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析中医雷火灸对产褥期产妇产后恶露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月139例自然分娩产妇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2例产妇采用产后常规护理,而试验组67例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雷火灸,观察两组产妇产后恶露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产后24h恶露排出量(268.28±14.35)mL,明显少于对照组(371.17±18.90)mL;试验组恶露消失时间(10.37±1.41)d,显著短于对照组(17.72±2.13)d。结论:对产褥期产妇实施中医雷火灸治疗,能够显著减少产后恶露量,缩短产妇产后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产后保健对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收取我站120例产妇,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直至2013年3月,并将产妇按照产后不同保健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保健,观察组产妇实施产后保健,将两组产妇保健后的子宫复旧天数、恶露量、恶露持续天数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子宫复旧天数(8.01±3.69)天、恶露量(155.69±30.11)ml、恶露持续天数(32.14±1.07)天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保健对产妇产后恢复有显著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在改善产后抑郁及促进子宫康复方面的作用。方法 将某医院2017-03~2017-07的7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产后康复护理。观察两组产后抑郁、生活质量、恶露、泌乳始动、子宫恢复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EPDS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分别为(6.12±0.87)分、(84.58±2.91)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泌乳始动、恶露及子宫恢复时间分别为(14.61±2.08)h、(2.37±0.45)d、(7.04±1.17)d,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概率为2.56%,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后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产后抑郁,在促进子宫康复方面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对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剖宫产产妇采用子宫网压缝合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8字缝合术缝合子宫,观察组采用子宫网压缝合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恶露时间、1 d内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临床止血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恶露时间为(17.21±3.52)d、1 d内出血量为(593.50±57.60)m L、住院时间为(9.10±3.35)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2.60±3.12)d、(692.10±60.30)m L、(15.50±4.1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止血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剖宫产产妇采用子宫网压缝合术,可减少恶露时间、1 d内出血量、住院时间,止血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河北省易县医院妇产科接受阴式子宫切除的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辅助下的阴式子宫切除,对照组给予常规阴式子宫切除。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负面情绪及机体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89±15)min]、术中出血量[(62±9)m 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4±0.3)d]、卧床时间[(2.9±0.4)d]、住院总时间[(8.8±1.1)d]以及术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13.2±2.1)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3.9±1.9)分]、数字疼痛强度量表评分[(2.1±0.4)分]均低于对照组[(147±19)min、(113±515)m L、(2.1±0.4)d、(4.8±0.6)d、(11.7±1.6)d、(19.4±2.8)分、(21.4±3.2)分、(3.9±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低于对照组[(18.1±2.4)分比(23.5±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具有安全性好、损伤性小、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势,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单胎、足月、头位待产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90例,其中50例行剖宫产术(观察组),40例自然分娩(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产妇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322.1±10.9)m L比(240.5±15.9)m L、(10.7±2.5)d比(5.2±1.9)d](P<0.05)。观察组产妇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8.2±0.3)分比(9.4±0.4)分](P<0.05)。观察组产妇羊水污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2.0%(22/50)比22.5%(9/40)](P<0.05)。两组患者新生儿产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后产褥感染、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8.0%(14/50)比10.0%(4/40)](P<0.05),新生儿并发症如新生儿窒息、肺炎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32.0%(16/50)比10.0%(4/40)](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产妇建议选用自然分娩方式,不仅能减少手术带来的损伤,促进产妇身体恢复,而且有利于减少新生儿产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注射催产素对子宫收缩效果以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江苏省镇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0例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妊娠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50例。A组采用宫颈注射途径,B组采用静脉滴注途径,C组采用臀部肌内注射途径。观察三组不同给药途径对子宫收缩效果及产后出血的影响。结果 A组产妇第三产程持续时间显著短于B组和C组[(4.6±1.3)min比(7.4±1.6)min,(12.4±2.6)min,P<0.05],B组显著短于C组(P<0.05)。A组、B组产妇产后2 h及24 h阴道出血量较C组显著减少[2 h:(114±23)m L,(160±30)m L比(209±34)m L,24 h:(101±23)m L,(142±33)m L比(189±32)m L,P<0.05],其中A组显著少于B组(P<0.05)。产后24 h,A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显著低于B组和C组[(98±2.4)g/L比(92±4.6)g/L,(80±6.2)g/L;0.336±0.009比0.315±0.013,0.276±0.018;(3.77±0.07)×1012/L比(3.61±0.13)×1012/L,(3.46±0.23)×1012/L,P<0.05],B组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宫颈注射催产素可更好地缩短第三产程,促进子宫有效收缩,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后出血,对产妇产后恢复有一定的帮助,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指导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结束分娩的产妇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促康复的综合康复指导,比较两组产妇的子宫复旧和泌乳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泌乳始动时间、子宫入骨盆的时间、产后恶露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母乳满足新生儿比例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指导可促进产妇产后泌乳和子宫复旧,有利于加快产妇康复。  相似文献   

9.
黄敏玲 《吉林医学》2012,33(13):2741-2742
目的:观察分析产妇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对泌乳、产后子宫复旧的影响,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住院分娩的产妇1 500例,按照住院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0例,观察组采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取自然恢复,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子宫复旧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产后泌乳明显比对照组增加,产后5 d宫底高度下降幅度明显比对照组大,产后5 d、42 d B超测量子宫三径之和缩小程度明显比对照组大,两组产后泌乳、子宫复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对泌乳、产后子宫复旧的效果显著,能促进产后泌乳,刺激子宫收缩,加速子宫复旧,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产妇实行产后保健对身体恢复及新生儿健康情况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2月分娩的产妇114例作为观察组,实施细化的产后母婴保健措施,同时随机选取同期120例产妇为对照组,仅实施常规产后护理。出院后随访,比较产妇产后恢复、泌乳和新生儿身体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恶露持续天数、恶露总量、子宫复旧天数、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等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产后无泌乳为0.88%,泌乳中量以及多量的产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细化的产后母婴保健措施对产妇产后恢复、泌乳和新生儿身体情况均有改善和促进作用,有一定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