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东省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受治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阳转率,探讨MMT受治者HCV阳转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广东省15家社区MMT门诊的所有受治者从2006年7月开诊至2014年3月进行追踪调查。调查基线时一般人口学特征,高危行为,HIV、HCV、梅毒及结核感染情况。入组后每天记录受治者服药剂量,每月对受治者进行尿吗啡检测,并每半年进行一次高危行为调查和HCV检测。定义观察终点为受治者发生HCV阳转。通过阳转人数除以随访人年数计算阳转率。采用含时依协变量的Cox回归模型分析HCV阳转的影响因素。比例风险假定采用Martingale残差法和Schoenfeld残差法进行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77名受治者,发生阳转440名,总随访2142.2人年,HCV阳转率为20.54/100人年。研究发现服用MMT剂量高于60ml(HR:1.53,1.09-2.14)、过去1个月注射吸毒(HR:2.49,1.60-3.87)的受治者发生HCV阳转的风险较大。结论较高的服药剂量和过去一个月注射吸毒是HCV阳转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东省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受治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阳转率,探讨MMT受治者HCV阳转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广东省15家社区MMT门诊的所有受治者从2006年7月开诊至2014年3月进行追踪调查。调查基线时一般人口学特征,高危行为,HIV、HCV、梅毒及结核感染情况。入组后每天记录受治者服药剂量,每月对受治者进行尿吗啡检测,并每半年进行一次高危行为调查和HCV检测。定义观察终点为受治者发生HCV阳转。通过阳转人数除以随访人年数计算阳转率。采用含时依协变量的Cox回归模型分析HCV阳转的影响因素。比例风险假定采用Martingale残差法和Schoenfeld残差法进行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77名受治者,发生阳转440名,总随访2142.2人年,HCV阳转率为20.54/100人年。研究发现服用MMT剂量高于60ml(HR:1.53,1.09-2.14)、过去1个月注射吸毒(HR:2.49,1.60-3.87)的受治者发生HCV阳转的风险较大。结论较高的服药剂量和过去一个月注射吸毒是HCV阳转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攀枝花市海洛因成瘾者进行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MMT)1年的效果.方法 对美沙酮门诊的112名海洛因成瘾者的基线数据和治疗1年后的随访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112名海洛因成瘾者治疗前39名HIV抗体检测阳性,73名HIV抗体检测阴性,MMT 1年后,73名受治者HIV抗体仍然阴性;112名受治者尿检阳性率从入组前的100%下降到治疗后的25.23%,近1个月注射毒品的次数、注射吸毒和共用注射器的比例,由治疗前每人每月平均9.13次、15.14%下降到0次;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从26%提高到32.4%.结论 通过MMT 1年后,在减少危险行为、减少与毒品相关的违法犯罪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对预防控制艾滋病通过注射吸毒与性行为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病毒性肝炎、梅毒、HIV感染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三门峡市MMT门诊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服药人员为研究对象,检测抗-HCV、梅毒抗体、HIV抗体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03例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吸毒人员以男性为主。检测结果均阴性的253例,存在阳性者50例,合并2种及以上感染者5人。抗-HCV阳性率为14.9%;梅毒抗体检初筛TP-ELISA阳性率为3.3%;HIV抗体检测阳性0人。结论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门诊受治者HCV、梅毒感染率和重叠感染率均较高,说明美沙酮维持治疗的覆盖人群是降低危害和重点干预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首批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雯  赵醴丽  凌莉  陈昂  夏英华  韩璐  林鹏  何群 《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2):1416-1418
目的 评价广东省首批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试点的效果.方法 对2006年1月-2008年3月广东省首批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开诊2年内收治的445名维持治疗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动态追踪调查,并对维持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445名维持治疗者中有62.70%退出治疗;受治者接受治疗1个月后尿检阳性率为34.02%,治疗1年后尿检阳性率<35.00%;受治者的生存质量均呈现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改善的趋势;>80.00%的受治者获得了艾滋病的预防知识,所有受治者在治疗期间无新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80.00%的受治者的社会家庭功能得到改善;吸毒相关的犯罪率由治疗初始时的30.34%下降至1.57%(P<0.001).结论 MMT在减少毒品使用、遏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传播、改善吸毒者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家庭功能和减少犯罪行为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广东省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门诊受治者的传染病感染现状,为门诊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全省45个MMT门诊受治者的一般情况和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和肺结核(tuberculosis,TB)感染率,比较不同人群的感染率差异,分析重叠感染情况和感染者的特征.结果 13 566名受治者中,7 508人(55.3%)至少感染HIV、HCV或TB中的一种.所有受治者的HIV、HCV和TB感染率分别为5.92%、68.16%和1.87%.注射吸毒者3种疾病感染率均高于非注射吸毒者.6.0%的感染者为双重或三重感染,双重感染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HCV和HIV(4.44%)、HCV和TB( 1.31%)、HIV和TB(0.05%);54.95%的HIV感染者和57.31%的TB感染者合并HCV感染,HCV感染者以单纯感染为主(93.81%).从感染者特征来看,3种疾病感染者以男性、30~ 40岁、初中文化水平、待业/无业、注射吸毒、本地入组占多数.结论 广东省MMT门诊受治者HCV感染率高,对相关干预的需求量大;HIV和TB感染者合并HCV感染可能性大,应特别注意HCV的筛查.建议门诊积极开展针对感染者的转诊、治疗和行为干预等服务,提高项目效益.  相似文献   

7.
邹霞  陈雯  凌莉 《中国公共卫生》2013,29(8):1107-1110
目的 探讨在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期间相关因素对受治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梅毒阳转的影响.方法 对广东省13个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4 909名受治者进行3年随访,于入组时及随后每年进行HIV、梅毒检测,每6个月进行1次问卷调查随访,入组时及入组后每个月记录尿检情况.结果 4 909名受治者中,HIV、梅毒阳转率分别为0.41/100人年、1.30/100人年;已婚(RR=2.211)、过去1个月注射吸毒次数较多(RR=1.023)、过去3个月发生过性行为(RR=3.614)、基线时梅毒感染(RR=6.357)、阳性尿检次数比例较大(RR=3.235)是HIV阳转的危险因素,服用较高剂量美沙酮(RR=0.966)是HIV阳转的保护因素(P<0.05);女性(RR =4.148)、年龄较大(RR=1.098)、无工作(RR=1.866)、过去1个月注射吸毒(RR =4.515)以及过去3个月因吸毒发生性行为者(RR=17.910)梅毒阳转率较高(P<0.05).结论 注射吸毒及高危性行为是HIV及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服用较高剂量美沙酮是HIV阳转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三门峡市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基线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进入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简称MMT)门诊吸毒人群的吸毒行为、性行为等特征,为艾滋病防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进入三门峡市社区MMT门诊的220名戒毒人员进行人口学特征、吸毒行为和性行为规律等问卷调查。结果男性占82.71%,女性占17.20%,平均年龄为(33.86±5.39)岁,HIV阳性率0.90%,HCV阳性率为10.90%。吸毒方式以口吸为主,注射吸毒和其他方式混用27人(12.27%)。在静脉注射吸毒者中过去1个月有共用注射器者39人,占17.73%。最近一次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64人,占29.09%。104人从未使用过安全套,占47.27%。结论MMT吸毒者中存在HIV和HCV传播的高危性,在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同时进行预防艾滋病及其他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就诊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新发感染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将2005年6月至2012年3月德宏州所有入组MMT且HCV检测阴性的海洛因成瘾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HCV阳转情况,计算HCV新发感染率并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2390名对象符合队列纳入标准.其中731人(30.6%)入组MMT后未接受随访检测;1659人(69.4%)接受过至少一次随访检测,累计随访观察3509.13人年,期间99人发生HCV抗体阳转,HCV新发感染率为2.82/100人年.2006-2011年HCV新发感染率依次为3.62/100人年、5.36/100人年、6.71/100人年、2.56/100人年、1.90/100人年和0.44/100人年.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待业/无业、入组前曾注射毒品、入组时HIV检测确认阳性者在MMT治疗期间新发HCV感染风险显著高于农民、入组前未注射毒品和入组时HIV检测阴性者(HR =2.02,95%CI:1.18 ~ 3.48;HR=9.05,95%CI:5.49 ~ 14.93;HR=2.12,95%CI:1.37 ~ 3.56).结论德宏州MMT就诊者中HCV新发感染率自2009年起逐年下降,但职业为待业/无业、入组前曾注射毒品和HIV感染者其HCV新发感染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东东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感染情况。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0月东莞市新涌医院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200例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采静脉血检测抗-HCV抗体、抗HIV抗体。结果200例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患者中HIV感染者5例,感染率为2.5%(5/200);HCV感染者161例,感染率为80.5%(161/200)。其中5名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CV,静脉吸毒者中HCV感染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结论本市戒毒人群中HIV、HCV感染率较高,静脉吸毒和共用针具吸毒是HIV和HCV传播的高危因素,不洁性行为增加了HIV、HCV由吸毒人员向其它人群传播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开远市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在治者HIV/HCV感染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4年6月MMT在治者为研究对象, 获得HIV/HCV感染率,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14年6月, 开远市MMT在治人数为275人, 美沙酮平均治疗时间为(4.0±2.4)年, 入组时HIV阳性者142人, 感染率为51.6%, 美沙酮治疗期间未发现HIV新发感染。入组时HCV阳性者222人, 感染率为80.7%, 美沙酮治疗期间共发现17例HCV新发感染, 新发感染率为32.1%(17/56);HIV/HCV混合感染135人, 混合感染率为4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未婚/离异/丧偶(调整OR=2.39, 95%CI: 1.29~4.43)、有注射毒品史(调整OR=5.52, 95%CI: 2.69~11.35)、有共用注射器史(调整OR=2.32, 95%CI: 1.04~5.18)及吸毒时间长的MMT者感染HIV的风险更高;对于HCV感染, 注射吸毒史为其独立危险因素(调整OR=11.54, 95%CI: 4.79~27.80)。结论 开远市MMT在治者的HIV、HCV、HIV/HCV混合感染率均高于云南省其他地区。应加强注射吸毒人群中清洁针具交换及HIV/HCV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德宏州美沙酮维持治疗者HIV新发感染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就诊者中HIV新发感染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将德宏州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间所有入组MMT且HIV检测阴性的海洛因成瘾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队列观察其HIV阳转情况,计算HIV新发感染率并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3154名对象符合队列纳入标准,截至2011年6月,共有1023人(32.4%)入组MMT后从未接受过HIV随访检测,属于“失访”;另有2131人(67.6%)接受过至少一次HIV随访检测,累计随访观察4615.86人年,期间22人发生HIV抗体阳转,HIV新发感染率为0.48/100人年.无业、无婚史、自认入组前有注射毒品史者以及入组时HCV检测阳性者的HIV新发感染率较高,随访期间尿检结果均为阴性者中无一例HIV新发感染.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入组前无注射毒品史者的HIV感染风险显著低于入组前有注射毒品史者(HR=0.29,95%CI:0.11~ 0.76).结论 德宏州MMT在减少HIV经吸毒途径传播中初显成效,需重点关注入组MMT前有静脉注射毒品行为以及治疗期间偷吸海洛因的MMT就诊者中HIV新发感染,加强随访和HIV检测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庆市渝北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接受治疗者HIV、HCV、TB和梅毒等血源性传染病的感染状况,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重庆市渝北区美沙酮门诊2008年1月15日至2014年2月20日间收治的401名吸毒者的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受治者的人口学特征、感染状况和不同特征之间感染率的差异。结果渝北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受治者中HIV感染率为6.5%(26/401),HCV感染率为82%(329/401),TB感染率为1.2%(5/401),梅毒感染率为1.2%(5/401)。HIV、HCV、TB和梅毒四重感染者1例,感染率为0.25%(1/401)。HIV感染率在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吸毒方式、是否共用注射器、是否共用过注射器3个月和首次服药日期等特征受治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CV感染率在不同职业、是否注射过毒品以及不同吸毒方式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庆市渝北区美沙酮门诊接受治疗者HIV、HCV、TB和梅毒感染率略高于重庆市平均水平,合并感染率较高,对该人群应加强HIV、HCV、TB和梅毒的筛查,积极开展感染者转诊治疗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门诊患者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7年5月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记录所选患者人口学特征和毒品使用情况,以单因素分析差异显著者继续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脱失组在职业(无业)、民族(汉)、年龄、教育情况(初中及以下)和婚姻状况(单身)方面显著高于维持组,差异显著(P0.05);脱失组既往使用过毒品、美沙酮维持治疗前使用毒品方式(注射)、既往参加过脱毒治疗、既往共用过注射器和吸毒时间显著高于维持组,差异显著(P0.05);年龄、职业(无业)、婚姻状况(单身)、既往使用过毒品和既往共用过注射器是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无业、单身、既往使用过毒品和共用过注射器是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策略,以期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基本情况及对艾滋病、美沙酮相关知识的知晓状况,为开展以美沙酮门诊为平台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1—6月在西安市新城区最早开设的一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受治者进行艾滋病及美沙酮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并对其影响接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和尿检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受治者以40~50岁的青壮年为主,占66.5%;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占41.1%;尿检阳性率为10.2%,不同文化程度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治者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回答的正确率平均为76.7%,对美沙酮相关知识回答的平均正确率为87.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婚和同居者为接受HIV抗体检测的影响因素。结论美沙酮门诊受治者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比对美沙酮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低,应在今后的艾滋病宣传教育中针对薄弱环节重点加强。通过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能够促进受治者艾滋病高危行为的改变,进而有效地控制吸毒人群中的艾滋病疫情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美沙酮门诊受治者HIV、梅毒和HCV感染情况,为综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贺州市入组美沙酮门诊受治者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和HIV、梅毒和HCV抗体检测和定期随访监测。结果在2006—2013年入组治疗的851例中,青壮年占94.95%,农民占65.33%。HIV、梅毒、HCV阳性率分别为27.73%、4.70%、72.39%。合并感染比较常见:HCV+梅毒、HIV+HCV、HIV+梅毒、HIV+HCV+梅毒等合并感染率分别为2.70%、24.21%、1.65%和1.53%。HIV、梅毒、HCV及二重、三重感染阳性率女性比男性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治者死亡率为3.88%。结论海洛因依赖人群中HIV、梅毒和HCV感染率及二重、三重感染率较高,女性感染阳性率高于男性,美沙酮维持治疗可以减少受治者HIV、梅毒和HCV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描述2004-2013年温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发挥其戒毒及艾滋病防治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温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数据信息,运用SPSS17.0 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3年温州市共开设11所MMT门诊,拓展美沙酮服药点24个,累计登记治疗8 253人;在职医务人员共171人,中、高级以上职称分别为20.5%和5.8%。服药人员以男性、中青年、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已婚、待业/无业为主,86.7%的人主要吸食海洛因,静脉注射吸毒者中11.7%的人有过共用针具行为,最近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为29.4%。美沙酮治疗剂量为38~41 mg/d;HIV、HCV检测率从2009年上升至2012年的75.4%和79.9%,两者检出阳性率自2009年持续降低至0.2%和42.0%,梅毒检测率及检出阳性率五年来同步保持稳定的上升趋势。结论 进一步扩大美沙酮维持治疗覆盖面,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完善社会支持网络,更好发挥MMT在戒毒及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武汉市海洛因依赖者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保持状况及对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武汉市2010年参加MMT的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研究。采用SPSS 19.0按照数据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美沙酮维持治疗者有无工作、居住状态、与家人的关系、过去1个月内共针吸毒、日均治疗剂量及尿检阳性率等指标对MMT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沙酮维持治疗者日均治疗剂量与尿检阳性率对研究对象是否维持治疗产生影响(P<0.05)。结论日治疗剂量与尿检阳性率是影响MMT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整剂量可以降低患者退出治疗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刘茵  凌莉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8,22(12):1291-1296
抗病毒治疗是降低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及肝硬化发生的成本效益最优的措施,参加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人群HCV感染率高达60.1%,但接受抗病毒治疗率及影响因素目前尚不清楚。本文结合国外社区MMT运行模式及丙肝抗病毒治疗方案的应用,系统综述我国社区MMT人群HCV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现状,并从卫生服务提供方角度阐述其影响因素,为社区MMT更好地防控吸毒人群HCV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保山市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吸毒人群丙肝病毒(HCV)合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为艾滋合并丙肝患者的人群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7月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保山市MMT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问卷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包括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基本信息、丙肝知晓率、吸毒方式、接受干预等内容。同时抽取5 ml静脉血进行HIV、HCV抗体检测。使用Epi Data 3.0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结果共调查400人,HCV感染率为55.50%(222/400),HIV感染率为4.00%(16/400),HCV合并HIV感染率为3.25%(13/400)。婚姻状况、职业、首次吸毒年龄不同,HCV感染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10、16.179和24.804,P0.05,P0.01);注射吸毒人群的HCV感染率、HIV感染率及HCV合并HIV感染率较非注射吸毒人群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6.087、9.524、7.009,P0.01);知晓HIV检测结果者HIV感染率和HCV合并HIV感染率低于未知晓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17.715、176.963,P0.01)。结论保山市MMT吸毒人群HCV、HIV以及HCV合并HIV感染率比较高,要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