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朝着世界大国方向的崛起是可以被管理的。这不一定会引发德国和日本当年崛起带来的恐怖。为中国的崛起干杯吧。”1月11日,提前出版的一期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文章,少见地为中国崛起“欢呼”起来。许多专家指出,每期发行量高达500多万的《时代》周刊,相当程度上代表着美国甚至西方主流社会的声音。《时代》杂志的报道表明,“中国威胁”以及“遏制中国”,已经不是西方看待中国“最时髦的词汇”,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的责任”或“中国的崛起可以管理”之类的字眼,实际上已经接受中国的崛杞。但也有分析指出,中国和西方未来“竞争”的磨合期仍将是长期的。《时代》周刊的文章同时称,“(对中国崛起)也不要感到过于安逸”。  相似文献   

2.
最近,《环球时报》开展了“中国综合国力与中国崛起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3%的全球受访者认为中国在综合国力方面处于世界“超级大国”或“一流强国”;  相似文献   

3.
观点集萃     
《当代贵州》2007,(1):6-6
政绩观的实质是价值观问题,品牌是创新的重要体现,中国经济处于“少年时期”,中国崛起不是梦,发展文化产业需要“走出去”。  相似文献   

4.
张维为先生撰写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一本给读者带来震撼、带来思考。进而收获新知的一本好书。他把中国崛起认为是一种政治话语的崛起,是一种政治标准体系的崛起,对我们树立中国政治制度的信心很有益处:信心之一来自于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信心之二来自于中国崛起的政治制度支撑,信心之三来自于与印度的比较,信心之四来自于与东欧的比较,信心之五来自于与东亚的比较。  相似文献   

5.
书山径     
《中国崛起之路》作者:胡鞍钢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开本:650×980毫米1\16字数:297千字内容概要本书以国家生命周期理论为引导,从中国崛起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政治基础、外部环境以及  相似文献   

6.
国际视线     
《当代贵州》2011,(3):10-10
[大势] 中国崛起不意味着战争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美国《外交政策》上发表了题为《中国的崛起不意味着战争》的文章。文中称,中美在金融安全、网络犯罪、核扩散和气候变化方面面临共同的挑战,合作对双方而言都利益重大。而且,中国要在军事、经济和软实力方面赶上美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7.
以探讨中国复兴之路要略的《中国崛起策》一书,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策。该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全书包括22策,以独特视角和振聋发聩的策略性建言,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道路中的系列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8.
廖群 《前线》2023,(11):61-62
<正>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中国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一样发展速度放缓,“中国崛起顶峰论”伺机泛起。西方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宣称:“40余年来中国的崛起已经见顶,永远也追赶不上美国。”深入揭示“中国崛起顶峰论”在研究方法、常识逻辑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谬误,有助于我们认清西方唱衰中国的真面目,深刻认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从而把稳思想之舵、坚定发展信心,沿着正确的道路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9.
邓研华 《唯实》2011,(7):25-29
中国崛起的历史文明基础在于其作为文明国家的经历。中国崛起的形式是一个实现了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然而,近现代以来传统文化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虽然实现了文化的醒悟和经济的崛起,但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是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用传统文化来重建我们价值观的根基。传统文化是伟大的中...  相似文献   

10.
苏江丽 《探索》2011,(5):165-169
“前沿部署外交”,是美国目前及未来在亚太地区应对中国崛起、发挥领导权并深化美国亚太利益的战略机制,是美国政府在作为“第四政府部门”的美国思想库的研究报告基础上形成的外交战略。从美国“前沿部署外交”政策采纳系列研究报告《美国在亚洲角色》中提出的建议等情况,可看出美国思想库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于其研究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危机意识,以及能为决策者提供即时性的政策研究,这对我国思想库的研究能力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1989年,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中预言,西式民主制度是“人类政府的最后形式”,历史将终结在这里。曾几何时,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似乎印证了这个论断。然而20多年后,历史并没有终结,反而西式民主乱象丛生,制度危机凸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风景这边独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强大生命力。面对事实,福山也不得不改口:“随着中国崛起,所谓‘历史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中国模式”也成为了国际学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张维为教授通过自己走访一百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国际关系学者的深厚学术背景,以其独特观察和理性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更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本书提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相似文献   

13.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在《文汇报》上撰文说,现在一些外国人说中国崛起了,说上海即将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就是一个例证,它可以真实地记录中国  相似文献   

14.
<正>记者:张教授,您好!从《中国震撼》到《中国触动》再到《中国超越》,每一本作品问世,都深受读者欢迎。您最初创作"中国模式三部曲"的初衷是什么?张维为: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这三本书,是我走访百国,思考中国崛起、中国模式和中国话语的心路历程。我想把各种相关的问题思考得尽量全面一点、透彻一点,使自己呈现给读者的东西能真正对得起读者,对得起这个国家,对得起这个民族,对得起这个时代。中国崛起到今天这样,绝不能再被  相似文献   

15.
王勇 《党建文汇》2011,(6):11-11
在不久前闭幕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话题引起各方热议。有外电称,人民币成为世界主要通用货币的计划不会让任何人感到惊奇。这是中国崛起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自然结果。人民币的国际化趋势,将成为一场会对世界市场造成重要影响的“金融革命”。  相似文献   

16.
书架     
正《叩问初心——正风反腐鉴古论今》作者:陈家兴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一带一路":中国崛起的天下担当》作者:王义桅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国道路的历史基因》作者:寒竹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上的那些人与事》作者:刘明钢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相似文献   

17.
翻新与怀旧     
近年来,教育界的出现一大景观,是各地中小学语文课本持续不断“换血”,许多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文章如《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为了忘却的纪念》《雷雨》《背影游统统被“扫地出门”,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些“时文”,如描写“神舟六号”飞船升空的《飞向太空的航程》,记录香港回归的通讯报道《别了,不列颠尼亚》,以及沈杰《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等文章。  相似文献   

18.
《当代党员》2007,(10):19-19
一、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推进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本刊在“特别策划”栏目里,组织了《机制新要素流城乡活》系列文章;在“理论与实践”栏目里,发表了《两头走双向转多渠道》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文章;在“心灵沟通”栏目里,发表了《农村人,让我说你什么好呢?》和《让城里人、农村人成为“一家人”》这两篇具有针对性的文章:在“改革视点”栏目里刊发了《西南证券的“重组之舞”》、《汇丰银行重庆拼图》、《公交车“链接”城乡》和《当红苕尖贴上商标……》等经济改革的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9.
“文明冲突论”以文化和文明为出发点,通过文化和文明差异分析国际冲突和战争,突出了文化、文明因素在国际局势中的作用。中国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崛起,世界的状况不言而喻会对中国崛起的成败产生影响。体会理解亨氏理论,对于中国谋求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国某银行副总裁黄树东的著作《选择和崛起: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局》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作者基于自己多年在国际金融行业的丰富阅历,对世界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体系从一个资深业内人士的视角做了独到的揭秘和深入的剖析,破除谎言,揭示真相,以冷峻的笔触勾勒出中国崛起的大战略。这本书的特点在那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