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升南通市垃圾处理中心环境保护技术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填埋场综合效益的需要,南通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于2011年开始实施渗滤液提标并零排放改造,使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渗沥液真正达到了无害化、资源化。北京天地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接了此项提标改造工程,现在南通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方面的处理已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2.
近日,安徽省住建厅制定了《安徽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技术指导意见》)。据悉,这是目前全国省级层面就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出台的最全面、最具指导性的技术性文件。该《技术指导意见》包含了生活垃圾处理、餐厨垃圾处理、粪便处理、垃圾收运设施、垃圾渗滤液处理、道路清扫保洁、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填埋其收集处理及利用、建筑垃圾处理、垃圾分类收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某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采用IC/两级AO/外置超滤/纳滤/反渗透/浓缩液深度处理工艺,处理量为900 m3/d。介绍了该项目的设计概况、工艺流程,并对调试经验进行总结。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处理渗滤液中各种污染物,设施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7/535—2005)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相似文献   

4.
垃圾填埋作为当前处理生活垃圾比较主流的方法,其弊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主要是垃圾渗滤液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累积,对地下水造成不可修复的污染。以武汉市金口垃圾填埋场为对象展开研究,通过现场勘探钻孔取样,分析了垃圾填埋场对周边不同深度地下水的污染情况。结果表明,部分地下水已经受到了污染,其污染深度不超过50m。上层滞水受到了垃圾场渗滤液影响,形成了轻微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合物与氯化物污染,没有检测到其他化学污染;下部承压水由于垃圾渗滤液暂时还未侵入,其水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垃圾填埋作为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其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也越来越明显。以武汉金口垃圾填埋场为例,分析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化学成分及其各项指标的超标情况,调查了垃圾填埋场对场区周围地下水、大气以及周边土壤的污染现状调查,并对其进行相关监测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中上层滞水受到了较大污染,周边土壤和大气相对而言污染程度较小,但是重度污染的垃圾渗滤液对周边环境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加强对渗滤液的处理和监测,是提升垃圾填埋场周边环境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松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填埋区水平防渗层和垂直防渗层采用HDPE防渗膜与天然粘土紧密相贴的复合衬层,工程投资小,防渗效果好.垃圾渗滤液采用MBR工艺/超滤/纳滤组合技术进行处理,出水水质可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1997)中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北神树垃圾卫生填埋场于1997年1月开始正式填埋垃圾,于2002年-2004年建成了垃圾填埋气收集、利用和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垃圾填埋气可用来发电,为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设施和日常生活提供电能.渗滤液经过膜生物反应器(MBR)/纳滤(NF)/反渗透(RO)处理,出水不仅可用来冲刷路面、降尘和清洗垃圾运输、作业车辆,还可满足绿地用水要求,真正实现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物的综合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8.
无锡市桃花山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采用氨吹脱、混凝沉淀、UASB厌氧水解和改良型SBR(PSBR)池好氧生物处理的组合工艺,处理出水水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的三级标准后输送至芦村生活污水处理厂合并处理。介绍了该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构筑物组成和设计参数,总结分析了工艺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9.
UASBF-SBR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采用UASBF—SBR工艺处理鞍山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出水水质达到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中的垃圾渗滤液二级排放标准。介绍了该渗滤液处理系统的设计、运行情况,分析、总结了渗滤液的水质特性及该工艺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2)
垃圾卫生填埋工艺因具有技术可靠、工艺简单、管理方便、适用范围广、处理最彻底等一系列优点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产生的渗滤液处理难、费用高,成为抑制卫生填埋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成为垃圾处理的重点和难点。就此,本文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作了简要分析,并提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有效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城市垃圾处理极为重要,原因是生活污水、厨余垃圾、建筑垃圾、工厂废水等垃圾处理可减少生态污染对城市生态空间的不利影响.其中,自然降水、地下水以及垃圾分解的废水是渗滤液的主要组成部分,故需要重视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技术,进而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基于此,文章就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要点及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1前言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所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及其处理,一直是填埋场设计、运行和管理中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垃圾渗滤液是一种危害较大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不但成分复杂,而且其水量及污染物的浓度随垃圾组成、填埋方式以及不同的季节和气候而有明显的变化,是一种处理难度较大的废水。  相似文献   

13.
一、立项背景卫生填埋作为生活垃圾最终处置的手段之一,在国内外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南方多雨地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量都较高,如果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在设计时对此问题考虑不够,或者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运行不稳定,都会导致填埋场内部渗滤液淤积。采用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能够减少外排渗滤液量、缩短稳定化时间、增大填埋场利用率,国外已经开展了较  相似文献   

14.
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工艺评价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广丰 《城乡建设》2014,(12):76-77
正城市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已经成为城市垃圾处理的最大难题之一,也是污水处理的难题,造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的二次污染,而且随着城市垃圾处理设施的大规模建设,问题日趋严峻,日益为社会各界关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相当数量的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的灰渣填埋场和垃圾中转站,没有设置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渗滤液任其排放,严重污染地表地下水系及周围环境污染。2.由于环境监管不到位,相当数量已建成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运转不正常,造成严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固体废弃物卫生处置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是国内第一个按《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新建的大型渗滤液处理工程,采用MBR/RO/NF工艺。2008年12月31日通水,到目前已经连续运行了一年多,出水水质良好,工艺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6.
国内几家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简介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量日益增长,垃圾的处置是一项紧迫的任务。目前比较经济的方法是卫生填埋,建造垃圾填埋场。填埋场设计和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渗滤液的控制和处理,本文将对国内几家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进行一些简介及比较。  相似文献   

17.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改造升级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在渗滤液排放标准提高的情况下,北方某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改造升级的设计方案。在分析该渗滤液水质特点和原有简单物化/一级生化工艺缺陷的基础上,提出物化/多级生化/氧化吸附/膜分离组合工艺。该工艺适于高含盐、难降解渗滤液的处理,其出水水质能够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的一级标准,部分出水经反渗透处理后可达到杂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8.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中,垃圾渗滤液是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它在垃圾填埋过程中,由于厌氧发酵,有机物分解,淋雨等原因,其组成复杂,水质和水量变化时间长短很大,是垃圾填埋场的主要来源,如果直接排放,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破坏。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控制与处理方案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9.
山地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环境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重庆市主城区垃圾填埋场进行调研,结合相关资料对渗滤液进行水质水量分析;探讨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引起的岩土体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从化学、力学角度分析渗滤液对岩土力学性能及岩土工程的影响;从渗滤液成分出发,分析渗滤液对填埋场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过程和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山地城市垃圾渗滤液对填埋场周围的岩土环境和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的污染。文章对解决重庆市主城区现有和规划中的固体垃圾处理场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国庆 《市政技术》2005,23(1):28-31
垃圾在填埋场的填埋过程中,会产生对公众健康和周围水源生态环境构成极大污染威胁的高浓度渗滤液。渗滤液水量变化大,水量的变化导致水质的大幅度变化。随填埋年限的增加,渗滤液的水质将发生相应变化。渗滤液中包括大量的铵、氮和各种溶解态的阳离子、重金属、酚类、丹宁、可溶性脂肪酸及其他有机污染物。针对渗滤液的水质特征,主要采取物理化学法、生物处理法和回灌法等处理工艺。贵阳高雁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及A/O生物膜接触氧化法的组合工艺进行处理,出水水质满足GB16889-1997的二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