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液—液旋流器处理注聚含油污水现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物驱后采出液中由于聚合物的注入,采出液的粘度和油水混合物体系的稳定性增加,油水分离较常规分离更加困难,阻碍了聚合物驱油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了解旋流器在注聚含油污水中的分离性能,测试了旋流器的进出水油滴粒径分布,结合进出水含油浓度,做出了旋流器级效率曲线及水力特性曲线,比较了系统和药对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旋流器和离心泵供液时,分离性能产单螺杆泵供液时略有下降,但尚有可工业应用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姚薇  薛红兵 《石油机械》2000,28(C00):72-74
对油井实施聚合物驱后,采出液的粘度增大,油水混合物体系的稳定性增加,油水分离较常规水分离更加困难。在聚合物对采出液油不分离特性影响的室内试验基础上,结合大庆油田现场试验,分析除油旋流器在注聚含油污水中的分离性能,测试了除油旋流器的进出水油滴粒径分布,结合进出水含油浓度,绘制了除油放心流器级效率曲线及水力特性曲线,试验表明,除油旋流器用离心泵供液时,分离性能较单螺杆泵供液时略有下降,但仍可工业应用所  相似文献   

3.
高浓度聚合物驱采出液由于水相黏度大,随着采出液中聚合物含量的升高,油水分离效果变差,游离水脱除后的污水含油浓度和油中含水率均升高。研制的新型游离水脱除装置能够适应高浓度聚合物采出液的处理;针对高浓度聚合物驱采出液研制的破乳剂,在加药量20 mg/L的情况下,经游离水脱除器沉降30 min后的油中含水率在10%左右,污水含油浓度为1000~1500 mg/L,均优于脱水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驱油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驱油技术已经在大庆油田推广应用,其采出液是一种不同于水驱采出液的新型油水混合体系,与水驱采出液相比,由于聚合物的注入,油井采出液的含水率明显下降,采出液油水乳状液稳定性增加,进而导致了油水分离速度的明显降低及脱水难度的明显增加。本文研究了采出液的含水率、聚丙烯酰胺(以下简称聚合物)浓度及分子量这3种反映聚合物驱采出液和水驱采出液差别的因素对采出液性质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5.
聚合物驱油技术在大庆油田已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 ,取得了显著的增油效果 ,但聚合物驱采出液中残留的聚丙烯酰胺也导致采出液导电性增强 ,给原油的电化学脱水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使得电脱水器的处理能力明显下降。本文中采用模拟聚合物驱采出液研究了聚丙烯酰胺对聚合物驱采出液油水分离特性的影响规律 ,研制了一种适合聚合物驱采出液热化学脱水的破乳剂 ,并通过模拟原油热化学脱水试验初步确定了聚合物驱采出液热化学脱水的技术参数。1.聚合物对模拟聚合物驱采出液油水分离特性的影响经在现场用分液漏斗取样观测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采出液为W…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驱采出液因含有一定浓度的聚合物,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增强,这加大了脱水处理的难度.大庆油田已根据聚合物驱采出液的性质特点,研究形成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游离水脱除和电脱水的两段脱水处理工艺.文章介绍了大庆油田含聚合物采出液的油水分离特性的试验结果,包括游离水沉降脱除试验和电脱水试验结果;对适合聚合物驱采出液脱水的工艺参数的确定、采出液脱水工艺流程及其实施效果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弱碱型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油水分离困难的问题,通过测试模拟采出液的水相弹性模量及热沉降后水相含油量、油层上部含水率和脱出水量,考察了模拟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中残留的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对采出液水相流变性及油水分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相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所含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含量。并且随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和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表面活性剂含量相同时,采出液在经过90min热沉降后,脱出水量随水相弹性模量的增大明显降低。水相弹性模量可以代替聚合物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这2个因素与脱出水量进行关联。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含量增大,油层上部含水率和水相含油量均呈现变大的趋势。采出液乳化严重、稳定性提高、油水分离困难。弱碱型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可采用热化学脱水工艺实现油水分离。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驱或含聚合物的弱凝胶驱已成为三次采油的主要技术。为了解决聚合物驱油藏采出液因携带聚合物等化学成分而使原油乳化严重、油水分离界面不清、原油脱水和含油污水处理困难等问题,开发研制了一种适合于聚合物驱或含聚合物驱油藏采出液处理剂。在性能考察的基础上,对现场样品进行了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剂能够有效提高脱水速度,降低脱出污水中的含油量和悬浮物含量,为聚合物驱或含聚合物的弱凝胶类驱油技术的进一步扩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液-液旋流器用于采出液油水预分离这一特定的分离过程,通过室内实验,全面考察了各操作参数对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得出实验条件下的效率预测数学模型,为验证模型的精确性,在胜利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入口含油浓度Ci〈10%条件下,试验样机分离效率实际值与理论预测值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10.
采用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进行聚合物驱是应用最广泛的化学驱技术。为解决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高矿化度、高温水体内增黏效果差和难以注入低渗透率油藏的问题,聚合物驱中引入了带有亲油侧链且具有油水界面活性的改性聚丙烯酰胺代替普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改善高矿化度、高温和低渗透率油藏聚驱开发效果的同时,也减少了聚合物的用量及费用。注入油水界面活性聚合物的部分区块的采出液中O/W型原油乳状液稳定性高,造成采出水处理设施进水含油浓度大幅度增高,处理后回注的采出水含油浓度难以达到回注指标。为此分析了含油水界面活性聚合物驱的性质以及对O/W型乳状液的乳化和稳定作用,明确了今后反相破乳剂的研发应以非离子和阴离子药剂等与阴离子型油水界面活性聚合物不产生沉淀反应的药剂为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对于含油率在1%-2%之间的采出液业说,采用单级旋流器进行分离,常常无法同时满足底流水质和溢流含油两项要求。通常先将采出液进行预分离,再对其底流污水进行除油。设计了一套名义直径为35mm的预分和除油旋流器,并将它们置于撬装式试验台架上。同时设有取样装置并进行压力和流量的检测,大大方便了旋流器的现场试验。通过改变旋流器操作参数,试验两级旋流器的分离性能。试验中旋流管入口含流波动较大,并具有随机性这考验了旋流器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平均入口含油浓度为7.64%的油水混合物,经两级旋流分离后,净化水中含油最低为19.9mg/L,平均为31.75mg/L;油中含水率最低为23.3%,平均为40.95%。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萨北油田聚合物驱油的工程规划阐述萨北油田开展聚合物驱采出液性质研究,特别是对采出液含聚合物后的油水沉降分离特性模拟试验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文中介绍了试验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并对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萨北油田采出液含聚合物后的油水沉降分离特性和变化规律,为萨北油田聚合物驱油的工程设计提供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工艺参数,为以后的生产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油田采出液温度对油水分离旋流分离器(简称旋流器)性能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温度下旋流器分离流场内的流动参数、油相分布、油水分离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采出液温度升高,分离流场中油水混合物的切向速度、压力、湍动能以及油滴粒子的径向沉降速度均增大,旋流器的分离性能提高;随着采出液温度升高,旋流器轴心处油水混合物中油相体积分数提高13.97百分点,油相体积分布非均匀度降至80%以下,油芯平均直径减小0.16 mm,轴心处的油相富集程度提高,分布均匀;当采出液温度高于70 ℃时,旋流器分离效率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驱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聚合物返排导致的油水分离难题至今仍未彻底解决。以渤海某河流相油田为例,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在驱油用聚合物选型阶段即考虑聚合物对后续采出液处理的影响,研究不同类型的聚合物对模拟原油采出液油水分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具有表面活性的聚合物可以大大增加油田采出水的处理难度,不具有表面活性的聚合物虽然也会提高采出水的稳定性,但程度较低;聚合物对油水分离速度影响较小,但可严重降低油水的分离程度,且不具有表面活性的聚合物对油水分离程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基于以上结果,建议优先选择线性聚合物作为驱油用聚合物。  相似文献   

15.
胶束/聚合物驱采出液的相特性,主要是由采出液中磺酸盐的当量分布、总的磺酸盐含量和水相中盐的浓度及类型决定的。在开始阶段,水相中盐浓度相对较高。采出油夹带着高当量的磺酸盐,还含有相当数量的水。随着采出水中含盐量的降低,高当量的磺酸盐进入中间相和水相,使该阶段中间相和水相中含有相当多数量的油。通过加入化学破乳剂,使磺酸盐变为高度水溶性,可以解决油中含水、中间相中含油和水中含油这三个问题。化学破乳井廿以水溶性胺类和醇类较为有效。由于磺酸盐含量高,导致油水问界面张力降低,所以要求分离设备增加停留时间。如果停留时间不足,则在最初油水分离后,用含有适当破乳剂的淡水洗油,也能将油中所含剩余的磺酸盐和水脱除。本文还提供了采出液相特性有关的实验室岩芯驱替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二元驱中采出液成分复杂、稳定性高、油水分离难度等问题,对二元驱采出污水组分对水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增加了含油污水油水分离的难度,且浓度越高,沉降分离的效果越差;同时表面活性剂能够使油水界面的界面张力降低,使油滴表面Zeta电位绝对值增加,但对油水界面剪切粘度几乎无影响;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中,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及水中悬浮物形成了具有类似"晶体"结构的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相似文献   

17.
水包油乳状液的反相破乳剂选择与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庆油田近年来开展的三元(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矿场实验取得了比水驱和聚合物驱分别提高采收率17%~20%和10%的良好效果,但采出液中残留的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导致油水乳化程度加大,给采出液的油水分离带来了困难。为此,根据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油水分离特性,以模拟采出液为介质,采用均匀设计方法研制了一种针对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剂,并测试了该破乳剂对模拟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和实际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地层剪切后聚合物对油田采出液的影响,建立了一套由重力沉降装置、气浮选装置、核桃壳过滤器装置组成的室内小型污水处理快速评价系统,研究上述三种装置对含超声波降解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采出液的处理效果。实验结论表明,含油浓度为0~200 mg/L时,降解聚合物不利于油水分离;气浮选装置除油效果明显优于重力沉降装置;含油浓度一定时,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核桃壳过滤器失效时间变短,采出液含油浓度越高,核桃壳滤料越易失效。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庆油田目前的水质特性,对水处理用的杀菌剂、絮凝剂、油水分离剂等配套化学剂进行了研究。研制出适用于含聚合物采出水处理用的BC-2001型杀菌剂、适用于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SP-1001型油水分离剂、适合于处理含聚合物采出液的SP-1003型油水分离剂、适合于处理油田含聚合物污水的CL-6004型絮凝剂和适合于处理水驱含油污水的CL-6005型絮凝剂。对新药剂的杀菌效果、破乳效果、油水分离性能及絮凝效果进行了室内评价和现场实验,并对实验结果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注聚采出水脱油用水力旋流器机理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实施,改变了油井产出水的性质,以致产出水油水分离的难度明显增大。为了确定用于聚合物驱产出水脱油处理的水力旋流器结构型式,首先在室内对普通脱油型水力旋流器的内部速度场进行了激光测定。试验研究显示,在聚丙烯酸胺含量较低(例如100或200mg/t)时,水力旋流器内液体的运动速度有所升高;反之(例如聚丙烯酸胺的含量为300或400mg/L时)则降低。考虑到大庆油田聚合物驱采出水中聚丙烯酸胺含量一般为400mg/L,决定把加大液流的运动速度作为研制水力旋流器的主要依据,并在结构上加以改进,设计制造了1台脱油型水力旋流器。在大庆油田的现场试验表明,样机的分离效率高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