地区数十家育苗场从新加坡进口斑节对虾亲虾育苗,在检疫过程中,应用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肝胰脏及中  相似文献   

4.
养虾是我国的一大创汇项目,1989年从东南亚海域引进高产优质的斑节对虾(P.monodon)在福建闽南地区育苗,养殖成功后,目前已成为我省养虾业的主要品种。近三年来,从厦门口岸进境的斑节对虾亲虾日益增多,分布在我省南起东山、沼安,北至平潭、宁德的500多公里海岸线上的50多个育苗场内。为了防止鱼类传染病、寄生虫病的传入传出国境,保护渔业生产和人体健康,我国动植物检疫法规  相似文献   

5.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病属我国对外虾病检疫对象,可感染多种对虾。由于受感染的虾种类多,感染率高,危害严重,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它对斑节对虾养殖的危害尤为严重,曾给我国台湾省和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的养虾造成巨大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省份从东南亚一些国家大量引进斑节对虾亲虾进行人工雷殖虾苗,促进了养虾业的发展。但随同亲虾带进的班节对虾杆状病毒病,危害其子代和敏感虾类,给养虾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寻找一种简单、快速、准确和经济实用的检测该病的方法,已成为同行们和养虾业者的迫切期望。为此,作者通过两年多来的探索和检疫实践,采用虾粪和肝胰脏样本压片法可快速查出班节对虾杆状病毒(MBV)包涵体,为及时采取防范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对亲虾和幼体虾苗的检疫或普查具有现实意义。l村招和方法1.l虾粪样品检查法1.1.1样品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海南的对虾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面积不断扩大,随之而来,对虾病害也不时地暴露出来。塔市(琼山县)某虾农,投放8—9cm规格的斑节对虾苗8万尾,因虾病严重危害,结果仅收虾16公斤,即为实例之一。结合本口岸的进出境水产类检疫业务,从掌握、了解本地区的养殖对虾疫情出发,笔者于1990年6月至1992年8月,在海口、府城(指琼  相似文献   

8.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Penaeus monodon bac-ulovirus简称MBV)可感染多种养殖虾类。感染率最高,受危害最严重的是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俗称草虾)。据台湾报告,可引起80%以上虾苗或养成虾感染发病,造成大批死亡。病毒可通过亲虾或虾苗垂直或水平传染健虾。病毒嗜肝、胰腺和中肠上皮  相似文献   

9.
斑节对虾心脏组织细胞的杆状病毒感染(初报)杨宝华郑坚川卢俭何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动植物检疫局,广东518010)笔者在深圳地区发病虾场进行病毒性疾病研究过程中,遇某虾场放养60多天的虾(平均体长12cm)出现大批死亡现象,随即采病料进行病理组织学...  相似文献   

10.
对虾亲虾越冬是对虾全人工养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过去大部分地区亲虾越冬却靠锅炉控温,每尾亲虾需耗煤50公斤。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需要人工越冬的亲虾数量越来越大,如何在越冬过程中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个大问题。最近,山东省寿光县将一座普通的对虾育苗室改装成被动式胶塑太阳能亲虾越冬室,把被动式太阳  相似文献   

11.
斑节对虾“半封闭”、低盐度、不同密度养殖试验深圳沙头角动植物检疫局彭锦新,王侃,刘旭明,詹振光,周容,谭国英,黄再盛深圳市农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庄世鹏斑节对虾是广东省目前养殖对虾的主要品种,近年来由于虾病流行,斑节对虾因病死亡十分严重。为探索科学的防病...  相似文献   

12.
随着集约化生产、养殖环境恶化,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成为了当前制约对虾养殖效益的主要疾病之一。本试验以凡纳滨对虾不同生长时期的亲虾、虾苗、成虾作为研究对象,将对虾的肝胰腺进行初步富集后,采用荧光PCR和普通PCR的方法,检测样品中pirAVP和pirBVP毒素基因;对虾苗AHPND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在116份样品中检测到亲虾AHPND阳性3份,虾苗AHPND阳性7份,成虾AHPND阳性9份;从虾苗AHPND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1株弧菌,经生化鉴定为副溶血性弧菌;16S rRNA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副溶血性弧菌聚为一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头孢西叮、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等11种抗菌药敏感,对头孢噻吩耐药,对阿米卡星中介。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健康凡纳滨对虾浸染1.8×108 CFU/mL浓度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液后,24 h内全部死亡,对虾的肝胰腺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萎缩、变性、坏死等特征。本试验进一步掌握目前粤西地区不同生长时期凡纳滨对虾中AHPND的流行病学数据和...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本地区对虾养殖及疫病状况,为进出口对虾检疫提供参考,笔者于1990年分三阶段对本市连云区、赣榆县两地6个对虾养殖场进行了调查,了解到该地区(主要是1985年以后)存在的对虾疾病主要有10余种,以细菌病及附着性纤毛虫病多发,环境及营养性疾病亦占相当比例。此次调查,以通过走访养殖技术人员、采集病虾进行室内检验等方式,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是一种新发疫病,对对虾养殖业损失巨大。其病原是携带毒素质粒基因的副溶血弧菌,但具体致病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国外报道的毒素质粒基因特异性引物,对一批进境南美白对虾亲虾进行了AHPND检测。因其PCR的扩增结果与国外所报道的基因片段一致,初步认定为AHPND阳性。本文对此次检测的结果和过程进行了分析,为我国AHPND的检测提供了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15.
对虾营养研究新进展对斑节对虾和日本沼虾的营养需要量对比研究表明,日本沼虾对饵料中的营养需求量高于斑节对虾。斑节对虾对维生素B_1的需要量为14mg/kg饵料,而日本沼虾对维生素B_1的需求量为40~80mg/kg饵料,日本沼虾幼体的需求量高达60~1...  相似文献   

16.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mei)又称凡纳对虾或万氏对虾,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主要分布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湾沿岸,以厄瓜多尔沿岸分布最为集中。1988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引入我国,因其具有对水环境抗逆能力强、营养要求低、生长速度快虾体含肉量大、对盐度适应范围广、离水存活时间长和抗病力强等优点,与斑节对虾、日本对虾成为目前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种。我国成功地进行了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1994年开始在全国各地进行了人工养殖。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强度不断增加,养殖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目前世界上各地虾类养殖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其中对虾类养殖业发展威胁最大的问题是虾病的流行,每年因虾病造成的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虾 (Penaeus orientalis)幼体的聚缩虫病是对虾育苗生产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虾病,它感染速度快,几天之内便可使培育池中的对虾幼体 80%以上感染,如不及时防治,则会导致育苗失败。近几年来,我们在对虾育苗生产中,对对虾幼体的聚缩虫病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1病原体   对虾体聚缩虫病的病原体,常见是树状聚缩虫 (Zoothamnium arbuscula),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缘毛目 (Peritricha),钟虫科 (Vorticellidae)。聚缩虫寄附于中国对虾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及成虾的体表和鳃。聚缩虫同其它固着性…  相似文献   

18.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是重要的海水养殖对虾之一,在我国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也有广泛养殖.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斑节对虾的营养生理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以期为斑节对虾营养生理研究及饲料配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养殖对虾的品种有: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长毛对虾(P.Penicillatus)、斑节对虾(P.monodon)、日本对虾(P.japonicus)、墨吉对虾(P.merguiensis)和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ensis)等6种,其中以中国对虾为主,对营养需求和饵料配制技术研究的主要对象也是中国对虾。我国对虾养殖自70年代末起步,至1991年产量近21万吨,居世界第一位,之所以有如此迅猛的发展,在技术上主要是靠工厂化育苗和配合饵料。而配合饵料的研制成功,质量不断提高,是基于对虾营养的基础研究和加工技术的进步。中国对虾营养需求及营养生理研…  相似文献   

20.
将上年人工养殖发病残存的日本对虾继续养殖至盛夏,用这些对虾作为亲虾,进行盛夏高温育苗。实验表明,盛夏对全人工养殖的日本对虾进行高温育苗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